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第603章 叶轩的谋略!以经济战制衡高丽!
热门推荐:
亮剑:千炮万坦,李云龙杀疯了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表白警花后,我带老丈人进部!
五十年四合院我是采购员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我靠微生物制霸全球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网游之九转轮回
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
“你可有良策,在不遣铁骑的前提下,加速殖民统治,推动大明早日成为日不落帝国?”
他轻敲桌面,目光紧紧锁定叶轩,犹如猛兽盯上猎物。
叶轩内心苦笑,这一幕又重演了。之前,朱元璋已多次询问恢复经济、殖民统治及资本掠夺之策。
他预感,此次询问后,朱元璋定会派他执行任务。自己仿佛成了无感情的工具,既要解答问题,又要执行任务,却无丝毫奖励。
御书房内,炭火熊熊,不时发出噼啪声响,火星四溅。火盆置于案桌旁,温暖着这小片空间,驱散了春寒。
叶轩左手抱腹,右手托腮,陷入沉思。
“如何不动兵马,加速殖民统治,推进大明日不落之梦?”
朱元璋望着沉思中的叶轩,心中暗自思量。
这个问题是否过于棘手?
连叶轩也难以解决吗?
“我们对他的期望是否过高了?”
“人无完人嘛。”
“他能想到如何让大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中心,已经十分难得,不懂如何加速殖民统治,让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也属正常。”
“毕竟,他也是血肉之躯。”
“但办法,总归是有的。”
这时,叶轩突然开口。
朱元璋:嗯?
我正准备在心里替你找个台阶下呢,你却说有办法?
“是何良策?”
朱元璋故作镇定地问道。
叶轩答道:
“微臣想到的办法是——打经济战争。”
朱元璋面露困惑,捋了捋胡须。
经济?
战争?
“何为经济战争?”
“皇上,要理解经济战争,首先得明白何为经济。”
“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和精神资料的统称。”
“往小了说,是一家一户的财产管理;往大了说,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在这个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叶轩解释道。
朱元璋:……
他暗暗抽了抽嘴角。
以往听叶轩讲解,还能似懂非懂,现在却是完全听不懂了。
朱元璋故作姿态,手握拳放在嘴边,为了掩饰尴尬,轻咳了一声。
“爱卿,你再给朕讲得直白一些,别用那么多新奇词汇。”
叶轩随即换了种更简单的说法给朱元璋解释。
“经济,字面上就是‘经世济民’。”
“‘经世’就是治理国家、经营天下的意思。”
“‘济民’,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么说来,‘经济’就是治理国家,让大明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顿悟。
“经济原来如此。”
“那经济战争呢?”
“这又指何物?”
“经济战争即一国或地区为达成经济目标、获取经济利益,采取的军事行动及经济制裁。”
“简而言之,即为获利,动用军事与经济制裁。”
“陛下,您意在避战而胜,则可借‘经济制裁’之力。”
“诸如贸易封锁、终止经济合作、截断技术援助等手段。”
“此即‘经济制裁’。”
朱元璋一脸愕然。
他似懂非懂。
叶轩觉言多。
大明与他国贸易尚不紧密。
贸易封锁、终止合作、截断援助等,多为现代贸易密切之国所用。
但亦可借鉴。
万变不离其宗。
朱元璋听叶轩所言,仍感困惑。
这“经济制裁”、贸易封锁等手段,如何施用?
“经济战争究竟如何打?”
“卿能否举例?”
“例子……”
叶轩思索片刻,“陛下,可知管仲?”
朱元璋面露喜色,身形微挺。
“自然知晓。”
“管仲乃春秋名人,被誉为‘圣人之师’。”
“连齐桓公都尊其为‘仲父’。”
“他被鲍叔牙举荐为齐国重臣,大兴改革,选贤任能,使齐国富强。”
“管仲,千古一相也。”
“皇上可知管仲所行之经济战法?”叶轩问道。
朱元璋脸上的自豪瞬间褪去。
管仲与经济战法?
这是何物?
他心中暗疑,难道他与叶轩所言之管仲,非同一人?
“你所言之管仲,可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那位?”
“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的那位?”朱元璋求证道。
叶轩腹诽,若非此人,还能有谁?
“正是。”
“管仲乃世界经济战之鼻祖。”
“其所行之经济战法,广为人知。”
“达到了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皇上,且听我细说管仲之经济战法,听后便知其妙。”
“昔日,齐国邻有鲁国。”
“两国暗中争斗,欲压对方一头。”
“双方发展均衡,且经济往来频繁。”
“鲁国产一种细白绢布,名‘鲁缟’,以薄着称。”
“管仲为对付鲁国,心生一计,欲借‘鲁缟’之力。”
“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及大臣皆着鲁缟所制之衣。”
“随即齐国上下,以穿鲁缟为荣。”
“接着,他又下令齐国禁止织缟,所有布料皆从鲁国进口。”
“鲁缟因此供不应求,价格飙升。”
“鲁国民众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弃农桑而从织缟。”
“管仲见鲁国已入其彀中,再施猛药。”
“颁布法令,奖售鲁缟之鲁商。”
“售千匹者,奖三百金;售万匹者,奖三千金。”
“一时间,鲁国民众为之疯狂。”
朱元璋凝神倾听叶轩细述经济战例。
古时资讯闭塞,那些千年往事,他全然不知。
叶轩续道:
“鲁人皆事纺织。”
“良田几近废弃,耕者寥寥。”
“时至关键,管仲忽颁令——”
“禁鲁缟进口。”
“鲁国经济顷刻瓦解!”
“鲁缟堆积如山。”
“加之百姓不务农耕,粮荒骤起,粮价飙高。”
“鲁国无奈,只得向邻国齐国求粮。”
“管仲趁机高价售粮。”
“鲁国经济愈陷困境。”
“终致鲁国臣服于齐。”
“再谈齐国与楚国的经济交锋。”
“彼时,楚国乃齐国争霸路上的劲敌。”
“管仲策谋对楚经济战。”
“令齐桓公养鹿,建鹿苑,高价购鹿于楚。”
“同时低价售粮。”
“经齐国操控,鹿价暴涨。”
“楚民纷纷逐鹿。”
“农田荒废,饥馑渐显。”
“其后事态发展,与前事相仿。”
“时机一至,齐禁粮出与禁鹿养。”
“楚民无粮,流离至齐。”
“最终,齐桓公率八国联军压境楚地。”
“楚军乏粮,斗志尽失。”
“楚国被迫签订‘召陵之盟’。”
“齐国由此霸业初成。”
“管仲所用之策,乃中断经济交往与贸易禁运。”
叶轩提及的管仲经济战故事,让朱元璋深感震撼。
朱元璋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道:“管仲真是厉害,不愧是‘圣人之师’,‘千古一相’。”随即话锋一转,急切地问:“那么,爱卿,我们应如何对高丽发起经济战?”
朱棣攻打高丽已逾半年,虽已占领其边境及数城,但高丽依然屹立不倒。战争消耗巨大,虽非大明本土承受,但朱棣藩国的资源亦非无穷。
作为大明之主,朱元璋不愿见朱棣久攻不下。若朱棣能征服高丽,对大明亦有益处。助朱棣,即是助大明。因此,朱元璋对此事颇为积极,更希望能如叶轩所言,以经济战取胜,避免兵戎相见。
他再次望向叶轩,眼中充满期待:“爱卿,你有何良策,能以经济战对付高丽?”
叶轩心中暗想,这是要拿高丽开刀,实施经济战啊。不过,他对高丽并无好感,前世棒子国的种种行径让他记忆犹新。若能借此机会打压,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沉声道:“皇上,要对高丽实施经济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如何以高丽特产发起经济攻势?”
“臣来举例说明。”
“譬如,利用高丽的人参与牛角等特产。”
“策略如下。”
“首要,向高丽低价倾销粮食。”
“其次,诱导高丽民众专注于采挖人参、饲养牛只,而荒废农耕。”
“具体操作如何?”
“首要之举是,”
“要使人参、牛角等在 ** 显贵至平民百姓间蔚然成风。”
“皇族率先垂范,使用高丽人参,悬挂牛角装饰。”
“大臣们自会跟风效仿。”
“王公贵族、大臣们皆效之。”
“百姓亦随之。”
“如此,高丽的人参、牛角便会在大明广泛流传。”
“此乃经济攻势的第一步。”
“接下来,”
“大明开始大量高价收购高丽的人参、牛角等。”
“高丽的百姓见有利可图,定会蜂拥而至,采挖人参、饲养牛只。”
“导致他们荒废农田。”
“随后,我们再激励高丽的军民。”
“鼓励他们贩卖人参、牛角。”
“售出百颗或千颗人参者,”
“赐金数百。”
“牛角等亦同。”
“嘉奖那些高丽商贩。”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贩卖人参、牛角。”
“高丽军民将陷入狂热。”
“全力养牛、挖参。”
“几乎无人耕作。”
“结果,高丽将陷入粮荒。”
“他们的粮食大多依赖大明进口。”
“因大明粮食价格低廉。”
“待时机一到,”
“我们禁止大明百姓购买高丽的人参、牛角,同时切断粮食供应。”
“此时,高丽已囤积大量的人参、牛角。”
“经济瞬间瓦解。”
“加之粮荒,”
“他们连运往边境的军粮都无法保障。”
“如此,高丽难以抵御燕王的进军。”
“高丽军队败退。”
“粮食匮乏。”
“燕王意在征服高丽。”
“这将轻而易举。”
“甚至无需燕王主动攻击。”
“缺粮的高丽,或许会自动归顺大明,自愿成为附属。”
叶轩之言,触动了朱元璋的心弦。
大明航海贸易繁荣,棉布产量大增,考成法使得朝政清明,国库丰盈,政治稳定。
简而言之,大明财力雄厚,足以发动经济战。
他轻敲桌面,目光紧紧锁定叶轩,犹如猛兽盯上猎物。
叶轩内心苦笑,这一幕又重演了。之前,朱元璋已多次询问恢复经济、殖民统治及资本掠夺之策。
他预感,此次询问后,朱元璋定会派他执行任务。自己仿佛成了无感情的工具,既要解答问题,又要执行任务,却无丝毫奖励。
御书房内,炭火熊熊,不时发出噼啪声响,火星四溅。火盆置于案桌旁,温暖着这小片空间,驱散了春寒。
叶轩左手抱腹,右手托腮,陷入沉思。
“如何不动兵马,加速殖民统治,推进大明日不落之梦?”
朱元璋望着沉思中的叶轩,心中暗自思量。
这个问题是否过于棘手?
连叶轩也难以解决吗?
“我们对他的期望是否过高了?”
“人无完人嘛。”
“他能想到如何让大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中心,已经十分难得,不懂如何加速殖民统治,让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也属正常。”
“毕竟,他也是血肉之躯。”
“但办法,总归是有的。”
这时,叶轩突然开口。
朱元璋:嗯?
我正准备在心里替你找个台阶下呢,你却说有办法?
“是何良策?”
朱元璋故作镇定地问道。
叶轩答道:
“微臣想到的办法是——打经济战争。”
朱元璋面露困惑,捋了捋胡须。
经济?
战争?
“何为经济战争?”
“皇上,要理解经济战争,首先得明白何为经济。”
“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和精神资料的统称。”
“往小了说,是一家一户的财产管理;往大了说,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在这个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叶轩解释道。
朱元璋:……
他暗暗抽了抽嘴角。
以往听叶轩讲解,还能似懂非懂,现在却是完全听不懂了。
朱元璋故作姿态,手握拳放在嘴边,为了掩饰尴尬,轻咳了一声。
“爱卿,你再给朕讲得直白一些,别用那么多新奇词汇。”
叶轩随即换了种更简单的说法给朱元璋解释。
“经济,字面上就是‘经世济民’。”
“‘经世’就是治理国家、经营天下的意思。”
“‘济民’,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么说来,‘经济’就是治理国家,让大明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顿悟。
“经济原来如此。”
“那经济战争呢?”
“这又指何物?”
“经济战争即一国或地区为达成经济目标、获取经济利益,采取的军事行动及经济制裁。”
“简而言之,即为获利,动用军事与经济制裁。”
“陛下,您意在避战而胜,则可借‘经济制裁’之力。”
“诸如贸易封锁、终止经济合作、截断技术援助等手段。”
“此即‘经济制裁’。”
朱元璋一脸愕然。
他似懂非懂。
叶轩觉言多。
大明与他国贸易尚不紧密。
贸易封锁、终止合作、截断援助等,多为现代贸易密切之国所用。
但亦可借鉴。
万变不离其宗。
朱元璋听叶轩所言,仍感困惑。
这“经济制裁”、贸易封锁等手段,如何施用?
“经济战争究竟如何打?”
“卿能否举例?”
“例子……”
叶轩思索片刻,“陛下,可知管仲?”
朱元璋面露喜色,身形微挺。
“自然知晓。”
“管仲乃春秋名人,被誉为‘圣人之师’。”
“连齐桓公都尊其为‘仲父’。”
“他被鲍叔牙举荐为齐国重臣,大兴改革,选贤任能,使齐国富强。”
“管仲,千古一相也。”
“皇上可知管仲所行之经济战法?”叶轩问道。
朱元璋脸上的自豪瞬间褪去。
管仲与经济战法?
这是何物?
他心中暗疑,难道他与叶轩所言之管仲,非同一人?
“你所言之管仲,可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那位?”
“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的那位?”朱元璋求证道。
叶轩腹诽,若非此人,还能有谁?
“正是。”
“管仲乃世界经济战之鼻祖。”
“其所行之经济战法,广为人知。”
“达到了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皇上,且听我细说管仲之经济战法,听后便知其妙。”
“昔日,齐国邻有鲁国。”
“两国暗中争斗,欲压对方一头。”
“双方发展均衡,且经济往来频繁。”
“鲁国产一种细白绢布,名‘鲁缟’,以薄着称。”
“管仲为对付鲁国,心生一计,欲借‘鲁缟’之力。”
“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及大臣皆着鲁缟所制之衣。”
“随即齐国上下,以穿鲁缟为荣。”
“接着,他又下令齐国禁止织缟,所有布料皆从鲁国进口。”
“鲁缟因此供不应求,价格飙升。”
“鲁国民众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弃农桑而从织缟。”
“管仲见鲁国已入其彀中,再施猛药。”
“颁布法令,奖售鲁缟之鲁商。”
“售千匹者,奖三百金;售万匹者,奖三千金。”
“一时间,鲁国民众为之疯狂。”
朱元璋凝神倾听叶轩细述经济战例。
古时资讯闭塞,那些千年往事,他全然不知。
叶轩续道:
“鲁人皆事纺织。”
“良田几近废弃,耕者寥寥。”
“时至关键,管仲忽颁令——”
“禁鲁缟进口。”
“鲁国经济顷刻瓦解!”
“鲁缟堆积如山。”
“加之百姓不务农耕,粮荒骤起,粮价飙高。”
“鲁国无奈,只得向邻国齐国求粮。”
“管仲趁机高价售粮。”
“鲁国经济愈陷困境。”
“终致鲁国臣服于齐。”
“再谈齐国与楚国的经济交锋。”
“彼时,楚国乃齐国争霸路上的劲敌。”
“管仲策谋对楚经济战。”
“令齐桓公养鹿,建鹿苑,高价购鹿于楚。”
“同时低价售粮。”
“经齐国操控,鹿价暴涨。”
“楚民纷纷逐鹿。”
“农田荒废,饥馑渐显。”
“其后事态发展,与前事相仿。”
“时机一至,齐禁粮出与禁鹿养。”
“楚民无粮,流离至齐。”
“最终,齐桓公率八国联军压境楚地。”
“楚军乏粮,斗志尽失。”
“楚国被迫签订‘召陵之盟’。”
“齐国由此霸业初成。”
“管仲所用之策,乃中断经济交往与贸易禁运。”
叶轩提及的管仲经济战故事,让朱元璋深感震撼。
朱元璋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道:“管仲真是厉害,不愧是‘圣人之师’,‘千古一相’。”随即话锋一转,急切地问:“那么,爱卿,我们应如何对高丽发起经济战?”
朱棣攻打高丽已逾半年,虽已占领其边境及数城,但高丽依然屹立不倒。战争消耗巨大,虽非大明本土承受,但朱棣藩国的资源亦非无穷。
作为大明之主,朱元璋不愿见朱棣久攻不下。若朱棣能征服高丽,对大明亦有益处。助朱棣,即是助大明。因此,朱元璋对此事颇为积极,更希望能如叶轩所言,以经济战取胜,避免兵戎相见。
他再次望向叶轩,眼中充满期待:“爱卿,你有何良策,能以经济战对付高丽?”
叶轩心中暗想,这是要拿高丽开刀,实施经济战啊。不过,他对高丽并无好感,前世棒子国的种种行径让他记忆犹新。若能借此机会打压,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沉声道:“皇上,要对高丽实施经济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如何以高丽特产发起经济攻势?”
“臣来举例说明。”
“譬如,利用高丽的人参与牛角等特产。”
“策略如下。”
“首要,向高丽低价倾销粮食。”
“其次,诱导高丽民众专注于采挖人参、饲养牛只,而荒废农耕。”
“具体操作如何?”
“首要之举是,”
“要使人参、牛角等在 ** 显贵至平民百姓间蔚然成风。”
“皇族率先垂范,使用高丽人参,悬挂牛角装饰。”
“大臣们自会跟风效仿。”
“王公贵族、大臣们皆效之。”
“百姓亦随之。”
“如此,高丽的人参、牛角便会在大明广泛流传。”
“此乃经济攻势的第一步。”
“接下来,”
“大明开始大量高价收购高丽的人参、牛角等。”
“高丽的百姓见有利可图,定会蜂拥而至,采挖人参、饲养牛只。”
“导致他们荒废农田。”
“随后,我们再激励高丽的军民。”
“鼓励他们贩卖人参、牛角。”
“售出百颗或千颗人参者,”
“赐金数百。”
“牛角等亦同。”
“嘉奖那些高丽商贩。”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贩卖人参、牛角。”
“高丽军民将陷入狂热。”
“全力养牛、挖参。”
“几乎无人耕作。”
“结果,高丽将陷入粮荒。”
“他们的粮食大多依赖大明进口。”
“因大明粮食价格低廉。”
“待时机一到,”
“我们禁止大明百姓购买高丽的人参、牛角,同时切断粮食供应。”
“此时,高丽已囤积大量的人参、牛角。”
“经济瞬间瓦解。”
“加之粮荒,”
“他们连运往边境的军粮都无法保障。”
“如此,高丽难以抵御燕王的进军。”
“高丽军队败退。”
“粮食匮乏。”
“燕王意在征服高丽。”
“这将轻而易举。”
“甚至无需燕王主动攻击。”
“缺粮的高丽,或许会自动归顺大明,自愿成为附属。”
叶轩之言,触动了朱元璋的心弦。
大明航海贸易繁荣,棉布产量大增,考成法使得朝政清明,国库丰盈,政治稳定。
简而言之,大明财力雄厚,足以发动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