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 第353章 大战后的波折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第353章 大战后的波折

    这场发生于黎明前夕的大战,日上三竿时落下帷幕。

    大火烧毁近半营帐,放眼望去一片狼藉,烧焦的木炭释放出一缕缕焦臭的味道,其中不乏尸体的刺鼻臭味。

    曹子昂火急火燎带着军医抢救项樱,杜康带着将士收拾残局,一面聚拢人心溃散的降兵,一面清点兵马器械粮草。

    韦廷伏诛,但韦波带着三十余骑逃出北门,如惊弓之鸟奔向七十里外的清源城。

    康雒本想带兵前去截杀,奈何一昼夜高强度急行军和惊心动魄的大战,已是人困马乏。

    将士们咬紧牙关勉强可以挺一挺,但战马的体能几乎到了瓶颈,再追下去,战马全部都得报废。

    康雒只得恨恨作罢。

    初步统计,此战堪称大获全胜,歼灭韦廷亲兵六百余人,受降三千二百余人,只有几百人偷偷摸摸逃走了。

    缴获的辎重物资蔚为可观,各类战马一千八百余匹,精铁铠甲一千五百余套,野战床弩八十余架,轻重器械投石车、冲车、攻城车、刀枪剑戟弓弩箭矢不计其数。

    美中不足的是粮草极少,铜山大营这五千兵马只是前锋部队,随军携带的粮草仅能维持五日,更多的粮草辎重都留在清源大营。

    众将士将项樱安置在一座全新搭建的营帐中,军医们轮流上阵,施展十八般武艺替项樱疗伤,有人银针疏通经脉,有人熬制疗伤神药,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总算将项樱的伤势稳住,她的呼吸趋向平稳。

    军医们长长吁出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热汗,如释重负的笑道:“陛下伤势已无大碍,各位将军可以放心。”

    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杨谦,强撑的那口气瞬间泄了,如同一滩烂泥瘫倒在地,人事不省。

    于是众军医又要手忙脚乱替他治伤,又是金针度穴又是灵丹妙药。

    他的情况远比项樱乐观,无非是情急出手,第一次将阴阳逆神功催逼到了极致,一时间承受不住如此强横霸道的力量,虚脱罢了,歇息两个时辰便可苏醒。

    众将士松了口气,先后走出营帐。

    曹子昂调派两百名精兵将营帐围的水泄不通,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

    这一战胜是胜了,但留下了两个可大可小的隐患。

    一是皇帝项樱受重伤,目前伤势虽然已经稳住,但不知要昏睡多久,更不知多久才能痊愈。

    二是韦波逃向清源。

    清源城足足还有两万多兵马,主将是江陵道大都督府长史嵇少陵。松溪方向有五千兵马,主将是江陵道大都督府左车将军诸葛昕。佛朗方向还有五千兵马,主将是江陵道大都督府嫖姚将军房遗恨。

    这些都是韦廷亲手培植的心腹大将。

    按照昨晚既定计划,他们袭取铜山大营斩杀韦廷父子后,要趁着清源松溪佛朗三地群龙无首,派人去传达皇帝项樱的诏令,彻底收拢几万兵马。

    但韦波出逃会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韦波极有可能成为三地兵马的主心骨。

    只要韦波能够稳住清源兵马,再将松溪佛朗两地兵马合在一起,多半会打着为韦廷报仇的旗号反攻铜山大营。

    倘若项樱安然无恙,就算敌军大举来袭,只要项樱出现在三军将士面前,那些忠诚项家皇室的将士肯定会投鼠忌器,甚至倒戈相向,敌军自会不攻自破。

    然而项樱伤的如此之重,数日之内肯定不能披甲上阵,那就要及早做好迎战准备。

    铜山北麓平原北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东南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西边是浩浩荡荡的荆水,连接清源的北面几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曹子昂等人围着地图分析完大营格局,对韦波草包骂不绝口,稍微有点兵家常识的人都不敢在这等平原地带安营扎寨,这等四战之地很难防备敌人偷袭。

    想要抵御数万大军的攻击,必须将营地南移五里,撤到苍鹭山,那里有道狭窄的山口,西边背靠荆水,东边全是崇山峻岭,乃是易守难攻的险隘。

    曹子昂等人商议完毕,迅速传令三军移营苍鹭山口,然后加紧抢修防御工事,力争在两天内围绕苍鹭山口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地,同时派五百精兵去向阳坡将其余物资拉回苍鹭山口。

    在项樱没醒之前,他们没有筹码去策反清源等地,只能坚守待变。

    想守,既要有人,也要有粮有草。

    一场大战彻底摧毁了铜山大营的指挥系统,忠于韦家的高层将领或随韦廷战死,或随韦波逃往清源,收编的三千多人只有一些官阶较低的将领,这对曹子昂自然是个好消息。

    他们煞费苦心将这三千多人打乱编制,提拔一批雄鹰城士卒作为将官,简单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无非是告诉他们要忠君报国,切不可附逆谋反。

    这些将士来自江陵腹地,对项氏皇族的忠诚毋庸置疑,很快就跟雄鹰城将士打成一片,兴致勃勃帮着构筑工事。

    申时初刻,在四千多名将士的共同努力下,铜山大营整体向南平移五里,围绕苍鹭山口重新建起营寨,新的防御工事一点点打造成型。

    黄昏时分,杨谦终于醒了,不顾自己的疲惫之躯,立刻要去项樱营帐探视。

    好巧不巧,刚走到项樱的营寨门口,安宁长公主项淄恰恰带着侍女风风火火赶了过来,两人在营帐外不期而遇。

    项淄绷着一张脸,冲过去就是一巴掌,结结实实掴在杨谦脸上。

    “你这混球,我早说过不能让樱儿冲锋陷阵,你们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害她伤的这么重。”

    杨谦没能护住项樱周全,心中羞愧,默默忍着项淄的责骂,一句也不反驳。

    闻讯而来的曹子昂等人讪讪围观,都不敢上去替他解围。

    项淄愤愤骂了几句,重重踹了杨谦两脚,才揭开帘子走进御帐。

    曹子昂等人见向阳坡的侍女都赶来了,暗暗松了一口气。

    昨晚为了加急赶路,没有带上侍女,等到项樱受伤后,他们才发现没有侍女啥事都不方便,一群大老爷们无法替她宽衣解带擦洗身体。

    经过这一战,那些原本对杨谦心存轻视的将士有所改观。

    他们原以为这小子只是走了狗屎运,侥幸得到皇帝项樱的垂青,成为楚国的皇夫,眼光见识、才学本领不过尔尔,但他能够虚心纳谏、任贤用能、用人不疑,更是敢于力排众议接受康雒献策,这一点弥足珍贵。

    对底层将士而言,他们从来不怕上司啥也不懂,怕的是明明啥也不懂偏要固执己见指点江山,从而彰显自己的英明神武,这是很多纨绔子弟的通病。

    显然杨谦是个称职的领导。

    战前他能慧眼识珠采纳正确计策,大战时能不顾生死冲锋陷阵,敢于跟敌人主将以命相搏,这是梦寐以求的统帅人选。

    那些文官士子或许会对他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匹夫之勇,但边关将士将他引为同道。曹子昂等人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他推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