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第508章 出大事了
热门推荐:
四合院:除了我,谁也别想得劲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重生日记江山美人我来我见我征服
刚退役,就和逃婚大小姐同居
诡道长生:我在诡异世界封神
帝:山河少年行
四合院:天坑局,带妹过上好日子
武道封神,观摩即可加点!
千金被无情赶出豪门,转身下乡了
二人走向快雪楼途中,蜂勇卫中郎将任逵突然杀出,截住他们。
“世子,出大事了!”
杨谦温客行停下脚步,目光齐刷刷投了过去。
能让素以冷静着称的暗夜之王任逵如此失态,肯定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杨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秦使团集体自焚了?
如此绝色佳人葬身火海,化作焦炭,那可真是人世间一大悲剧。
但任逵接下来说的话却和西秦使团风马牛不相及。
任逵手里攥着一封带血的褶皱信笺,面色凝重。
“世子,派去青奴的使团出事了。”
杨谦皱了皱眉,从他手里接过信笺,摊开,凑近温客行一起阅览。
他们边看信笺,边听任逵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十几天前,魏国兵部侍郎狄逢君受太师杨镇密令出使青奴。
主要任务是重金贿赂青奴权臣,劝说他们半年内不要在云中雁门等地寻衅滋事,方便魏国抽调河东道河北道的精锐步骑。
近来魏国国势昌盛,兵锋锐利,青奴大单于夜卿对狄逢君使团极为款待,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夜,半醉微醺的狄逢君摸进大阏氏(皇后)北蜜的帐篷,霸王硬上弓玷污大阏氏北蜜。
事情传开,大单于夜卿率青奴达官显贵闻讯而来,这耻辱一幕尽收眼底。
夜卿怒气冲天,一声令下,将狄逢君乱刀剁成肉泥,派兵疯狂射杀使团人员,三十七名随从全部遇难。
夜卿尤不解恨,宣布青奴跟魏国全面开战。
他连夜派兵传信各个部族,拟征召王庭附近十七万兵马南下攻打魏国,为大阏氏报仇雪恨。
另遣右贤王那图领五万骑兵逼近寒月关,协助西秦抵御魏国,不断袭扰北地诸州。
似乎一夜之间,魏国北疆风向大变,即将全面开战。
想从河东河北抽调兵马向西灭秦已成泡影,朝廷还得派兵驰援云中雁门等地。
杨谦彻底懵了。
他第一时间奔向议事大厅,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爷老爹,请他出面主持大局。
的的确确是天塌地陷了,得找高个子顶着。
温客行任逵紧随其后,很快抵达偏殿门口。
跟以前一样,看门将领果断拦住他们。
这人看着很熟,见过多次,杨谦一直不记得他的名字,只知他和关礼云品阶相同,都是千牛卫中郎将。
杨谦焦急出声。
“走开,我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老爹汇报,你最好别拦我。”
那名皮肤黝黑眼神坚定的三旬将领不为所动,缓缓摇头。
“王爷有令,只要敌军没打到雒京城下,没走到亡国灭种那一步,其他皆是小事,不要打扰他,请世子与百官自行处理。”
杨谦抬手揪住那名将领的衣领,大声咆哮。
“你去跟王爷说,出使青奴的使团出事了。
兵部侍郎狄逢君酒后冒犯青奴大阏氏,被大单于乱刀剁成肉泥,使团人员全体遇难。
大单于宣布跟我国开战,将亲率十七万大军攻打云中雁门,另派右贤王那图领兵五万逼近寒月关,袭扰北地各州,北境全线告急。”
那人简直油泼不进,面无表情摇头。
“世子,王爷再三吩咐,只要敌军没打到雒京城下,其余皆是小事。
世子既代王爷执掌大权,就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求助于人。
王爷还说,他是你老子,把你托举到这位置已是仁至义尽,接下来的路靠你自己走,他不可能护你一辈子。
青奴来犯虽是大事,但我国北境防线固若金汤,不是他们想打就能打进来的,世子不要乱了方寸。”
杨谦松开手,心里拔凉拔凉,悻悻然反问一句。
“他就这么喜欢当甩手掌柜?还甩的这么彻底?一点余地都不留?”
那人淡淡一笑,极有深意。
“世子错了,王爷不是甩手掌柜,而是给世子大展拳脚的机会。
末将听闻西北有一种鹰,当雏鹰羽毛丰满,老鹰会将雏鹰从悬崖高处推下。
雏鹰若想不被摔死,就得拼命扑腾翅膀,扇着扇着,他们就学会了飞翔。
老鹰能够称霸长空,正是因为他们培养后代的手段极为残酷。
王爷大概也是这意思,他把世子举到半空再放手,让世子殿下学会飞翔。”
杨谦露出原来如此的微笑。
“你倒是博闻多识,能言善辩,你叫什么名字?
我见过你很多次,一直没机会问你的名字。”
那人上半身微微倾斜,朝杨谦拱手行礼。
“末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寇清江。”
杨谦拍了拍他的肩膀,赞不绝口。
“你很好,非常好。武将大多嘴拙,你却辩才无碍,是个人才,以后前途无量。”
寇清江双眼发光,弯腰的幅度更大。
“谢世子夸奖,末将受之有愧。”
杨谦等人穿过花园,走回议事大厅。
一直默默不语的温客行咳了一声。
“世子,以下臣愚见,兹事体大,需召左右卫大将军及三省宰辅入府议事。
如寇清江所言,我国北境防线固若金汤。
河东道拥兵七万,云中雁门附近少说有五万驻军,其中多是百战骑兵,武器远胜青奴的皮甲骨箭。
若据城死守,别说区区十七万兵马,就是二十七万兵马,青奴短期攻不破三大靖北都护府。
下臣只怕大单于夜卿跟我们玩命,不计代价的消耗边军。
为长久计,为大局计,我们须得好好盘算一下,如何支援河东道战事。”
杨谦赞许的点头。
“温大人言之有理,这事确实要从长计议。
独孤傲,立即请左卫大将军荼冷,右卫大将军臧罴,左武卫大将军陈恪,右武卫大将军窦骞,中书令曹远图,侍中将毅,黄门侍郎潘烈,左仆射关礼卿。”
左右卫协助太师掌管天下兵马,左右武卫仅次于左右卫,这四大将军当然不可或缺。
中书令曹远图是中书省话事人,侍中将毅是门下省话事人,黄门侍郎潘烈是侍中副手,左仆射关礼卿是尚书省话事人,加上中书侍郎温客行,这就是大魏国最核心的宰辅团队,他们也不能缺席。
其实本来还有两个跟三省宰辅地位相当的人物: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
可惜杨镇独揽大权以来,前几任御史大夫明明是杨镇亲自提拔的,却颇有些书生迂腐气,动不动就拿三纲五常说事,弹劾杨镇行事狂妄,不敬天子,有违臣子之道。
杨镇盛怒之下杀了三任御史大夫,将跟三省宰辅同级的御史大夫降至三品,御史中丞降至四品。
御史台从此一蹶不振,无权弹劾二品以上大员。
温客行赶紧补上一句。
“另外加上靖北侯澹台羽,关内侯诸葛璜,护国侯杨刑毅,礼部尚书郑道天,兵部尚书司马枫,户部尚书上官鸿,全都请来。”
杨谦挑了挑眉,表情大惑不解。
“要请这么多人?好多人我都没听过。”
温客行娓娓道来。
“靖北侯澹台羽是前雁门关大将军,在雁门镇守十一年,对北疆地形颇为熟悉。
七年前,青奴内乱。
王爷借机调整北境防线,改守为攻,撤雁门关,在云中定襄雁门三地设靖边都护府,作为出击青奴的前沿堡垒。
澹台羽对此颇有微词,称病隐退。
王爷念他军功卓着,并未跟他斤斤计较,还封他为靖北侯,以示安抚。
此人文武双全,作战勇猛,只要有机会攻打青奴,他就跟吃了春药一样生猛。
关内侯诸葛璜是上一任萧关大将军,护国侯杨刑毅是上一任河东道大都督。
他们长期镇守北境和西北境,对青奴知之甚详,此事须得他们出谋划策。
至于兵部尚书司马枫,户部尚书上官鸿,调兵遣将,后勤粮草辎重,离不开他们。”
“那礼部尚书郑道天呢?”
杨谦如是问道。
温客行回答的言简意赅。
“世子,我国有条不成文的惯例,礼部尚书通常就是储相。
如今尚书令和右仆射空置,郑道天有望补右仆射一职,当然有资格参议军机。”
原来如此,杨谦懂了。
“世子,出大事了!”
杨谦温客行停下脚步,目光齐刷刷投了过去。
能让素以冷静着称的暗夜之王任逵如此失态,肯定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杨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秦使团集体自焚了?
如此绝色佳人葬身火海,化作焦炭,那可真是人世间一大悲剧。
但任逵接下来说的话却和西秦使团风马牛不相及。
任逵手里攥着一封带血的褶皱信笺,面色凝重。
“世子,派去青奴的使团出事了。”
杨谦皱了皱眉,从他手里接过信笺,摊开,凑近温客行一起阅览。
他们边看信笺,边听任逵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十几天前,魏国兵部侍郎狄逢君受太师杨镇密令出使青奴。
主要任务是重金贿赂青奴权臣,劝说他们半年内不要在云中雁门等地寻衅滋事,方便魏国抽调河东道河北道的精锐步骑。
近来魏国国势昌盛,兵锋锐利,青奴大单于夜卿对狄逢君使团极为款待,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夜,半醉微醺的狄逢君摸进大阏氏(皇后)北蜜的帐篷,霸王硬上弓玷污大阏氏北蜜。
事情传开,大单于夜卿率青奴达官显贵闻讯而来,这耻辱一幕尽收眼底。
夜卿怒气冲天,一声令下,将狄逢君乱刀剁成肉泥,派兵疯狂射杀使团人员,三十七名随从全部遇难。
夜卿尤不解恨,宣布青奴跟魏国全面开战。
他连夜派兵传信各个部族,拟征召王庭附近十七万兵马南下攻打魏国,为大阏氏报仇雪恨。
另遣右贤王那图领五万骑兵逼近寒月关,协助西秦抵御魏国,不断袭扰北地诸州。
似乎一夜之间,魏国北疆风向大变,即将全面开战。
想从河东河北抽调兵马向西灭秦已成泡影,朝廷还得派兵驰援云中雁门等地。
杨谦彻底懵了。
他第一时间奔向议事大厅,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爷老爹,请他出面主持大局。
的的确确是天塌地陷了,得找高个子顶着。
温客行任逵紧随其后,很快抵达偏殿门口。
跟以前一样,看门将领果断拦住他们。
这人看着很熟,见过多次,杨谦一直不记得他的名字,只知他和关礼云品阶相同,都是千牛卫中郎将。
杨谦焦急出声。
“走开,我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老爹汇报,你最好别拦我。”
那名皮肤黝黑眼神坚定的三旬将领不为所动,缓缓摇头。
“王爷有令,只要敌军没打到雒京城下,没走到亡国灭种那一步,其他皆是小事,不要打扰他,请世子与百官自行处理。”
杨谦抬手揪住那名将领的衣领,大声咆哮。
“你去跟王爷说,出使青奴的使团出事了。
兵部侍郎狄逢君酒后冒犯青奴大阏氏,被大单于乱刀剁成肉泥,使团人员全体遇难。
大单于宣布跟我国开战,将亲率十七万大军攻打云中雁门,另派右贤王那图领兵五万逼近寒月关,袭扰北地各州,北境全线告急。”
那人简直油泼不进,面无表情摇头。
“世子,王爷再三吩咐,只要敌军没打到雒京城下,其余皆是小事。
世子既代王爷执掌大权,就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求助于人。
王爷还说,他是你老子,把你托举到这位置已是仁至义尽,接下来的路靠你自己走,他不可能护你一辈子。
青奴来犯虽是大事,但我国北境防线固若金汤,不是他们想打就能打进来的,世子不要乱了方寸。”
杨谦松开手,心里拔凉拔凉,悻悻然反问一句。
“他就这么喜欢当甩手掌柜?还甩的这么彻底?一点余地都不留?”
那人淡淡一笑,极有深意。
“世子错了,王爷不是甩手掌柜,而是给世子大展拳脚的机会。
末将听闻西北有一种鹰,当雏鹰羽毛丰满,老鹰会将雏鹰从悬崖高处推下。
雏鹰若想不被摔死,就得拼命扑腾翅膀,扇着扇着,他们就学会了飞翔。
老鹰能够称霸长空,正是因为他们培养后代的手段极为残酷。
王爷大概也是这意思,他把世子举到半空再放手,让世子殿下学会飞翔。”
杨谦露出原来如此的微笑。
“你倒是博闻多识,能言善辩,你叫什么名字?
我见过你很多次,一直没机会问你的名字。”
那人上半身微微倾斜,朝杨谦拱手行礼。
“末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寇清江。”
杨谦拍了拍他的肩膀,赞不绝口。
“你很好,非常好。武将大多嘴拙,你却辩才无碍,是个人才,以后前途无量。”
寇清江双眼发光,弯腰的幅度更大。
“谢世子夸奖,末将受之有愧。”
杨谦等人穿过花园,走回议事大厅。
一直默默不语的温客行咳了一声。
“世子,以下臣愚见,兹事体大,需召左右卫大将军及三省宰辅入府议事。
如寇清江所言,我国北境防线固若金汤。
河东道拥兵七万,云中雁门附近少说有五万驻军,其中多是百战骑兵,武器远胜青奴的皮甲骨箭。
若据城死守,别说区区十七万兵马,就是二十七万兵马,青奴短期攻不破三大靖北都护府。
下臣只怕大单于夜卿跟我们玩命,不计代价的消耗边军。
为长久计,为大局计,我们须得好好盘算一下,如何支援河东道战事。”
杨谦赞许的点头。
“温大人言之有理,这事确实要从长计议。
独孤傲,立即请左卫大将军荼冷,右卫大将军臧罴,左武卫大将军陈恪,右武卫大将军窦骞,中书令曹远图,侍中将毅,黄门侍郎潘烈,左仆射关礼卿。”
左右卫协助太师掌管天下兵马,左右武卫仅次于左右卫,这四大将军当然不可或缺。
中书令曹远图是中书省话事人,侍中将毅是门下省话事人,黄门侍郎潘烈是侍中副手,左仆射关礼卿是尚书省话事人,加上中书侍郎温客行,这就是大魏国最核心的宰辅团队,他们也不能缺席。
其实本来还有两个跟三省宰辅地位相当的人物: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
可惜杨镇独揽大权以来,前几任御史大夫明明是杨镇亲自提拔的,却颇有些书生迂腐气,动不动就拿三纲五常说事,弹劾杨镇行事狂妄,不敬天子,有违臣子之道。
杨镇盛怒之下杀了三任御史大夫,将跟三省宰辅同级的御史大夫降至三品,御史中丞降至四品。
御史台从此一蹶不振,无权弹劾二品以上大员。
温客行赶紧补上一句。
“另外加上靖北侯澹台羽,关内侯诸葛璜,护国侯杨刑毅,礼部尚书郑道天,兵部尚书司马枫,户部尚书上官鸿,全都请来。”
杨谦挑了挑眉,表情大惑不解。
“要请这么多人?好多人我都没听过。”
温客行娓娓道来。
“靖北侯澹台羽是前雁门关大将军,在雁门镇守十一年,对北疆地形颇为熟悉。
七年前,青奴内乱。
王爷借机调整北境防线,改守为攻,撤雁门关,在云中定襄雁门三地设靖边都护府,作为出击青奴的前沿堡垒。
澹台羽对此颇有微词,称病隐退。
王爷念他军功卓着,并未跟他斤斤计较,还封他为靖北侯,以示安抚。
此人文武双全,作战勇猛,只要有机会攻打青奴,他就跟吃了春药一样生猛。
关内侯诸葛璜是上一任萧关大将军,护国侯杨刑毅是上一任河东道大都督。
他们长期镇守北境和西北境,对青奴知之甚详,此事须得他们出谋划策。
至于兵部尚书司马枫,户部尚书上官鸿,调兵遣将,后勤粮草辎重,离不开他们。”
“那礼部尚书郑道天呢?”
杨谦如是问道。
温客行回答的言简意赅。
“世子,我国有条不成文的惯例,礼部尚书通常就是储相。
如今尚书令和右仆射空置,郑道天有望补右仆射一职,当然有资格参议军机。”
原来如此,杨谦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