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208章 钟繇执政一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08章 钟繇执政一

    甚至有不少人发现了商机,开始在民间走动起来,充当起了农户和养殖场中间的小商贩。

    各地经济在快速恢复,完全是利国利民。

    他刚带人出太守府大门。

    他就发现不远处有一大块之前就被围起来的土地,现在好像有人在开始动工了。

    之前他还以为这里会建造新的太守府。

    但小吏明确表示,刺史府他们会最后在进行翻新扩建。

    他不由的怀着好奇走了过去。

    嗯?

    周围都两米多高的墙,这点没什么变化。

    原本应该是预留出来的大门口,此时无数大车在进进出出的。

    有拉砖石的、木材的,还有一些被毡布盖起来的建筑材料。

    他知道这东西叫水泥,只要加水搅合,干燥以后就会变硬。

    在混合上一些砂子和石子,这东西就会变得和石头一样奇硬无比。

    城内、城外的道路,他太守府院子的地面都是用这东西建成的。

    城内的房屋和城墙也是这东西掺和沙子砌的墙。

    看见他到来,旁边负责指挥和统计材料的小吏急忙起身行礼。

    钟繇抬手,示意他免礼。

    这人之前是刺史府王毓的得力助手,小吏张溢。

    虽然说是小吏,但在他这一个多月接触下来。

    这人年纪二十出头的人,以后最少也是个郡守之才。

    十分的干练!

    现在也是他下面一个得力助手。

    同时他也负责着整个上郡的,嗯!

    用他的话说,好像叫什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他好奇的问道:“伯充啊!你们这是?”

    张溢把事情交给旁人,对着钟繇行礼道:“太守大人!这是学校啊!”

    “学校?”

    对于杨升在雁门三郡大力推广教育,而且还是新式的教育。

    这事他是听说过的。

    没想到,现在就连上郡都准备实施了。

    钟繇就准备进去看看这个学校,张溢急忙把他拦了下来。

    这?

    看着张溢,钟繇十分疑惑?

    张溢急忙解释道:“太守大人,里面正在准备材料,这车马进进出出的,万一伤到太守大人,下官...”

    哦?

    他停下了脚步,随即问道:“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动工?”

    张溢楞了一下,说道:“看情形,大概五天后就可以动工了,不过我们准备先施工小学区域,争取在九月完成。

    至于中学,估计要到下半年在完成其他几处基础设施以后了。

    太守大人放心,我们会保质、保量完成的。

    尽量减少对今年入学孩子们的影响!”

    额!

    小学和中学?

    这就是新式教育的名词吗?

    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发展到时候建好不就知道了。

    咦!

    对了!

    钟繇当即问道:“对了!我要请教一下,刺史府昨天传来了公文,要下官统计治下所有人口和登记,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孩童的数量?”

    张溢有些不确定的拱手道:“应该就是为了孩子们入学的事吧!”

    钟繇点了点头,联想到现在准备修建的学校。

    应该就是了吧!

    随即张溢好像想到了什么,说道:“对了!还有可能是刺史府为了接种牛痘!”

    牛痘?

    张溢解释道:“这牛痘是治疗天花的办法,之前刺史大人让神医华佗研制了此法。

    据说是采用上古的一种疗法,叫以毒攻毒。

    自从接种了牛痘以后,我雁门等地,不管何人都没再生过天花!

    从那以后,凡是出生两个月以上的孩子都要接种。”

    嘶!

    天花都能抑制了?

    两人闲聊了一会,他就转身走了。

    果然!

    几天后。

    刺史府的行文下来了。

    几天后,几十个身穿白色大褂,戴着口罩的人在一百多士卒护送下,赶着上百辆大车来到了肤施。

    而且他看得出来,这几十个叫“医生”的都是读书人。

    同时之前建好的医馆也宣布正式开张。

    当钟繇看着医馆门前,明显是杨升笔记的对联。

    他被震撼到了。

    什么写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在看看头上的匾额。

    肤施医馆。

    他现在已经被杨升彻底折服了。

    这是多么大的胸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整个医馆很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

    但他知道这个地方是救命的所在。

    他也积极配合着医馆行动。

    整个肤施在他的组织下,开始接种了这种叫牛痘的东西。

    钟繇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治病方法。

    先用特制的刀在肩膀上刻一个伤口,然后涂抹上一种液体。

    这样就算接种了,这样就能抑制天花了?

    他不由得有些怀疑,但出于对杨升盲目信任,他也只能不断的说服自己。

    十几天后,肤施城的人都接种完了。

    只有四个人留在了肤施医馆内为百姓治病救人,其他人往其他县去了。

    钟繇现在只是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现在他简直想跑回颍川书院去把这些都告诉他的同窗们。

    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治世!

    什么叫心怀天下!

    之前他们一些所谓的国家未来栋梁,也只是在书院里面侃侃而谈。

    这样就能为民为国了?

    现在看来他们简直就是笑话。

    但这些东西,杨升一再让他保密,他憋的难受啊!

    而在晋阳的杨升得知自己派去的读书人,这几个月来从郡从事到县令都有。

    他不由的感叹,这两人都是聪明人啊!

    还有就是关于两郡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也是积极配合着。

    他们估计已经看出了什么,但没有阻止反而迎合着自己。

    或许是他们对刘宏的任命有些不满吧!?

    毕竟他们之前可是洛阳城内的高官,现在是一个偏远地方的太守。

    但这些对他来说,只要不摆烂是好事!

    嗯?

    摆烂也是好事!

    他不知道的是,两人已经被他彻底折服了。

    这天。

    时间来到了9月。

    他治下除了朔方和五原以外,其他各郡的小学开学了。

    这次雁门三郡,有四万多人入学。

    太原四郡新建了三百多座学校,从七岁到十岁入的孩子有九万多人。

    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加起来,并州的读书人到了二十五万之多。

    派出去的老师也到了九千多人。

    就连广武的书院也搬了过来,被杨升安排在了晋阳城东。

    肤施城,钟繇一脸懵的看着自己太守府不远处的学院。

    门口是几个装备齐全的士卒,一动不动的守在那里。

    在门外,几千穿着统一、崭新的衣服,额!

    这衣服好像叫校服,七到十岁孩子,在排着队登记。

    之后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了学校。

    旁边还有十几个一看就是读书人的人在门口迎接众人。

    进了大门,后面还有人在引导着他们进去后怎么走。

    这些人他认识,都是张溢从他太守府借走的小吏。

    好多人第一次遇到这一幕都是手足无措。

    既兴奋,又担忧。

    这?

    看着这一幕,他带着几个人怀着好奇走了过去。

    之前学校修建完毕,张溢还特意邀请他进去看看。

    门口依旧是杨升手笔。

    匾额上写着“肤施学院”。

    两侧的柱子上挂着和医馆一样叫做对联的东西。

    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他十分赞同这句话。

    里面的设施十分齐全,有宿舍、食堂、教学楼、老师的办公室、洗澡室。

    一大个像校场,据说叫操场的大广场。

    他可以想象,这里以后将传来孩子们一阵阵整齐的读书声。

    想象着脑海里面的氛围,他都想在这里任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