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571章 这无疑将大幅提升工匠的地位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第571章 这无疑将大幅提升工匠的地位

    “纺纱效率将激增八倍,棉布织造就无需再忧棉纱匮乏。”

    叶轩语态平和,从容回答。

    “纺纱效率竟能提升八倍?”

    朱元璋内心喜悦,面上却波澜不惊。

    “需匠人共襄棉纱机制造?”

    “需几何人数?”

    “百人足矣?”

    “抑或千人?”

    “爱卿需要多少,朕皆为你寻来!”

    朱元璋言辞间尽显豪迈。

    大明疆域辽阔,人才济济,寻些匠人,何足挂齿?

    只要叶轩能让那效率倍增八倍,名为珍妮机的纺纱机面世,即便是摘星揽月,他也会设法达成。

    叶轩略显无奈。

    此为机械制造,非军事征战,人多无益,无须充数。

    “皇上,无须众多人手,臣仅需技艺超群的匠人,若他们有过纺纱机制造经验,则更佳。”

    “如此,珍妮机制造成功的几率或许更高。”

    “然而,即便如此,珍妮机制成的可能性亦不高。

    臣仅从书中了解珍妮机,若臣未能制成,还望皇上宽恕。”

    叶轩说道。

    他虽有七成把握,但仍未雨绸缪,提前告知朱元璋,以防万一失败,遭致怪罪。

    “即便爱卿未能制成,亦无妨。”

    “毕竟,人无完人。”

    “我们明白。”

    朱元璋笑容满面地说。

    叶轩:……

    他有些无奈。

    朱元璋笑得如此开怀,

    仿佛叶轩做不出珍妮机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朱元璋真希望叶轩不行吗?

    叶轩不得而知,但朱元璋听到叶轩那没底气的话,心中竟莫名地愉悦。

    “没想到你也有不懂的时候。”

    “果然人无完人啊。”

    “不过,要是你真做不出珍妮机,

    纺纱效率就难以提升,棉纱就会供不应求。”

    朱元璋的心情既高兴又忧虑,十分复杂。

    “既然你想要工匠帮忙,

    我就向全国发布皇榜,招募能工巧匠,

    一定能找到你需要的助手。”

    朱元璋说。

    大明百姓大多依赖农业和纺织业为生,

    叶轩要工匠,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只要他招募,定会有无数工匠前来,其中不乏佼佼者!

    ……

    一队队身着银甲、手持兵器的士兵簇拥着宦官前往京城城墙。

    “让开!”

    “让开!!”

    士兵推开前方的人群,大喊。

    百姓们纷纷退让,好奇地看着这队人马。

    “这是要做什么?”

    “难道又要有大事发生?”

    “走,去看看!”

    百姓们跟在士兵身后,前往城墙。

    宦官将皇榜贴在城墙上,随后带着军士离去。

    百姓们围拢过来,看着皇榜。

    “招募能工巧匠……”

    “制造过纺纱机的工匠优先录用。”

    “被选中者,可入朝为官……”

    全场一片哗然。

    “工匠也能入朝为官!?”

    “真的假的?”

    “我不是在做梦吧?”

    “哎哟!好疼,是真的!”

    “你掐自己就算了,掐 ** 嘛!我还没喊疼呢!”

    “这不是梦境!”

    “确凿无疑,非梦!”

    “工匠亦能步入仕途为官!”

    百姓们震惊不已。

    原以为试官制度已属开恩,能让士子有机会通过考试入朝为官。

    未料,如今又张贴皇榜,招募工匠,宣告工匠亦可步入仕途。

    此举实在超乎想象。

    士农工商,工匠地位历来仅略高于商人,实则并未高多少。

    明朝将百姓分为三等:民、军、匠,匠户位居最末,备受轻视。

    且明朝律例严明,户籍世袭,不可更易,军、民、医、匠等户籍一经确定,便无法变更。

    违者,视为犯法。

    因此,工匠世代相承,无法科举入仕,难以摆脱匠籍。

    而今,朝廷竟开此恩例,允许工匠入朝为官。

    怎能不让百姓震惊与欢喜?

    这无疑将大幅提升工匠的地位。

    马四,身着粗布衣裳,立于人群中,凝视着皇榜,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

    他,一名工匠,家族世代为匠。

    然而,明朝工匠地位卑微,待遇凄凉,一家温饱尚且艰难,时常忍饥挨饿。

    马四心有不甘,渴望改变自身与家族的命运。

    但匠籍制度如铁链般束缚,令他无力挣脱家族悲惨的宿命。

    祖辈父辈为匠,他亦为匠,子孙后代似乎注定只能延续这低贱的职业,饱受歧视,温饱难继。

    马四曾深深埋怨祖辈父辈,为何选择了工匠这一职业?

    若非如此,他也不必承受这般命运,子孙后代也不必继续这地位卑微的生活,不必为生计奔波,饱受冷眼。

    而此刻,马四望着告示,心中满是庆幸。

    多亏先辈皆为匠人,

    否则,

    他将终生受限于宿命枷锁。

    “匠人亦可步入仕途!”

    “转机已至。”

    “只要紧握此番机缘,我定能步入官场,改写自我及后代的命运!”

    马四热血沸腾。

    众多如马四般的工匠,皆怀此念。

    工匠们积极应募。

    不久,朱元璋便集得百名民间匠艺高手。

    第123章 工业变革之始!洪武纺纱机终成!

    第123章 工业变革之始!洪武纺纱机研制成功!

    这百名匠艺高手,皆为精挑细选之精英。

    朱元璋将这批匠艺大师与工部十余人,尽皆调配予叶轩。

    听凭叶轩差遣。

    珍妮机研发工坊之中,

    叶轩立于百人之前。

    前方为工部十数名官服加身的官员,后方则是百名身着朴素衣衫的工匠。

    叶轩头戴官帽,身着绯色云雁官服,身形修长挺拔,宛若青松。

    他扫视众人,启口道:

    “皇上命我率尔等制造新式纺纱机。”

    “此纺纱机名为珍妮纺纱机。”

    “它能大幅提升纺纱效率。”

    “一旦制成,尔等任务即告圆满。”

    “皇上必有重赏。”

    工匠们面露激动,紧握双拳,兴奋难掩。

    此乃改写命运的天赐良机!

    他们誓不错失!

    定要将那珍妮纺纱机制造完美!

    工匠们暗自誓约。

    “且听我略述珍妮纺纱机之原理。”

    “尔等试着将其制出。”

    叶轩言道。

    工匠们愕然。

    一工匠怯声发问:

    “大人,可有图纸?”

    叶轩淡淡一瞥。

    “无。”

    若有图纸,

    又何须他们?

    自己动手制造不就好了?

    众工匠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仅凭口头描述原理,没有图纸,要造出珍妮纺纱机实属艰难。

    此刻,他们终于明白为何会许以官职作为奖赏,因为完成珍妮纺纱机的任务实在艰巨。

    少数几位曾制作过纺纱机的工匠对原理略知一二,但仅凭原理描述让他们动手制作,仍显得过于抽象。

    他们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

    无论如何,他们誓要完成珍妮纺纱机的制造!

    见无人再言语,叶轩取出纸笔,在白纸上勾勒起来,详细阐述珍妮纺纱机的原理。

    “珍妮纺纱机,我只在书中见过。”他缓缓说道,“它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面是垂直纺锭,负责将棉纤维捻成纱并缠绕在滚筒上。纺锭下方有滚筒,中间是储存纱线的地方,称为粗纱滚筒。后方则是存放棉条的区域。”

    叶轩在纸上勾勒出一个方形框架,并标注了纱锭、粗纱筒管和纺棉条的位置。

    大多数工匠听得一头雾水,工部官员同样面露迷茫。叶轩的描述如同谜语,让人难以捉摸。

    然而,少数工匠却若有所思。

    叶轩继续在纸上补充细节:“珍妮纺纱机一侧装有类似车轮的转轴,转动时,绳套连接着小转轮的转轴。转轴上装有多个垂直纺锭,每个纺锭都用绳套连接着锭杆。锭杆上还有锭子。粗纱穿过小走车的压板,勾住锭杆。小走车能在滑道上前后移动,上面装有上下两块压块。”

    叶轩在纸上添加了小走车的图示,并标注了其位置。

    “小走车上的压块拉起时能让粗纱通过,放下时则能压住棉纱。”

    叶轩持续阐述着珍妮纺纱机的运作机制。

    工匠们的眉头越皱越紧,工部官员则是一脸茫然。

    他们对锭杆、锭子、小走车、垂直纺锭等专业术语一无所知,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这便是珍妮机的核心原理。”叶轩总结道。

    工部官员一脸疑惑:嗯?这就讲完了?

    他们大脑一片空白,刚才的讲解仿佛从未发生过。

    工匠们则面露沉思。

    “原理大抵如此。”叶轩说,“动手吧,去制造珍妮机。”

    叶轩的话语将众人拉回现实,随后安排他们开始工作。

    工匠们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展开讨论。

    “我做过纺纱机,有些经验。”

    “这里的设计应该是这样。”

    “还有这里……”

    工匠马四拿起笔,在纸上详细勾勒,图中传动机构复杂,各部件标注清晰。

    “大致就是这样,但有些细节我还需实践验证。”马四说。

    其他工匠纷纷赞同,并提出还需制作实物以检验理论。

    叶轩查看他们的图纸,虽复杂,但大体能理解。

    若要深入探究,他却一头雾水。

    工匠们自发分工,随即投入到珍妮纺纱机的制作中。

    砍伐木头、削制部件、安装皮带等声音此起彼伏,临时工坊内热闹非凡。

    工部官员上前询问任务,尽管他们官职不小,但作为叶轩的临时下属,必须听从他的安排。

    “你们的任务是监督工匠们的工作。”叶轩吩咐道。

    这群工部官员知晓机械、水利等领域的知识,但理论与制造有别,工匠在实操上更为精通。

    叶轩遂安排他们负责监督。

    只要他们不胡乱干涉,便是相助。

    工匠们干活极为卖力。

    毕竟,完成珍妮机,即可晋升为官。

    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

    叶轩每日前来巡视,了解进展。

    工部官员则向他汇报工匠们的进度:

    “已初具规模。”

    “……”

    “小走车已研制成功……”

    “垂直纺锭亦制作完毕……”

    工匠们每天都有新突破。

    七八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