穿越母系氏族,我带族人致富 第148章 养羊
热门推荐:
假千金今天也没有掉马
杀神之神
网游之开局天赋掠夺,技能全靠抢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施法不用吟唱,苟着就能称王
开局变萝莉:因为太强只想睡觉
四合院:我,何雨柱,整治众禽不手软
文娱声望系统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面前这群野羊的规模看的老猎户目瞪口呆。
天呐,这得是有多少羊呢?他以前抓到的山羊,怕是都是落单了的老羊吧?又瘦又跑不快,所以才被他抓到了。
眼前这些熬过了一个冬天的野羊们虽然还有点瘦削,但是最近长起很多草叶,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个个吃的皮毛都开始发亮。
狩猎队的人也很兴奋:“哇,这看着起码有两百多只。”
芮也挺满意,因为她已经看到好多带着小羊的母羊混杂在羊群中了。
“按照咱们以前抓羊的办法,慢慢围过去。”
“你退后,别让羊群慌起来踩你一脚。”芮指挥完队友又扭头对老猎户说。
老猎户赶紧合拢嘴巴,颠颠的跑到不远处的一棵粗树下遥遥张望。
厉害喽,这么大一群羊,没点力气和本事,真抓不到,他活了这么大岁数,今天也是见识了。
因为要活捉,所以狩猎队手里拿的不是长矛,而是渔网,这样就能把冲进怀里的羊网起来。
包围圈慢慢缩小,机灵点的羊已经咩咩叫着跑开,绝大多数还是继续立在原地啃草。
饿了一个冬天呐,昨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这片新草地,不多吃点怎么行。
公羊们依然十分暴躁的试图拿角顶人,但这群人完全不同于山下那些吃不饱饭的两脚兽,个个力气大的惊人,顶着公羊角的力度丝毫不让。
几个人一小组,两个人负责拉住羊角,其余人套网的套网,绑绳的绑绳。
高效合作之下,从制定包围圈到抓到目标羊群,只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二十六只成年野羊中只有八只公羊,其余都是母羊,母羊里面又有五六只刚下崽没多久的带崽羊。
小羊也抓了十几只,估计已经断奶了,所以母羊没怎么护着,直接跑开了。
野羊瑟瑟发抖,狩猎队喜笑颜开,老猎户激动难言。
这样打猎,他老头子算是开眼了!
*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小孩们激动的围着羊群尖叫,声音大的都要穿透芮的耳膜了!!
芮把抓来的小羊都留在了风氏,又另外留了五头母羊,两头公羊,其余的全部送来了枣部落。
枣部落的大人们看到这么大一群羊的时候也没搞懂,这么些野羊,风氏的人怎么不自己宰了吃,反而牵来他们这?总不能是要宰了给他们吃吧?
肯定不是!
尽管知道不是,但馋肉的已经开始看着羊咽口水了,哎呀,这许多羊,得弄出多少肉来。
芮指着那些羊群告诉苍:“这些羊可以养起来,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生一批小羊出来。”
苍呆呆的看着羊群,尽管心里很想要,但秉持着负责任的原则,还是艰难的拒绝:“没人会养呐,你们牵回去吧。”
“既然都牵来让你们养了,自然会教你们养羊的办法。不过我们有条件,这些母羊今年生的头两窝小羊,都得给风氏。”芮把牵羊的绳子往苍手里塞,想了一下又解释:“这羊是我们好不容易捉来的,你们喂养一年,生出的小羊给我们也不亏。再说刚出生的小羊,需要照顾的很细心,不然容易生病长不大的。”
苍还是有点回不过神。
这么一大群猎物,没错在她眼里看来就是猎物,就是集市上,也很难见到的,风氏居然抓了如此多!!
关键是抓回来还都是活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也不都是活的,有几只抓的过程中,抓羊角的人抵不住野羊的力道,其他人看着队友有被顶穿的危险,就直接把羊用标枪戳死了。
反正寒枝说过,驯养的动物本来就要挑脾气温和的那种,力气大气性大的直接排除驯养可能,不要白费那个劲。
死羊带下山当天就吃了两只,其余的腌制起来以后慢慢吃。
枣部落的老人们挤过来,围在苍面前神情激动:“苍娃,快接着快接着,小羊给她们就给她们,你看她们这么会种田,肯定也会养牲口。”
“是啊是啊,你看旁的村都养豕,咱们房子建的不对养不成豕,可以养羊嘛。”
“养羊也要盖房子呢。”芮认真的告诉这些老头老太太。
结果人老成精的老人赶紧围到芮旁边,脸上的表情十分情真意切:“你肯定不会不管的,看看咱们把羊圈搭在哪呢。”
苍无奈的抹了把脸,这些老人平时看着劲儿也不大,怎么今天一股怪力,直接给她挤出人群外头去,她这个族长根本没机会发言了!!
“苍说你们这儿一到季节就能结不少枣,羊可爱吃了,到时候多收些,都给羊吃。”栗也在跟老人们说话。
“哎呀你早点说呢,去岁那些枣儿没人吃,都给鸟啄啦。”一个老人满脸痛心的表情。
枣部落的那些枣树都是从山里移栽的原始枣品种,核大肉薄,啃一口下去都磕牙,她们部落的人早就吃够够的。
要不是因为族里食物不够吃,那枣真是掉地上都没人捡。
寒枝已经预测到了枣部落的枣子不咋样,所以临出门的时候告诉栗,可以转达一下枣树选育的做法。
“你们那么大一片枣树呢,就没有特别甜的,又或者果子特别大的啊?”栗又问那些不停偷偷摸着羊毛的老人们。
老人想了想,一拍大腿:“有啊!!怎么没有!你说也怪了,咋一样的树,有的甜有的就不甜呢。”
“那你知道是哪些树吗?”栗已经掏出了记事本。
寒枝说了,可以通过嫁接法,从优质母树上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直接嫁接改良。
“不过这种办法用本地枣改良的效果不是很大,还是得跨地区引种杂交更好。”寒枝说完后在记事本上记下这件事。
等葵姨回来,就可以要求她明年出去的时候留意一下行商途中有哪些好枣树啦!
嫁接效果不大之前,就只能靠人勤快点了,通过土壤施肥、整修修剪、保果的措施,让果子结的大些。
老人们几乎是一脸敬畏的看着栗在本子上写字的动作。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不认识的符号,实在是透露着一股看不懂的神秘气息。无论什么事情往上面一写,下次再翻开,就能马上想起来!!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们这个新农具是好使呢。”豕部落首领美滋滋的拿着铁犁头。
地都犁完喽,铁犁拿回家收好,这么好的东西,放在外面,怕是一天不到就被人摸走了,谁也不嫌自己家好东西多不是。
“好用吧?我就说你得信我。”寒枝也挺高兴。
这个部落的人挺勤快的,虽然家家都养猪,但一般喂完了猪马上就下地干活。
她有点心痒痒,想给豕部落建议一下,如何正确养猪。
不过转念一想,感觉在粮食并不充足的情况下,空口白牙的并不能说服这些人。
还会把好不容易因为新农具给力带来的好形象给破坏掉。
算了,再等一年吧,今年自己养猪,争取吃上正常猪肉。
“你们族里的猪什么时候生崽子啊?”寒枝开始打听起来。
首领很懂,一听她这么问,大概就知道要换猪崽了:“下个月,下个月养一养再换呢,不然要生病的。”
后世的仔猪一般在断奶21至28天后就能卖出去了,但这个时候的猪还保留了一些原猪的特征,估计身体素质更强悍,不需要后世那么长时间。
“养到这么大就可以换咧。”首领用手比了个长度。
既然要抓猪仔回去养,一头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寒枝提前跟这边人打招呼,别最后都换给别人,风氏想换不够了。
她想了一下,感觉定个二十头就差不多了。
首领不知道二十是多少,不过他们因为经常卖猪,所以对数字有很粗浅的概念,知道用木棍来算数量。
于是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木棍,示意寒枝想要多少,就抽多少木棍。
寒枝粗略望去,发现那一把木棍也就七八根而已,于是把所有木棍都拿走了,又补充一句:“两个这么多。”
首领想想,哦,这个风氏有很多奴隶呢,不缺养猪的人,养这么多也不奇怪。
不过寒枝不准备把猪场交给雇工们管理,开玩笑,雇工们和本地人养猪的方式一样,即使她告诉不能再那么养,难保有一些固执又不肯改变的雇工偷偷喂脏东西啊。
还是自己人养着放心。
二十头猪不少了,她昨天才清点过一遍祝葵仓库里的存粮,配上猪草一起煮的话,一年都吃不完。
不过祝葵自己也要开猪场的,得给她留一部分粮食。
订完了猪仔,风氏的人又跑去河边。
豕部落首领也很有兴致的一起跟着,又问:“水车啥时候弄呢?”
“快了快了,下个月就能装。”寒枝回答。
木头的零部件在自家工坊里都做的差不多了,还有一些铁制的连接器没弄好。
好几个部位做出来以后效果不太好,又重新融了铁矿石打制,所以耽误了些时间。
这种算是大型机械的东西她也是第一次弄,又没人能帮手,自然只能摸索着慢慢来。
“要是不好做就不做了呗,咱们挑水浇也是一样的。”首领还挺会为人着想。
寒枝笑了笑,这人要是看到水车运转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说这种话。
人力灌溉和水车怎么能比?人能不轮换的挑水灌溉吗?挑不了一会就得歇菜了。
水车那个给力啊,只要零件没坏,没日没夜的转,劳模中的劳模。
再说像豕部落这样一个有着非常适合搭建水车的河道区域,她肯定得好好把握,做好了就是活广告呀。
*
栗负责枣部落的事情,寒枝和风鲤负责豕部落,风鲤管种地方面的,寒枝则负责水车,鱼部落的则是箐负责。
老头看着箐,撇了撇嘴:“又来个小孩,你们风氏都是小孩种地呢。”
箐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就冲老头笑笑,只当是打过招呼了。老头也不跟她计较,直接手一摆,让她们去地里忙活。
走到地里后,干活的老人小孩都围上来“小师傅,你看看咱们这个地耕的咋样啊?”
之前还是荒草连天的耕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
因为前几天才下过一场小雨,所以地里的土都润润的。因为铁犁威力大,地都翻得很深。
鱼部落这些下地的人干活又仔细,一点点土坷垃都要敲碎,小石头也都被孩子们捡出去丢掉了。
踩在地里时,脚底能够感受到那种泥土的松软。
箐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样的地,拿来种粟米都有点浪费了。
等到水车一建成,这里肯定要改种水稻才好。
水稻的产量可是比粟米要高的。
枝还说了,她今年请求葵姨四处寻找一下高产的稻种。
“本地高产稻种的话,在下游估计能找到一些,不过也只比普通水稻高产个20%,有比没有好啦。”寒枝给临行前的祝葵提供了线索。
此时本地的稻种全部都是普通野生稻的直系后代,一点混杂的外来基因都没有。特点就是籽粒小,易落粒,亩产大概在一百斤左右。
而早在唐末时期就已经出现,产量比本地稻高了两倍的占城稻,此时估计还在野外艰难求生,连个变异基因都没变出来。
后续同样得靠东南亚的劳动人民代代选育,才能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还是想办法在本地搞点相对来说高产一些的稻种选育才靠谱。
不过好在去年在平原上实验的时候,她有了一些突破。大河流域的幅度这么宽广,祝葵的商队可以达到很远的地方,等她带回各个不同部落的种子进行跨地区引种,增加基因多样性后,就可以着手研究这件事。
或许她可以让葵姨提前通知一下太湖流域的人,平时多留意留意那种穗大、粒红的变异种?毕竟红莲稻一开始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嘛。
想到这,她赶紧又在本子上记下来。
要不是粟米的产量实在太低,她也不用这么折腾了。有多低?亩产30公斤左右呐。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种粟米的话,每平方公里只能维持1至2人生存这样子。
没前途,实在是没前途。
天呐,这得是有多少羊呢?他以前抓到的山羊,怕是都是落单了的老羊吧?又瘦又跑不快,所以才被他抓到了。
眼前这些熬过了一个冬天的野羊们虽然还有点瘦削,但是最近长起很多草叶,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个个吃的皮毛都开始发亮。
狩猎队的人也很兴奋:“哇,这看着起码有两百多只。”
芮也挺满意,因为她已经看到好多带着小羊的母羊混杂在羊群中了。
“按照咱们以前抓羊的办法,慢慢围过去。”
“你退后,别让羊群慌起来踩你一脚。”芮指挥完队友又扭头对老猎户说。
老猎户赶紧合拢嘴巴,颠颠的跑到不远处的一棵粗树下遥遥张望。
厉害喽,这么大一群羊,没点力气和本事,真抓不到,他活了这么大岁数,今天也是见识了。
因为要活捉,所以狩猎队手里拿的不是长矛,而是渔网,这样就能把冲进怀里的羊网起来。
包围圈慢慢缩小,机灵点的羊已经咩咩叫着跑开,绝大多数还是继续立在原地啃草。
饿了一个冬天呐,昨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这片新草地,不多吃点怎么行。
公羊们依然十分暴躁的试图拿角顶人,但这群人完全不同于山下那些吃不饱饭的两脚兽,个个力气大的惊人,顶着公羊角的力度丝毫不让。
几个人一小组,两个人负责拉住羊角,其余人套网的套网,绑绳的绑绳。
高效合作之下,从制定包围圈到抓到目标羊群,只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二十六只成年野羊中只有八只公羊,其余都是母羊,母羊里面又有五六只刚下崽没多久的带崽羊。
小羊也抓了十几只,估计已经断奶了,所以母羊没怎么护着,直接跑开了。
野羊瑟瑟发抖,狩猎队喜笑颜开,老猎户激动难言。
这样打猎,他老头子算是开眼了!
*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小孩们激动的围着羊群尖叫,声音大的都要穿透芮的耳膜了!!
芮把抓来的小羊都留在了风氏,又另外留了五头母羊,两头公羊,其余的全部送来了枣部落。
枣部落的大人们看到这么大一群羊的时候也没搞懂,这么些野羊,风氏的人怎么不自己宰了吃,反而牵来他们这?总不能是要宰了给他们吃吧?
肯定不是!
尽管知道不是,但馋肉的已经开始看着羊咽口水了,哎呀,这许多羊,得弄出多少肉来。
芮指着那些羊群告诉苍:“这些羊可以养起来,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生一批小羊出来。”
苍呆呆的看着羊群,尽管心里很想要,但秉持着负责任的原则,还是艰难的拒绝:“没人会养呐,你们牵回去吧。”
“既然都牵来让你们养了,自然会教你们养羊的办法。不过我们有条件,这些母羊今年生的头两窝小羊,都得给风氏。”芮把牵羊的绳子往苍手里塞,想了一下又解释:“这羊是我们好不容易捉来的,你们喂养一年,生出的小羊给我们也不亏。再说刚出生的小羊,需要照顾的很细心,不然容易生病长不大的。”
苍还是有点回不过神。
这么一大群猎物,没错在她眼里看来就是猎物,就是集市上,也很难见到的,风氏居然抓了如此多!!
关键是抓回来还都是活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也不都是活的,有几只抓的过程中,抓羊角的人抵不住野羊的力道,其他人看着队友有被顶穿的危险,就直接把羊用标枪戳死了。
反正寒枝说过,驯养的动物本来就要挑脾气温和的那种,力气大气性大的直接排除驯养可能,不要白费那个劲。
死羊带下山当天就吃了两只,其余的腌制起来以后慢慢吃。
枣部落的老人们挤过来,围在苍面前神情激动:“苍娃,快接着快接着,小羊给她们就给她们,你看她们这么会种田,肯定也会养牲口。”
“是啊是啊,你看旁的村都养豕,咱们房子建的不对养不成豕,可以养羊嘛。”
“养羊也要盖房子呢。”芮认真的告诉这些老头老太太。
结果人老成精的老人赶紧围到芮旁边,脸上的表情十分情真意切:“你肯定不会不管的,看看咱们把羊圈搭在哪呢。”
苍无奈的抹了把脸,这些老人平时看着劲儿也不大,怎么今天一股怪力,直接给她挤出人群外头去,她这个族长根本没机会发言了!!
“苍说你们这儿一到季节就能结不少枣,羊可爱吃了,到时候多收些,都给羊吃。”栗也在跟老人们说话。
“哎呀你早点说呢,去岁那些枣儿没人吃,都给鸟啄啦。”一个老人满脸痛心的表情。
枣部落的那些枣树都是从山里移栽的原始枣品种,核大肉薄,啃一口下去都磕牙,她们部落的人早就吃够够的。
要不是因为族里食物不够吃,那枣真是掉地上都没人捡。
寒枝已经预测到了枣部落的枣子不咋样,所以临出门的时候告诉栗,可以转达一下枣树选育的做法。
“你们那么大一片枣树呢,就没有特别甜的,又或者果子特别大的啊?”栗又问那些不停偷偷摸着羊毛的老人们。
老人想了想,一拍大腿:“有啊!!怎么没有!你说也怪了,咋一样的树,有的甜有的就不甜呢。”
“那你知道是哪些树吗?”栗已经掏出了记事本。
寒枝说了,可以通过嫁接法,从优质母树上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直接嫁接改良。
“不过这种办法用本地枣改良的效果不是很大,还是得跨地区引种杂交更好。”寒枝说完后在记事本上记下这件事。
等葵姨回来,就可以要求她明年出去的时候留意一下行商途中有哪些好枣树啦!
嫁接效果不大之前,就只能靠人勤快点了,通过土壤施肥、整修修剪、保果的措施,让果子结的大些。
老人们几乎是一脸敬畏的看着栗在本子上写字的动作。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不认识的符号,实在是透露着一股看不懂的神秘气息。无论什么事情往上面一写,下次再翻开,就能马上想起来!!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们这个新农具是好使呢。”豕部落首领美滋滋的拿着铁犁头。
地都犁完喽,铁犁拿回家收好,这么好的东西,放在外面,怕是一天不到就被人摸走了,谁也不嫌自己家好东西多不是。
“好用吧?我就说你得信我。”寒枝也挺高兴。
这个部落的人挺勤快的,虽然家家都养猪,但一般喂完了猪马上就下地干活。
她有点心痒痒,想给豕部落建议一下,如何正确养猪。
不过转念一想,感觉在粮食并不充足的情况下,空口白牙的并不能说服这些人。
还会把好不容易因为新农具给力带来的好形象给破坏掉。
算了,再等一年吧,今年自己养猪,争取吃上正常猪肉。
“你们族里的猪什么时候生崽子啊?”寒枝开始打听起来。
首领很懂,一听她这么问,大概就知道要换猪崽了:“下个月,下个月养一养再换呢,不然要生病的。”
后世的仔猪一般在断奶21至28天后就能卖出去了,但这个时候的猪还保留了一些原猪的特征,估计身体素质更强悍,不需要后世那么长时间。
“养到这么大就可以换咧。”首领用手比了个长度。
既然要抓猪仔回去养,一头当然是不够的,所以寒枝提前跟这边人打招呼,别最后都换给别人,风氏想换不够了。
她想了一下,感觉定个二十头就差不多了。
首领不知道二十是多少,不过他们因为经常卖猪,所以对数字有很粗浅的概念,知道用木棍来算数量。
于是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木棍,示意寒枝想要多少,就抽多少木棍。
寒枝粗略望去,发现那一把木棍也就七八根而已,于是把所有木棍都拿走了,又补充一句:“两个这么多。”
首领想想,哦,这个风氏有很多奴隶呢,不缺养猪的人,养这么多也不奇怪。
不过寒枝不准备把猪场交给雇工们管理,开玩笑,雇工们和本地人养猪的方式一样,即使她告诉不能再那么养,难保有一些固执又不肯改变的雇工偷偷喂脏东西啊。
还是自己人养着放心。
二十头猪不少了,她昨天才清点过一遍祝葵仓库里的存粮,配上猪草一起煮的话,一年都吃不完。
不过祝葵自己也要开猪场的,得给她留一部分粮食。
订完了猪仔,风氏的人又跑去河边。
豕部落首领也很有兴致的一起跟着,又问:“水车啥时候弄呢?”
“快了快了,下个月就能装。”寒枝回答。
木头的零部件在自家工坊里都做的差不多了,还有一些铁制的连接器没弄好。
好几个部位做出来以后效果不太好,又重新融了铁矿石打制,所以耽误了些时间。
这种算是大型机械的东西她也是第一次弄,又没人能帮手,自然只能摸索着慢慢来。
“要是不好做就不做了呗,咱们挑水浇也是一样的。”首领还挺会为人着想。
寒枝笑了笑,这人要是看到水车运转起来了,就绝对不会再说这种话。
人力灌溉和水车怎么能比?人能不轮换的挑水灌溉吗?挑不了一会就得歇菜了。
水车那个给力啊,只要零件没坏,没日没夜的转,劳模中的劳模。
再说像豕部落这样一个有着非常适合搭建水车的河道区域,她肯定得好好把握,做好了就是活广告呀。
*
栗负责枣部落的事情,寒枝和风鲤负责豕部落,风鲤管种地方面的,寒枝则负责水车,鱼部落的则是箐负责。
老头看着箐,撇了撇嘴:“又来个小孩,你们风氏都是小孩种地呢。”
箐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就冲老头笑笑,只当是打过招呼了。老头也不跟她计较,直接手一摆,让她们去地里忙活。
走到地里后,干活的老人小孩都围上来“小师傅,你看看咱们这个地耕的咋样啊?”
之前还是荒草连天的耕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
因为前几天才下过一场小雨,所以地里的土都润润的。因为铁犁威力大,地都翻得很深。
鱼部落这些下地的人干活又仔细,一点点土坷垃都要敲碎,小石头也都被孩子们捡出去丢掉了。
踩在地里时,脚底能够感受到那种泥土的松软。
箐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样的地,拿来种粟米都有点浪费了。
等到水车一建成,这里肯定要改种水稻才好。
水稻的产量可是比粟米要高的。
枝还说了,她今年请求葵姨四处寻找一下高产的稻种。
“本地高产稻种的话,在下游估计能找到一些,不过也只比普通水稻高产个20%,有比没有好啦。”寒枝给临行前的祝葵提供了线索。
此时本地的稻种全部都是普通野生稻的直系后代,一点混杂的外来基因都没有。特点就是籽粒小,易落粒,亩产大概在一百斤左右。
而早在唐末时期就已经出现,产量比本地稻高了两倍的占城稻,此时估计还在野外艰难求生,连个变异基因都没变出来。
后续同样得靠东南亚的劳动人民代代选育,才能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还是想办法在本地搞点相对来说高产一些的稻种选育才靠谱。
不过好在去年在平原上实验的时候,她有了一些突破。大河流域的幅度这么宽广,祝葵的商队可以达到很远的地方,等她带回各个不同部落的种子进行跨地区引种,增加基因多样性后,就可以着手研究这件事。
或许她可以让葵姨提前通知一下太湖流域的人,平时多留意留意那种穗大、粒红的变异种?毕竟红莲稻一开始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嘛。
想到这,她赶紧又在本子上记下来。
要不是粟米的产量实在太低,她也不用这么折腾了。有多低?亩产30公斤左右呐。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种粟米的话,每平方公里只能维持1至2人生存这样子。
没前途,实在是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