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 第223章 时辰已到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第223章 时辰已到

    二人勒马兜圈,枪矛依旧挥舞不停,不断交击。

    兜马厮杀不比双马对冲。

    双马对冲之时,胜负往往在一瞬间,对拼的是一招一式,于体力而言不甚损耗,却极耗心神,一招不慎,便要身死。

    而兜马厮杀则不然,因近距离厮杀,招式连绵,彼此攻防之间须思虑更多,特别是在势均力敌之时。

    若是敌我差距明显,一招两式之间便要落败,然若敌我差距不大,如此时场中厮杀的马超与赵林二人,因弓马娴熟,武艺超绝,即便一招一式落了下风,只要能及时稳住阵脚,便有机会找到重振旗鼓的时机,从而反败为胜亦未可知。

    二人甫一兜马厮杀之时,赵林不自觉的以长矛使出长槊的招式,被马超轻松化解,自此便略微落入下风。

    那一式原本乃二伯父的刀法,被赵林稍作改动用在了自家长槊的技法中,然用长矛使出来,却是无甚威力,被马超使长枪晃出一朵枪花格开矛刃,复一枪刺向赵林面门。

    赵林则在出招之际便知露了破绽,急侧头去躲,又赶忙收矛再刺,以攻代守,迫使马超回防。

    这般技巧若是面对阵中杨怀、马岱之辈尚有奇效,即便面对魏延亦能建功,然面对马超这等枪法大家,却是有些班门弄斧。

    马超只在收枪之时顺势拦拿,便将赵林长矛荡开,复一枪扎向赵林腰腹。

    赵林亦熟谙枪法,岂能不知这“拦拿扎”的厉害?

    只是先前露了破绽,节奏慢了一拍便处处皆慢,长矛已然来不及回防,只得仗着披膊坚固,以手臂格开长枪,趁机收回长矛,应对马超的下一次刺击。

    如此战了二十余合,赵林连番尝试扭转劣势,仍不得计,心中大急,暗道:

    “莫非我连五十合都不到,便要落败?”

    赵林心中思忖,马超武艺高强,若只凭寻常招式,恐难破其防线,若要用自家长槊战法,又无趁手兵器,遂只得无奈将这些年学来的杀招使出来,以求扭转颓势。

    思及此处,便将长矛舞得密不透风,时而抡转,时而直击,招数之间衔接紧密,待十合之后,觑得一良机。

    且将叔父赵云枪法之灵动、二伯父关羽刀法之刚猛、三伯父张飞矛法之雄浑、老丈人刘备剑法之诡谲轮番施展,虽不能完全扭转局势,却也一时之间与马超斗了个旗鼓相当。

    再看马超,见得赵林招式忽变,更显精妙,亦不敢怠慢,手中长枪虽仍以“刺”为主,然其角度、力度、时机皆拿捏得恰到好处,或借马力,或凭腕力,枪尖所指之处,皆是要害。

    二人于马上辗转腾挪,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

    又经十数合,赵林忽心生一计,佯装招式用老,露出些许破绽,诱马超来攻。

    马超何等人物,一眼便觉有异,却佯装不知,挺枪直刺,欲探虚实。

    赵林以为马超中计,眼神一凌,待其枪至近前,猛地侧身避开,同时手中长矛如灵蛇出洞,反刺马超肋下。

    但马超早有防备,回枪格挡,只听“铛”的一声,火星四溅,两般兵器撞在一处,二人皆觉手臂一麻。

    马超赞道:“贤弟好招式,竟险些着了你的道。”

    赵林亦回道:“兄长武艺高决,弟不敢怠慢。”

    言罢,复又催马向前,手中长矛再展奇招,以长矛使出二伯刀法,泰山压顶一般劈来。

    马超托天挡住,却是以泄力之法运转长枪,划出一道弧线,缠住赵林长矛,让至一边,复以长枪刺来。

    赵林见状,急以长杆当作剑使,以一招姿势怪异的苏秦背剑化解刺击,复将长矛挥舞横扫,大喝一声,扫向马超肋部。

    马超见状,只觉面前俊朗的小迷弟仿佛化身一个豹头环眼,满面虬髯的黑厮猛将,心知这一记扫矛威力不凡,便竖起长枪格挡,只听“铛”的一声响,强忍手臂被震得发麻,以枪刃点向赵林咽喉。

    赵林却仿佛早知这一招不会奏效,收矛之际,斜举长杆架开枪刃,复上挑攻向马超。

    待见马超抖出一朵枪花,拦住矛刃,赵林急速回矛,复刺马超胸腹,又被马超拨打,收矛再刺,又被拨打。

    如此接连七次刺击,如流星赶月一般,一刺快过一刺,竟全被马超破解。

    赵林见状大惊,急虚晃一招,拔马小跳,退后一步,暂缓气力。

    马超虽于电光火石之间破解了赵林的杀招,却也不是面上看到的这般轻松,早被惊出一身冷汗,亦策马后退一步,暂缓心神。

    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忌惮之色,随后便是欣赏,旋即又变为高昂战意。

    马超先道:“为兄在贤弟这般年纪时,恐不能得胜。”

    赵林言道:“兄长不必留情,弟正欲一试身手。”

    马超闻言,笑道:“再过几年,贤弟当为天下第一猛将。”

    赵林却道:“兄长,兵不厌诈,若弟侥幸胜了,万望兄长勿怪。”

    言罢,挺矛便刺向马超。

    二人又战作一团,枪矛不断交击,与二人呼喝之声,战马嘶鸣之声混为一处,激烈非常。

    如此不知不觉间,二人已酣战百余合,眼见太阳高升,已近正午。

    双方士卒自赵林与马超阵前搭话之时便全副武装列阵而立,此时半日过去,皆感疲惫,然赵、马二人厮杀正急,军中之人皆强打精神,去看两员猛将过招,却无人发觉马超营寨西面不远处,有一营骑兵正躲在山林中。

    谢旌与陈安并肩站在林中一小块空地上,空地中央笔直插着一柄环首刀。

    环首刀的影子随着时间推移,正在逐渐融入刀身。

    谢旌不住踱步,待见到影子几乎全部融入刀身,急曰:“时辰至矣!”

    陈安却伸手拦住谢旌,言道:“主公有言,须午时三刻,方能兴兵。”

    谢旌闻言,强忍内心焦急,问曰:“泰宁贤弟,引火之物可曾齐备?”

    陈安颔首。

    谢旌又道:“不若泰宁自去放火,谢某去袭马超之背,如何?”

    陈安闻言,摇头道:“主公有命,我等放火烧寨、趁乱收拢战马为要,不可擅自兴兵。”

    谢旌闻言,只得无奈颔首,却见影子已完全融入刀身,遂急言道:

    “午时三刻矣!时辰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