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 第247章 决战湔水5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第247章 决战湔水5

    却说张任驱赶大军压上,以高沛部下六千余人充作负土之士,依旧在刀盾与弓弩的掩护下上前填坑。

    一众士卒虽有惧意,然上前有苟活之机,不进却断无活路,遂只得硬着头皮向前。

    一时间大战又起,蜀军再度往壕沟处涌来。

    时赵林刚回营不久,闻营外战鼓又响,急策马来到辕门处观望。

    只见蜀军虽士气稍颓,然军阵依旧严整,敌我双方兵力差距依旧巨大,遂谓左右曰:

    “传令诸军,仍依前法御敌,以弓弩拒之,投石支援,不可贸然越过拒马防线。”

    左右亲卫抱拳一礼,散去传令。

    赵林环视战场,正思索失去壕沟,如何防守之时,陈安忽疾奔过来,手指敌阵,言道:

    “主公快看!敌军大纛上书张字!”

    赵林顺着陈安手指看去,果见蜀军帅旗由高字换为张字,喃喃道:

    “张?莫非是张任?”

    那边,张任立马于大纛之下,目光冷峻,凝视前方湔水东营。

    于张任而言,先前不强攻营寨,布疲兵之计,不过是想减少伤亡,轻取赵林以为人质,使刘备心怀顾虑。

    谁曾想,那虎雏勇猛,名不虚传,竟在万军之中刺死了高沛。

    他部下亦是顽强之辈,数日未曾安眠,竟依靠壕沟、拒马,死守住营寨,杀伤蜀军两千余人,而其伤亡却甚微。

    后又有赵林与谢旌冲杀一阵,斩杀千余。

    如此一来,湔水东营里的三千荆州军,在短短数日内,已造成近万蜀军死伤,而其伤亡不过数百人。

    这可怕的战损比,饶是张任久历战事,亦不多见。

    往常领兵于蜀中剿匪,或是平蛮,也曾仗着甲胄完备,令麾下士卒以一当十。

    如今以数倍之众攻孤寡疲惫之兵,只一道壕沟便叫蜀军折了许多人马,张任又怎能不惊?

    但事已至此,高沛被斩,若不能擒拿赵林,如何向主公交代?

    于是即便驱赶六千溃兵负土填坑犯了兵家大忌,张任亦不得不为。

    不过在张任看来,荆州军数日不曾安眠,又鏖战半日,早已疲惫不堪,取胜只在早晚。

    事实也确实如张任所想。

    三千荆州军此刻只余两千可战之兵,另有三百轻重伤者,已无力再战。

    营寨之内,并无医官。

    此前赵林将文吏、匠人、医官、鼓手等非战斗人员皆留在了伤兵营里,只带了战兵突袭。

    此刻伤兵只能简易包扎,勉强止住流血,各安天命。

    营寨之外,壕沟已被填平数段,负土士卒正搬来碎石丢在松软泥土上,只等有了几处稳定的落脚地,便可以刀盾为墙,长戈勾拽拒马,继而冲进营中。

    赵林下马登上了一处哨塔,见蜀军虽分兵数部,两翼却隐隐有铁甲之士藏匿于阵中,知晓这是张任暗中布置,提防两翼再遭铁骑突袭。

    赵林有心再冲一阵,但见到这般阵仗,知晓若是再杀出营去,恐怕就要留在蜀军阵中了。

    正苦思破敌之计时,帮着伤兵包扎的陈安忽急匆匆赶来,拱手言道:

    “主公,伤兵中有一人断言,主公斩杀的敌将乃是大将高沛!”

    赵林闻言,摆了摆手,言道:“蜀军已然换了主将,高沛之首无用矣。”

    陈安进言道:“负土士卒皆为高沛部下,不若悬其首于辕门之上,或能慑敌心魄。”

    赵林思忖片刻,颔首曰:“便依泰宁所言。”

    陈安领命,自去爪黄飞电身侧取下高沛头颅,利索的爬上辕门,将首级绑在横木上,面朝营外。

    有负土士卒见状,想起方才自家将军被人一枪刺死,凌空斩下头颅,顿时心惊胆战,不敢再进。

    督战队眼见斩杀三五退缩不前者仍不见效,遂急报于张任知晓。

    张任闻言,亲自策马上前数十步,见到高沛首级挂在辕门上,满面惊恐之色,仿佛死前遭遇了惊吓。

    又环视战场,见数千负土士卒皆不敢上前,乃思索一良策,唤来左右亲信,教授如何说辞,命人策马于战中奔走呐喊。

    “诸军听令!赵林小儿将高将军首级悬于辕门,妄图乱我军心。张将军有令,誓要为高将军报仇雪恨!

    先登敌营者,赏万金,生擒赵林者,赏万户侯!”

    万金是多少财富?亿万富翁。

    万户侯是啥概念?跨越六七个阶层。

    只要能活捉赵林。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再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古往今来,多少老话俗语。

    六千负土士卒深惧赵林之勇,却仍不及督战队手中利刃近在咫尺。

    本就是退无活路,进或可生,此时又闻听此等重赏,该怎么选,又何须迟疑?

    赵林立于哨塔之上,未曾料到那高沛首级不曾摄敌心魄,却反被张任将计就计,施重赏于麾下,只叫蜀军如疯魔一般,狂热的呼喊“生擒赵林!”,悍不畏死的冲向营寨。

    壕沟只填平了数段,且并不足以承载士卒踩踏,然蜀军却不管不顾,顶着长矛枪戈的利刃,疯狂冲刺。

    一时间,三面守卒皆遣人至营中急报。

    “报!中军告急,请校尉速发投石拒敌!”

    “报!左翼告急,请校尉...”

    “报!右翼告急,请校尉...”

    营中只有十二架简易投石车,那校尉闻三路皆危,欲把投石车分作三部,接连投石支援。

    赵林却在岗哨上见到蜀军如潮水般涌来,士卒皆面露狂热之色,已不是区区十二架投石车所能阻拦的,何况分作三部?

    遂急命亲卫传令全军后撤,退入营中坚守。

    前线士卒闻鸣金之声,急忙拖着疲惫之躯回营。

    两翼守军先撤,鱼贯而入,中军却不得后撤,须坚守在辕门外,顶住守军一轮冲锋,方能寻到空隙撤入营中。

    否则门前有蜀军杀至,一旦寨门关闭不及,蜀军趁机抢门,则大势去矣。

    及两翼撤回营中,中军三百余人在投石车和弓弩箭雨的掩护下且战且退。

    然原本五百步卒的中军鏖战半日,早疲惫不堪,此刻面对数倍之敌,又无壕沟拒马为依托,一时之间竟杀不退涌来的蜀军,反而挤压在门前,被蜀军刀盾围住,向寨门里推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