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165章 大汉纸贵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165章 大汉纸贵

    当天就有大大小小七十多家商会闻讯而来,宣布加入商会。

    商会也随之开始运作起来。

    工匠坊里面的东西被源源不断运到商会的仓库里面。

    然后各家商队排着队开始装车,运出广武。

    之前杨升觉得麻烦,不如直接去工匠坊里面拉货物来的快捷。

    但一想到万一有人刺探里面的秘密,所以就让苏、张两人直接定期把东西运到城里面。

    然后在商会里面统一发售。

    短短三天时间,这些人就帮杨升清理了大半仓库的库存。

    糜家、王家、甄家三家再加上苏、张两人,更是直接清空了他近一半的库存。

    让他不由得庆幸,之前自己早做了准备。

    之后短短半个月就为他带来了四十万金和无数的五铢钱,简直比抢还猛。

    随即他又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系统仓库里面的九十几万金。

    再加上府库里面的钱财,自己已经有两百多万金了。

    随着各地商队离开广武。

    纸张的出现在中原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购买浪潮。

    一时之间出现了大汉纸贵的现象。

    这天糜观带着商队经过开封城,准备进入兖州陈留郡的时候。

    数十人看见他们糜家商队直接冲了上来。

    嘶!

    刚开始糜观还以为的劫道的,被吓了一跳。

    但看着又是一群身穿长袍的读书人

    后面还有数十辆大车拉着东西。

    糜观都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是不是该下令众人戒备还是...。

    就在疑惑的时候。

    来人开口道:“老夫陈留张家张远、陈家陈承、王家王凯...,

    在此恭候糜家多时了。”

    额?

    糜观愣住了。

    这些都兖州陈留的世家啊!

    糜观急忙行礼道:“在下糜家商队主事糜观,不知诸位这是?”

    为首老者张远说道:“我等听闻雁门出产一种纸张,但求购无门,所以我等...”

    随后糜观就这样在官道上完成了这一次货物的贩卖。

    数百车纸张,直接就被这些人价格翻倍买光了。

    糜观深吸了口气,这算强买强卖吗?

    算吧!?

    他没有在纠结,立即带着车队转身往河内而去。

    同时派人给糜竺去信,让他把家族所有大车全部调来雁门。

    一时之间商队的运输纸张的时候,往往在半路就被附近的世家的人联合买走了。

    王家因为商队实力较弱,十几天了数千车纸张在颍川就售罄了。

    大受颍川书院的先生、学子和当地世家的喜爱。

    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天了,王家甚至连颍川一郡之外的地方都还没卖出去。

    这天。

    徐州糜家。

    糜观看着熟悉的下邳城,松了口气。

    他没敢声张,悄悄的回到了糜府。

    呼!

    等十几辆大车进了糜府后院,他总算松了口气。

    看着面前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看着三人的面相很相似,应该是一母同胞。

    正是这一代的糜家主事人糜竺、糜芳和糜贞兄妹三人。

    糜观见礼拱手道:“家主!二老爷!三小姐!”

    糜竺摆了摆手,说道:“糜观这一久辛苦了,情况怎么样?”

    糜观笑着回道:“托家主的福,有杨镇北的照顾,观这一久还好。”

    说完后大手一挥。

    后面一人捧着一张雪白的纸来到了三人面前。

    嗯?

    三人上手摸了摸,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光滑无比。

    糜竺接过纸,带着几人走进了书房。

    呼!

    看着铺在桌子上的纸,糜竺忍不住颤抖着双手。

    随后又镇定的下来。

    接着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糜”字。

    旁边几人屏住呼吸看着面前的字。

    很快字迹干了,糜竺拿起纸张。

    大笑道:“好啊!好啊!”

    旁边的小女孩开口道:“大兄!这真是神乎其技啊!”

    糜观看着三人想起了什么。

    说道:“对了!还有两样东西,这次我只带了一些回来。”

    随后他把卫生纸和香皂拿了出来。

    又迎来一阵欢呼声。

    这天杨升看着大街上已经有人在出售字画,但却没有装裱。

    于是他回到了将军府,开始培养了一批匠人,教他们怎么帮人装裱字画。

    转眼时间来到了七月。

    糜家的商队终于走出了兖州,之前运输的纸张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售卖在了兖州等地。

    兖州的纸价总算不再那么夸张,逐渐趋于稳定。

    现在糜家终于开始大量运输纸张到徐州了,青州还在战乱不在考虑范围。

    至于扬州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河北地区。

    甄家也体现了他们的实力。

    因为距离短,除开还在战乱的广宗等地没有售卖外,幽州、冀州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大量售卖纸张。

    王家也走出了颍川,开始在豫州全境售卖。

    至于荆州等地,杨升原本估计他们还要一段时间。

    但他有些小觑了商队。

    在荆州、益州、扬州等地,大大小小的商队披星戴月的赶路,都想着在几大商队到来之前狠狠的赚了一笔。

    洛阳。

    自从他让苏双和张世平给刘宏,和达官显贵们都送了几十车过去。

    刘宏直接钦点,作为贡品。

    然后大手一挥,免除雁门一年的赋税。

    各地商队的活跃狠狠的带动了一波大汉经济。

    刚刚经受战乱才平定下来大汉,但看着好像要进入一个盛世似的。

    不少人认为是吉兆,纷纷上书洛阳。

    刘宏每天都乐呵呵的。

    当然杨升也没太关注这些。

    他正在忙着编写小学的教材。

    数学方面他还是打算直接照搬了阿拉伯数字。

    第一年学数数和读数,第二年学加减,第三年学乘除。

    依照这三个阶段为核心,他编写了小学三年的数学教材。

    语文倒是难住了他。

    主要还是因为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到底用不用的问题。

    最后他觉得还是用。

    第一年学拼音、笔划和一些简单汉字。

    第二年学组词、造句。

    第三年学一些课文。

    至于历史,杨升表示他只能交给蔡邕了。

    蔡邕现在在修《汉史》他知道的最清楚。

    依据杨升提出的要求。

    第一年学的是从商、周到秦、汉的简史。

    第二年学习历史上着名的人物。

    第三年学习大汉立国以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其他关于皇帝的他只字不提,毕竟怕犯什么忌讳。

    嗯!

    小学三年的课程和课本初步就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