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 > 第299章 反正都是陛下说了算!

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 第299章 反正都是陛下说了算!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一旦涉足此类阴谋诡计,要么做得干净利落不留尾巴,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当然在秦王府中同样发生过多次类似的情形,但大多都能妥善处置掉;哪像是如今这些人所做的种种举措,往往以失败告终。

    略微牵动缰绳调转方向,苏勖朝着不远处自己的住所——南昌公主府进发。

    《括地志》再有两个半月就能完成。

    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将这项重要工程搞定才行。

    ……

    柴五洲驱马奔入安兴坊,厚重的坊门在他背后砰然紧闭。

    稍作喘息,柴五洲缓缓向巴陵公主府进发。

    骑在马上,他脑海中回想起与苏勖的对话,能听出苏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异样,对救援吴王的事显得并不积极。

    吴王。

    提起李恪的名字时,柴五洲眉头紧锁。

    他实在不明白,李恪究竟犯了什么错,让皇帝如此愤怒,以至于将他囚禁在紫云阁内。

    关于刺杀事件,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齐智通一手策划。

    很多细节只有他知道,而苏勖却无从知晓。

    那次在朝堂上对李树明下手失败后,暴露太多,随后便遭遇了太子的反击。

    不仅薛延陀的使臣山格被大理寺盯上,就连监察御史王黯也被千牛卫关注。幸好这些都和自己无关,但奇怪的是,齐智通竟然又去找王黯,立刻引起了千牛卫的注意。

    这起所谓的“暗杀”案,已经有了明显破绽,百骑司那群嗅觉灵敏的人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至于细节无需再考虑,既然齐智通已离开长安,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如何救出吴王。

    刘洎、苏勖、阎立本、阎立德……这些人……

    柴五洲陷入了沉思,若这些人求请皇帝也无法成功救出吴王,那么还能依靠谁呢?

    太子?

    他轻笑一声,与苏勖相比,他认为太子此时至少不会落井下石已是不错。

    到底该求助于谁?

    不知不觉中,柴五洲回到了巴陵公主府,管家急忙迎上前去,并递给他一封信函:“郎君,刚才有信送到。”

    “嗯?”接过信封略一查看,他的脸色随即变得凝重,“我先去书房,随后再去见公主。”

    “喏!”管家点头示意。

    ……

    “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

    两仪殿内,群臣拱手致礼。

    李世民身穿赤黄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众卿请起身。”

    “谢陛下。”

    于是众臣站定在大殿中。

    李世民转身看向身边的李承乾。

    皇帝眼神中闪过一丝思考,面向群臣开口:“诸卿,今天是贞观十五年的最后一次朝会,所有事情均已处理妥善,唯有广州都督党仁弘贪污一事……苏卿,请汇报案情吧。”

    “遵命!”

    苏文鼎从人群后走出,捧着奏折对皇上说道:“禀告陛下,四月份微臣奉命前往广州调查贪污案,六月初到达当地时,发现有人试图灭口,立即命令千牛卫控制局势。之后经过深入调查,现已真相大白。”

    “说清楚些。”李世民挥手示意。

    苏文鼎恭敬地说:“经调查确认,广州都督党仁弘担任职务以来,生活奢靡、滥用职权,强取豪夺且涉及严重贪腐行为,总计金额达一百二十万贯铜钱,其中四十多万送回同州老家,七十余万存放在广州都督府内。”

    苏文鼎抬起头,庄重地表示:“目前赃款已被运至户部等待审核,请陛下过目。”

    内侍监王德立刻上前接过奏折递给皇上。

    虽然李世民之前已经看过一次,此刻仍然再次翻开仔细查看。

    ……

    台阶前三阶处,李承乾持笏行礼。

    听着上面皇帝翻阅奏折的声音,注视着面前精美的白瓷金边笏板,低头沉思的李承乾心中反复思索着这个案件。

    对于党仁弘贪婪敛财之事毫无疑问,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具体细节。

    总额一百二十万贯的赃款全部未动。

    这背后颇有深意。

    尤其是为何会有部分财物送往同州而非全部留在广州,这一点尤为关键。

    是因为没来得及搬运还是另有隐情?

    想到这里,李承乾的脸色更加凝重起来。无论如何,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党仁弘的问题。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腐败案件。

    整个朝野内外无数人都密切关注此事,御史台更是准备将其送上断头台以示警戒。

    刑部、大理寺以及门下省都准备随时支持。

    甚至抱病在身的魏征也赶来参与。

    党仁弘自隋末起便率兵归顺大唐,并一直为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提供了巨大支持,可以说是对大唐有功之臣。

    贞观十五年来,他曾出任南宁、戎和广州等多个要职,政绩卓着,深受信赖。

    然而,这样的老将最终却陷入了贪婪的漩涡中,一次性贪污了巨款。

    这种情况即使是在大唐也极为罕见。

    然而,

    在群臣虎视眈眈之下,皇帝竟欲出手援救党仁弘。

    上一世里,皇帝曾以三天郊祭祈求赦免为借口迫使众人让步。

    当然最终还是通过发布罪己诏书将党仁弘的处罚改为革职为民并流放钦州作为结局。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出于皇帝顾念旧情而已,也有观点猜测此举意在收买原秦王府官员之心。

    站在阶上的李承乾听后立即回应道:“启禀父皇,针对党仁弘一案,大理寺、御史台以及门下省等机构皆认为按律应当判处极刑。然而考虑到其过去为朝廷所做的贡献,依律法可以考量功绩减免,因此微臣建议改为绞刑处理。”

    直接执行斩首会使其头身分离;

    相比之下,采取绞刑方式虽然仍然致命,但至少能够保全遗体完整。

    殿内起初传出了一些轻微的议论声,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

    毕竟党仁弘作为旧部成员之一,曾有过不少辉煌战绩。即便太子不提,也会有其他人提议从轻发落的可能。

    如今从最重的刑罚转为了稍轻一点的形式,众大臣倒也勉强接受。

    更何况太子仅仅是提出参考其以往功勋来减轻惩罚的想法,皇帝完全可以选择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