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432章 都四品了,想挖个洞还不行吗?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432章 都四品了,想挖个洞还不行吗?

    划好田地,两人骑着马慢慢往回走。

    路上,苏润无意间瞥见有几亩地,上面只有零星的农人在忙活,而且,苏润还隐约看到了水流反射的光芒。

    他不禁指着那处,疑惑地侧头问:

    “卓然,那几亩地种的什么?”

    叶卓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目中闪过了然之色。

    他对好友解释:

    “子渊,那是稻田。”

    闻言,苏润惊了:

    “稻田?润之前没听过京城还能种稻子的啊?”

    比起京城,清河省还更靠近南方一点,但他家里之前都种的是豆和麦。

    叶卓然笑笑,出言解惑:

    “那里种的占城稻是年初刚从南方引进的试验品种。”

    “据说是很好的品种,不仅耐旱、耐贫,而且生长周期短,听闻,在南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年初引入京城后,没几个月就收获了,只是如今天气渐冷,播下去的种子,不少没生长,这才派了几个农人日常照看。”

    “其实我们也都在摸索这占城稻的习性。”

    说完,叶卓然还对苏润笑道:

    “我第一次来官田时,正好赶上稻子成熟。”

    “当时跟你现在一样惊讶,我挽起裤腿下去帮忙,手脚都不受控制,只觉得神奇。”

    他收过十多年麦子,还是第一次收稻。

    或者说,他今年才第一次真正见稻田。

    尤其这稻田还在北方。

    “不过这占城稻,不但熟的早,连产量都比别的品种多,据说连宋尚书都特意过问此事。”

    叶卓然与苏润分享趣事,却唤醒了苏润的灵感:

    杂交水稻,不就是提高产量的典型代表吗?

    只见他倏地转头,认真的看着叶卓然,问:

    “卓然,你有没有想过,把不同的稻子进行嫁接,弄出颗粒饱满、产量多、口味还好的新稻种?”

    “或者不只稻子,包括其他水果蔬菜谷物也可以?”

    苏润这突如其来的大胆想法,把叶卓然问懵了,嘴唇张张合合,好半天答不上来。

    最后,尝试理解的叶卓然,从另一个角度,勉强找出思路:

    “子渊此言,是否就像前段时间,花坊根据两种不同颜色的牡丹花,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这角度也没错。

    苏润点头,认真接话:

    “对,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我家拉货用的骡子,不还是马和驴的产物吗?”

    “就比如占城稻,若是尝试跟其他稻子培育,说不准,会有更好的品种稻。”

    “龙生九子,凤育九雏,不也是这样的道理?”

    叶卓然陷入沉思:

    子渊说得对啊!

    牡丹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为什么粮食不可以?

    “子渊,那你对培育之法,有思绪吗?”叶卓然若有所思地问。

    这还真问到苏润的盲点了。

    他思索片刻,给出了个不算回复的回复:

    “也许,花坊的花农能有些头绪?”

    叶卓然也不失望,只是跟苏润商议:

    “子渊,你那玻璃棚,能否给我开辟出一块地方,让我趁着冬日研究一二?”

    冬日田间也没什么劳作,便是加上子渊的蔬菜大棚,也没什么活计。

    倒是可以趁地方,研究研究方才的新想法,叶卓然心想。

    苏润没推脱,直接道:

    “没问题,润届时让工部的人,在旁边给你盖个小的玻璃棚。”

    想了想,苏润也道:

    “要不润上书太子殿下,从各地调来些农官,配合你研制新物?”

    这太大张旗鼓,叶卓然思索片刻,婉拒了:

    “还是算了,我先跟苏大哥研究研究,若是不行,户部也有南方晋升来的农官,有需要的话,我去找他们。”

    苏润没说什么,只是鼓励道:

    “我觉得杂交水稻肯定能弄出来,但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得慢慢来。”

    “你看那些牡丹花,从前朝到现在,几百年了,也就培育出那么几个新品种。”

    “这东西,说不准就要弄一辈子了。”

    苏润担心好友钻牛角尖,故此安慰。

    叶卓然明白苏润意思,当即笑道:

    “若是能让后人衣食足,卓然无怨无悔。”

    玉泉六子中,叶卓然比不过天纵奇才的苏润,也不像梁玉鸿运当头。

    他没有张世的左右逢源,也学不来司彦的冷静锐利,甚至连沉稳大气都不如徐鼎,但他一直很有自知之明。

    所以,即便乘好友东风而起,他也踏踏实实地料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骄不躁。

    苏润相当了解好友,听到这话,也放心了。

    他们回到草棚的时候,苏丰和张世还在村子里忙活移栽菜蔬。

    叶卓然眼里全是活儿,蠢蠢欲动:

    “子渊,我去帮苏大哥和昌永。”

    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苏润也跟上去帮忙。

    苏丰移栽蔬菜的地方,是几间破屋。

    这地方早就没人住了。

    四周低矮的土墙有多处塌陷,断壁残垣勉强撑起房屋建构。

    苏丰命人将土运进来,然后在墙外打烧炭的洞。

    至于保暖问题,则是受了苏润启发:

    “润子用玻璃保温,那我们也可以用粗布加干草,掩在上头保温。”

    “虽说透光性不好,但白天可以适当把布掀开。”只要撑过这段时间就好。

    苏润到的时候,土墙外,苏丰把系粗布的木棍都插好了。

    还有几个农人,在下头挖烧火的烟道。

    看着低配版大棚,苏润不得不伸出大拇指:

    “我大哥就是我大哥!”

    他还以为大哥在附近找窑洞,没想到,零帧起手盖大棚!

    厉害我大哥,人牛话不多!

    苏润四人出身都不高,见农人们忙里忙外,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上手干了。

    种菜苏润不懂,但他会挖洞啊!

    只见苏润把衣袍往腰带一扎,袖子一撸,顺手拿了个铲子,吭哧吭哧,埋头苦干。

    堂堂太子府四品少詹事,大炎未来的驸马,在京郊干活,这给众人都看呆了。

    一众员外郎、主事,乃至农人,反应过来后,都纷纷上前劝阻:

    “苏大人,您怎么能做这种粗活?”

    “苏少詹事,您这可折煞下官等人了!”

    “叶郎中,您劝劝苏大人啊!”

    ……

    对此,苏润只是挥手赶人:

    “去去去!挡着光了!”

    “本官都四品了,想挖个洞还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