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在异世界打游击那件事 第623章 救荒队的任务
热门推荐:
变成血族少女的我,掀起工业革命
纯苦巧克力
穿越影视剧吃瓜
重生08神级中场从德甲崛起
官欲道
都市海贼:无敌从最强超人系开始
一人之下:纸扎匠,开局三千阴兵
我在异界有座城
我成了光之巨人
根据地的第一批救荒队组建地十分顺利,第13号难民营里除了有家人受伤需要照顾的之外,基本都报名加入了。
民众们不傻,他们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加入救荒队其实也是在救他们自己。
这就跟逃荒一样,本地的粮食不足了那就必须逃到外地去搏一搏那一线生机。
有时候是因为饥荒和瘟疫,有时候则是战争和赋税。
但总体来说逃荒这件事对于希德罗斯的农民们来说是十分寻常的,平均每隔一代人都要举家逃离故土。
更何况这次还有着革命军帮他们打底,家里的孩子根据地会帮忙照顾,革命军也会给每个救荒队配备一个队长带领大家。
可以说比起以往的逃荒,这次的风险要小得多。而且逃荒是漫无目的的、没有希望的,这次的救荒却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希望虽然渺茫但不是没有。
这一切的逻辑难民们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在饥饿的状态下,人脑会进入一种低耗能的保护模式,拒绝思考这种复杂的问题,长期食素也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因此昨晚的那一顿饱饭不光是提振的士气,更是让大部分难民们有了认真思考现状的机会。
此时随着第一批救荒队的出发,根据地的粮食压力减轻不少。
之前办大餐会的时候的确一口气耗费了整个营地三五天的食物储备,但出发的救荒队却只带走七天的口粮,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找根据地要粮食了。
之前的开垦大队是从文德镇出发沿着格利芬尔山脉一路向北去开拓根据地的,其营地选址是早已规划好了的。
这次的救荒队也是如此,根据地可不会毫无准备地就把老百姓给丢到荒山野岭中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在前期开垦运动的时候,根据地的侦查队也没有闲着,他们以各大开垦营地为中心在向四周侦查着,最远的已经往北面跑了上百公里都快跑到格利芬尔山脉最北端的高原那了。
侦查队的任务是寻找适合建立聚居点的地方,顺带勘绘山脉内部的地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很多合适的地点,但是却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地形的因素暂时没有被列入第一批开垦营地的选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下地形有限不适合建立聚居点,但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
这些都是救荒队将要被派往的地方。
就比如伊万·科瓦廖夫加入的第41救荒队就要前往第40号营地下游的湖泊那开展捕鱼作业。
为此他们从文德镇西南面的难民聚居地出发,先是到文德镇领取了一部分工具和7天的补给物资,接着他们就会沿着之前开拓出来的道路向北前进。
根据地的物资运输队会跟着他们一起出发,路途上的各大开垦营地也会给他们提供帮助,当到达第40号开垦营地之后他们就独自前往预定地点。
之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就不会让根据地提供粮食,反而向附近的开垦营地供给食物。
相对应的开垦营地那边也会给他们提供其他生活物资和武力援助。
根据地现在有着三个主要的难民聚居地,其中一个在文德山脉脚下,另外两个在霍米林茨克边上,
文德镇难民聚居地和东霍米林茨克的难民聚居地会沿着开垦营地的方向一路向北去各大湖泊或者猎场附近寻找食物,至于西霍米林茨克的难民聚居地则会直接向北进入格利芬尔山脉的西侧。
大雪纷飞,寒冷的北风席卷着整个希德罗斯大地,但是各大难民营却并没有在北风的肆虐下瑟瑟发抖。
随着大规模的扫黑运动的进行,各大难民营的秩序得以重建。
有着前面几个难民营做榜样,后方的难民们也知道了根据地这么做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
因此到后面的时候都不用保卫部的人出手,难民们自己就把那些为非作歹的烂人给抓了起来。
“嘿,革命军的兄弟,这些坏家伙我们都给你们抓来了,什么时候开大餐会啊?”
“是啊、是啊,我们都等不及了!”
有靠后的难民营地等不了保卫部的人来慢慢清理,竟然自告奋勇地上前来帮他们排忧解难。
但他们这样的做法显然惹得前面难民营地有些不高兴了。
“急什么急,今天是我们17号营地的,你们3号的等后面去啊!”
“就是、就是,排队啊,那什么先来后到懂不懂?!”
眼见两个营地的人差点打起来,保卫部的工作人赶忙将他们给分开,并且向主动帮忙的3号营地民众们保证现在就去调集人手加班加点核实。
只要他们那边核实没问题,大餐会和文艺演出当即就安排上。
“喂,革命军的兄弟,那什么演出不要了能不能多给两顿饱饭啊?”
有人不嫌事大地问道,但是还没等保卫部的工作人员解释,前面第17号难民营地的人就主动反驳道:
“去、去、去,你们知不知道大餐会是文艺演出附赠的。”
“你们不想看,我们还想看两场呢。看两场演出,吃两顿饭,咱们还赚了呢。”
一听大餐会是文艺演出附赠的,之前那人立马改口,急匆匆地说道则文艺演出是必须看的,谁不看都不行,而且谁也不能抢了他们的。
各大营地的难民们一下子就积极了起来,这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就是对于文艺演出团和后勤野战厨房的同志们来说有些不友好了。
他们这段时间基本都是在轮轴转,很多时候一天要接三场演出,早中晚各一次。
大晚上还不能直接休息,因为物资准备、排练节目、修改剧本的工作也十分消耗时间。
文艺演出团的大家都很累,但对比以前在繁花巷的日子,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鲁金斯基这段时间都在忙碌着剧本创作的事情。
第一次的演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叶格林却宽慰他这不算什么,没做好可以改,不知道怎么改可以找老百姓问。
鲁金斯基找来了沃尔夫格勒大学文法系的教授们,然后按照叶格林的提议,在一场场演出后根据难民们的反馈不断修改着剧本。
原本他们认为很高雅的演绎技巧被难民们直接批评了,很多人说看着剧情明明乐呵呵的,但台上的人怎么莫名其妙就开始唱歌了呢?
还有人反应故事里的有些情节很奇怪,那些地主家的小姐怎么跑来和农夫谈恋爱了?
甚至就连穷人不像穷人,故意作惨让人同情的戏码也被老百姓们给指了出来。
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剧本是好看的。
有两名助手受不了这个气直接退出了,但教授们基本都留了下来和鲁金斯基继续改进。
现在全新的剧本已经被他们创作出来了……
民众们不傻,他们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加入救荒队其实也是在救他们自己。
这就跟逃荒一样,本地的粮食不足了那就必须逃到外地去搏一搏那一线生机。
有时候是因为饥荒和瘟疫,有时候则是战争和赋税。
但总体来说逃荒这件事对于希德罗斯的农民们来说是十分寻常的,平均每隔一代人都要举家逃离故土。
更何况这次还有着革命军帮他们打底,家里的孩子根据地会帮忙照顾,革命军也会给每个救荒队配备一个队长带领大家。
可以说比起以往的逃荒,这次的风险要小得多。而且逃荒是漫无目的的、没有希望的,这次的救荒却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希望虽然渺茫但不是没有。
这一切的逻辑难民们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在饥饿的状态下,人脑会进入一种低耗能的保护模式,拒绝思考这种复杂的问题,长期食素也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因此昨晚的那一顿饱饭不光是提振的士气,更是让大部分难民们有了认真思考现状的机会。
此时随着第一批救荒队的出发,根据地的粮食压力减轻不少。
之前办大餐会的时候的确一口气耗费了整个营地三五天的食物储备,但出发的救荒队却只带走七天的口粮,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找根据地要粮食了。
之前的开垦大队是从文德镇出发沿着格利芬尔山脉一路向北去开拓根据地的,其营地选址是早已规划好了的。
这次的救荒队也是如此,根据地可不会毫无准备地就把老百姓给丢到荒山野岭中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在前期开垦运动的时候,根据地的侦查队也没有闲着,他们以各大开垦营地为中心在向四周侦查着,最远的已经往北面跑了上百公里都快跑到格利芬尔山脉最北端的高原那了。
侦查队的任务是寻找适合建立聚居点的地方,顺带勘绘山脉内部的地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很多合适的地点,但是却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地形的因素暂时没有被列入第一批开垦营地的选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下地形有限不适合建立聚居点,但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
这些都是救荒队将要被派往的地方。
就比如伊万·科瓦廖夫加入的第41救荒队就要前往第40号营地下游的湖泊那开展捕鱼作业。
为此他们从文德镇西南面的难民聚居地出发,先是到文德镇领取了一部分工具和7天的补给物资,接着他们就会沿着之前开拓出来的道路向北前进。
根据地的物资运输队会跟着他们一起出发,路途上的各大开垦营地也会给他们提供帮助,当到达第40号开垦营地之后他们就独自前往预定地点。
之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就不会让根据地提供粮食,反而向附近的开垦营地供给食物。
相对应的开垦营地那边也会给他们提供其他生活物资和武力援助。
根据地现在有着三个主要的难民聚居地,其中一个在文德山脉脚下,另外两个在霍米林茨克边上,
文德镇难民聚居地和东霍米林茨克的难民聚居地会沿着开垦营地的方向一路向北去各大湖泊或者猎场附近寻找食物,至于西霍米林茨克的难民聚居地则会直接向北进入格利芬尔山脉的西侧。
大雪纷飞,寒冷的北风席卷着整个希德罗斯大地,但是各大难民营却并没有在北风的肆虐下瑟瑟发抖。
随着大规模的扫黑运动的进行,各大难民营的秩序得以重建。
有着前面几个难民营做榜样,后方的难民们也知道了根据地这么做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
因此到后面的时候都不用保卫部的人出手,难民们自己就把那些为非作歹的烂人给抓了起来。
“嘿,革命军的兄弟,这些坏家伙我们都给你们抓来了,什么时候开大餐会啊?”
“是啊、是啊,我们都等不及了!”
有靠后的难民营地等不了保卫部的人来慢慢清理,竟然自告奋勇地上前来帮他们排忧解难。
但他们这样的做法显然惹得前面难民营地有些不高兴了。
“急什么急,今天是我们17号营地的,你们3号的等后面去啊!”
“就是、就是,排队啊,那什么先来后到懂不懂?!”
眼见两个营地的人差点打起来,保卫部的工作人赶忙将他们给分开,并且向主动帮忙的3号营地民众们保证现在就去调集人手加班加点核实。
只要他们那边核实没问题,大餐会和文艺演出当即就安排上。
“喂,革命军的兄弟,那什么演出不要了能不能多给两顿饱饭啊?”
有人不嫌事大地问道,但是还没等保卫部的工作人员解释,前面第17号难民营地的人就主动反驳道:
“去、去、去,你们知不知道大餐会是文艺演出附赠的。”
“你们不想看,我们还想看两场呢。看两场演出,吃两顿饭,咱们还赚了呢。”
一听大餐会是文艺演出附赠的,之前那人立马改口,急匆匆地说道则文艺演出是必须看的,谁不看都不行,而且谁也不能抢了他们的。
各大营地的难民们一下子就积极了起来,这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就是对于文艺演出团和后勤野战厨房的同志们来说有些不友好了。
他们这段时间基本都是在轮轴转,很多时候一天要接三场演出,早中晚各一次。
大晚上还不能直接休息,因为物资准备、排练节目、修改剧本的工作也十分消耗时间。
文艺演出团的大家都很累,但对比以前在繁花巷的日子,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鲁金斯基这段时间都在忙碌着剧本创作的事情。
第一次的演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叶格林却宽慰他这不算什么,没做好可以改,不知道怎么改可以找老百姓问。
鲁金斯基找来了沃尔夫格勒大学文法系的教授们,然后按照叶格林的提议,在一场场演出后根据难民们的反馈不断修改着剧本。
原本他们认为很高雅的演绎技巧被难民们直接批评了,很多人说看着剧情明明乐呵呵的,但台上的人怎么莫名其妙就开始唱歌了呢?
还有人反应故事里的有些情节很奇怪,那些地主家的小姐怎么跑来和农夫谈恋爱了?
甚至就连穷人不像穷人,故意作惨让人同情的戏码也被老百姓们给指了出来。
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剧本是好看的。
有两名助手受不了这个气直接退出了,但教授们基本都留了下来和鲁金斯基继续改进。
现在全新的剧本已经被他们创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