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第585章 林中死尸
热门推荐:
全宗戒备小师妹她又疯啦
转生萝莉的我当反派怎么了?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魔法辞条
星铁:开局骷髅,被银狼捡走
NBA:开局融合杜兰特和追梦!
血神剑
退婚后,我怀上了四个首富继承人
山野风情小傻医
正月初六,姜远顶着两个大黑眼圈,早早起了床,今日要去济洲水军大营,需赶两百里的路,想不早起都不行。
此去造船,差不多要两个多月,时日不算短,姜远这几日夜夜耕田种地,安抚住家中妻妾,总算打消了上官沅芷与黎秋梧要随同前往的念头。
其实姜远也很想带着家小去明阳湖泛舟,但奈何时机不对。
此时大雪未化天气极寒,且又是去军中公干,哪能拖家带口,只得待以后了。
姜远在府门口抱着依依呀呀的儿子狠亲了两口,又与妻妾们细细叮嘱一番,这才上了战马。
对于家中的防卫,姜远却是并不太担心,只让独臂老李正常巡视便可。
如今的鹤留湾可谓坚如铁桶,自从赵祈佑知晓藤原次郎打火药配方的主意后,状元山的禁军增多了一倍。
禁军连同水冲压工坊一并圈了进去,护着几个工部的铁匠,没日没夜的在里边冲压物件。
同时,鹤留湾里不知道来了多少暗夜使,市场中摆摊的生面孔多了一倍,整天也不卖货,眼睛盯着进出鹤留湾的每一个人。
姜远昨日闲逛时,甚至还看见了装成野郎中,在鹤留湾兜售狗皮膏药的侯秋河。
姜远与文益收领着十个老兵护卫,刚到得牌坊处,三喜咧着嘴迎上来拦住了队伍。
“三喜,你婆娘大着肚子,我不是让你在家中么?”
姜远见得穿着旧皮甲,腰间挎着长刀的三喜,皱着眉头问道。
三喜咧着嘴嘿嘿摸着脑袋憨笑:“没事儿,我媳妇不过才怀上四个多月,有街坊邻里照应着。”
姜远扬了扬马鞭:“你滚回家去,我这是去造船又不是出征,你还是顾好你的婆娘。”
三喜怯怯的退了一步,嘴上却道:“东家,虽说不是出征,但小的也可侍候您不是,您让小的去吧。”
姜远呸了一口:“我需要你侍候?回家侍候你婆娘去!敢跟来,腿打断!”
文益收与一众护卫哈哈大笑,纷纷叫道:
“三喜,回家去吧,我们这么多兄弟,少了你就保护不了东家么?”
“你别给自己脸上贴金,照顾好嫂子才是正经。”
三喜被一众护卫起哄,一张脸瞬间红了起来,姜远不让他去,只得不情不愿的耷拉着脑袋回家。
好不容易将三喜赶了回去,姜远等人正要扬鞭策马,却不料身上挂着一张围裙的清宁,挎着一个装满油条的竹篮正快步跑来。
想是跑得急了,清宁的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明渊…”
清宁提着裙摆轻呼一声。
姜远连忙下马迎了上去:“你怎么来了?”
清宁平息了一下呼吸,柔柔的说道:“你要去济洲公干,我炸了些油条,你与兄弟们带在路上吃。”
姜远接过竹篮,轻握了清宁的手,点头道:“好。”
清宁静静的看着姜远,心中有许多话要说,却一时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道:“你好好照顾自己。”
“你也一样。”
姜远笑了笑,突然想起来件事来:“对了,费知砚已被捉拿回京问罪,你给伯母上香时,可以告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了。”
清宁闻言怔了怔,却并没有太多大仇得报的喜悦之色:“妾身知道了。”
姜远拍拍清宁的手:“市场后的酒楼客栈已经开工,你若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那处是沈有三帮建的,你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与他说。”
清宁柔声道:“妾身不懂建房,就不去给沈老板添麻烦了。
明渊,时辰不早了,你赶紧出发吧。”
姜远点点头在清宁脸上亲了亲,提着竹篮翻身上了马:“天冷,你也回面馆吧。”
队伍出了鹤留湾消失在官道上,清宁还捂着发烫的脸呆在原地,半晌后,才露了个甜甜的笑转身往小面馆而去。
姜远带着队伍上了官道后,见得天空阴沉沉的,唯恐又要下雪,下令所有人急驰而行。
战马全力奔行的速度极快,虽然官道上的积雪阻碍了一点速度,但至午后一刻,便已到达了高塘。
文益收大声请示道:“东家,咱们要不要在高塘歇息片刻。”
姜远勒马停住,看着前面不远的高塘村沉默了一会,他只觉这高塘村与他犯冲,每次到得这里多少都会发生点事。
但此时战马奔驰了一上午,人可以不休息,战马也是要饮点水的。
“好,在高塘村歇息半个时辰。”
姜远叹了口气:“让人去买点香烛,祭拜一下虎子、石头与毛三,还有那卖茶的高老头祖孙。”
文益收点点头,让一个护卫在高塘村寻了家杂货店,买了些香烛纸钱回来,一行人径直到了高老头的茶棚前。
此时的茶棚已破烂不堪,茅草盖的屋顶也被积雪压塌了一部分。
想来,因为这茶棚中死了人,哪怕这茶棚所处的位置极好,也无村民愿意在此重立炉灶。
姜远进得茶棚,见得只不过二三个月时间,这里便变得如此破败,也不由得唏嘘不已。
茶棚中本来有些破损的桌椅,也不知是流浪的乞丐,还是过路的客商旅人在此歇过脚,已将桌椅拆了当成柴烧掉了,只在茶棚的中间位置留下一大团灰烬。
姜远接了香烛,在茶棚中点了,与文益收等护卫四处作了作揖,祭拜了一番后,也打算在这茶棚中歇息一会。
几个护卫拾了些别人未烧尽的板凳腿桌板什么的,重新生起火来。
又有两个护卫前往茶棚后的林子中去拾干柴,这么冷的天,没点火烤烤是万万不行的。
姜远将清宁送的油条拿出来分了,就着那点微小的火烤了烤,也算是吃口热食了。
文益收不知从哪找来一口烂铁锅,捧了积雪装在里面,准备烧一些热水。
所有人都有些沉默,毕竟曾在此处失去了三个兄弟,如今茶棚还在,但曾经的兄弟却已不在了。
“东家!”
姜远刚咬了一口油条,茶棚后面传出一声急呼。
文益收与几个老兵本能的快速起身,手已按在了刀柄之上。
刚刚去树林捡干柴的两个老兵跑回来一个,从窗户探进头来,急声道:“东家,树林里有尸首!”
姜远三两口将油条吞了:“走,去看看!”
文益收等人听得有尸首,如临大敌,纷纷抽了横刀将姜远护在中间,往树林中而去。
不怪文益收这般紧张,实是这高塘村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善地,上次姜远就在此处遇了刺。
姜远进了树林,就见得一棵苦楝树下躺着两具尸首,另一个捡干柴的老兵手持着横刀,正蹲在尸首前查验。
“东家,是两具倭人尸首。”
那捡干柴的老兵见得姜远过来,站起身来禀道。
“倭人尸首?”
姜远愣了愣神,快步走至那两具尸首前一看,见得尸首的发型与穿着,果然是两个倭人。
“东家,此处应该发生过一场激战,您看!”
文益收指着旁边的一处树杆,只见上面镶嵌着十数枚锯齿狗牙镖。
且,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凌乱不堪,不少掉落在地上的树枝,切口平滑整齐,显然是被利刃斩断的。
一个老兵细细查看一番:“此处定然发生了一场混战,从地面上的痕迹来看,对战双方至少在二十人上下。”
姜远蹲在那两具尸首前打量着,从尸首身上的尸斑来看,这两个倭人死亡的时间不低于两日。
文益收也蹲下来查看一番:“东家,这两个倭人一个咽喉中了一刀,另一个心口中了一刀,刀口整齐平滑,显然是高手所为。”
姜远摸着下巴道:“你能凭伤口看出来,是何门何派的武功么?”
文益收摇摇头:“这个小的看不出来。”
姜远站起身来思索着,在燕安的倭人只有藤原使节团这一队人马。
姜远曾在朝堂之上挑拨七国使节,让他们彼此猜疑防范,如今在这里发现两具被杀的倭人尸首,就有点意思了。
“难道真有他国使节动了歪心思,想将藤原次郎宰了,以此嫁祸给大周?”
姜远琢磨着,仔细想想又觉着不对劲,如果真是他国使节想挑起大周与倭国的战端,应在燕安动手才合情理。
此处距离燕安一百多余里,大周怎会认这个账。
若要以此就让倭国与大周开战,怕是有些难度。
七国使节不是傻子,怎会真干这种事,要杀也是杀图门才是最合理的,怎的就朝藤原次郎下了手。
“东家,现在咱们怎么办?”
文益收见姜远摸着下巴沉默不语,问道。
姜远不以为意的挥挥手:“什么怎么办,又不关咱们的事,走了,继续赶路。”
文益收闻言,将刀收进刀鞘,招呼一众护卫:“撤了。”
姜远等人回到茶棚,也没了休息的心思,骑了马继续赶路,心里却翻来覆去想,到底是谁要杀藤原次郎。
姜远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两日,藤原次郎的使节队伍也曾在高塘村的茶棚中暂歇过,且还过了夜。
茶棚中的那些破损的桌椅板凳,就是倭人使节团拆来烧的。
话分两头,且说藤原次郎从荀府出来后,面上带着邪恶阴森的笑,看了一眼荀府的大门,这才上了马车,带着十来个武士扬长而去。
他已然捏住了荀封芮的软肋,不怕荀封芮不合作。
藤原次郎着急回国,一是想让盗取火药之事过去了再说,免得败露后被大周皇帝砍了脑袋。
二者,倭国王庭生了动荡,藤原次郎做为亲王,自然要回去争上一争。
藤原次郎要回国,也要先从燕安走陆路至济洲,因为他们的船停靠在济洲漕运司衙门码头。
却不料藤原次郎的队伍刚出得燕安不久,天便又下起了大雪。
寒风夹杂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使得藤原次郎的队伍走得极慢,一天不过行了五十里不到。
赶了两天的路,才终于到了高塘村。
高塘村虽然地处三条官道的交岔口,但除了一些卖吃食、杂货的摊子与店铺之外,并没有客栈。
路过此处的客商旅人,一般只会在此打个尖歇息一番,要过夜的话都是赶往丰邑县城。
藤原次郎等人到得高塘村时,天已经黑了,在找不到客栈的情况下,本想借住村民家中。
但奈何这年头并不太平,高塘村的村民见得藤原次郎一行人奇装异服,哪敢收留。
藤原次郎又不敢在高塘村强占村民的房子,他们只有十来个人,若是在这里作乱,只怕别想活着离开。
村民们可不会管他是哪国使节。
藤原次郎无奈之下,只得自寻避寒之地,恰好就寻到了高老头的茶棚。
这茶棚虽然破败,但却也能避避风,也便将就了,若是不雪了,再有一日就能到济洲。
只要上了船,那便暖和了,藤原次郎靠着火堆,已经在想着船上艺伎的歌舞了。
谁料,藤原次郎在高塘这一歇,就出了事。
此去造船,差不多要两个多月,时日不算短,姜远这几日夜夜耕田种地,安抚住家中妻妾,总算打消了上官沅芷与黎秋梧要随同前往的念头。
其实姜远也很想带着家小去明阳湖泛舟,但奈何时机不对。
此时大雪未化天气极寒,且又是去军中公干,哪能拖家带口,只得待以后了。
姜远在府门口抱着依依呀呀的儿子狠亲了两口,又与妻妾们细细叮嘱一番,这才上了战马。
对于家中的防卫,姜远却是并不太担心,只让独臂老李正常巡视便可。
如今的鹤留湾可谓坚如铁桶,自从赵祈佑知晓藤原次郎打火药配方的主意后,状元山的禁军增多了一倍。
禁军连同水冲压工坊一并圈了进去,护着几个工部的铁匠,没日没夜的在里边冲压物件。
同时,鹤留湾里不知道来了多少暗夜使,市场中摆摊的生面孔多了一倍,整天也不卖货,眼睛盯着进出鹤留湾的每一个人。
姜远昨日闲逛时,甚至还看见了装成野郎中,在鹤留湾兜售狗皮膏药的侯秋河。
姜远与文益收领着十个老兵护卫,刚到得牌坊处,三喜咧着嘴迎上来拦住了队伍。
“三喜,你婆娘大着肚子,我不是让你在家中么?”
姜远见得穿着旧皮甲,腰间挎着长刀的三喜,皱着眉头问道。
三喜咧着嘴嘿嘿摸着脑袋憨笑:“没事儿,我媳妇不过才怀上四个多月,有街坊邻里照应着。”
姜远扬了扬马鞭:“你滚回家去,我这是去造船又不是出征,你还是顾好你的婆娘。”
三喜怯怯的退了一步,嘴上却道:“东家,虽说不是出征,但小的也可侍候您不是,您让小的去吧。”
姜远呸了一口:“我需要你侍候?回家侍候你婆娘去!敢跟来,腿打断!”
文益收与一众护卫哈哈大笑,纷纷叫道:
“三喜,回家去吧,我们这么多兄弟,少了你就保护不了东家么?”
“你别给自己脸上贴金,照顾好嫂子才是正经。”
三喜被一众护卫起哄,一张脸瞬间红了起来,姜远不让他去,只得不情不愿的耷拉着脑袋回家。
好不容易将三喜赶了回去,姜远等人正要扬鞭策马,却不料身上挂着一张围裙的清宁,挎着一个装满油条的竹篮正快步跑来。
想是跑得急了,清宁的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明渊…”
清宁提着裙摆轻呼一声。
姜远连忙下马迎了上去:“你怎么来了?”
清宁平息了一下呼吸,柔柔的说道:“你要去济洲公干,我炸了些油条,你与兄弟们带在路上吃。”
姜远接过竹篮,轻握了清宁的手,点头道:“好。”
清宁静静的看着姜远,心中有许多话要说,却一时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道:“你好好照顾自己。”
“你也一样。”
姜远笑了笑,突然想起来件事来:“对了,费知砚已被捉拿回京问罪,你给伯母上香时,可以告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了。”
清宁闻言怔了怔,却并没有太多大仇得报的喜悦之色:“妾身知道了。”
姜远拍拍清宁的手:“市场后的酒楼客栈已经开工,你若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那处是沈有三帮建的,你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与他说。”
清宁柔声道:“妾身不懂建房,就不去给沈老板添麻烦了。
明渊,时辰不早了,你赶紧出发吧。”
姜远点点头在清宁脸上亲了亲,提着竹篮翻身上了马:“天冷,你也回面馆吧。”
队伍出了鹤留湾消失在官道上,清宁还捂着发烫的脸呆在原地,半晌后,才露了个甜甜的笑转身往小面馆而去。
姜远带着队伍上了官道后,见得天空阴沉沉的,唯恐又要下雪,下令所有人急驰而行。
战马全力奔行的速度极快,虽然官道上的积雪阻碍了一点速度,但至午后一刻,便已到达了高塘。
文益收大声请示道:“东家,咱们要不要在高塘歇息片刻。”
姜远勒马停住,看着前面不远的高塘村沉默了一会,他只觉这高塘村与他犯冲,每次到得这里多少都会发生点事。
但此时战马奔驰了一上午,人可以不休息,战马也是要饮点水的。
“好,在高塘村歇息半个时辰。”
姜远叹了口气:“让人去买点香烛,祭拜一下虎子、石头与毛三,还有那卖茶的高老头祖孙。”
文益收点点头,让一个护卫在高塘村寻了家杂货店,买了些香烛纸钱回来,一行人径直到了高老头的茶棚前。
此时的茶棚已破烂不堪,茅草盖的屋顶也被积雪压塌了一部分。
想来,因为这茶棚中死了人,哪怕这茶棚所处的位置极好,也无村民愿意在此重立炉灶。
姜远进得茶棚,见得只不过二三个月时间,这里便变得如此破败,也不由得唏嘘不已。
茶棚中本来有些破损的桌椅,也不知是流浪的乞丐,还是过路的客商旅人在此歇过脚,已将桌椅拆了当成柴烧掉了,只在茶棚的中间位置留下一大团灰烬。
姜远接了香烛,在茶棚中点了,与文益收等护卫四处作了作揖,祭拜了一番后,也打算在这茶棚中歇息一会。
几个护卫拾了些别人未烧尽的板凳腿桌板什么的,重新生起火来。
又有两个护卫前往茶棚后的林子中去拾干柴,这么冷的天,没点火烤烤是万万不行的。
姜远将清宁送的油条拿出来分了,就着那点微小的火烤了烤,也算是吃口热食了。
文益收不知从哪找来一口烂铁锅,捧了积雪装在里面,准备烧一些热水。
所有人都有些沉默,毕竟曾在此处失去了三个兄弟,如今茶棚还在,但曾经的兄弟却已不在了。
“东家!”
姜远刚咬了一口油条,茶棚后面传出一声急呼。
文益收与几个老兵本能的快速起身,手已按在了刀柄之上。
刚刚去树林捡干柴的两个老兵跑回来一个,从窗户探进头来,急声道:“东家,树林里有尸首!”
姜远三两口将油条吞了:“走,去看看!”
文益收等人听得有尸首,如临大敌,纷纷抽了横刀将姜远护在中间,往树林中而去。
不怪文益收这般紧张,实是这高塘村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善地,上次姜远就在此处遇了刺。
姜远进了树林,就见得一棵苦楝树下躺着两具尸首,另一个捡干柴的老兵手持着横刀,正蹲在尸首前查验。
“东家,是两具倭人尸首。”
那捡干柴的老兵见得姜远过来,站起身来禀道。
“倭人尸首?”
姜远愣了愣神,快步走至那两具尸首前一看,见得尸首的发型与穿着,果然是两个倭人。
“东家,此处应该发生过一场激战,您看!”
文益收指着旁边的一处树杆,只见上面镶嵌着十数枚锯齿狗牙镖。
且,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凌乱不堪,不少掉落在地上的树枝,切口平滑整齐,显然是被利刃斩断的。
一个老兵细细查看一番:“此处定然发生了一场混战,从地面上的痕迹来看,对战双方至少在二十人上下。”
姜远蹲在那两具尸首前打量着,从尸首身上的尸斑来看,这两个倭人死亡的时间不低于两日。
文益收也蹲下来查看一番:“东家,这两个倭人一个咽喉中了一刀,另一个心口中了一刀,刀口整齐平滑,显然是高手所为。”
姜远摸着下巴道:“你能凭伤口看出来,是何门何派的武功么?”
文益收摇摇头:“这个小的看不出来。”
姜远站起身来思索着,在燕安的倭人只有藤原使节团这一队人马。
姜远曾在朝堂之上挑拨七国使节,让他们彼此猜疑防范,如今在这里发现两具被杀的倭人尸首,就有点意思了。
“难道真有他国使节动了歪心思,想将藤原次郎宰了,以此嫁祸给大周?”
姜远琢磨着,仔细想想又觉着不对劲,如果真是他国使节想挑起大周与倭国的战端,应在燕安动手才合情理。
此处距离燕安一百多余里,大周怎会认这个账。
若要以此就让倭国与大周开战,怕是有些难度。
七国使节不是傻子,怎会真干这种事,要杀也是杀图门才是最合理的,怎的就朝藤原次郎下了手。
“东家,现在咱们怎么办?”
文益收见姜远摸着下巴沉默不语,问道。
姜远不以为意的挥挥手:“什么怎么办,又不关咱们的事,走了,继续赶路。”
文益收闻言,将刀收进刀鞘,招呼一众护卫:“撤了。”
姜远等人回到茶棚,也没了休息的心思,骑了马继续赶路,心里却翻来覆去想,到底是谁要杀藤原次郎。
姜远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两日,藤原次郎的使节队伍也曾在高塘村的茶棚中暂歇过,且还过了夜。
茶棚中的那些破损的桌椅板凳,就是倭人使节团拆来烧的。
话分两头,且说藤原次郎从荀府出来后,面上带着邪恶阴森的笑,看了一眼荀府的大门,这才上了马车,带着十来个武士扬长而去。
他已然捏住了荀封芮的软肋,不怕荀封芮不合作。
藤原次郎着急回国,一是想让盗取火药之事过去了再说,免得败露后被大周皇帝砍了脑袋。
二者,倭国王庭生了动荡,藤原次郎做为亲王,自然要回去争上一争。
藤原次郎要回国,也要先从燕安走陆路至济洲,因为他们的船停靠在济洲漕运司衙门码头。
却不料藤原次郎的队伍刚出得燕安不久,天便又下起了大雪。
寒风夹杂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使得藤原次郎的队伍走得极慢,一天不过行了五十里不到。
赶了两天的路,才终于到了高塘村。
高塘村虽然地处三条官道的交岔口,但除了一些卖吃食、杂货的摊子与店铺之外,并没有客栈。
路过此处的客商旅人,一般只会在此打个尖歇息一番,要过夜的话都是赶往丰邑县城。
藤原次郎等人到得高塘村时,天已经黑了,在找不到客栈的情况下,本想借住村民家中。
但奈何这年头并不太平,高塘村的村民见得藤原次郎一行人奇装异服,哪敢收留。
藤原次郎又不敢在高塘村强占村民的房子,他们只有十来个人,若是在这里作乱,只怕别想活着离开。
村民们可不会管他是哪国使节。
藤原次郎无奈之下,只得自寻避寒之地,恰好就寻到了高老头的茶棚。
这茶棚虽然破败,但却也能避避风,也便将就了,若是不雪了,再有一日就能到济洲。
只要上了船,那便暖和了,藤原次郎靠着火堆,已经在想着船上艺伎的歌舞了。
谁料,藤原次郎在高塘这一歇,就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