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27章 盐政专营筹国计,蒸馏秘法焕天工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第27章 盐政专营筹国计,蒸馏秘法焕天工

    李世民和段纶面面相觑,这是啥情况?

    秦浩这边噎得挺不住了,”陛嗝,下,能否给草民一杯,嗝,水呀?”

    李世民冲心中发笑冲高福使个眼色,片刻一个小太监端来一杯茶,秦浩赶紧一口闷掉压下点心,抚了抚胸口,满血复活的样子。

    也不待二人相问,说道:“陛下,适才腹中饥饿难当,临时垫了点吃食,还望见谅啊。”

    李世民也不生气,对着段纶笑道:“叔同,你看此子弱冠年岁,却如此憨直,颇有几分知节的影子啊,哈哈哈。”

    段纶也回道:“陛下所言极是,此子憨直之态,确有几分程将军之风。

    然臣以为看似毫无城府,待人真诚,却也心有算计,不愿吃亏,

    臣还饿着呢,他却偷吃,哈哈,房相有福了。”

    李世民也赞同的点了点头,对秦浩道:“制盐一事刻不容缓,今日能制出多少器具立即送往司农寺,

    听说你还弄了个蒸馏救命之物,是道家的法宝吗?”

    秦浩望了望段纶,像是在发功,叔父咋啥事都说啊?段纶也望着秦浩,也在传音中,孩子,不能瞒,那叫欺君。

    秦浩回道:“不敢欺瞒陛下,听闻杜相高额悬赏救命药物,小子想得这笔赏钱,嘿嘿。就连这蒸馏器都是立本兄代小子付的银钱呢。”

    李世民大惊,站起身道:“你说你制造蒸馏器是为了救克明吗?有几分把握?”

    秦浩吓了一跳,想了想历史上的杜如晦回道:“杜相的病积劳成疾,根治几无可能了,不过续命之法,倒是可以,

    效果小子也不敢乱讲,得治过才行,想是一年半载应该可以的吧。”

    李世民大喜道:“何时可以医治?朕想与你同去。”

    秦浩道:“待蒸馏器制作好,就可蒸馏出药物,届时就可以给杜相医治了,小子估计至少还得需一个时辰,

    要看阎少监的本事,他是最重要的关键人。陛下可莫忘了他的功劳呀,嘿嘿。”

    李世民心道,此子有功从不要赏,竟还惦记旁人的辛苦,真真是善良之辈。定要好好培养,成为国家的贤臣。

    有心考验一下秦浩的政治能力,又问道:“你有何法可以控制制盐方法暂不外泄吗?”

    秦浩想了想回道:“陛下,制盐之法本身并不复杂,而且过滤时的几样物品早晚会流传出去。

    控制方法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小子有点想法,但事关重大,还需陛下和众位大臣方能定夺。”

    李世民感兴趣道:“你且道来,若切实可行,朕会于朝堂与众卿探讨。”

    秦浩望了眼段纶,段纶也给以鼓励的眼神,于是道:“如今国库空虚,正是朝廷掌控收回盐业的好时机。

    可设立专门的盐务机构,实行国家专卖制度,派遣清正廉洁且精通事务之人负责管理。

    一方面严格把控盐的生产环节,确保质量稳定;另一方面统一盐的销售渠道,制定合理价格,避免民间操纵售价。

    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可保障百姓用盐之需。如此,朝廷可将盐业之利牢牢掌握在手中,为社稷之发展,提供坚实的财资倚仗。

    同时,对于私自制盐、贩盐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盐业专卖之秩序,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恩,若朝廷收回盐业,那些以制盐为生的百姓该当如何安置呢?”

    秦浩回道:“收回盐业后,朝廷可根据这些人的制盐规模和从业年限等因素,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且盐业生产虽被朝廷收回,但盐的运输和仓储仍需要大量人力。

    可以招募原来的制盐人从事运输工作,也可以安排他们负责仓储管理,确保盐的安全储存。

    一部分人亦可参与到盐业监管工作中,作为辅助人员协同官府对盐业市场进行监督。

    他们对制盐过程熟悉,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举报私自制盐、贩盐的行为。

    至于世家大族的盐业,恕小子无法建议,需陛下乾纲独断。”

    李世民相当满意,这个秦浩理政能力很不错,是个栋梁,抽空还是要和玄龄、玄胤商量一下具体的操作性。

    今天收获真不小,真高兴。

    站起身,对二人道:“刻不容缓,你二人也快些回工部吧。希望一切都能顺利实施。迟些朕派人去接你同去杜府。”

    二人领命退下,这回跟着段纶,顺利的找到了出宫的门,到了工部将作监,已是酉时,感慨这时间全都浪费在路上了。

    阎立本兴冲冲的来到二人面前道:“大人,模具已制造成功,且已有三批工具完成。”

    又对秦浩道:“正则,蒸馏器也制作好了。”

    秦浩大喜,忙对段纶说道:“叔父,我们快着些去看看。”说完拉着段纶就往前走。

    阎立本惊呆了,这关系这么强的吗?一点规矩都不要了,兄弟是真的牛啊。也连忙跟上。

    将作监大院中,一个角落堆放着制盐工具,和秦浩之前展示的不同的是大小,这些都大,十分的大,超级大。

    再看院子正中的蒸馏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主体由铜制成的呈圆柱状的器皿,给人一种沉稳而坚实的感觉。

    容器的顶部是一个精巧的盖子,盖子上有个小出气口,盖子与容器主体紧密贴合,

    容器的中部,环绕着一圈圈的螺旋状管道,这些管道精致而复杂,仿佛是工匠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蒸馏器的底部是四根约一尺高的支架,支架中间摆放着一个圆形的铁盆。

    秦浩大喜,连忙让人将买来的大蒜拿上来,取出大约十斤,安排一些杂役剥掉蒜皮,捣成小瓣,放入蒸馏器中,

    加入适量的水,将木材放入底部的铁盆中点燃加热,不到两刻钟,盖子顶部有蒸汽出现,

    只见冷凝管中慢慢滴出淡黄色液体,落进准备好的瓷瓶中。

    秦浩松了口气,待制作出差不多一瓶,塞上木塞,晃了晃道:“立本兄,你立功啦,哈哈哈。”

    阎立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跟着笑,反正兄弟开心我就开心,没错。

    秦浩对段纶说了下全国盐池数量不少,每个盐池所需都要百套起计算,放眼全国那就多了去了,

    这批工匠就算加班加点的干,估计也得小半年。想帮这些工匠申请点补助啥的。

    段纶有点为难,没这个先例啊,工匠地位又不高,都是有活就做完,

    反正这些人在完成任务前都不能回家,就在官署中集中安置的。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众工匠还是向秦浩投去了感激之情,

    秦浩也无奈,向众工匠表示了感谢,并称以后如有机会再合作时一定好好犒劳大家。

    时辰不早了,秦浩打算去少府监那看看全伯弄得咋样,刚和段纶请辞,却见一个太监随着一个杂役急匆匆跑了过来,

    见到秦浩,就像见到了救星,“秦公子,陛下让小的来请秦公子速速赶往杜相府中,

    刚刚杜府传来消息,杜相病危了,就要不行了,还请秦公子快快救命啊。陛下已等不及,先行一步了。”

    秦浩一听,也有点急了,连忙问:“有车吗?走路太慢了。”

    那小太监忙道:“秦公子快随我走,车已备好了。”

    说完转身就小跑起来,秦浩也不犹豫,抓起几案上的大蒜素和针灸包,

    也没来得及和段纶道别,几步就追上小太监,然后扯着他的衣袖,带着他一起跑。

    到了门口,只见一辆马车停在那里,四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问道:“是这车吗?”

    那小太监被秦浩的速度惊到了,太快了,喘得厉害,忙不迭地点头,

    秦浩跳上马车,拽着小太监也上了车,对着车夫喊道:“快走,越快越好,小心着点行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