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466章 能担得起天下万民的肩膀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466章 能担得起天下万民的肩膀

    腊月廿九便是除夕。

    按照惯例,朝廷腊月下旬就会开始放年假。

    百官都赶着在上半个月,将自己这一年来的政绩理清楚,写成奏折,上报熙和帝。

    户部身为大炎财政枢纽,光是汇总算账就用了好些人手。

    加之账目事关重大,宋修齐核查一遍,东宫还要再核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才能交给熙和帝。

    所以,从腊月初二,苏润下完聘之后,人就没停下来过。

    他每日往东宫一坐,拉着梁玉和荀阳,埋头就是对账,从早对到晚,从腊月初三对到腊月十三,这才把户部交上来的所有账目对完。

    “明年不干了,就算太子殿下打死我,我也不干了!”

    合上最后一本账目,目光呆滞的苏润,葛优瘫似的瘫在宽大的椅子上,盯着头顶繁复大气的龙纹,喃喃道。

    梁玉这几日被摧残得双目无神,素来叽叽喳喳的他,今日甚至懒得说话,只是靠在椅背上,阖眼休息,唇齿间溢出忧伤的叹息:

    “唉……”

    荀阳昼夜看账,眼下也是乌青。

    闻言,他语带疲倦地解释:

    “今年大炎风调雨顺,加上经营司政绩不菲,各地也陆续效仿,还有外使来京、大柔臣服等等,光是账本,就比去年多了一倍。”

    要不是苏润和梁玉算账都快,只怕他们得干到腊月十九了。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短短一年,朝廷不仅补上了拖延边防将士已久的抚恤金和军饷,拨了银子治理地方,竟还余了二十三万两白银,连今年收上来的税粮,也有三成存在国库中。”

    “本官为官十五年,这是第一次看到年末时,国库还能有这么多余钱。”

    “子渊,天下太平,朝廷富足,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荀阳亲眼见证过大炎的风雨飘摇,对如今来之不易的日子格外珍惜。

    但苏润却很不满:

    “润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没想到国库还是空荡荡。”

    “治国太艰难,润家里只养了润一头吞金兽,二哥都会念叨,但陛下却养了一个天下的吞金兽。”

    “怪不得朝廷光是往年拖欠的款项,就高达五十多万两,不容易啊!”

    就这一个缺口,户部就用了苏润手下除玻璃之外,所有赚钱的玩意,包括但不限于烟花、镜子、还魂纸等等七、八种生意,才勉强平了欠款。

    至于熙和帝今年不少大动作,比如:

    支援战事、修筑边境防御工事、南方建设大坝治水、开设恩科、各级官府统计并安置流民……这些都是用卖玻璃的钱做的。

    饶是如此都不够,熙和帝收上来的赋税还贴进去几万两银子。

    苏润搞钱的主意多,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有时也会感到无力:

    他自觉没有一副能担得起天下万民的肩膀。

    苏润心里想的,全摆在脸上了。

    荀阳见状,宽慰道:

    “这已经很好了,治国如治乱民,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他也是从苏润这个年纪过来的,十分理解外甥女婿的想法。

    如今国有余粮,荀阳心里丝毫不慌:

    再差还能比前几年,大炎险些没了更差吗?

    梁玉休息一会儿,也回了点精神。

    他抱着乐观的态度,畅想未来:

    “荀詹事说得对,明年肯定比今年更好的。”

    “如今边境没有战事,加上大柔上贡、边境通商,只要没有天灾,就算子渊不再弄什么新物件,明年末,国库也能积攒不少钱粮。”

    他这一开口,荀阳信心更足了:

    连璨之都这么说了,来年肯定风调雨顺。

    苏润也就是感慨两句。

    他很快便收拾好心情,重整旗鼓道:

    “天下尚未统一,吾等仍需努力,趁着过年好好休息,来年继续!”

    说是来年,但实际上,苏润紧跟着就对荀阳提议,要把边境通商的事情作为年前的政要文章,早些登报,提升百姓安全感的同时,呼吁商户前往边境进行贸易。

    “提前布局,给商人们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愿意去边境做生意的,朝廷可以给些好处,若是可以,户部甚至应该亲自带头,走出一条商路。”

    边境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充盈国库,更是为了潜移默化改变蛮夷生活习惯,并削弱他们的军事实力。

    等诸夷习惯用战马和口粮作为交易品,换取需要的物资后,对大炎的威胁自然大大下降。

    届时,大炎甚至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统一天下。

    如此,岂不美哉?

    苏润的提议得到了荀阳的认可。

    当日,荀阳就向熙和帝上了奏折。

    熙和帝对自家女婿的提议,从来都只有允许,或者等时机到了再允许,总之不拒绝。

    这次也是一样。

    他看完奏折之后,当日就跟赵叡并六部尚书商议了章程。

    礼部尚书乔方被点为使臣,只待来年春季,便亲自率商队,前往边境:

    一来代表熙和帝,给诸夷立清楚规矩,二来协助镇国公将商贸之事安排好。

    待边境贸易稳定后,乔方再回朝。

    礼部在六部之中素来弱势,也没什么机会表现,尤其是乔方做到尚书之位后,难以寸进。

    因此,熙和帝一说,乔方立刻就同意了:

    反正科举什么的,都是多年来做惯的事了,左右侍郎完全可以掌控局面。

    他留在京中,也就是个吉祥物,还不如出去闯闯。

    古策应召入宫,领了旨意后,匆匆赶回翰林院,让孔元调整政要文章顺序,先把边境贸易写出来。

    苏润对于这些不甚关心。

    对完账后,无所事事的他,开始到处跑着找乐子。

    接下来几日,一下早朝,苏润就拉着梁玉去东宫找荀阳点个卯,然后大摇大摆出宫。

    对此,荀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苏润带着梁玉,上午去经营司,下午去翰林院。

    偶尔他们来了兴致,还会换上便服在京城大街小巷晃荡。

    遇上百姓纠纷,两人就自发上去调解,秉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实在看不过眼的时候,再出来‘暴打’不平,然后将坏人送去顺天府,苏润还能顺道找陆平唠两句嗑。

    但陆平却是发愁得很:

    “这祖宗怎么又来了!”

    京城这么多衙门,怎么苏润就赖上他了?

    不过苏润也没能晃荡几天。

    因着东宫今年上计交得早,朝廷放假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