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 > 第194章 圣旨到,朱榑再入京(下)

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 第194章 圣旨到,朱榑再入京(下)

    “王爷,出什么事了吗?”

    一旁的吴淑灵见朱榑看了那消息后,没有说话,不由对着朱榑询问道。

    “没什么大事!”

    “吃完东西,我们该回青州王府了。”

    “父皇已经派人前来传旨召我入京了。”

    朱榑听过了吴淑灵的询问后,顿时回过神来,然后对着吴淑灵等人微微一笑道。

    他这消息自然是比朱元璋派来传旨的人先到了。

    而朱榑也打算回青州,然后等着被召入京。

    他没有想过要逃避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事迟早会被朱元璋和大明的那些大臣知道,索性直接坦然面对。

    这次回京都直接跟朱元璋摊牌,到时候看朱元璋怎么做,他再决定如何应对。

    反正他早就想好了,把决定权交给朱元璋。

    如果朱元璋不仁在先,那就别怪他不义了。

    当然,最好还是朱元璋能够把皇位传给他,这样也能省去不少的麻烦,更能让大明避免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而现在就是试探朱元璋的最佳机会,同时也能够给朱元璋施压,让朱元璋自己选择,是让大明避免战乱,在朱榑手中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还是选择把皇位传给其他人,让大明陷入战乱之中。

    身为一代帝王,朱元璋应该知道如何取舍。

    尤其是朱榑现在表现出来的势力越强悍,便越会让朱元璋冷静下来。

    哪怕是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跟朱元璋彻底翻脸,朱榑也有地方可退。

    大不了先退后澳洲去,等积蓄了力量,兑换出了足够的大军,再次跟大明一战。

    反正,这大明的江山他是没有想过要放弃。

    这天下他是要定了。

    “啊,王爷要入京了吗?”

    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听了朱榑的话后,不由微微一愣道。

    “嗯,正好你们也很久没回京都了,也想自己的家人了。”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也跟我一起回京城,然后回家看看。”

    朱榑对着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微微一笑道。

    他也知道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有好几年没有回京城了,自然也想自己的家人了。

    徐妙清和吴淑雅自然就不用说了,她们这两年都在澳洲那边,连大明都没有回来过,更别说见她们的家人了。

    而吴淑灵虽然在大明,但是也都待在青州的王府里,从未离开过,也是很久没有回家了。

    所以,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听了朱榑的话后,脸上都不由露出一丝欢喜的神色,然后忍不住欢呼道:“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

    “嗯,当然是真的啦。”

    “我还会骗你们不成?”

    朱榑看着满脸兴奋和激动的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后,不由微微一笑道。

    说着,便和吴淑灵、徐妙清等人再次吃了起来。

    吃完之后,朱榑和吴淑灵、徐妙清等人上了蒸汽机汽车,然后朝着青州王府的方向而去。

    就在朱榑带着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回到王府的第二天,前来给朱榑传旨的人也到了朱榑的王府,然后对着朱榑宣读了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朱元璋有很长时间没有见朱榑了,对朱榑甚是想念,于是召朱榑即刻入京见驾。

    当然,朱榑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朱榑也没有拒绝了,接了圣旨后,让吴淑灵和徐妙清等人收拾好东西,然后便上了朱榑那辆私人专属定制的蒸汽机汽车,然后朝着大明的京城而去。

    朱榑这次只带了吴淑灵和徐妙清、吴淑雅三女,至于那八个倭国的女仆就留在了王府。

    因为朱榑这次去京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那八个倭国女仆自然是不方便带在身边了。

    而徐妙清和吴淑灵等人,哪怕朱榑跟朱元璋彻底翻脸了,朱元璋也不会动她们的。

    毕竟,徐妙清的父亲乃是徐达,而吴淑灵和吴淑雅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当年也是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朱元璋自然不会动她们了。

    而且,真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朱榑也可以把她们收入系统空间里,然后带着她们杀出京城。

    以朱榑现在的实力,要杀出京城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了。

    更重要的是,朱榑在京城里可是潜伏了不少的暗卫,在关键时刻也能够派上用场。

    所以,朱榑这次入京,看似十分的轻松,但是却也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甚至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当然,能够不出现最坏的局面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还好当初修建了这条从封地直通京城的水泥路,不然蒸汽机汽车还真开不进京都。”

    坐在蒸汽机汽车里的朱榑忍不住在心中暗想道。

    这一刻,他都有点佩服起自己的先见之明来,如果没有这条水泥路的话,他还得坐着颠簸的马车入京呢。

    有了这条水泥路之后,他的封地前往京都就方便多了。

    与此同时,朱榑透过蒸汽机汽车的车窗能够看到这条水泥路上那来来往往的商队和行人,以及各种各样的马车、蒸汽机客车和蒸汽机货车,让这条路变得异常的热闹和繁华起来。

    朱榑的封地本来就是大明最繁华的区域,各种各样的工坊几乎是应有尽有,而且,各种各样的商品比其他地方的都要便宜不少。

    这也导致大明各地的商贩宁愿长途跋涉的去朱榑的封地购买商品,然后运输到大明各地去贩卖。

    而大明的京都又是整个大明的政治中心,这条通道打通之后,顿时让京都和朱榑封地之间的商业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起来了。

    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这条水泥路,也让沿途这一片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之前的贫穷落后,变得更加繁荣热闹起来。

    “还真是热闹啊!”

    朱榑看着那来来往往的人群,忍不住在心中感叹了一句。

    还好这水泥路之前修建的十分宽敞,否则这条路还不知道会拥挤成什么样呢?

    就这样,朱榑和徐妙清、吴淑灵一路上走走停停,经过数天的时间,终于抵达了大明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