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106章 以文取士一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106章 以文取士一

    这个人是他在上任雁门之后,致仕举家了广武。

    当时王毓把这件事报给了他。

    他提笔在城南给他们一家安排了一座宅院。

    之前他虽然没有亲自去拜访,但逢年过节还是托人去了几次。

    而且蔡邕来到广武的第二天,这个郭全还上门拜访过。

    算是有过一面之缘。

    蔡邕继续说道:“郭伯纯,从一介县令数年便官至大司农,其为人处世之道和学识,不在老夫之下!”

    杨升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

    郑重的回道:“好!我会亲自上门去请教!”

    随后两人闲聊了一会。

    他就告辞了。

    出了蔡邕的家,他带着张辽直接往城南而去。

    就在杨升走后没多久。

    蔡琰带着一个侍女着急忙慌的来找到蔡邕。

    看着已经急出香汗的女儿。

    蔡邕放下了手中的竹简,问道:“怎么了?昭姬跑这么急?”

    蔡琰深吸了几口气,问道:“父亲,刚刚春梅和我说杨太守来了,可他人呢?”

    嗯?

    蔡邕一愣,说道:“是啊!子平是来过,不过他刚刚走了!”

    随后又笑着说道:“不过以后你要叫他兄长了!”

    嗯?

    “哎呀!”

    “我我我...”

    看着面前有些急切的女儿,蔡邕哪里还会不明白。

    就在他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小女儿蔡洁也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

    嗯?

    蔡洁呼呼呼的喘了几口气。

    蔡邕等了半天没得到一句话。

    便问道:“你们今天这是怎么了?”

    蔡洁这才缓过来,说道:“父亲,母亲让你赶紧去一趟!”

    咦!

    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之前带了一些财物和贵重的东西。

    之前一直放在房间里面。

    今天才想起来,让她们母女一起送到府库里面去。

    她这会有什么急事?

    于是便问道:“到底什么事啊?”

    蔡洁回道:“哎呀!你就去吧,母亲好像很着急。”

    嗯?

    这?

    看着面前有些散乱的书房。

    蔡邕交代了一下侍女打扫一番,随后带着两个女儿朝后院而去。

    很快三人来到了府库前面。

    此时赵氏正着急的在原地转来转去。

    看到蔡邕来到,赵氏迎了上去。

    “夫人,有什么...”

    嗯?

    看着赵氏在那里东张西望的,好像怕有人来似的。

    赵氏看了一圈,周围没什么人。

    蔡邕话都没问完。

    赵氏急忙拉着他低声说道:“老爷,你快随我来!”

    嗯?

    蔡邕不禁有些好奇,不就是一个府库吗?

    很快他就被赵氏拖到了府库门前。

    随后赵氏颤抖着手用钥匙打开了大铁门。

    嗯?

    里面的景象顿时吓了蔡邕一跳。

    只见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打开的箱子,里面摆满了金灿灿的马蹄金。

    每个箱子不下百金。

    细数一下绝对不下一千金,旁边还有几个箱子里面也都是满满的五铢钱。

    除此之外,还有墙边堆满了上千匹的棉布。

    另外还有一些好像是食盐和白糖。

    看着也不下数十石。

    这个看着不小库房已经快堆满了!

    嘶!

    这?

    糖他知道,这东西现在士族圈内十分畅销。

    就连刘宏每天都要来上两斛白糖水。

    难怪当时王必让自己不要惊讶和推辞。

    想到这里,他轻声说道:“没事!这些都是子平送来的!”

    嗯?

    蔡琰母女三人一脸疑惑。

    感情你之前就知道里面有什么啊?

    赵氏小声的问道:“老爷,是不是杨安北放错了?”

    蔡邕摇了摇头,随后沉思了起来。

    中午。

    蔡琰在自己的书房内弹起了琴。

    过了许久,她有些心烦意乱,琴也弹不下去。

    她看向旁边的侍女,问道:“春梅!”

    “在!”

    “能给我说说你家太守大人吗?”

    嗯?

    “是!”

    “小姐可能不知道,在太守大人没来广武上任之前...

    太守大人到任后...

    小姐你知道吗?

    在春兰他们刚刚从卤城来到广武的那天,太守大人亲自给她们熬粥,而且太守当时流泪了...。

    当天晚上,太守大人一个人在书房里面一直坐到了天亮...。

    太守大人对谁都和和气气的,...”

    蔡琰听着听着就入神了。

    同一时间。

    武院和文院同时得到了要考校的消息。

    武院倒没什么。

    只有文院,在得知审核的人有蔡邕时,不少人都被突如其来的消息镇住了。

    接着整个文院都沸腾了。

    不少人都在猜测,这次的考校要怎么考?

    为什么要众人前往太守府,还要带着笔墨。

    不允许携带任何记载着文字的东西。

    此时城西的一座院落。

    书房内。

    一家父子俩相对而坐。

    父亲五十多岁,儿子也有二十出头。

    正是已经致仕的大司农郭全和其长子郭缊。

    只听郭全说道:“子絮啊!不知道这次杨安北搬出蔡伯喈会考校些什么呢?

    考校?以文才取士,这倒是个新鲜事!”

    郭缊闻言只是点了点头。

    随后好像想起了什么。

    问道:“父亲,你曾经官至大司农,你了解伯喈先生...”

    郭全打断了他。

    说道:“子絮啊!为父不能多说什么,这对其他人不公平,文人就该有文人的傲骨。

    提前打听主考的喜好,钻研这些你就落了下乘。

    一但沉迷此道,你就永远成不了大才。”

    嗯?

    郭缊急忙起身道:“父亲教训的是,儿醒的!”

    郭全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说道:“好了,以后多注意!靠小聪明可成不了大才。

    为父让你去杨安北帐下效力,也是有意锻炼锻炼你。

    我们一家回广武的时候可谓是家徒四壁!

    而杨安北亲自挑选庭院,给我们一家安身。

    逢年过节,虽然他没亲自上门,这礼可都没少过!

    而且来的都是其身旁的亲信,足以看出他对咱们一家的重视!

    老夫不过是一个致仕的闲官,可当不起他这份厚待!

    所以这恩!咱们得报啊!

    为父老了,所有就只能指望你了!”

    听着自己父亲絮絮叨叨的话。

    郭缊郑重的点了点头。

    起初他是想留在洛阳的。

    毕竟自己的父亲是大司农。

    所有的关系都在洛阳,自己随便都能弄个官位。

    但父亲却依旧辞官,带着他们一家回到了广武。

    之后杨升对他们一家的厚待。

    郭全也准备让他出仕,在杨升麾下效力。

    但他总觉得,一郡太守虽然职位不小,但他可是在洛阳见惯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