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503章 这臭小子简直是不识好歹!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503章 这臭小子简直是不识好歹!

    正好旁边路过几名书生,边走边讨论会试的主考官出五圆一方,引得孔圣人后裔都去求先祖保佑的事。

    程介沉默片刻,问:

    “这是他们两个出的题?”

    其实,他心里已经确定七八成了。

    苏行揉着眉心回答:

    “不是他们还能是谁?”

    当然,估计更多是他家小弟干的好事。

    毕竟璨之纯善,想干坏事都不一定能干出来。

    谁跟他小弟一样,一肚子坏水,谁来滋谁?

    出乎苏行意料的是:

    程介对此接受良好。

    因为从得知学生要做今年会试考官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原本,程介还想过脑子灵光的子渊会把所有考题出成非人难度;

    而毛手毛脚的璨之很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学生考卷。

    但现在就两道难题而已。

    这么一想,程介突然觉得:

    自己两个学生还挺有分寸的。

    所以,他还反过来安慰苏行:

    “别太担心,他们出题可能是难了些,但不会乱出,不然其他考官也不能同意。”

    “但愿如此。”

    双方告别,苏行带着苏安福等人回家安置。

    李氏出门在外,还惦记着家里的亲人。

    此次出门,她特意在周边县城里搜罗了些小玩意回来。

    到家后,她还派人去了趟苏润府邸,将东西送去给赵婉和谢天恩,顺便报个平安归家的口信。

    旅途奔波,又逢京城热议,苏家人接下来两三天也就没出门,只专心在家里休养生息。

    中间,赵婉带着谢天恩来了一趟,听说苏一忠和苏大宝通过县试,还送了礼物道贺。

    见众人对家里三个孩子日后的出路而迷茫,赵婉明面上说:

    “等夫君回来了,我们问问夫君的想法。”

    但实际上,她一离开苏家,就转道直奔皇后的凤仪宫,等用了晚膳,这才拿着熙和帝的圣旨,高高兴兴回府:

    “有了父皇旨意,夫君就不必为家事烦恼,大伯和大嫂也一定会高兴的。”

    陪着赵婉进宫的谢天恩,两眼弯弯:

    公主居然为了苏家几个孩子~特意进宫找陛下求情~子渊真是好福气~

    瑶光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谢天恩不必为自己养的崽子们担心,便全心全意投入带娃事业。

    他不仅照料苏南星和苏云帆,间或带带五岁的苏祥,还会抽空去张世和叶卓然府上看看,帮着看顾两人怀孕的媳妇,免得出什么闪失。

    剩下的时间,谢天恩也没闲着。

    他整日换着花样,让厨房给赵婉炖补品。

    说什么:

    要帮子渊照顾好媳妇,免得子渊回来,看媳妇瘦了心疼。

    谢天恩整日脚不沾地,忙的不亦乐乎。

    赵婉见状,专门拨了五、六名宫人去侍候和协助谢天恩,还开玩笑地说:

    “若是来日,子渊他们六个都有后,公公一个人可是忙不过来。”

    谢天恩小手一摆,拂尘轻甩:

    “别的不说~子渊和公主的孩子~杂家必然悉心照料~”

    一句话,把赵婉说不好意思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考院里,苏润度日如年。

    会试第三场的两篇史论、三篇时务策,难度都不小。

    史论题一为佛国祸水:

    【天竺僧团携‘转轮圣王’说入大梁,献金佛于未央宫。时值黄河决堤,流民日增,佛寺竟以赈灾换免税田。要求:借鉴北魏太武帝灭佛、周世宗毁佛史料,论如何处置‘方外治世’之患。】

    另一题也不简单,用的是前朝肃宗时期,宁国公主远嫁回纥,引得吐蕃同样求娶公主之事,要考生们试论和亲之政。

    前者还好,历朝历代都有。

    但后者就要去猜主考官心思。

    皆因去岁外邦进京贺寿,求娶瑶光公主,被当今驸马,今科主考官苏润强势驳回了。

    若是对朝政不太敏感,又极力主和的考生,很容易就踩了苏润的雷区,然后名次就会被后压。

    除了史论题外,剩下三道时务策,也跟朝政紧密相连。

    第一道考的是科举取士的地域问题:

    【熙和二十五年殿试取士一百二十一,南籍者七十七。北士曰:玄玉文脉岂尽在江南?论科举公平。】

    其实就是说,去年的殿试,取中了一百二十一名士子,其中,来自南方的士子多达七十七人,这引得北方士子抗议,让考生们说一说,如此取士,是否公平?

    第二道考的是边境贸易:

    【边境时有冲突,然交流互市又益处良多。若命予为边疆大员,如何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既保边境安宁,又促互市繁荣?】

    年初,礼部尚书乔方携礼部、户部官吏引领京城商户,浩浩荡荡前往边境促进商贸,引得京城内外好生热议。

    当时,还有不少书生在会馆、酒肆高谈阔论。

    抛开观点对错,视角高低不提,至少考生们是知道这事的。

    因而这算是送分题。

    至于第三道,考察的是地方官吏贪墨枉法、鱼肉百姓。问考生,如果你是巡按御史,当如何察吏之贪腐,整肃官场风气,以正纲纪?

    由于这些文章,全都长达千字,外帘官光是誊录就用了两日。

    所以,直到三月二十清晨,他们才把誊好的答卷全都送进小院。

    而内帘官的十人从拿到答卷开始,就头也不抬的开始阅卷。

    苏润和张明哲彻底掉进了苦海。

    两人先要审查同考官们批阅的文章有没有问题。

    比如梁玉,他有两篇文章,给的评价过高,这就得更正。

    等六百多篇文章一一阅过,确认无误后,就得排名。

    第三场答卷排名出来之后,还得再把三场的文章全都拿出来,从总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排名。

    到这一部分,首要就是根据编号,筛掉不过的答卷。

    但凡三份答卷的二十多篇文章里,有一篇被打了‘不过’,那这考生其余文章就不必再看,直接判定为不取中。

    淘汰到后面,只剩下三百左右需要排名。

    而此次会试取中的一百多名贡士,就从这三百人里挑了。

    至此,苏润和张明哲又开始了新一轮battle。

    这次争吵空前激烈,两人从三月廿二上午吵到晚上,苏润嗓子都吵哑了,还是有十多份答卷没有吵出结果。

    “哼!张尚书,明日继续!”

    苏润捧着自己的热茶,气势汹汹的走了,心里还嫌弃的想:

    张尚书年纪果然大了,真是个老古董。

    张明哲冷哼一声,同样头也不回地离开,心中暗道: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苏子渊这臭小子简直是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