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 第417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第417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1980年夏,省农业厅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顾十七坐在长桌末端,手里攥着一份《关于青山大队包产到户试点的总结报告》。这份报告本该在三天前就递交省委,却被马专员以\"数据需要核实\"为由硬生生扣了下来。

    \"顾同志,\"马专员慢条斯理地翻开文件,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你们这个亩产增长率,是不是算错了?\"

    会议桌对面,郑厅长眉头微皱,但没说话。

    \"马专员,\"顾十七保持着平静,\"每一组数据都经过三次核对,青山大队的社员可以作证。\"

    \"社员?\"马专员突然笑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就是那些为了多分粮食,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都不要的农民?\"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过来。顾十七感到后背渗出冷汗——马专员在给他扣帽子,而且扣得极其精准。在这个年代,\"反对集体经济\"足以毁掉一个人的政治生命。

    \"马专员言重了。\"郑厅长终于开口,\"小顾同志只是如实反映试点情况。\"

    \"老郑啊,\"马专员转向郑厅长,语气突然亲热,\"林副省长特别关心这个试点,专门嘱咐我要''把好关''。\"

    听到\"林副省长\"三个字,郑厅长的表情微不可察地僵了一瞬。顾十七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马专员背后的势力,终于浮出水面了。

    散会后,顾十七被郑厅长叫到了办公室。

    关上门,郑厅长第一句话就是:\"你惹上大麻烦了。\"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郑厅长点了支烟,却没抽,只是看着烟灰一点点变长。

    \"林副省长是省里保守派的头号人物,\"郑厅长压低声音,\"去年邓老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他是唯一公开反对的省委领导。\"

    顾十七心头一震。在原来的世界线里,正是这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在这个时空连这个都被质疑...

    \"马专员是他的人?\"

    \"不止是马专员。\"郑厅长冷笑一声,\"省计委、宣传部、组织部...至少三分之一的重要岗位都是他的人。邓老在时还能压住,现在邓老回京了...\"

    烟灰终于不堪重负地断裂,砸在玻璃烟灰缸里,碎成粉末。

    三天后,顾十七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

    \"顾技术员吗?我是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张明。\"电话那头是个热情的男声,\"林副省长看了你的报告,很感兴趣,想请你明天来座谈。\"

    顾十七握话筒的手瞬间收紧。郑厅长的警告言犹在耳:不要直接接触林副省长的人。

    \"抱歉,我明天要去青山大队...\"

    \"巧了!\"张明笑声更热切了,\"林副省长正好要去青山公社视察,可以顺路接你。\"

    挂掉电话,顾十七立刻拨通了郑敏的号码。

    \"这是个陷阱。\"郑敏听完立刻断言,\"我爸说过,林副省长从来不会''顺路''见人。\"

    深夜的农科院实验室里,郑敏把一沓资料塞给顾十七:\"拿着这个,或许能保命。\"

    那是杂交水稻的初期实验数据,首页盖着农科院的公章。

    \"如果他们要整你,就抛出这个。\"郑敏的眼睛在台灯下闪着光,\"记住,这是''国家重点项目'',谁动谁就是破坏科研。\"

    顾十七突然抓住她的手:\"你跟我一起去。\"

    郑敏愣住了。

    \"未婚夫妻一起见领导,合情合理。\"顾十七说出了一个自己都惊讶的理由,\"而且...我需要你。\"

    林副省长的专车比约定的早到了半小时。

    黑色伏尔加轿车里,张明热情地介绍:\"这位是农林办的李处长,这位是...\"

    顾十七默默数着——算上司机,车上四个都是林副省长的人。郑敏悄悄捏了捏他的手指。

    省委小会议室里,林副省长正在看文件。他比顾十七想象中年轻,五十岁出头,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中山装的风纪扣严严实实系到最上面。

    \"小顾同志啊,\"林副省长放下文件,笑容和蔼,\"你的报告写得很好嘛!有闯劲,有想法!\"

    顾十七刚要谦虚,林副省长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有个小问题——这些增产措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会议室瞬间安静。

    \"是结合了老农经验和农技推广...\"

    \"哦?\"林副省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那这个呢?\"

    顾十七的血液瞬间凝固——那是他记录未来农业技术的笔记本!扉页还写着\"绝密\"两个大字!

    \"这是我的一些学习笔记...\"

    \"学习?\"林副省长轻轻翻开一页,\"''1982年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经验''?现在才1980年,顾同志就能预测两年后的事?\"

    冷汗顺着顾十七的脊背流下。他余光看到郑敏的手正悄悄伸向公文包——那里装着杂交水稻的资料。

    \"林副省长,\"郑敏突然开口,\"其实这本笔记是...\"

    \"是我给郑敏的情书。\"顾十七突然说。

    所有人都愣住了。

    \"1982年是我们约定结婚的年份,\"顾十七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包产到户''是我们的暗号,意思是...呃...\"

    \"意思是成家后谁管账。\"郑敏迅速接话,脸恰到好处地红了,\"我爸说结婚前要...要明确责任。\"

    林副省长的表情精彩极了。他显然没料到这个发展方向,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了又眯。

    \"年轻人真有意思。\"最后他干笑两声,把笔记本推了回来,\"不过工作笔记和情书还是分开为好,对吧?\"

    回程的公交车上,郑敏终于憋不住笑出声:\"''包产到户''是谁管账?你怎么想出来的?\"

    顾十七却笑不出来:\"笔记本怎么会落到他手里?\"

    \"你宿舍被搜过了。\"郑敏笑容消失,\"幸好最重要的几页你随身带着。\"

    车窗外,乌云压城。顾十七想起林副省长最后说的话:\"省里正在筹备''农村工作座谈会'',希望小顾同志也能参加。\"

    这不是邀请,是战书。

    \"要告诉我爸吗?\"郑敏问。

    顾十七摇头:\"郑厅长知道只会更危险。\"他握紧笔记本,\"我们得主动出击。\"

    三天后,省报突然刊登了农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杂交水稻取得突破性进展,配图是郑敏和顾十七在试验田的合影。

    报道特意提到:\"这项研究源于基层农技员的创新思路...\"

    当天下午,马专员怒气冲冲地闯进郑厅长办公室:\"老郑!你女婿这是什么意思?绕过正常程序直接举报?\"

    郑厅长正在看文件,头也不抬:\"年轻人谈恋爱的事,我管不着。\"

    与此同时,顾十七正在邮局往北京寄挂号信。信封上写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邓老亲启\"。

    信里只有一张照片——试验田里金灿灿的稻穗,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