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597章 朱雄英闻此,喜悦倍增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第597章 朱雄英闻此,喜悦倍增

    淮西勋贵们浴血奋战,为朱元璋打下江山,才换来一块丹书铁券作为奖赏。

    而叶轩仅凭些许微功,便同样获赠丹书铁券。

    这实在有失公允。

    叶轩的大部分功绩被朱元璋隐瞒,所以他们并不了解叶轩的真实贡献。

    如果他们知情,或许便不会认为叶轩不配拥有丹书铁券。

    李善长等淮西勋贵心中充满怨气。

    但当他们得知叶轩并未升职,只是个小官时,便都松了口气,认为他不足为虑。

    他们的注意力应更多放在浙东党上,而非叶轩。

    数日后。

    皇宫深处。

    朱雄英倚坐在床上,脸色白里透红,透着健康的色泽。

    御医隔着手帕为朱雄英诊脉,手指轻触,感受到他强健有力的脉搏,显然已恢复不少。

    但御医依旧不敢掉以轻心,生怕朱雄英再有闪失。

    御医收回手,嘱咐道:

    “皇长孙殿下,您体内的病邪已除,但仍需静养,调理身体。”

    “臣会再为您开些调养的药。”

    “不久之后,您定能完全康复。”

    “还要修养啊。”小朱雄英面露苦色,“我还以为自己好了呢。”

    御医微笑安慰:

    “皇长孙殿下,大病初愈,切不可大意。”

    “还需耐心休养。”

    御医离去后,叶轩到来。

    踏入寝宫,一股浓烈苦涩的药味扑鼻而来。

    他走进内室,见宦官正哄着朱雄英喝药。

    小朱雄英满脸苦相,嘟囔着:

    “好苦好苦......”

    他吐舌以手作扇,驱散热气。

    “皇长孙殿下。”

    “药还剩大半碗。”

    “御医嘱咐,必须饮尽。”

    宦官提醒。

    小团子面露苦色。

    “可以不喝吗?”

    “不可。”

    “殿下,此乃疗疾强身之药,非饮不可。”

    “若皇上与皇后知晓您未饮,定会不悦。”

    宦官提及朱元璋与马皇后,小团子立刻安静下来。

    他捏鼻,咕咚咕咚将药饮尽,随后艰难下咽。

    “唔——真苦......”

    宦官见小团子饮毕,如释重负,持碗欲退,恰逢叶轩。

    “叶大人。”

    宦官恭敬行礼。

    叶轩颔首。

    动静吸引了床上半卧的小团子,他向外望去,见叶轩身着官服,乌黑发亮的眼眸瞬间亮堂起来。

    “老师!!”

    朱雄英小团子满面欢喜。

    “老师是来看我的吗?”

    “嗯,来看看你的情况。”

    “看你如今精神焕发,想是恢复得不错。”

    叶轩道。

    “嘿嘿,我身体可棒了。”

    “尤其勤练五禽戏与跑步后,许久未病。”

    “只是此番不知为何,突染重病。”

    小团子脸颊泛红,摸着后脑勺,憨笑中带着得意。

    宦官与宫女退下。

    叶轩至床边。

    “以防万一,让我为你把脉。”

    “伸手。”

    小团子吐舌。

    “老师,我真的没事了。”

    “御医都说我快好了。”

    “手。”

    叶轩重申。

    朱雄英小团子只好伸出胖嘟嘟的小手。

    叶轩诊断,朱雄英情况已大为好转,身体无恙,只需调养。

    约半个月后,你将彻底痊愈。

    “你康复得真快。”

    “不久便能外出游玩了。”

    叶轩言道。

    朱雄英闻此,喜悦倍增。

    “御医也如此说。”

    “但我自觉已完全恢复。”

    “此刻出游亦无妨。”

    “别任性。”

    “你大病初愈。”

    “虽看似无恙,然身体尚需调理,否则后果堪忧,恐又如之前般卧病在床,无法玩乐。”

    叶轩以此吓唬小团子。

    小团子果然心生畏惧,一脸惊慌。

    “那、那我还是安心留在房中,调养身子。”

    “待彻底康复,再出门。”

    叶轩见状,满意颔首。

    “只是,老师,此地着实无聊。”

    “可否为我讲故事?”

    “上次的《西游记》尚未讲完。”

    “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后,究竟如何?”

    朱雄英圆睁乌黑大眼,满是期待与好奇。

    “《西游记》嘛,日后再说。”

    “等允炆、高煦、高炽他们皆在时,一同讲述。”

    “我给你讲个新故事吧。”

    “葫芦娃救爷爷的故事。”

    叶轩道。

    他之所以换故事,实因不想再重复《西游记》。

    若此刻对朱雄英讲述,他日还需向其他小团子复述。

    如此反复,甚是繁琐。

    叶轩觉得换个新故事更为妥当。

    “葫芦娃救爷爷?”

    小团子满脸好奇……

    叶轩让小团子躺回床上,将被褥拉至其胸口,随后轻声讲述起来。

    “昔日,有位老爷爷上山采药。”

    “采药时,不慎进入一山洞。”

    “洞内传来凄厉叫声。”

    “老爷爷大吃一惊。”

    “以为有人遇险。”

    老爷爷步入山洞,意外发现被困的穿山甲。

    穿山甲被巨石重压,无法动弹,向老爷爷求救。

    老爷爷心怀慈悲,助其移开巨石。

    穿山甲愧疚地透露,因不慎穿破葫芦山,导致蛇蝎二妖逃脱。

    为助老爷爷降妖,穿山甲赠予能伏魔的宝葫芦籽,并言此乃对抗蛇蝎妖怪的利器。

    老爷爷归家后种下葫芦籽,种子迅速生长,藤蔓上迅速结出七彩葫芦,内育七个葫芦娃。

    大娃力大无穷,可变大小;二娃则有千里眼、顺风耳……

    叶轩望着听得入迷的朱雄英,暗自思量提前育儿的好处,于是给朱雄英讲述了诸多童话。

    这些故事对朱雄英而言都是新奇的,其他皇孙亦未曾听闻。

    朱雄英心中赞叹:老师真厉害,知晓这么多故事;葫芦娃本领高强,令人钦佩;丑小鸭遭遇令人同情,却也因蜕变而获新生;大灰狼则显得可恶至极,竟欺负纯真善良的小羊……

    马皇后步入寝宫,见叶轩正专注地为朱雄英讲故事,朱雄英听得入迷。

    她示意旁人安静,默默旁观,心中暗自评价:此人对待雄英颇为用心,品性良好,学识丰富,实为教导皇孙的合适人选。

    第171章 叶轩之喜:水力织布机问世

    书房内,阳光自窗棂倾泻,将地板染成金色,暖意融融。叶轩身着天蓝长袍,头戴发冠,端坐于书桌前,笔走龙蛇。适逢朱元璋赐其七日休假,他便欲将记忆中的书籍笔录下来,诸如四大名着、童话等,以备沈蓉及皇孙们赏阅。

    正书写间,敲门声起。

    “请进。”

    叶轩搁笔,目光转向门口。仆人引领机器研究工坊管事步入。

    “何事?”叶轩淡然询问。

    管事近来频来汇报工坊进展,叶轩对此已略知一二。

    “大人,水力织布机已制成。”管事禀报,并邀叶轩前往观瞻。

    叶轩遂随管事前往工坊。

    工坊之内,能工巧匠们早已恭候。

    “大人!”众人齐声呼唤,躬身行礼。

    叶轩下马,轻盈落地,环视众人。

    “闻尔等已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正是。”工匠回答,“不负大人所望,已成功造出大人所需水力织布机,且已试用,运行良好,效率极高!”

    叶轩的声音洋溢着喜悦与激动:“那水力织布机置于何处?”

    他环顾四周,工坊内却未见水力织布机的踪迹,心中生出疑惑。近来他鲜少踏足此地,多由管事汇报进展,故而对细节知之甚少。

    工匠们察觉到叶轩的困惑,连忙解释:“水力织布机需借助水力,因此我们移至河边研发并实验。现下,那已成型的水力织布机就在不远处河畔。”

    说着,工匠们领着叶轩来到工坊附近的河边,河畔搭着一座棚子,棚下赫然摆放着一台巨大的织布机。机上经纬线密布,数量繁多,难以计数。河水湍急,轰鸣之声震耳欲聋。

    “大人!”工匠们几乎是在高喊,“这就是我们研制的水力织布机!”

    他们兴奋地向叶轩介绍:“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研制成功。织布机的基本构造未变,但我们加入了一系列传动结构,利用水力驱动纺织。传动结构的设计,我们经过多次讨论与改进才最终确定。这台新型纺织机的效率,比飞梭高出约四十倍!真是令人惊叹!”

    工匠们激动得面色涨红,言辞间满是自豪:“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能解放人力,让水力取而代之。我们从未想到,水力的力量竟如此强大,相比之下,人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叶轩望着这些满脸热情的工匠,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激动与喜悦。

    “织布机现已顺利运作了吗?”

    “那就启动它。”

    “检验一下它的性能。”

    叶轩轻拍水力织布机,吩咐道。

    “遵命!”

    工匠们即刻行动起来。

    不久。

    水力织布机启动,纺织速度渐增。

    水流轰鸣,织布声连绵不绝。

    叶轩与工匠们的目光都紧锁在水力织布机上。

    尽管他们对自制的水力织布机满怀信心,但在验收成果之际,仍难掩紧张,生怕机器突发故障或出现其他问题。

    手心、额头渗出了紧张的汗珠。

    他们的视线未曾离开水力织布机片刻。

    水力织布机平稳运行,布匹迅速织就。

    短时间内,已织成一大段布料。

    “先前你们说,水力织布机的速度是飞梭的四十倍?”

    叶轩突然问道。

    “正是!”

    工匠们连忙高声回应。

    “我们已与飞梭做过对比。”

    “水力织布机的纺织速度极快!”

    “确为飞梭的四十倍左右。”

    “只要有稳定水流。”

    “便能产生足够水力。”

    “保证水力织布机速度恒定。”

    “往昔的纺织机依赖人力。”

    “而今则凭借水力。”

    “因此,水流的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