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 第836章 善恩堂

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836章 善恩堂

    叶承越垮着一张小脸回来,赵琳特意让他过来捏了捏。

    叶承越的表情更不高兴了,叶无霜手拍的更开心了。

    赵琳看着一动一静的这两人,笑着说:“干嘛呀,开心点,买衣服还不高兴,我跟你们说,等哪天我死了,你们想让我看你们试衣服,都没得了。”

    赵琳戳了戳叶承越的小脸,又抱着亲了亲,然后吩咐一旁的丫鬟说:“这件衣服不好,给他换件颜色鲜亮的来。”

    “可是小公子不愿意。”

    “不愿意就不给他穿衣服。”

    说完,掐着叶承越的胳肢窝,把他交给负责照顾他的丫鬟。

    丫鬟笑着说:“是,奴婢明白了。”

    叶承越的脸色更难看了:你明白什么你明白了。

    “大伯母。”

    “哎呀!芷惜。”

    赵琳一边惊喜的夸着二叔家的女儿,一边摆手让丫鬟赶紧把四小只都抱走。

    四小只看赵琳眼里只有叶芷惜,没有他们,脸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叶芷惜笑着瞧了一眼这几个堂弟堂妹,然后在赵琳面前转了个圈,说:“大伯母觉得可好?”

    “好,好极了,把头上的簪子换一个,这个琉璃簪太华丽,和这身衣裳不配,一会儿找一件百蝶穿花的衣裳,再试这根琉璃簪,发髻可以梳高一点。”

    “是。”

    丫鬟领了命,带叶芷惜下去。

    过一会儿,叶欣和萝卜头们一起站在赵琳面前。

    赵琳看着这一排小小的自己,脸上的笑容无以言表。

    “好看,怎么样都好看。”

    赵琳这是夸孩子,也是夸自己。

    萝卜头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两声,赵琳说:“这坊里是不是有几匹缂丝。”

    “回夫人,有,是前几天刚送过来的,还没来得及请示您要怎么做。”

    “不用请示了,去把库房里剩的软烟罗找出来,带着缂丝给他们裁成夏衣,多的就改秋日里的外裳。”

    “是。”

    下人领了命,就带叶欣和萝卜头们接着换衣裳。

    中午的时候,叶承珲和众人陪赵琳用膳,但吃过饭,他也依然没能走掉。

    理由是:“方才你们大人来这找我,说给你放一整天假,叫你不用再往国子监那边跑了。”

    叶承珲从没这样痛恨过休沐日,痛恨过后,也只能麻烦并快乐去按赵琳的意思试衣服。

    直到日暮西斜,街上行人都匆匆归家,赵琳才挥手叫停。

    众人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满脸的疲惫。

    唯有叶承珲和叶承越还坐的笔直,但两人的眉头也是紧紧拧着,一副厌世的样子。

    赵琳和掌柜的在一旁核对衣裳、首饰、料子,核对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叶西洲在家久等人不归,找了过来。

    见赵琳带着一群孩子从华胜坊出来,皱着的眉头松了松,迎上去问:“怎么弄这么晚?”

    “这不是要挑的东西多嘛,早了也弄不完啊。”

    赵琳和叶西洲站在华胜坊门口,把赵永怀和叶芷惜等人送上回去的马车,然后才带着自家孩子回去。

    萝卜头们早已睡着,谢知行和谢知微也窝在丫鬟怀里安眠。

    叶无霜睁着朦胧的双眼,要叶西洲抱。

    赵琳看了一眼叶承越,把他从叶承珲怀里接过来,叶承越抓了下叶承珲的衣裳,赵琳说:“好乖乖,我们回家了。”

    叶承越听见熟悉的声音,松了手,滚到赵琳怀里。

    赵琳和叶西洲各抱着一个孩子上了马车,叶承珲骑马去前面开路。

    等到了侯府,叶承祁、叶承颐和谢兰青、叶宁安也累的睡着了,府中小厮和丫鬟将他们从马车上背下来,送去各自的院子。

    叶承枫和谢万一、谢兰若也打着哈欠,被小厮和丫鬟扶着,回了自己的住处。

    叶承珲、叶欣和谢明月、谢清风兵分两路,留心着前院和后院的动静,见无异状,才放心去休息。

    ——

    翌日。

    叶欣和赵琳说:“女儿想让母亲,带女儿去宫里和皇后娘娘请个安。”

    赵琳笑笑,说:“你又不是不识路,为什么一定要带上我呢?”

    叶欣低着头沉默,赵琳笑了笑,说:“去找和你同路的人吧,找不到的话,独行也是可以的,我已经快要谢幕了,就不陪你了。”

    叶欣最终自己去了凤仪宫。

    在二皇子从京郊大营出来,向景平帝汇报军中制度漏洞,并提出改革时,皇后娘娘也向景平帝提出了,在天下各地开办善堂,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并递上了详细的章程。

    景平帝看过之后,对此行为大加赞赏。

    皇后娘娘便趁机提出,此章程是由顺安郡主叶欣完成,是她这两年在外游历,看见民生疾苦后所想出来庇佑百姓的办法。

    并且两人已经商议好,将善堂改为善恩堂,让天下百姓都感念皇家的恩德和陛下的仁慈,只是章程中的细节之事,还需陛下和众位大臣决断才行。

    于是景平帝将此章程拿去朝堂之上,经内阁四位阁老和满朝文武商讨,修正不足之处,定下负责善恩堂事宜之人,于本月中秋开始施恩。

    中秋宴会上。

    叶欣接受着来自各方夫人的夸奖,神情谦虚的坐在赵琳身后。

    她已经从无食邑的郡主,变成了有食邑的郡主,并且还有了一座更大的郡主府。

    与名誉和钱财一起到手里的,还有更多优质的青年才俊。

    在外人眼里,平阳侯府深得陛下器重,又不站皇子,是妥妥的保皇派,忠君党,那叶欣的婚事,必然也不会在几位皇子中选。

    何况如今朝中争的最厉害的,就是二皇子齐王,和还没有封王的九皇子。

    景平帝的偏爱显而易见,而齐王又已经娶了正妃,以叶欣的家世和地位,绝不可能嫁于人做妾,即便那是皇家,所以叶欣最有可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且年龄相仿的公子。

    那符合要求的,可不就瞅准了叶欣。

    毕竟乡野村姑,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人家,有钱、有权、有地位、有名声。

    试问这样的姑娘,谁不想娶回家做儿媳。

    然赵琳面对宴会上有意无意的撮合,都明明白白的说:“都看孩子们自己的,我不管这个。”

    自古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孩子们互相有意,也要请各家长辈出面,任谁都不可能越过主君主母去直接问人家公子或姑娘,因为问了也没有用,人家长辈不做主,这婚事就是绑了根麻绳,它也不可能成。

    众位夫人悻悻离开,看着叶欣的目光,多少带着点不甘心。

    毕竟先不说平阳侯府的实权,就说赵琳拥有的万贯家财,那叶欣的嫁妆也可见一斑。

    一个能随随便便拿出百十万两银子送国库的人,对女儿出嫁肯定更加大方。

    这要是娶了叶欣,那不光是面子上好看,就是里子也被填的满满当当。

    众人看叶欣的眼神,就仿佛是饿狼看吃不到嘴的肉。

    从宫宴上离开的时候,有人想避开赵琳,试着问问叶欣的意思,都被叶欣以刚从外面探亲回来,要留在家里尽孝道给搪塞了过去。

    马车上,叶欣轻轻叹了口气,周清漓笑着说:“你现在可是个香饽饽,大家都想把你带回去呢。”

    叶欣无奈笑了笑,说:“嫂嫂快别打趣我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陛下颁了圣旨,我就一天没消停过。”

    “那你可有想过嫁个什么样的?”

    “听父亲和兄长的。”

    周清漓疑惑,怎么是听父亲和兄长的,赵琳就在马车里,要说听哪位长辈的,不应该先说听母亲的吗?

    不过周清漓也没有深究,毕竟选夫君,要看人品,而未来夫君的人品,也只能父亲和兄长去考验,内宅里的母亲或姐妹,确实没有办法出面。

    而且周清漓的思路很快被赵琳打断。

    因为今天是中秋,赵琳在护城河上包了船,想带他们去游船看江,但叶知珩还小,不好抱出来,更不好抱到江上去。

    周清漓也刚出月子,最好不好去江上吹风,所以她们商量了,周清漓回周府过中秋,他们一家去游湖。

    现下已经到了侯府门口,叶知珩也被乳母抱着在门口等候。

    周清漓下了车,和赵琳、叶欣告别,然后上了另一辆马车,往娘家走。

    赵琳等马车拐过墙角,才对叶西洲和叶承珲说:“走吧,我们也回去。”

    这个回去,并不是回侯府,而是原路返回,往皇城方向走的意思。

    谢明月和谢清风他们早就出发,去了赵琳在护城河上包下来的船,只是要送周清漓回来,所以才多耽误一些时辰。

    赵琳也有想过,换个别的方式过中秋,让周清漓和叶知珩也参与进来,可无论怎么想,都只有在家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