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零倒爷 > 第724章 团购券的粮票密码

九零倒爷 第724章 团购券的粮票密码

    汉正街扫码起义的硝烟未散,那条淬毒的短信却像根鱼刺,卡在了长江系庞杂机器的齿轮里。西湖铁砧敲出的“引火烧身”还在耳边嗡鸣,雷宜雨的案头已堆满“百团大战”的烽火战报——北京、上海、杭州,无数挂着“团购”招牌的草台班子雨后野草般疯长,热钱洪流裹挟着巨额补贴冲向餐饮、影院、KtV,烧出一片片虚假繁荣的焦土。

    屏幕上一串串刺目的“99元双人火锅套餐”、“19.9元全城通用电影票”,看得赵三强后槽牙发酸:“雷总!这帮孙子纯粹烧钱圈地!压根没想明白怎么盈利!咱们扫码付刚在汉正街扎下根,这团购浑水……”

    “浑水才好摸鱼。”雷宜雨打断他,指节在摊开的《建国初期粮油票证图谱》泛黄的页面上轻轻一扣,发出沉闷的回响。他视线掠过那些设计朴素却权威感十足的粮票、油票,最终停在一张印着“全国通用粮票”字样的淡黄色纸片上,嘴角浮起一丝冷峭的弧度,“烧钱?烧不出习惯。要让人心甘情愿掏钱,还得靠骨子里的记忆。”他啪地合上图册,抬眼看向角落里正埋头焊着一块奇怪电路板的徐汉卿,“老徐,汉正街那套‘土炮’,得换个壳子,装点新酒。纸的。”

    “纸?”徐汉卿猛地抬头,焊枪冒出的青烟熏得他眯起眼,“雷总!咱刚把扫码那套东西铺开,现在又回头搞纸片片?这不是脱裤子放屁——”话没说完就被旁边苏采薇一个严厉的眼神瞪了回去。

    “是‘粮票’。”雷宜雨纠正他,手指点了点图谱封面,“要让人拿到手里,就觉得这纸片值钱,分量足!要让他们像当年攥着粮票换米一样,攥着它去店里换火锅、换电影!明白吗?花样你来,防伪你做,后台分账,我来搭桥。”他目光转向赵三强,“去,把江城那些被‘百团’低价打得快关张的老字号、夫妻店老板,给我请来!告诉他们,长江团购,不收押金,不抽三成,只拿一分的辛苦钱!”

    江城长江总部顶层的小会议室烟雾缭绕,弥漫着焦虑和廉价香烟的呛人味。十几位愁眉苦脸的饭馆老板挤成一圈,个个眼袋发青。川菜馆孙胖子拍着肥厚的肚子控诉:“他娘的!杭州那家团购网抽三成五啊!老子一份水煮鱼卖99块,他平台拿走35块,我再扣掉成本人工,还不如把鱼喂猫!”旁边卖热干面的刘婶儿快哭出来:“是啊小雷老板!不挂他们网站?一天都没几个人来!挂上去?就是白干啊!平台补贴?那是虚的!烧几天就停,顾客转头就跑!”

    雷宜雨安静地听着,等众人牢骚发得差不多了,才朝门口招了招手。秘书搬进来一台笨重的黑色机器,顶上固定着一支改造过的、带有紫外灯管的扫码枪,看着跟汉正街那款有七八分像,只是体积更大点。

    “诸位老板,长江平台,这样玩。”雷宜雨拿起桌上一张印好的样品纸券——淡黄的底色,竖排版设计,左侧是一条盘踞的金龙,右侧竖排几个庄重的繁体字:“长江通惠劵”,下方一行小字:“凭此券可消费拾圆整”。那熟悉的排字、那朴素的纸张,瞬间让在座不少上了年纪的老板眼神直了,恍惚间像是看到了计划经济时代攥在手心里过日子的票证。

    “这…这看着咋那么像旧时候的油票?”孙胖子咕哝一句,旁边几个老店老板忍不住伸手去摸那纸张的质感。

    “这是凭证。”雷宜雨把纸券递到那台机器的紫外灯下,“滋啦”一声轻响,原本只有花纹和小字的券面上,瞬间在紫外线照射下,清晰地浮现出一片细密的、闪着幽幽蓝光的点阵码和一组复杂的序列号!

    “这才是真身。”

    他示意旁边推广员小张操作。小张拿起一张券,放到扫描口下。

    “嘀!”伴随着清脆的提示音,屏幕上瞬间闪现出一串信息:“券号:hp2025-,面额:¥10.00,状态:待核销”。这一连串的字符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魔力,吸引着小张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迅速打开自己手机上的长江App,熟练地找到“核销员”界面。手指轻触屏幕,App界面如同一扇神秘的大门缓缓开启。

    小张将手机镜头对准那张券,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确保券上的信息清晰可见。就在这时,“滴”的一声再次响起,仿佛是券与手机之间的默契对话。

    紧接着,App界面上跳出的信息与机器显示的完全一致,这让小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仔细核对了券号、面额和状态等关键信息,确认无误后,毫不犹豫地按下了确认键。

    “轰!”孙胖子刚喝进嘴的茶水喷了一地,瞪圆了眼。

    “就…就这么简单?钱呢?”他话音刚落,刘婶儿口袋里传出急促的短信提示音。她手忙脚乱掏出老款诺基亚,屏幕亮着一条短信:“【长江银行】您的账户xxxx于x月x日xx:xx收到长江团购平台分账款9.90元。【注:该笔交易已扣除平台手续费0.10元】”

    “九块九!到了!真到了!一分钱手续费!”刘婶儿尖叫出来,攥着手机的手直哆嗦。满屋子老板全傻眼了,继而炸开了锅!

    “机器送我?”

    “免押金!”

    “就收一分钱?”

    “老子签了!”

    “我也签!”

    长江团购部办公室的复印机当天就超负荷运转。三天后,第一批带着浓重怀旧气息的“长江通惠劵”如同当年发放的粮票一样,通过社区地推、门店合作、定点投放,精准流向江城每个角落。公交车上、工厂门口、居民楼下,到处都是长江地推的红马甲:“大爷大妈!一分钱办大事!长江团购券!吃饭、买菜、看电影都能用!跟老粮票一样实惠靠谱!”

    孙胖子川菜馆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他把那张淡黄色、印着盘龙、显露出幽幽蓝光的“通惠券”海报贴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海报上硕大的“凭券10元抵用”像一枚定心丸。不到中午,店里就涌进一拨拨手里捏着“粮票”似的顾客。前台小姑娘手忙脚乱地操作着那台改装机。

    “滋啦!”紫外灯扫过券面。

    “嘀!”扫码枪识别。

    服务员手机App确认。

    顾客手机收到核销成功通知。

    赵三强看着后台数据流像打了鸡血一样往上蹿:孙胖子川菜馆单日核销券数破800!流水额激增五成!

    成本?只有那几乎可以忽略的“一分钱”!

    刘婶儿热干面馆更狠。这精明的小老太干脆自己印了几张大红告示贴在门口:“热干面现金4块!长江券抵用4块!买券只花三块九!”

    简单粗暴!

    效果也粗暴!

    周围学校的学生、赶早班车的打工仔,开始习惯在上班路上花三块九买张“粮票”,然后理直气壮地拍到刘婶儿案板上“兑”一碗热干面!

    “百团大战”?烧钱补贴?在江城这块土地上,很快被这种带着历史记忆温润感的“粮票经济”冲得七零八落!那种捏在手里实实在在的感觉,那种后台分账短信一分不差带来的安心,那种“一分钱”低到尘埃里的信任感,迅速催生了庞大的用户惯性。

    一个月!

    短短三十天!

    当赵三强捧着一份报告冲进雷宜雨办公室时,声音都劈了叉:“雷…雷总!成了!江城本地签约商户!破三万家!覆盖全市七成以上的中小消费场所!日核销券量…破百万了!”

    那份报告上,象征商户数量增长的曲线,几乎呈九十度向上狂飙!

    而那条代表用户核销习惯养成度的波浪线,正以一种陡峭到可怕的斜率,碾压般穿透了那条象征“百团补贴”效果的虚线!

    雷宜雨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江城的万家灯火下,是无数店铺里亮起的、属于长江特制紫外灯的幽幽蓝光,与核销员手机屏幕的光点交织成一片移动的星海。他端起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紫砂茶壶,对着窗上自己模糊的影子,像是致敬一个逝去的时代,也像是昭告一个全新的开始。嘴角那点冷硬的弧度终于微微软化。

    汉正街的“嘀嘀”声,进化为了遍布全城的“滋啦”轻响。那张用技术唤醒岁月记忆的纸券,早已悄然点燃了燎原星火,更嵌入了一个庞大消费链条的脉搏里,无声无息,却又根深蒂固。

    西湖深处那片冰冷的铁砧,不知是否听到了江城街头这无声的浪潮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