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 第868章 中风

我是主母,也是孟婆 第868章 中风

    ——

    一个半月后。

    叶欣二十二岁生辰这天,宫中来了旨意,封她为皇后,于两月后完婚。

    与此同时,漠北公主塔娜的婚事,也有了着落。

    琅琊王和琅琊王妃鹣鲽情深,坚决不愿意娶塔娜公主为侧妃。

    镇北王和秦王此生誓死不娶,决定做一对孤寡堂兄弟。

    十皇子、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都已经娶了王妃,并且也都非常委婉且坚决的拒绝了自己父皇和皇兄的好意。

    再下面的皇子,不是有了心上人,正待上书请嘉和帝赐婚,就是和塔娜公主的年龄相差太大。

    这一时间,别说塔娜公主着急了,就是嘉和帝和大臣们都着急了。

    眼看塔娜公主已经来了两个月,大齐与漠北邦交的细节都已经敲定完了,可和亲的事情还是没有结果,这让人如何不头疼。

    众臣商议来商议去,都觉得是不是皇陵的风水有问题。

    不然为何景平帝那一代,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那一代,他们那个时候夺嫡,可是王妃、侧妃、侍妾娶个不停的。

    毕竟姻亲就是势力,势力就是筹码。

    可到了嘉和帝这一代,一个个就都变成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种。

    这塔娜虽然贵为公主,但毕竟是战败国的公主,给个侧妃也不是使不得,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娶。

    娶回家当摆设都不愿意,这如何不让人觉得,是皇陵的风水有了问题。

    但一想到皇陵,众人就不免想到了守在皇陵的五皇子。

    大臣们一拍手,这和塔娜公主和亲的对象不就有了。

    但谁成想,比嘉和帝的圣旨先出来的,是五皇子自请废为庶民的奏呈。

    嘉和帝不敢自己做主,拿了奏折去找太上皇。

    太上皇看也未看,像往常一样,让人把嘉和帝请了出去,连同那些认不清局势的大臣递来的折子,也都一并送了回去。

    太上皇么,就要有太上皇的样子。

    新帝已立,无论君臣百姓,都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太上皇才不管什么嘉和帝年轻不年轻,做不做的好皇帝。

    既然是年轻人,那就应该好好干活,为大齐劳心劳力。

    做不好,自有内阁首辅,文武大臣出手,嘉和帝会知道身为一个帝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

    而他一个太上皇,最重要的就是,安享晚年。

    否则,他不白禅位了。

    ——

    嘉和帝头疼的回到御书房,再次叫来镇北王、琅琊王和秦王,郑重的商议塔娜公主和亲的事。

    但这三个王爷,一个比一个摆烂。

    问什么都是:“但凭陛下做主。”

    可嘉和帝真要做主把塔娜公主赐给他们时,他们又找出一堆的理由来拒绝。

    嘉和帝也不能当真去给人家恩爱夫妻添堵,于是塔娜公主和亲的事,就这么僵在了原地。

    五皇子也没能如愿成为布衣,毕竟他可是江南士族出身的皇子,这要是放出去了,恐怕没有一个帝王能安心。

    于是五皇子被叫回了京城懿王府,并领了一件差事。

    那就是,替塔娜公主物色一个合适的夫君。

    如果帝后大婚之前,五皇子不能将此事办成,那五皇子自己,就要娶塔娜公主。

    嘉和帝就这么儿戏一样的,把矛盾转移了出去。

    赵琳知道后,好笑的说:“还挺会给自己减活的。”

    而他不光会给自己减轻负担,还会给他未来的皇后,叶欣,减轻负担。

    宫里来教习嬷嬷,要指点叶欣大婚时的注意事项时,他特意送了一道口谕:婚礼一切从简。

    怕众人多想,嘉和帝还特意强调,他是体恤叶欣年少受苦,不忍她在大婚行册封礼时再辛苦。

    众人的脸色变来变去,心想:你不就是心疼媳妇吗?难怪不愿意自己把塔娜公主纳进后宫。

    想到未来的帝后,也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苗头,大臣们都开始为嘉和帝的子嗣烦忧。

    毕竟一个皇后,哪有三宫六院来的繁荣。

    这时,双生子和三胞胎的出生,就让人有了吹捧和接受的地方。

    平阳侯夫人除了两个单胎,其余全是成双成对来的,这要是叶欣也如此,那皇家子嗣,倒也不必太担心。

    赵琳对此,意味不明的笑笑,然后就接到下面人来报:“老爷和老夫人气晕了,太医刚去看过,说老爷有中风的危险。”

    众人听见这话,都去看赵琳,但安慰的话还未出口,就听赵琳“啧”一声,不紧不慢的说:“还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锦心不语,站在原地等吩咐。

    赵琳慢悠悠吃完手里的粽子,对锦心说:“叫几个有眼力见儿的姑娘,去赵府等着我。”

    “是。”

    锦心颔首退出去,赵琳也接过春雨递来的帕子净了手。

    叶西洲皱眉询问:“你可是知道,岳父岳母那里发生了何事?”

    “不知道啊。”

    “那为何要带人去。”

    “老子心情不好,带人去打架,不行吗?”

    赵琳说完,起身去了内室。

    她今个儿得闲,衣裳是随便穿的,头发是随便挽的,人是极为放松的,心情是十分好的,但这副样子,是没法出门见人的。

    而赵琳本身,也不太想出门。

    如今天又热了,去哪都没有在自己家待着舒服。

    可就这么点小愿望,也不能实现,赵琳心里的不痛快,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待梳好妆,穿好衣裳,赵琳连声招呼也懒得打,就气势汹汹的出了门。

    前年那场天花,让她院里换了不少人。

    这两年又没什么紧要的差事办,这些新来的小丫鬟,自然也就没见过大场面,今天正好带她们去见见,将来办事的时候,也好用些。

    ——

    赵府。

    今个儿端午,人齐的很。

    赵琳先是跑完了赵老爷和赵夫人的院子,看了二老的情况,然后才把人都叫到了正堂。

    不来的,直接让丫鬟“请”了过来。

    梅姨娘一路被堵着嘴,到了正堂才得以说话。

    “大胆!我是这家里的长辈,你们是哪来的丫头,敢对我这么不敬!我要把你们统统发卖了去!”

    赵琳说:“你怕是没这个权利,她们是我的丫头,她们能动你,你却是动不了她们。”

    “哼!”梅姨娘理了理衣襟,对赵琳说:“你好大的胆子,胆敢不敬庶母!”

    赵琳“呵”一声。

    “凭你也配?”

    “你!”

    赵琳轻轻摇着扇子,目光扫过堂内一众人,语气平静的问:“你们谁来跟我说一说,老爷子和老太太是怎么晕的?”

    “你一个外嫁女,有什么资格管娘家的事!”

    赵琳嗤笑一声,说:“凭我烧过祠堂,毁过书楼,揍过族长耆老,踹过族里兄弟姐妹无数,到如今都还活得好好的。”

    “当年连路过的猫冲我哈口气,都能让我吊起来打三天,江南一百九十六条的河,没哪条河里的鱼虾是不知道我脾气不好的,难道姨娘你忘了吗?”

    梅姨娘当然没忘。

    赵琳当年脾气不好到上午挨了家法,下午能接着挨,到了第二天晚上还能被扔进祠堂。

    赵琳身子一斜,二郎腿缓缓翘上,眼神似笑非笑的看过屋内一众小辈,语气玩味的说:“你们这群孩子,命好的很。”

    “但凡早出生个十年八年的,没见过姑奶奶我的威风,也该听过我的名声。”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时今日,也是到了你们耍威风的时候了,赵氏子弟如今这么能耐,我心甚慰,所以一会儿,可千万别叫我失望才好。”

    赵琳说完,问自己大哥二哥,家里发生了何事?

    赵琳的大哥说:“父亲母亲上了年纪,天气热了没受住,中暑了而已。”

    赵琳冷笑一声,说:“你打量着我是傻子吗?中暑跟中风长得有那么像吗?”

    “那此事也和你没关系,一切都有父亲母亲决断,轮不到你一个嫁出去的闺女回来兴师问罪。”

    赵琳问自己二哥:“你也这么觉得吗?”

    赵明澄看了眼自己的大哥,又看了眼赵琳,最后叹了口气,说:“等父亲母亲醒了,再行处置吧。”

    赵琳说:“也行,那我能不能问二哥一个问题?”

    “小妹请问。”

    “我听闻,二哥院里有两个姨娘,一个姓明,一个姓宋,以二哥的眼神看,哪个是善,哪个是恶。”

    赵明澄虽不解,赵琳的问题为何会如此跳脱,但还是如实告诉赵琳:“明姨娘忠厚体贴,宋姨娘温柔能干,自然都是善,可是我院里的人,无意冲撞了小妹。”

    “没有。”

    “那小妹为何这样问。”

    赵琳从主位上走下来,走到赵明澄身边说:“好确认,你跟咱爹是一个眼神,依我看,您先回去歇着吧,昂。”

    话落,赵琳一个抬手,劈晕了赵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