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 > 第285章 总要有人做坏人的!

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 第285章 总要有人做坏人的!

    洛阳,吴王府。

    李恪注视着手中的书信,“啪”的一声置于桌案上。

    “表兄,太子的腿,经孙真人诊治后,能够完全恢复。”

    “哦?”

    柴五洲淡定地看着李恪。

    “殿下,沉住气,太子病情好转是一件喜事,理应为此庆贺。”

    李恪难以置信地瞪着柴五洲,他没想到这种话竟是由柴五洲说出。

    柴五洲微微一笑。

    “我曾看过太医令谢季卿手里的病历记录,太子的腿即便重新进行治疗,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康复……因此我们应该提醒太子,注意不要再出什么差池了。”

    瞬间,李恪的眼中闪过一抹光芒。

    ……

    腊月十九,吴王返回京都。

    身处书房中,听着室外妻子指示仆人们打扫清洁的声音,李恪脸上浮现出笑意。

    这时柴五洲走进来,朝李恪行礼:“见过殿下。”

    “表兄请坐。”

    李恪回过神来。

    “最近东宫情况如何?”

    “自从陛下还朝以来,太子显得安逸了许多,听说大多数时间都在陪伴安康郡主游戏玩乐,甚至对政务也有些疏忽。”

    柴五洲表情肃穆。

    此事非同小可。

    “嗯?”

    李恪注意到对方凝重的表情疑惑问道:“出了什么状况?”

    柴五洲点了点头:“安康郡主是陛下最疼爱的孙女之一,刚刚见面即被册封为郡主,可见陛下对她宠爱有加...

    特别是随着城阳公主与高阳公主相继婚嫁后,留在宫中并且受到圣宠的公主越来越少,陛下可能也会对太子更加偏爱。”

    顿时李恪神情沉重起来。

    “这只是其中之一。”柴五洲继续说道:“其次,东宫财务收支历来严格管控,许多事都能通过开销推断出来。然而这次赐给安康公主八百户良田作为食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年至少可获得上千贯财富,这笔钱任凭太子随意支配,具体用途就不得而知了。”

    “一千贯并不多。”李恪勉强挤出笑容,但实际上拳头已然握紧。

    事实上,在场的人都知道,不论是东宫还是吴王府其实都不缺钱财,真正缺少的是可以在不引人注目情况下自由使用的现金资源。

    这才是真正的属于他们的资产。

    而对于只有三个月大的安康公主来说,这样的资金流动不会受到监督,利用这笔钱在东宫的影响下可以做出很多事情。

    “其三。”柴五洲微微颔首,说道:“如今陛下重返长安,太子回归东宫,照料公主,此前代管朝政之权全数放弃,态度坚决果断,毫无眷恋之意,这样的表现,恐怕陛下会甚为赞赏。”

    每多讲一句,李恪的脸色便愈加阴沉,到最后简直如墨汁般深邃。

    良久,他终于抬眼问道:“那之前所提之事如何了?”

    “关于太子的病情,知情者寥寥无几。东宫里只要稍加打听,就会引起注意;太医院那边自谢季卿去世后,孙真人都不再搭理其他医生。”说到这里,柴五洲不禁摇了摇头。

    虽然可以推测出是东宫暗中策划了谢季卿之死,但行动的却是吴王府的人,且还当场被捉获,因此孙思邈那边已经彻底与吴王府断绝往来。

    “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办法。”李恪凝视着柴五洲说:“虽然时间充裕,但可趁之机却不多。”

    “臣明白。”柴五洲郑重地点了点头。

    见状,李恪略有释怀,接着说:“皇兄近半年来的表现获得了父皇的高度认可,这样下去对我极为不利。”

    “臣有一个主意。”柴五洲思索片刻后道:“殿下是否记得李树明?”

    “他不是因立功升官到夏州做长史了吗?”李恪皱眉问道。

    “他率军奔袭阴山北侧三百里之地,恰好遇到了绕道逃跑的薛延陀真珠可汗的大子大度设,并一举将其斩杀。”稍微顿了顿,柴五洲看向李恪,“据闻薛延陀真珠可汗的使臣已过长城,预计几天内将抵达京城。”

    “这是何意?”李恪眉头紧锁,“你想借薛延陀向父皇施压?”

    “绝非如此。”柴五洲笑答,“若薛延陀再至边疆挑衅,军人们哪会嫌功劳不够多呢。臣的意思另有所指……不知殿下是否还记得当年卫国公被控谋反的事?”

    “高甑生、密谋?”瞬间明白了对方指的是高甑生诬告李靖一事,李恪心头顿时一阵躁动。

    假如今天再次上演一场对李树明密谋造反的诬陷戏码,而后者又是东宫之人并且还是李靖长子……

    想到这里,李恪呼吸变得沉重起来。

    “殿下误解臣的意思了。”柴五洲摇头解释道:“使用这种揭发密谋的方式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实施最好能一击致命,否则容易引火烧身……看当初高甑生举报卫国公不成反被流放便可知端倪。”

    李恪点点头,不知为何,脑海中浮现出“太子密谋”四个字令他心中蠢蠢欲动。

    柴五洲瞥了一眼对方,心下暗暗叹息。

    李恪还是太年轻了!

    这般沉不住气!

    虽然这件事可能严重损害到东宫的形象和信誉。

    但是要知道,做这件事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臣所说的乃是当年卫国公伐突厥时遭遇部属擅自抢掠的情况。”

    “私自抢掠?”

    听到这些话,李恪心里甚是不解。

    “此事还在考量中,待有明确结论再详述给殿下知晓。”

    短暂静默之后,柴五洲正色道:“这些安排绝对不能牵扯到吴王府半分,殿下当前应当专注于完成《后汉书》最后阶段的工作。”

    “好!”李恪点头表示同意。

    毕竟,《后汉书》修撰工程即将收尾,对于他来说,做好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

    拜别李恪。

    柴五洲骑着马,悠然自得地在长安的主街上漫步。

    忽然,一个熟悉的人影在街道上匆匆闪过,

    他立即警觉起来,朝那边投去一瞥。

    很快,他的眉头紧锁。

    他不理解,这家伙怎么又来了!

    “出发吧,前往西市,为了永康郡主的百日庆典,我们需备些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