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 第357章 改革

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第357章 改革

    浅尝辄止,接下来贾琮并没有继续亲密了。

    在未娶林黛玉进家门之前,贾琮不会做出进一步的亲密举动。

    对林黛玉,贾琮是真心爱护的。

    世俗礼法贾琮可以不在乎,但林黛玉是在乎的。

    对于大虞这个时代女子来说,都是希望在大婚之夜,将自己交给自己夫君的。

    为了林黛玉着想,贾琮会这样做的。

    待到贾琮和林黛玉再次出现时,林黛玉终于是恢复了往常一样。

    当紫鹃和雪雁看到林黛玉好了后,心中自然高兴。

    同时也在心中佩服贾琮,还得是三爷,他一来,姑娘的心病就好了。

    既然来都来了,贾琮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吃晚饭了。

    正好,刚才在薛家那里没吃饱。

    就陪着林黛玉一起,吃了一顿晚饭。

    贾琮饭量大,而且因为军旅生活,吃饭都是一副急慌慌的模样。

    和林黛玉的清雅相比,贾琮吃饭可以说是粗鲁。

    不过,一旦爱上一个人,缺点也变成了优点。

    贾琮粗鲁吃饭的模样,不仅没让林黛玉厌弃,反而还因为贾琮这般,让林黛玉胃口大开。

    平时都是浅浅的一碗饭,今天有贾琮作陪,反而是吃了一碗饭。

    待到天黑之后,贾琮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离开的时候,林黛玉亲自将贾琮送到了门口。

    这一次,贾府上下所有人,也都看到了这一幕。

    当贾母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什么话也没说。

    林黛玉看着贾琮消失后,才脸上带笑往回走。

    一旁的紫鹃看到林黛玉甜蜜的样子,也为林黛玉高兴,不过,雪雁还是没忍住说道:

    “小姐,刚才三爷在,你怎么不告诉三爷那件事呢?”

    听到这话,林黛玉眉头皱了皱。

    这时,紫鹃也附和雪雁的话,对林黛玉说道:

    “姑娘,雪雁说得对,贾府要修大观园,怎么能找你要钱呢!小姐来贾府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给了贾府十几万两银子了。贾府上下也从没有说过,还小姐银子的事情。如今倒好,小姐只剩下最后一点私房钱了,他们还想要小姐的银子。”

    林黛玉皱起眉头,不是生紫鹃和雪雁的气,而是一种无奈。

    雪雁和紫鹃不知道的是,林黛玉的银子,从来就不在林黛玉身上。

    从进了荣国府那一刻起,这些银子就放到了贾母那里。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贾琮肯定是不知道的。

    要说以前,林黛玉并不在乎身外之物,但是和贾琮定情之后,林黛玉想法变了。

    林黛玉想着和贾琮白头偕老,也想着他们将来的儿女,更想着能帮贾琮。

    虽然林黛玉开始为自己考虑了,但是,林黛玉只想拿回那些没花掉的银子,至于那些花掉了银子,就当是贾府养她这些年的开销。

    可林黛玉为贾府着想,贾府却不为林黛玉着想。

    贾元春封妃之后,来年要回家省亲,贾府上下开始为造大观园准备了。

    虽贾府有了起复,但之前贾琮逼着贾府为贾府造的孽赔偿,如今造一个富丽堂皇的大观园,贾府肯定是没那么多银子的。

    所以这不,贾府还是走上了吃绝户的道路。

    居然有脸打起了林黛玉最后一点私房钱的无耻想法。

    林黛玉之所以没告诉贾琮,是怕贾琮知道这件事后,和贾府又得闹翻天。

    因为心中只有贾琮,所以林黛玉已经开始为贾琮着想了。

    面对紫鹃和雪雁的话,林黛玉最终什么话也没说。

    贾琮真不知道这件事,如果知道,贾琮能把荣国府掀翻。

    此刻的贾琮已经走出了荣国府,看到贾达后,笑着说道:

    “阿达,你小子以后得提醒我。不能让我和其他女子走得太近了,不然,我怕林妹妹误会。”

    贾达听到贾琮的话后,无奈一笑,然后心中嘀咕一句:三哥现在和长公主走得就挺近的,要不要提醒三哥呢?

    待到贾琮回到听雨居,这次给贾琮开门的,倒不是鸳鸯了。

    看到看门的人后,贾琮笑了笑道:

    “赵大哥,你怎么干起门房的活了?”

    上次帮助过贾琮和长公主的一家人,被贾琮请到了京城。请到京城后,贾琮才知道赵大哥叫赵平。

    原本长公主庆绫华,打算在长公主府安排赵平他们一家人的。

    可是,赵平一家人大概在山里面呆久了,不喜欢太多的人,或者说,需要一点点的适应新的环境。

    长公主府虽好,但是人太多,太杂了,他们不愿意留下来。

    而贾琮听雨居简简单单,他们反而是喜欢上了,就留在贾琮这里了。

    赵平看到贾琮后,对贾琮施了一礼。

    “拜见忠勇伯!我实在是闲得慌,想要找点事情干,所以就抢了门房的活。”

    这赵平在山里的时候,能开辟出好几亩田地的能人,确实闲不下来。

    让他们一家人白吃白住,肯定是良心不安。

    有些人,看到一两个农民坏,就以为全天下农民都坏。

    殊不知,绝大部分农民都是老实巴交的。

    如果全天下农民都坏,那天下早就乱了,要知道农民才是社会的基石,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好比赵平一家,其实贾琮去请他们出来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并不想出来。

    哪怕知道他们是救了一个伯爵,一个长公主后,也没有想着荣华富贵,如果有这想法,他们肯定就留在长公主那里了。

    听到赵平的话后,贾琮笑了笑道:

    “既然赵大哥闲得慌,那我就替赵大哥找点事干,行不行?”

    赵平一听,不仅没不高兴,反而是兴高采烈道:

    “忠勇伯,你赶紧给我找点事干吧,我谢谢您了!”

    见赵平迫不及待的样子,贾琮想了想,这位赵大哥虽然不识字,但并不是毫无才能的,能在荒山野岭活下来,而且开辟出来的那几亩田,长势还很不错,就说明赵大哥种田有一手。

    贾琮封爵后,有几千亩封赏的田地。

    因为贾琮手底下没人,如今这些田地都没人打理,还是散养的。

    赵平一家于自己有恩,贾琮便就想着让他来管理。

    没有让赵平进监察卫,这是故意的,赵平有家有口,贾琮不愿意他们一家人过得不安稳。

    贾琮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赵平一听,有些忐忑,从一个难民,一下子变成管理田庄的大管事,自然有些不安。

    不过,贾琮告诉赵平,自己会教他的。

    赵平一听贾琮来教他后,这才有了一丝底气。

    看到赵平同意,贾琮笑了。

    之所以让赵平来当田庄管事,贾琮还有一层目的。

    贾琮想要在自己的田庄中,做一次小小的实验。

    那就是土地改革,将佃农变成自耕农,然后利用一些适合古代的堆肥方法,提升粮食产量。

    贾琮这样做,就是想看看,这个土地改革效果如何?

    如果可行,贾琮就想给皇帝庆云北看一看。

    皇帝庆云北不是想要中兴吗?

    那么这就是一个中兴的办法。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皇帝庆云北敢不敢了?

    如果敢,贾琮佩服皇帝庆云北,也甘愿充当杀尽挡路者的刀。

    如果不敢,那贾琮就会再也不提起,只当这件事不存在。

    大虞王朝,只是到了中期,还未末期,还没到那种积重难返的程度。

    如果这时候,下定决心改革,那就能给帝国再续几百年。

    如果没那个决心,不敢触碰世家大族、地主阶级的核心利益,只愿意坐着等死,那大虞朝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这并不是贾琮危言耸听,赵大哥一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已经被逼到山里面去了。

    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想而知,都已经烂到什么地方去了。

    北征草原这一战,消耗了大虞太多的国力,为了筹集粮草,北方百姓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

    大虞刚立国之时,北方百姓有六成左右的自耕农。

    而如今,如果有统计的话,就会发现,如今北方百姓自耕农,已经不到一成了。

    而世家大族、地主阶级,趁此机会,膨胀了数倍,一县之大地主,拥有近乎县城一半的田地,手中佃农足有几千户。

    北征草原这一战,虽然赢了,但影响太大了,也只是给大虞争得喘息的机会。

    如果不在这个难得的喘息的时间中,改革中兴,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道理,皇帝庆云北懂,右相秦思源懂,百官也懂。

    也正是都懂,王朝中期的时候,都会有改革派出现。

    这些改革派的出现,就是时代环境催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