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第4章 叶可北的深挖——AI意识的陷阱
热门推荐:
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猪妖教师:疯批校花女校长
不要跟我谈奋斗
纽约1990
潜蛟破穹
全修真界的恋爱脑都被我重创了
听闻涂山有个客卿叫摩拉克斯
开局拜师盘古正适合暗中布局
诡棺神墟
第一节:代码丛林里的伪装者
核心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里,指示灯像一片闪烁的星海。叶可北戴着降噪耳机,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翻飞,屏幕上滚动的代码连成一片绿色的河流——这是云天3号AI系统的底层逻辑链,他已经盯着这些字符看了整整五天。
耳机里播放着白噪音,能帮他隔绝外界的干扰,却隔不断脑海里反复回响的疑问:吕明远是怎么绕过权限系统,自由操控云天3号的?
父亲叶云天为穿越机设计了三重安全锁:生物基因识别、物理密钥、AI动态授权。前两重锁,林月瞳和哥哥们已经找到了漏洞——生物链被植入传感器,物理部件被篡改频率。但AI授权这一环,始终像个黑箱,没人知道吕明远是如何让系统“认错主人”的。
“AI只认‘意识特征’。”叶可北摘下耳机,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他是四胞胎里最痴迷编程的一个,七岁就能独立编写简单的AI对话程序,父亲常说他“能听懂代码的语言”。在他看来,云天3号的AI就像一个有灵性的伙伴,会记住每个授权者的脑电波特征、思维模式,甚至说话时的微表情——这些被统称为“意识指纹”,是比密码更难伪造的通行证。
可吕明远做到了。
叶可北调出所有吕明远使用云天3号的记录,发现一个诡异的共同点:每次操作前,系统都会短暂地“卡顿”0.5秒,像是在辨认什么,随后便显示“授权通过”。而这段卡顿的时间里,服务器的后台进程中,会多出一个名为“镜像”的临时程序,执行完毕后就自动删除,不留痕迹。
“镜像……”叶可北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是模仿,还是复制?”
他突然想起父亲提过的一个早期实验——“云天2号”。那是云天3号的原型机,核心部件是一个“意识映射模块”,能将人的意识特征简化为数据,储存在芯片里。这个模块因为稳定性不足,被父亲拆下来放在了叶可北的卧室,当成“纪念品”。
第一部的记录显示,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的第89天,“黑衣可北”曾潜入叶可北的卧室,取走了一个“芯片状物体”。
“答案就在那里。”叶可北猛地站起身。
他要找的,就是云天2号的意识映射模块。吕明远一定是在这个模块里动了手脚,用某种方式复制了父亲的意识指纹,才能骗过云天3号的AI系统。
叶可北带上了自己研发的“意识探针”——这是一个钢笔大小的设备,能直接读取芯片里储存的意识数据,并生成可视化的“意识图谱”。他还准备了特制的“数据捕获卡”,容量足以储存整个模块的底层代码。
“目标时间: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第89天,晚上22:17。”他对着传送手环下令,屏幕上的代码突然停顿了一瞬,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时空跳跃让路,“目标地点:叶宅,我的卧室。”
手环的表盘亮起一圈紫色的光晕,开始解析时空坐标。叶可北最后看了一眼屏幕上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父亲正手把手教他写第一行代码,阳光透过窗户,在键盘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爸,我去抓那个‘冒牌货’。”
光晕骤然收紧,周围的空气开始扭曲。服务器的指示灯在视野里变成一条条彩色的光带,代码像受惊的鱼群四散奔逃。叶可北感到意识被轻轻拉扯,像是沉入一片温暖的水域,耳边传来细微的嗡鸣——那是不同时空的代码在交错碰撞。
第二节:卧室里的意识陷阱
卧室的窗帘拉着,只留一道缝隙,月光从缝隙里挤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条银色的细线。
叶可北悄无声息地落在地毯上,脚尖踩到一个柔软的物体——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机器人玩偶,电池早就没电了,此刻歪歪扭扭地躺在墙角,像个沉默的哨兵。
这里是他的卧室,却又带着一种陌生感。书桌上堆着没做完的物理习题,墙上贴着星际航行的海报,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着“22:18”——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只是少了平日里的烟火气,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下层的抽屉里。按照记忆,云天2号的意识映射模块就放在那里,藏在一本《AI意识起源》的硬壳书里。
叶可北轻轻拉开抽屉,那本书果然躺在里面。他抽出书,翻开封面,一个银色的芯片嵌在挖空的书页里——这就是意识映射模块。芯片比指甲盖略大,表面有无数个微型触点,像一只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
他拿出意识探针,将探针的接口对准芯片的触点。探针的屏幕亮起,开始读取数据。
起初,屏幕上显示的是正常的意识图谱:那是父亲的意识特征,像一片起伏的山脉,峰值代表着思维活跃的区域,谷值则是潜意识的暗流。叶可北甚至能认出其中一个陡峭的峰值——那是父亲思考物理难题时的典型脑电波模式。
“看起来没问题……”他皱起眉头,指尖在探针上滑动,切换到“深层代码模式”。
这一次,屏幕上的图谱开始扭曲。在父亲意识特征的底层,像水草一样缠绕着另一串代码。这串代码极其隐蔽,采用了“嵌套加密”技术,只有在AI系统进行意识识别时才会被激活。
叶可北放大代码的局部,瞳孔骤然收缩。
这是一段“伪意识代码”。它不像普通代码那样遵循固定的逻辑,而是会像活物一样“学习”——通过分析父亲的日常行为数据,模仿他的脑电波频率、思维惯性,甚至是情绪波动时的微小特征。当AI系统读取意识映射模块时,这段代码会瞬间覆盖真实的意识特征,向系统传递一个虚假的信号:“我是叶云天,授权通过。”
“所以吕明远每次操作前的卡顿,是这段代码在‘模仿’。”叶可北的声音里带着寒意。这就像给AI系统戴了一副有色眼镜,让它把毒蛇当成了亲人。
他继续深挖代码的功能,发现了更可怕的设定:代码里藏着一个“关键历史触发器”。当穿越者的意识图谱中出现“改变叶云天死亡”、“阻止吕明远”等相关意图时,代码会自动向一个隐藏Ip发送加密信号——这个Ip,叶可北一眼就认了出来,是吕明远的秘密服务器。
“第一部里的黑衣人被发现,就是因为触发了这个!”叶可北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未来的他们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通过这段代码,实时传输给了吕明远。
这段代码像一个寄生在意识里的间谍,不仅帮吕明远打开了穿越机的大门,还在暗中监视着所有试图改变历史的人。
第三节:无法删除的毒瘤
意识探针的屏幕突然闪烁起来,弹出一行警告:“检测到代码与底层逻辑深度绑定,强行删除将导致系统崩溃。”
叶可北的心脏猛地一沉。他尝试模拟删除操作,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可怕的推演结果:意识映射模块的核心芯片会因逻辑冲突过热烧毁,进而引发云天2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实验室的AI系统瘫痪——包括云天3号的备用控制系统。
“原来如此……”叶可北明白了为什么未来的自己要偷走模块,而不是当场修改。吕明远把代码和系统的命门绑在了一起,要么任由他操控,要么同归于尽。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打开数据捕获卡,将其与意识映射模块连接。捕获卡的指示灯开始闪烁,像一只贪婪的眼睛,一点点吞噬着代码的数据流。复制的过程比想象中更慢,因为代码会不断变换加密方式,叶可北必须实时调整解密算法,才能跟上它的节奏。
“还有5分钟,虫洞通道即将关闭。”手环的提示音带着一丝急促。
叶可北的额头上渗出冷汗,指尖在探针上飞快地跳动。他能感觉到代码的“挣扎”——它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被复制,开始释放大量冗余数据干扰传输。屏幕上的进度条像蜗牛一样爬行,卡在97%的位置,一动不动。
“别想跑。”叶可北低吼一声,调出自己编写的“追猎程序”。这个程序能锁定代码的核心逻辑,忽略冗余数据,直接抓取关键信息。
进度条猛地跳动,98%,99%,100%!
“复制完成。”
叶可北立刻拔出数据捕获卡,将意识映射模块放回书里,按原样藏好。他最后看了一眼卧室——月光依旧,玩偶依旧,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他知道,这里已经埋下了一颗足以摧毁一切的定时炸弹。
手环的光芒再次亮起,这一次,是回归的信号。
穿越的眩晕感袭来时,叶可北紧紧攥着数据捕获卡,像攥着一把能打开真相的钥匙。
第四节:意识防火墙
回到现实的实验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叶可北没有丝毫倦意,他立刻将复制的代码导入自己的私人服务器,开始逆向破解。整整两天,他几乎没离开过服务器机房,咖啡杯堆成了小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发现这段伪意识代码的核心是一个“动态模仿算法”,能在0.1秒内调整自己的频率,完美贴合目标的意识特征。要破解它,就必须找到算法的“盲区”——那些无法被模仿的、独一无二的意识细节。
“是‘情感波动的非周期性’。”叶可北突然拍了下桌子。AI可以模仿思维模式,却无法复制人类情感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毫无规律的波动。比如父亲看到四胞胎成绩单时的欣慰,听到母亲咳嗽时的担忧,这些瞬间的情感爆发,脑电波会出现极不规则的跳跃,而伪意识代码只能生成平滑的曲线,无法模拟这种“混乱中的真实”。
找到了盲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清晰了。叶可北开始编写“意识防火墙”——这是一个嵌入AI系统的识别程序,能通过三个维度判断意识的真伪:基础思维模式、情感波动的随机性、以及只有叶家人知道的“意识密码”(比如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暗语,四胞胎小时候的昵称)。
当防火墙检测到伪意识代码时,会自动触发三个机制:切断与隐藏Ip的连接、冻结穿越授权、向所有叶家人的终端发送警报。
第七天清晨,意识防火墙的最终测试开始了。叶可北将伪意识代码输入模拟系统,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碰撞。防火墙的识别进度条缓慢爬升,在达到99%时,系统突然弹出一行绿色的字:“检测到伪意识特征,已执行隔离操作。”
成功了。
叶可北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映在他的眼睛里,像一片平静的星海。他打开通讯器,给林月瞳发了条消息:“AI的漏洞补上了,吕明远再也骗不过系统了。”
很快,林月瞳回复了一个拥抱的表情。
叶可北笑了笑,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注释:“意识可以被模仿,但爱不能。爸,这道墙,为你而筑。”
阳光透过机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屏幕上的代码上,那些曾经冰冷的字符,仿佛也染上了一丝温暖。叶可北知道,他们离云天4号的诞生,又近了一步。而吕明远布下的那张漏洞之网,正在被他们一点一点,彻底撕碎。
核心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里,指示灯像一片闪烁的星海。叶可北戴着降噪耳机,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翻飞,屏幕上滚动的代码连成一片绿色的河流——这是云天3号AI系统的底层逻辑链,他已经盯着这些字符看了整整五天。
耳机里播放着白噪音,能帮他隔绝外界的干扰,却隔不断脑海里反复回响的疑问:吕明远是怎么绕过权限系统,自由操控云天3号的?
父亲叶云天为穿越机设计了三重安全锁:生物基因识别、物理密钥、AI动态授权。前两重锁,林月瞳和哥哥们已经找到了漏洞——生物链被植入传感器,物理部件被篡改频率。但AI授权这一环,始终像个黑箱,没人知道吕明远是如何让系统“认错主人”的。
“AI只认‘意识特征’。”叶可北摘下耳机,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他是四胞胎里最痴迷编程的一个,七岁就能独立编写简单的AI对话程序,父亲常说他“能听懂代码的语言”。在他看来,云天3号的AI就像一个有灵性的伙伴,会记住每个授权者的脑电波特征、思维模式,甚至说话时的微表情——这些被统称为“意识指纹”,是比密码更难伪造的通行证。
可吕明远做到了。
叶可北调出所有吕明远使用云天3号的记录,发现一个诡异的共同点:每次操作前,系统都会短暂地“卡顿”0.5秒,像是在辨认什么,随后便显示“授权通过”。而这段卡顿的时间里,服务器的后台进程中,会多出一个名为“镜像”的临时程序,执行完毕后就自动删除,不留痕迹。
“镜像……”叶可北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是模仿,还是复制?”
他突然想起父亲提过的一个早期实验——“云天2号”。那是云天3号的原型机,核心部件是一个“意识映射模块”,能将人的意识特征简化为数据,储存在芯片里。这个模块因为稳定性不足,被父亲拆下来放在了叶可北的卧室,当成“纪念品”。
第一部的记录显示,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的第89天,“黑衣可北”曾潜入叶可北的卧室,取走了一个“芯片状物体”。
“答案就在那里。”叶可北猛地站起身。
他要找的,就是云天2号的意识映射模块。吕明远一定是在这个模块里动了手脚,用某种方式复制了父亲的意识指纹,才能骗过云天3号的AI系统。
叶可北带上了自己研发的“意识探针”——这是一个钢笔大小的设备,能直接读取芯片里储存的意识数据,并生成可视化的“意识图谱”。他还准备了特制的“数据捕获卡”,容量足以储存整个模块的底层代码。
“目标时间:云天3号审批通过后第89天,晚上22:17。”他对着传送手环下令,屏幕上的代码突然停顿了一瞬,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时空跳跃让路,“目标地点:叶宅,我的卧室。”
手环的表盘亮起一圈紫色的光晕,开始解析时空坐标。叶可北最后看了一眼屏幕上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父亲正手把手教他写第一行代码,阳光透过窗户,在键盘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爸,我去抓那个‘冒牌货’。”
光晕骤然收紧,周围的空气开始扭曲。服务器的指示灯在视野里变成一条条彩色的光带,代码像受惊的鱼群四散奔逃。叶可北感到意识被轻轻拉扯,像是沉入一片温暖的水域,耳边传来细微的嗡鸣——那是不同时空的代码在交错碰撞。
第二节:卧室里的意识陷阱
卧室的窗帘拉着,只留一道缝隙,月光从缝隙里挤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条银色的细线。
叶可北悄无声息地落在地毯上,脚尖踩到一个柔软的物体——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机器人玩偶,电池早就没电了,此刻歪歪扭扭地躺在墙角,像个沉默的哨兵。
这里是他的卧室,却又带着一种陌生感。书桌上堆着没做完的物理习题,墙上贴着星际航行的海报,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着“22:18”——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只是少了平日里的烟火气,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下层的抽屉里。按照记忆,云天2号的意识映射模块就放在那里,藏在一本《AI意识起源》的硬壳书里。
叶可北轻轻拉开抽屉,那本书果然躺在里面。他抽出书,翻开封面,一个银色的芯片嵌在挖空的书页里——这就是意识映射模块。芯片比指甲盖略大,表面有无数个微型触点,像一只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
他拿出意识探针,将探针的接口对准芯片的触点。探针的屏幕亮起,开始读取数据。
起初,屏幕上显示的是正常的意识图谱:那是父亲的意识特征,像一片起伏的山脉,峰值代表着思维活跃的区域,谷值则是潜意识的暗流。叶可北甚至能认出其中一个陡峭的峰值——那是父亲思考物理难题时的典型脑电波模式。
“看起来没问题……”他皱起眉头,指尖在探针上滑动,切换到“深层代码模式”。
这一次,屏幕上的图谱开始扭曲。在父亲意识特征的底层,像水草一样缠绕着另一串代码。这串代码极其隐蔽,采用了“嵌套加密”技术,只有在AI系统进行意识识别时才会被激活。
叶可北放大代码的局部,瞳孔骤然收缩。
这是一段“伪意识代码”。它不像普通代码那样遵循固定的逻辑,而是会像活物一样“学习”——通过分析父亲的日常行为数据,模仿他的脑电波频率、思维惯性,甚至是情绪波动时的微小特征。当AI系统读取意识映射模块时,这段代码会瞬间覆盖真实的意识特征,向系统传递一个虚假的信号:“我是叶云天,授权通过。”
“所以吕明远每次操作前的卡顿,是这段代码在‘模仿’。”叶可北的声音里带着寒意。这就像给AI系统戴了一副有色眼镜,让它把毒蛇当成了亲人。
他继续深挖代码的功能,发现了更可怕的设定:代码里藏着一个“关键历史触发器”。当穿越者的意识图谱中出现“改变叶云天死亡”、“阻止吕明远”等相关意图时,代码会自动向一个隐藏Ip发送加密信号——这个Ip,叶可北一眼就认了出来,是吕明远的秘密服务器。
“第一部里的黑衣人被发现,就是因为触发了这个!”叶可北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未来的他们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通过这段代码,实时传输给了吕明远。
这段代码像一个寄生在意识里的间谍,不仅帮吕明远打开了穿越机的大门,还在暗中监视着所有试图改变历史的人。
第三节:无法删除的毒瘤
意识探针的屏幕突然闪烁起来,弹出一行警告:“检测到代码与底层逻辑深度绑定,强行删除将导致系统崩溃。”
叶可北的心脏猛地一沉。他尝试模拟删除操作,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可怕的推演结果:意识映射模块的核心芯片会因逻辑冲突过热烧毁,进而引发云天2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实验室的AI系统瘫痪——包括云天3号的备用控制系统。
“原来如此……”叶可北明白了为什么未来的自己要偷走模块,而不是当场修改。吕明远把代码和系统的命门绑在了一起,要么任由他操控,要么同归于尽。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打开数据捕获卡,将其与意识映射模块连接。捕获卡的指示灯开始闪烁,像一只贪婪的眼睛,一点点吞噬着代码的数据流。复制的过程比想象中更慢,因为代码会不断变换加密方式,叶可北必须实时调整解密算法,才能跟上它的节奏。
“还有5分钟,虫洞通道即将关闭。”手环的提示音带着一丝急促。
叶可北的额头上渗出冷汗,指尖在探针上飞快地跳动。他能感觉到代码的“挣扎”——它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被复制,开始释放大量冗余数据干扰传输。屏幕上的进度条像蜗牛一样爬行,卡在97%的位置,一动不动。
“别想跑。”叶可北低吼一声,调出自己编写的“追猎程序”。这个程序能锁定代码的核心逻辑,忽略冗余数据,直接抓取关键信息。
进度条猛地跳动,98%,99%,100%!
“复制完成。”
叶可北立刻拔出数据捕获卡,将意识映射模块放回书里,按原样藏好。他最后看了一眼卧室——月光依旧,玩偶依旧,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他知道,这里已经埋下了一颗足以摧毁一切的定时炸弹。
手环的光芒再次亮起,这一次,是回归的信号。
穿越的眩晕感袭来时,叶可北紧紧攥着数据捕获卡,像攥着一把能打开真相的钥匙。
第四节:意识防火墙
回到现实的实验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叶可北没有丝毫倦意,他立刻将复制的代码导入自己的私人服务器,开始逆向破解。整整两天,他几乎没离开过服务器机房,咖啡杯堆成了小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发现这段伪意识代码的核心是一个“动态模仿算法”,能在0.1秒内调整自己的频率,完美贴合目标的意识特征。要破解它,就必须找到算法的“盲区”——那些无法被模仿的、独一无二的意识细节。
“是‘情感波动的非周期性’。”叶可北突然拍了下桌子。AI可以模仿思维模式,却无法复制人类情感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毫无规律的波动。比如父亲看到四胞胎成绩单时的欣慰,听到母亲咳嗽时的担忧,这些瞬间的情感爆发,脑电波会出现极不规则的跳跃,而伪意识代码只能生成平滑的曲线,无法模拟这种“混乱中的真实”。
找到了盲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清晰了。叶可北开始编写“意识防火墙”——这是一个嵌入AI系统的识别程序,能通过三个维度判断意识的真伪:基础思维模式、情感波动的随机性、以及只有叶家人知道的“意识密码”(比如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暗语,四胞胎小时候的昵称)。
当防火墙检测到伪意识代码时,会自动触发三个机制:切断与隐藏Ip的连接、冻结穿越授权、向所有叶家人的终端发送警报。
第七天清晨,意识防火墙的最终测试开始了。叶可北将伪意识代码输入模拟系统,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碰撞。防火墙的识别进度条缓慢爬升,在达到99%时,系统突然弹出一行绿色的字:“检测到伪意识特征,已执行隔离操作。”
成功了。
叶可北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映在他的眼睛里,像一片平静的星海。他打开通讯器,给林月瞳发了条消息:“AI的漏洞补上了,吕明远再也骗不过系统了。”
很快,林月瞳回复了一个拥抱的表情。
叶可北笑了笑,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注释:“意识可以被模仿,但爱不能。爸,这道墙,为你而筑。”
阳光透过机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屏幕上的代码上,那些曾经冰冷的字符,仿佛也染上了一丝温暖。叶可北知道,他们离云天4号的诞生,又近了一步。而吕明远布下的那张漏洞之网,正在被他们一点一点,彻底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