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过去的五十年 > 第242章 小商品的繁荣

过去的五十年 第242章 小商品的繁荣

    今天赶集,三人买了文具出来,街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在他们去找卖运动服商店的路上,遇到了在路边摆摊的屈厚梅。

    “这是国国、容容、龙龙,都长这么大了”,屈厚梅见到几人高兴,喊道。

    “屈婆婆,你在忙”。

    “现在人还不多,不忙,你们兄妹三人上街干什么”?

    “今天来看榜单”。

    “什么榜单”?

    “看小容和龙龙小升初的考试成绩”。

    “听你妈妈说,小容成绩好,肯定没有问题,龙龙考的怎么样”?

    “也考上了”。

    “那不错,你妈妈肯定很高兴,她最喜欢爱读书的,早点回去告诉她吧”。

    可别小看这些摆地摊的,她们挣的钱可比老师和一般仅靠拿工资的人收入高多了。

    有人戏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这时这些小商品市场的繁荣。

    造原子弹的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贡献根本不能用工资来衡量。

    没有他们挺起的脊梁,哪有这样繁荣的经济。

    屈厚梅每天游走于附近的乡镇,应了那句:“三天赶三个场,逢十在家洗衣裳”。

    她每天能挣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就是最少的五十元,也远比每个月只有二百多元工资的老师和一般工作人员多很多了。

    她甚至比那些开门市的挣的还多。

    门市不能像她那样移动,只能等赶集这一天,平时生意差很多。

    而且她还十分灵活,根据市场需求,经常更换出售的商品。

    她卖过肥料、种子和农药,也卖过棉花和弹棉花的工具及网线。

    现在则主要是卖小孩子的服装。

    人们手里有了一点钱,最先繁荣起来的是这些与人们日常用品有关的商品。

    “屈婆婆,我们再去转转”。

    “好,早点回去,免得你妈妈担心”。

    三人找到一家卖运动服的小门市,周小容和周云龙很快选好自己喜欢的。

    周兴国并不会说价,很快和嘴巴说个不停的女老板谈好价格。

    这时却从门市后门出来一人,这人是周兴国初中同学。

    “夏兵”,周兴国喊了一声。

    虽然同学时两人交流并不多,这时见到他依然很高兴。

    “周兴囯,是你,记得你读高中去了”。

    “嗯,在越江镇读高中,你呢”?他记得夏兵读书时和他成绩差不多。

    “复习了一年”。

    “考的怎么样”?

    “师范”。

    “祝贺了”,他其实心里酸酸的。

    他记得那时夏兵成绩一般,话也很少,不是现在见到的话,还真想不起来。

    别人复习一年就考上了,他不失落是假的。

    甚至他想,要是我复习一年,是不是现在也考上了。

    人的命运无法假设,假设也不成立。

    “他是你同学啊,那再少二十元”,正在周兴国心中胡思乱想时,那女老板大声道。

    “谢谢,她是你…”?

    “她是我嫂子”。

    “真漂亮”,周兴国随口夸了一句。

    他不过随口一说,其实并不觉得多漂亮,但那女人却很高兴,对夏兵道:“夏兵,你看你同学都夸我漂亮,你觉得我漂不漂亮”。

    “漂亮”,夏兵却是脸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