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212章 到底想干什么?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212章 到底想干什么?

    众人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宋修齐道:

    “苏润,此物对边境战事意义重大,你就在此处,将这三弓床弩的制作、使用之法全部写下来。”

    “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你也一一标明。”

    “本官八百里加急,将图纸、模型与奏折,一齐送往京师。”

    他就是为了这三弓床弩才频频破例的。

    即刻将此物送往京师,再为乡试破格之举请罪。

    这事不仅能揭过,还能记功。

    慧眼识珠,拔擢贤才,为国择器……

    加上苏润颇得太子重视,日后他在朝廷里,位置也能往前走走。

    闻言,苏润表示:

    这个简单!

    小意思~

    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这个模型小,制作简单。”

    “但若是放大到正常的尺寸,对弓弦的韧性,羽箭的制作以及各个部件的精密度都会有要求。”

    “学生不曾接触过军器制作,只能提供图纸和相关实验数据。”

    “对军器所用木料、铁器硬度或者弓弦材料等物就不清楚了。”

    “所以,最后能用多久时间研制出来,就得看军器所那边的了。”

    作为冷兵器时代巅峰杀器之一,做应该是能做出来,但时间上就不能保证了。

    宋修齐稍有些错愕,但也明白苏润此言之意:

    “本官虽不甚懂得军械,但军中所用三弓弩,与此物颇为相似,制作问题应该不大。”

    苏润作揖谢过,提笔准备画草稿。

    而此时,主考团中的正五品户部郎中姚广突然提议:

    “与其送图纸,不如派人将苏润带回京师,直接入军器所,随工匠一同研制此物,岂不更好?”

    他声音落下,当即收获了几个眼刀。

    青阳知府萧正最先护犊子,贴脸开大:

    “苏润本就是小三元,如今又是乡试解元,来年定然是要参加会试的。”

    “以他的才学,不考功名,却要名不正言不顺地去军器所,成为木匠、铁匠之流?”

    “姚郎中,你就是这么对待国之贤才的吗?”

    军器所虽说是国之重地,但跟翰林院根本没有可比性。

    再说了,苏润以什么名义去军器所?

    向维紧随其后:

    “苏润的答卷,众位都看在眼里,文章做的怎么样,各位大人心里都有数。”

    “放着坦坦荡荡的科举之路不走,却要走什么歪门邪道,毁了正途?”

    “姚大人,你身为陛下钦点的清河省乡试考官,此言可对得起陛下令你为国拔擢贤才之圣意?”

    会元多从解元里出。

    以苏润的文采,只要正常发挥,会元也可争。

    一旦五元到手,早早得了太子青睐的苏润,就是板上钉钉的状元。

    放着翰林院不去,当什么九品芝麻小吏?

    别说苏润。

    就是换了其他风华正茂的举人,也没哪个能眼皮子浅到这地步的吧?

    这姚侍郎说这话……莫不是另有深意?

    向维眉心微皱。

    秦镶这个国子监祭酒,最是爱才,最是惜才,说话更是不客气,言语之中将姚广直接贬到了地下:

    “你懂什么?文章千古事,历来名仕大儒都是要流传千古的。”

    “老夫看你年纪不大,居然已经老眼昏花了吗?”

    “若不知考官之责,你便自己请辞,别在这儿耽误学生大好前程。”

    “亏你还做到了正五品郎中之职?”

    “如此见识浅薄,老夫回去倒要问问,他范兴文是怎么管户部的?届时定要在陛下面前,弹劾一本。”

    范兴文,正二品户部尚书,姚广顶头上司。

    姚广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居然给范尚书惹了麻烦。

    他赶忙找补:

    “秦祭酒,下官并无此意,只是忧心战事罢了!”

    “毕竟我户部掌财政,战事不止,我们也难啊!”

    萧正和向维对视一眼,不得不歇火了。

    但秦镶完全不买账,气得胡子都要飞出去:

    “忧心战事,也轮不到他一个才考举人的书生来牺牲。”

    “我大炎军器所里的人,全是吃闲饭的吗?”

    “图纸和小件都在,若是研制不出来东西,老夫亲去紫宸殿前,请陛下废黜军器所!”

    “若无用,养着干什么?”

    姚广扛不住秦镶这一通输出,最后只能以自己‘情急’为由,强行解释,最后闭嘴站在一旁,只是晦暗的目光不住往苏润身上扫。

    上首的宋修齐听得心情舒畅:

    要是想让苏润当官,三年前陛下就钦点了。

    不然,凭着太子抬举和这几年刻意掩下的功绩,今日苏润官职品级,也不比姚广差多少。

    见吵得差不多,他原想开口和稀泥。

    抬眼,竟发现姚广正偷看苏润,偏神色却又不似敌视,反而有种……好像猛兽捕猎失败,颇感可惜,但又跃跃欲试之感。

    不对!

    宋修齐脑子立刻警醒,瞬间联想到清河决堤,但前两河总督徐飞身后那人,迟迟没有浮上水面之事。

    他留了个心眼,面上却不动声色,让众人各归各位。

    苏润和宋修齐很快将图纸和奏折写好。

    本以为忙完就可以回去了。

    谁知道,来的时候好好的,走不了了。

    宋修齐几句话就把苏润留下了:

    “考院只能进不能出。”

    “破例一次已是不易。”

    “你就去隔壁休息两日,等阅卷结束,便可离开。”

    说着,就让人给苏润安排房间,还派了两人守在门口,又提醒道:

    “无事不要出来,更不要随便与人接触。”

    宋修齐说到后面几个字的时候,双目直视苏润,语气也稍重了些。

    苏润明白,只怕有人要对自己不利,门外的人是保护自己的。

    “学生一定待在房中!”苏润当即应下。

    宋修齐安排的屋子还不错。

    苏润往床上一躺,想了会儿事,也就睡过去了。

    另一边,宋修齐盯着姚广,倒真让他发现了些问题:

    姚广竟然有意压了几篇文章,故意给了靠后的名次。

    宋修齐皱眉:

    这姚广到底想干什么?

    谁指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