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杨家天下 > 第288章 洛阳执政七

三国之杨家天下 第288章 洛阳执政七

    呼!

    眼看事情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

    说了快两个小时的话了,他不由的有些口干舌燥。

    大手一挥道:“来人!给众人上茶!”

    很快外面的侍女提着暖壶走了进来,给每人倒了一杯茶。

    荀攸几人看着面前玻璃杯里面在缓缓舒展开的绿叶,十分新奇。

    随着侍女退去,他抬起杯子吹了吹,也不等水冷就先嘬了一口。

    其他人虽然也有些口干舌燥,但还远没有到他那种程度。

    随着茶水入喉,他缓了一下。

    于是便说道:“接下来各地归附以后就是和并州一样,普及教育!

    我准备让文举先生(孔融)负责幽州,孔明先生(胡昭)负责冀州,子叔先生(邯郸淳)负责洛阳和南阳两地。”

    这?

    荀攸几人虽然了解过普及教育,但很明显里面肯定有他们不理解的地方。

    所以几人也不好的发表意见。

    但在几人想来,这必然又是一项投入十分浩大的工程。

    王毓起身道:“将军!根据并州现在有近四十万学子和一万四千多教习的情况来看。

    幽州几地的第一批适龄学者,预计将达到一百四十万到一百八十万,甚至还多。

    而我并州现在仅有教习不过六千余人,这...”

    嘶!

    荀攸他们听见这话顿时倒吸了口凉气。

    果然!

    他们没有盲目发表意见是对的。

    杨升在普及教育这块真是下了血本了。

    他们当时在颍川等地也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件事。

    而且还拜读过钟繇发来的杨升大作,《师说》和《千字文》。

    甚至他们还看过汉语拼音和简体字。

    这些都让他们当时惊为天人。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杨升普及教育已经不声不响的发展到这种规模了。

    几年下来居然培养了,不!

    应该说还在培养的学子就有四十多万人。

    “是啊!全面教育是好,但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人...”

    “如果不行我们可以先放弃乡、县一级的教育,只到郡一级...”

    “不妥!在下以为我们应该控制的还是入学孩子的年龄,以年龄来卡住入学的人数...”

    “在下以为...”

    “......”

    听着众人窸窸窣窣的讨论声。

    杨升也陷入了沉思。

    刚开始他是准备推行九年教育的。

    分别是小学、中学和高中,各三年,甚至课程什么的都是他亲自裁定的。

    他准备在三年高中之后最后统一考试,选取其中的精英进入大学。

    继续三到五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其他人要么退学要么进入次一级的技校类学习一些基础技能知识。

    这几年下来,小学、中学这两项开展的都很顺利。

    但他还是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从小学到了中学这六年时间的教育下,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人早熟。

    六年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说是能识文断字了。

    他之前想当然的以为,读书了就可以开智,他们就会有了新的理想和想法。

    但除了这个时代的人早熟这个问题之外。

    还有就是受之前数百年甚至更久的愚民政策的影响。

    大部分人读了书,但还停留在父辈的那一辈的思想。

    所以就直接导致大部分人读书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理想抱负。

    大部分的理想依旧还停留在只求吃饱穿暖思想。

    有些人表现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或者说是不自信。

    最后通过调查他才发现,大部分人当初都只是单纯的服从杨升的政令来读书而已。

    当然所有人都很感激他。

    但对于他们读书以后的道路,他们感到十分迷茫。

    众多学子纷纷表示他们已经学够了知识,而他们读书也不是为了做官什么的。

    再读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当他听到这些消息,直接惊得他目瞪口呆。

    让他准备在高中推行的教材差点流产。

    说实话他既失望,又松了口气。

    失望是这项教育事业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松了口气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读书人罢了。

    就算流失了一些人,他也不会太心疼。

    最后他思索再三,准备执行第二套方案,跨过高中直接上技校。

    直接让人教授他们一技之长,也算为将来的工业时代打基础了。

    随后他筹措了大半年时间,在晋阳城开设了医学学院、教育学院、计算学院、烹调学院、农业学院、畜牧学院等等教授专业的技能。

    让他们在中学之后,自由的选择自己将来的道路。

    然后这些科目则是由他,历时半年时间在他麾下专门挑选各行各业的从业资深人员负责教授。

    让他没想到的是,选择最多的居然是教育科和农业科。

    足足有五万多人报名。

    然后就是烹调和畜牧这两个。

    当然这些学子当中优秀的人才,和有抱负上进的还是被他单独挑选了出来,继续三年的高中深造。

    不管怎么样,高中和大学还是要搞起来的。

    虽然教授的已经不再是普通识文断字了,但这些知识都是以后工业的摇篮。

    现在已经有人做了工业的基础工作,那么他们这些读大学的人将作为先驱和领头羊。

    他说什么都不会放弃。

    想到这些,他摇了摇头抬手拍了几下桌案。

    啪啪啪!

    听见杨升那边发来了声音,下面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杨升直接说道:“普及教育这事再难都要做下去。

    虽然并州眼下只有六千多教习。

    但我弘农杨家门下有两千多子弟和数千门生。

    并州教育学院还有三万多人,他们到现在已经学习了近一年时间。

    到下半年开学就是差不多两年时间。

    这些人也将投入这项事业当中。

    另外!

    我岳父蔡伯喈、孔文举、杨家,也会为此事发力。

    虽然可能还有差。

    毕竟只是启蒙阶段而已,这些人手也足够了。

    只要到了明年,我并州就有还有数万学子可以在投入这项事业里面。

    往后的每年也能有数万人投人。

    到六七年以后我们的教习人员甚至会过剩。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众人心里默默算了一下,这已经有四万多人了,这样一看今年的人应该是够了。

    这时荀攸起身道:“杨将军在并州大力发展教育,我等早有耳闻。

    如今冀州三地缺少教习,我荀家也当助将军一臂之力。

    我这就给在颍川的同窗好友们和族人去信,邀他们来几地任教。”

    其他几人也纷纷表示,他们也有一些好友和族人不想入仕,也可以来河北任教。

    杨升对此满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