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 第500章 送别
李卓明校长的欢送会举办的很热烈,到场的人数接近千人,场外的中文大学学生则围满了会场四周。
港府布政司长官和教育署的署长亲临现场,发表了长篇讲话,回顾李校长在香江的二十多年里做出的贡献,并盛赞他为香江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思维,开拓了新视野,指示了新方向。
这些赞扬李校长受之无愧,香江所有的华人都应该感谢他。
因为他一手一脚的把以中文为基础的高等级学校带到了与香江传统英式教育体系并列的高度。如今香江中文大学在国际上的名气,已经不比港大差了,甚至还有些超出。
看着台上荣誉等身的李校长,站在台下的杨山眼中充满了羡慕,不知道30年后他会不会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好吧,他想的太多了。
欢送会结束后,李校长没有停留,即刻动身前往美丽国。
在去启德机场的路上,李校长特意把杨山叫到了身边。
“你的那一亿港币,我都帮你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现在的电子工程学院初具规模,我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以后该怎么办,就看你自己了。”
从杨山连续多年砸下重金建设芯片工厂的时候,李校长就明白了杨山捐款的意图,是想把中文大学当做越同系企业的人才库。
对此李校长当然乐于相助,他顶着压力把八成的捐款金额都用在了电子工程学院的建设上,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学院的软硬件实力已经超过了港大的相关院系,在东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也属一流。
“谢谢校长,您受累了,没想到给您添这么多麻烦。”杨山笑着表示了感谢。
李校长确实很累,他本来在前年就该退下来的,可是为了电子工程学院的建设,他又多支撑了两年多。
“等你的钱赚够了,以后还会把心思回转到教书育人上吗?”
“现在的事情还太多,脱不开身。”杨山苦笑道。他也打算让自己放松一下,至于是不是再登课堂,看情况吧!
李校长看了看杨山,没再说什么。
他至今还记得十多年前杨山第一次登上中文大学课堂时的情形。
那个时候杨山才20来岁,讲课时稍显紧张的表情中还露出些许青涩,但那堂课确实讲的很精彩,就连他这个不太懂专业知识的外行人都听的津津有味。
从那时起李校长就觉得这人是个人才,而之后杨山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可惜世事多变,杨山只在学校待了几年就全身心的投入商界。
时光荏苒,他快七十岁了,而那个青涩的年轻人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正在步入中年。
而且,随着他的身家直线蹿升,李校长也越来越看不明白这个人。
身上的书生气早已消散全无,眼眸中充满着狡黠,甚至带有几分戾气。
前几年芯片大战的时候,那边曾经有人过来联系李校长,希望他能帮着给双方牵牵线,停止这场内战。本来李校长是很乐意帮忙的,但当他听到杨山在商场中的种种作为之后,就拒绝了。
好吧,那时候的杨山确实很像个奸商,做事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偷窃资料、截留信件、机场拦截客户。
还有贿赂官员,利用财色给人下套等等。
甚至利用汽车抛锚来制造交通堵塞,让对方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竞标现场。
嗯,其实杨山还干过让人偷盗标书的事情。
在李校长看来,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为人师表的老师会干出来的事情。
可能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商战中占上风吧!
呵呵,其实呢,论起不要脸来,官员怎么可能比得过商人,前者只是更虚伪一点而已。
所以工研院面对杨山多维度无羞耻的打法,肯定是应接不暇。
临分别的时候,李校长语重心长的对杨山说,“钱是赚不完的,心里别有那么多执念,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杨山知道李校长是委婉的帮弯弯那边说话,毕竟他和那边感情更深一些。
不过这件事没那么容易放手,两家工厂发展路径类似,不论是产品还是客户都高度重合,杨山稍微松松手就等于认输。
即便到现在,两方也仅仅是停战关系,只是口头划分了市场范围,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的交流,更别说什么合作了。
“校长,我记下了。世界那么大,我不会盯着那一个点不放的。”
“我去美国后,就住在洛杉矶,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好的,一定去。”
“你们现在那边放开了,有机会你也回去看看。”
杨山咧嘴一乐,“我肯定会回去的。您呢?您会回去看看吗?”
李校长毫不纠结的摇摇头,“不了,我在那边没什么亲戚了。”
他是广府人,他们家之前也是开工厂的,后来的事情嘛,杨山就不清楚了。
而且在民国政府任职多年,对北边的政府没什么感情。
哦,对了,他有个弟弟也很出名,杨山曾经见过一次,前几年还当上了美丽国科学院的院士。
“哈哈,原来您的心里也有执念啊!”
李校长被杨山开玩笑式的调侃逗乐了,“好吧,我不劝你了。咱们各自珍重!”
“校长一路顺风!”
在家人的陪伴下,李校长进入了候机大厅,杨山略带伤感的转身上车。
希望有机会再见!
......
回家稍作休息后,杨山换了身衣服,打起精神前往港督府参加圣诞晚宴。
这一天天的,真够累的。
港督府面积并不大,这次圣诞晚宴邀请了百多人,加上随行的同伴,差不多有两百人了,而府里的宴会厅只能满足百十人同时用餐,所以宴会只能以自助餐的形式举办。
因为于莉忙着在北边跑关系没回来,杨山就带着丁芸出席。
丁芸已经三十出头,也是三个孩子的妈,身材丰腴了一些。不过穿着习惯依然很朴素,即便出席这么高规格的宴会,也仅仅是换了身非常低调的西式晚礼服。
等两人到达港督府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来了,大家随意的到处溜达,见着谁都能互相聊上两句,气氛相当轻松。
港府布政司长官和教育署的署长亲临现场,发表了长篇讲话,回顾李校长在香江的二十多年里做出的贡献,并盛赞他为香江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思维,开拓了新视野,指示了新方向。
这些赞扬李校长受之无愧,香江所有的华人都应该感谢他。
因为他一手一脚的把以中文为基础的高等级学校带到了与香江传统英式教育体系并列的高度。如今香江中文大学在国际上的名气,已经不比港大差了,甚至还有些超出。
看着台上荣誉等身的李校长,站在台下的杨山眼中充满了羡慕,不知道30年后他会不会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好吧,他想的太多了。
欢送会结束后,李校长没有停留,即刻动身前往美丽国。
在去启德机场的路上,李校长特意把杨山叫到了身边。
“你的那一亿港币,我都帮你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现在的电子工程学院初具规模,我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以后该怎么办,就看你自己了。”
从杨山连续多年砸下重金建设芯片工厂的时候,李校长就明白了杨山捐款的意图,是想把中文大学当做越同系企业的人才库。
对此李校长当然乐于相助,他顶着压力把八成的捐款金额都用在了电子工程学院的建设上,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学院的软硬件实力已经超过了港大的相关院系,在东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也属一流。
“谢谢校长,您受累了,没想到给您添这么多麻烦。”杨山笑着表示了感谢。
李校长确实很累,他本来在前年就该退下来的,可是为了电子工程学院的建设,他又多支撑了两年多。
“等你的钱赚够了,以后还会把心思回转到教书育人上吗?”
“现在的事情还太多,脱不开身。”杨山苦笑道。他也打算让自己放松一下,至于是不是再登课堂,看情况吧!
李校长看了看杨山,没再说什么。
他至今还记得十多年前杨山第一次登上中文大学课堂时的情形。
那个时候杨山才20来岁,讲课时稍显紧张的表情中还露出些许青涩,但那堂课确实讲的很精彩,就连他这个不太懂专业知识的外行人都听的津津有味。
从那时起李校长就觉得这人是个人才,而之后杨山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可惜世事多变,杨山只在学校待了几年就全身心的投入商界。
时光荏苒,他快七十岁了,而那个青涩的年轻人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正在步入中年。
而且,随着他的身家直线蹿升,李校长也越来越看不明白这个人。
身上的书生气早已消散全无,眼眸中充满着狡黠,甚至带有几分戾气。
前几年芯片大战的时候,那边曾经有人过来联系李校长,希望他能帮着给双方牵牵线,停止这场内战。本来李校长是很乐意帮忙的,但当他听到杨山在商场中的种种作为之后,就拒绝了。
好吧,那时候的杨山确实很像个奸商,做事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偷窃资料、截留信件、机场拦截客户。
还有贿赂官员,利用财色给人下套等等。
甚至利用汽车抛锚来制造交通堵塞,让对方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竞标现场。
嗯,其实杨山还干过让人偷盗标书的事情。
在李校长看来,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为人师表的老师会干出来的事情。
可能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商战中占上风吧!
呵呵,其实呢,论起不要脸来,官员怎么可能比得过商人,前者只是更虚伪一点而已。
所以工研院面对杨山多维度无羞耻的打法,肯定是应接不暇。
临分别的时候,李校长语重心长的对杨山说,“钱是赚不完的,心里别有那么多执念,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杨山知道李校长是委婉的帮弯弯那边说话,毕竟他和那边感情更深一些。
不过这件事没那么容易放手,两家工厂发展路径类似,不论是产品还是客户都高度重合,杨山稍微松松手就等于认输。
即便到现在,两方也仅仅是停战关系,只是口头划分了市场范围,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的交流,更别说什么合作了。
“校长,我记下了。世界那么大,我不会盯着那一个点不放的。”
“我去美国后,就住在洛杉矶,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好的,一定去。”
“你们现在那边放开了,有机会你也回去看看。”
杨山咧嘴一乐,“我肯定会回去的。您呢?您会回去看看吗?”
李校长毫不纠结的摇摇头,“不了,我在那边没什么亲戚了。”
他是广府人,他们家之前也是开工厂的,后来的事情嘛,杨山就不清楚了。
而且在民国政府任职多年,对北边的政府没什么感情。
哦,对了,他有个弟弟也很出名,杨山曾经见过一次,前几年还当上了美丽国科学院的院士。
“哈哈,原来您的心里也有执念啊!”
李校长被杨山开玩笑式的调侃逗乐了,“好吧,我不劝你了。咱们各自珍重!”
“校长一路顺风!”
在家人的陪伴下,李校长进入了候机大厅,杨山略带伤感的转身上车。
希望有机会再见!
......
回家稍作休息后,杨山换了身衣服,打起精神前往港督府参加圣诞晚宴。
这一天天的,真够累的。
港督府面积并不大,这次圣诞晚宴邀请了百多人,加上随行的同伴,差不多有两百人了,而府里的宴会厅只能满足百十人同时用餐,所以宴会只能以自助餐的形式举办。
因为于莉忙着在北边跑关系没回来,杨山就带着丁芸出席。
丁芸已经三十出头,也是三个孩子的妈,身材丰腴了一些。不过穿着习惯依然很朴素,即便出席这么高规格的宴会,也仅仅是换了身非常低调的西式晚礼服。
等两人到达港督府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来了,大家随意的到处溜达,见着谁都能互相聊上两句,气氛相当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