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 第815章 修政、扩兵!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第815章 修政、扩兵!

    蒋琬看向诸葛亮。

    “丞相何意?”

    诸葛亮说道。

    “我已知司马懿将军队大张旗鼓北调所做何为!”

    看着蒋琬还未想清其中关键。

    诸葛亮走近舆图用手在在青、徐、扬三州之外的大海之上以羽扇由北向南画出一条路线。

    “司马懿是想从海路进攻建业。”

    “如此以来司马懿所做一切全都能说通!”

    “公琰你刚才所说,司马懿北调军队因路途太远,无法出其不意对建业进行攻击。”

    诸葛亮在刚才所画之路线之上再次用羽扇一比。

    “可他要走海上将可达到这一目地。”

    “战船每日的行进速度可在百里之上,而且运兵极多!”

    “琅琊等地又有大型出海渡口,可容水师大军出海,也就是说司马懿的军队可从琅琊、东海等登船南下,而其他部队则继续佯装北上以迷惑吴军暗探监视。”

    诸葛亮摇头羽扇走回自己座位慢慢说道。

    “不用隐瞒多久,只需十日时间,司马懿的从海上出发的水军就可直抵建业城下!”

    诸葛亮冷笑一声。

    “我们都将目光放在陆地之上的行军路线却忽视了海上,那里行军虽冒险,可正因如此也是一条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捷径!”

    “先以胡兵五部联军牵制住我,而后再以称吴国梁王之举示弱孙权让其大意,接着将所有中原部队北调青州摆出与我汉军决一死战之架势,让孙权以为他再也没有威胁;进而孙权调集兵马放手进攻我大汉巴蜀之地,这一步步走下来可是不输当年赤壁之铁锁连环计也!”

    诸葛亮有些欣赏又有些警惕的说道。

    “短短两年之内布下如此之局,冢虎之名、名不虚传也!”

    “这一次司马懿技高一等,我军在永安与吴军死战未得到好处,孙权江东亦危矣,只有司马懿达到自己目地。”

    蒋琬说道。

    “属下以为也不尽然,孙权也不是善与之辈,司马懿未必轻易得手。”

    诸葛亮笑着说道。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孙权、司马懿这一局到底鹿死谁手。”

    蒋琬说道。

    “我们要怎么做,是否要让宛城、弘农的守军对司马懿洛阳、和豫州的地盘进攻施压,看看有何机会?”

    诸葛亮摇头说道。

    “我们什么也不做,司马懿敢引大军进攻江东就必在洛阳、豫州留有兵马防备我军,以现在宛城、弘农等地的驻军,防守有余可想夺取洛阳不太可能。”

    “而现在我汉军刚刚经历数场大战,已无力再行征战,兵马部队俱是疲惫,现在我们只能休养生息整训兵马。”

    诸葛亮起身走到窗前说道。

    “任他何种计谋,在绝对国力面前也是无计可施。”

    “现在我们要保证国力、民力之时休整兵马、扩充军备。”

    “他们打他的,我们按我们之计策行事,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李严能否守住永安、江州之地。”

    蒋琬说道。

    “陛下与邓艾南下按时间来算,现在已经到达荆南、夷陵!”

    “而这几日我们也得到汉中、踏中、南中等地兵马陆续向永安集结的军报。”

    “现在最近的向宠、吴懿的先头部队按时间来算已到达永安,丞相不必过于担心。”

    诸葛亮看着窗外说道。

    “不是我担心,是近几年我大军四处征战从蜀地抽调兵力过多,李正方手中可战之兵太少、还要分驻两地。”

    “我真的担心陆逊会攻下三峡口和永安入蜀水陆总口,那样我汉军将再次陷入苦战。”

    蒋琬也一时无言。

    他知道,永安战事现在是丞相最为担忧之事,可前方军报送不回来之时,谁又敢说如何。

    他也只能是以言语安慰丞相。

    现在除外地驻军之外,各部兵马都已撤回关中各地。

    接下来的休整、抚恤、练兵、民政,等等军政要事都还指着眼前这位大汉丞相,他可不能累倒!

    “李正方深懂用兵之道,永安又有两道天然险关,现在又有郝昭相助,陆逊就就是再有谋略,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诸葛亮点点头随之坐回座位拿起一封竹简一边批阅,一边说道。

    “阵亡将士的抚恤要在一个月内发放到亲属手中,派出御史暗中巡察,只要发现有贪墨之人一经证实从严处置。”

    “还有!”

    “凉州金城、西平、张掖三郡太守先后上报说今年三郡遭受不同旱灾蝗灾,着免去此三郡两年粮税,另着凉州刺史杨仪从速救灾,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告诉杨仪,让其不要一味只开粥场,要发展民力在凉州等地开垦荒田、建设屯堡,让百姓以工代赈,开垦之荒田三年免税,并归于百姓自己所有。”

    “这样百姓到了明年就有更多的土地可种,收成也会增加。”

    “另外在公文之中提醒杨仪,严防再出现地方豪强在百姓开垦出土地之后,以有主之名强占百姓开垦荒地。”

    “地方官署要出面。”

    “在百姓开垦之前就要当地官署相关官吏清楚指出荒地是否有主,如有遮掩、匡骗百姓之事发生,我要严惩他凉州刺史和治下太守,从严从重,到时别想本相会网开一面!”

    “另外,不要全部指望地方官吏自查自纠,朝廷中枢要派出官吏至各地方暗中巡察民生。”

    “如一地百姓说一方太守、县令好话、那才算是好官!”

    “公琰,你可明白!”

    “丞相放心,我马上命人传递公文文书,暗中巡视地方、对阵亡将士抚恤情况的人和巡视地方民生之官吏人选?”

    诸葛亮从桌子之上拿过一封名单。

    “胡济、董厥二人为人清正可堪此任,胡济巡查地方民生一事,董厥暗巡抚恤一事,其他一些人员任职我已写在上面,公琰看一下再补人品清正之人进入,于两日后各自出巡!”

    诸葛亮一一说着。

    蒋琬点点头一一记下。

    如此往来之众官吏谈完政务已是后夜。

    蒋琬对着诸葛亮说道。

    “丞相该休息了,保重身体啊!”

    诸葛亮一看外面,随之不好意思笑道。

    “自回转长安已来,你在此处置政务已多日,今日由董允接替你在此执守,今日不要再来相府。”

    说着诸葛亮走到蒋琬身前一扶其后背将其送出门外。

    “回家好好休息一日,明日再来任事!”

    蒋琬走出相府,看着东方天边已经开始泛白的天空,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向家中走去。

    他早已习惯丞相的处事作风。

    知道劝也无用。

    丞相如何都好、就是事必躬亲;以一人担起大汉天下,如何长久持此重担。

    让人心中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