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2章 林月瞳——生命医者的自然启示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第2章 林月瞳——生命医者的自然启示

    时空穿梭的眩晕感褪去时,林月瞳首先闻到的是潮湿的草木气息。

    不是“方舟”绿洲里经过基因改良的耐旱植物散发的、带着金属味的微弱清香,而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混合着腐叶、苔藓和花果的馥郁气息,潮湿的水汽凝结在睫毛上,带着微凉的触感——这是一万年前,南方雨林独有的味道。

    她睁开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片厚厚的腐殖层上,周围是参天的古木,巨大的树干需要几人合抱,藤蔓像绿色的绸带缠绕其间,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金色光斑,落在覆盖着苔藓的地面上,映出细碎的光晕。耳边是密集的虫鸣鸟叫,远处隐约传来潺潺的水声,那声音清澈悦耳,像一串流动的水晶,敲打着她尘封了一万年的记忆。

    那是水的声音。鲜活的、未被污染的、属于自然本身的水的声音。

    林月瞳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涌入肺腑,让她几乎落泪。她记得一万年后,为了节省水资源,“方舟”绿洲里的空气湿度被严格控制在最低阈值,她的皮肤常年干燥发痒,孩子们甚至不知道“湿润”是什么感觉。而在这里,每一寸空气都像浸在水里,饱满得仿佛一捏就能挤出露珠。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不再是那双常年握着营养剂调配器、指节分明的手,而是一双纤细但布满细小划痕的手,指甲缝里嵌着新鲜的泥土,手腕上戴着一串用彩色浆果串成的简陋手链——这是“月娘”的手,一个刚从上游部族迁徙而来、据说懂些草药的孤女。

    她的行囊比叶云天的还要简单:一个用树皮编织的篮子,里面装着几块打磨光滑的燧石,一小捆干燥的、具有消炎作用的草药(这是她根据未来植物数据库,在穿梭前紧急记忆并能在这个时代找到替代品的几种基础草药),还有一块贴身收藏的、从未来带来的能量储存片,上面刻着她和叶云天、孩子们的微型肖像——这是她穿越时空的秘密,也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

    按照与叶云天约定的计划,她选择了这片植被丰茂的南方雨林。这里不像黄河流域那样面临剧烈的洪旱交替,却隐藏着另一种更隐蔽的危机——人类对自然的无度索取,正在悄悄破坏着水与生命的平衡。

    她花了三天时间在雨林中穿行,观察着这里的部落。他们的棚屋用竹木搭建,掩映在密林深处,看起来与自然融为一体。但林月瞳敏锐地发现了问题:部落周围的树木被砍伐了不少,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露出的黄土在雨水冲刷下汇成浑浊的溪流,流入不远处的小河;河边堆积着不少腐烂的动物内脏和生活垃圾,让原本清澈的河水泛起淡淡的绿藻,散发着隐约的腥臭味。

    她看到部落的人们脸上带着病容,不少孩子面色蜡黄,眼神呆滞;田地里种植的块茎作物长得瘦小干瘪,几个妇女正蹲在地里,愁眉苦脸地拔着杂草。

    “又烂了……”一个妇女拿起一个腐烂发黑的块茎,声音里满是沮丧,“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好好的东西,说烂就烂。”

    “河里的鱼也少了,”旁边的男人叹气,“前阵子下了场大雨,冲下来好多黑糊糊的东西,之后鱼就越来越难抓了。”

    “阿爹和阿弟又在咳嗽了,”一个梳着小辫的女孩怯生生地说,“巫祝跳了好几次舞,也没用。”

    林月瞳的心沉了下去。她太清楚这些症状了——水源污染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的作物减产。一万年后的地球,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破坏开始,最终走向彻底的干涸和荒芜。人类总是这样,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但她不能指责,不能说教。她只是一个刚来到部落的陌生女子,贸然的指责只会引起反感和排斥。她需要耐心,需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自己看到问题的根源。

    她找到部落的首领,一个皮肤黝黑、额头宽阔的中年男人,自称“木君”。

    “我是从上游来的月娘,”林月瞳放下篮子,取出那捆干燥的草药,“懂些草木的性子,能治些小病痛。看到族里有人生病,想留下来,尽点力。”

    木君警惕地打量着她,但当他看到林月瞳准确地指出几个族人的症状是“受了水里的寒气”时,眼神缓和了些。部落里的巫祝只会跳祈神舞,对于越来越多的病人,早已束手无策。

    “你若真能治病,就留下吧。”木君的声音很粗,带着雨林特有的湿润感,“但不能乱碰族里的东西,尤其是河边的地,那是我们好不容易开出来的。”

    林月瞳点头,露出温和的笑容:“我只看看草木,不碰别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月瞳成了部落里的“月娘”。

    她没有立刻去“治病”,而是每天带着篮子,在部落周围的雨林里转悠,辨认着各种植物,偶尔采集一些她认识的草药,晾晒在自己的棚屋前。她会蹲在河边很久,看着浑浊的河水发呆,有时会用树枝轻轻拨开水面的绿藻,观察水下的情况。

    孩子们对这个新来的、总是笑眯眯的月娘很感兴趣,常常跟着她一起去雨林里玩。

    “月娘,你看这个草,能吃吗?”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举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草问。

    “这个不能吃,”林月瞳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草叶,“但它的根能净水。你看,”她摘下几片叶子,放进一个装满浑浊河水的陶罐里,“过一会儿,水就会清一点。”

    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看。果然,没过多久,陶罐里的浑浊物真的沉淀了不少,水变得清澈了一些。

    “哇!月娘好厉害!”孩子们发出惊叹。

    “不是我厉害,是草木厉害。”林月瞳笑着说,“草木和水是好朋友,有的草能让水变干净,有的树能留住水。”

    她带着孩子们走到一片被砍伐过的山坡前,这里的泥土裸露着,几场雨过后,形成了一道道细小的冲刷沟。“你们看这里,”她指着裸露的土地,“树被砍了,根就没了,雨水下来,土就被冲走了,水也变浑了。”

    然后,她又带着孩子们走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让他们踩在厚厚的落叶层上。“你们看这里的土,”她抓起一把湿润的黑土,里面还夹杂着细小的植物根茎,“树多的地方,土是软的,能留住雨水,水渗到地下,慢慢流到河里,就不会浑了。”

    她指着树上的果实,指着在枝叶间跳跃的松鼠,指着落在水面上的蜻蜓:“树能结果子给我们吃,能给小动物住,还能让水变干净。你们说,树重要吗?”

    “重要!”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我们能把树都砍光吗?”

    “不能!”

    林月瞳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懂得最朴素的道理。

    她开始教大人们辨识那些能净化水质的植物。“这种叫‘净水草’,把它的根晒干,放进水缸里,能让水不发臭;这种‘绿萍’,种在水边,能吃掉水里的脏东西。”她带着妇女们在河边种植这些植物,看着原本发绿的河水一天天变得清澈。

    她发现部落的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地越来越贫瘠。于是,她提出了“轮耕”的办法。

    “土地就像人一样,也会累,”她在田边对木君和几个负责耕种的男人说,“这块地种了豆子,明年就种红薯,后年让它空着,种些能肥地的草。这样土地歇过来了,长出来的庄稼才会好。”

    起初,人们不理解,觉得空着土地是浪费。但林月瞳没有强求,只是在自己开垦的一小块试验田里做给他们看。当她的试验田在轮耕后长出了饱满硕大的块茎,而周围的土地依然收成寥寥时,人们开始动摇了。

    木君第一个按照月娘说的方法,在自己的地里实行轮耕。几个月后,当看到沉甸甸的收成时,他粗糙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月娘,你说的是对的。”他找到林月瞳,语气里带着敬佩,“土地真的像人一样,需要歇着。”

    解决了作物的问题,林月瞳开始着手改善饮水。她教人们用沙子和木炭做滤水器——在一个陶罐底部钻几个小孔,下层铺木炭,上层铺细沙,把浑浊的河水倒进去,流出来的水就清澈干净了许多。

    “沙子能挡住脏东西,木炭能吃掉臭味。”她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喝干净的水,就不容易生病了。”

    孩子们成了她最好的帮手,他们跟着大人一起制作滤水器,把过滤后的水端给生病的家人。渐渐地,部落里咳嗽的人少了,孩子们的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有一天,林月瞳带着孩子们在河边种植净水草,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听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她忽然哼起了一段旋律。那是她根据记忆里的调子,结合这些日子的所见所感,随口编的歌谣。

    “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

    她的声音轻柔,像雨林里的微风,拂过水面,也拂过孩子们的心田。

    “月娘,你唱的是什么?”一个小女孩仰起脸问。

    “这是生命的歌谣。”林月瞳笑着,把歌词教给孩子们,“你们要记住,水、树、人,是一家人,要互相爱护。”

    孩子们学得很快,朗朗上口的歌谣很快传遍了整个部落。人们在耕种时唱,在滤水时唱,在夜晚围着篝火时,也会让孩子们唱。那简单的歌词,像一颗种子,悄无声息地埋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林月瞳在这个部落待了很多年。她看着那些跟着她一起观察草木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了部落里的骨干,他们继续推行着轮耕制,守护着河边的净水草,教自己的孩子唱那首生命的歌谣。

    她的头发渐渐花白,脸上也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就像一个真正的雨林老者。但她的眼睛依然清澈,看着这片日益恢复生机的土地,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健康笑容,她知道,自己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离开的那天,林月瞳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像往常一样,清晨去河边看了看那些茁壮成长的净水草,又去田边看了看轮耕后的土地。然后,她沿着一条熟悉的小路,走进了茂密的雨林深处。

    在一个无人的山谷里,她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眼中闪过一丝留恋,也闪过一丝坚定。她知道,叶云天和孩子们也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

    一道微弱的蓝光闪过,林月瞳的身影消失在雨林的绿意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许多年后,这个部落的人依然保留着种植净水草、实行轮耕的习惯,那首“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的歌谣,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他们不知道月娘来自哪里,只知道她带来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而这份智慧,像一条隐秘的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滋养着文明的根系,等待着与其他溪流汇合,最终汇成改变未来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