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天神祖 第1261章
热门推荐:
让我娶傻千金,你又回来求我离婚?
拍卖万倍返还:凡铁变极道帝兵!
占尽名山,吃尽美男!
穿成娇软拜金女,各路大佬沦陷了
仙道第一棺
武道大帝
徒儿,下山祸害你绝色师姐们去吧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仕途人生
在南天门,狂风裹挟着云絮疾掠而过,从那层层石阶上席卷而去。刘镇天肩头的玄色长袍,在劲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其袖口的金色纹路,于日光映照下,泛出阵阵冷冽的光芒。此刻,他伫立在议事殿前的九重云台边缘,脚下灵雾翻涌不休,头顶之上,星图玉盘正缓缓旋转,清晰映照出仙界十二大灵脉的延展走向。
方才,传讯的金光已然落下,殿内诸位长老也已尽数到齐,唯独静候他的踏入。
然而,刘镇天并未即刻进入殿内。他手指轻轻按压怀中的玉佩,只见那裂痕深处的青丝正有节奏地震颤着,频率稳定,每三息半一次,恰似地底深处某物沉稳的呼吸。他微微闭眼,将神识沉入体内,再次回放玉简中的声纹数据 —— 那低沉、缓慢且富有节奏的搏动,与青丝的震动完全同步。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紧密的呼应,仿佛有某种活物正隐匿其中,悄然蛰伏。
“它没死。” 刘镇天低声自语,这并非是对他人言说,而是对自身判断的确认。
随后,他抬脚,跨过了议事殿的门槛。
议事殿内,蟠龙柱环绕四周,七位长老分作两列肃然而立。大长老端坐在主位之上,银发垂落至肩,目光平静得如同古井,波澜不兴。四长老手中的玉简轻轻转动,显然,他对 “灵脉监察司” 的质疑仍未消散。二长老闭目养神,看似漠不关心,可手指关节却微微扣着扶手,透露出其内心实则并不平静。
刘镇天站在殿心位置,既未行礼,也未落座。
“我带回了三样事物。” 他开口说道,声音虽不高亢,却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一段声纹,一枚玉佩,还有一段神识残影。”
话音刚落,玉简便悬空升起,声纹随即扩散开来。那低沉的搏动在殿内回荡,仿佛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心跳声。
“三息半一次。” 刘镇天说道,“地脉自然波动的周期为五息。那么,这究竟是什么?”
殿内无人应答。
他掌心翻转,玉佩瞬间浮现,裂痕中的青丝微微颤动,与声纹的节奏竟完全一致。
“它在共鸣。” 刘镇天缓缓说道,“并非是我对它产生影响,而是它在主动回应。”
大长老睁开双眼,问道:“你从何处获取到这段声纹?”
“玉简记录于禁地撤离之前。” 刘镇天回答道,“当时地底异动尚未停止,我便命弟子进行刻录。而玉佩的震动,自那巨大身影消散之后,就从未停歇。两者的频率始终一致,一直持续到现在。”
他稍作停顿,神识一动,一道光影便在星图玉盘上投射而出 —— 这正是诸葛无为昏迷前最后的神识碎片。
画面虽有些模糊,但仍可辨认出:在地底深处,一道青色脉络蜿蜒曲折,宛如血管一般,其搏动节奏与声纹完全吻合。在脉络的尽头,隐隐浮现出一道巨大的缝隙,缝隙边缘扭曲变形,似乎是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撕裂开来。
“这是什么?” 三长老皱起眉头问道。
“归墟裂渊。” 刘镇天回应道,“《鸿蒙纪?地脉篇》的残卷中有记载 ——‘归墟裂渊,始气所藏,伪灵窃本,天地将倾’。”
说着,他抬手一挥,一卷残破的古籍便浮现出来。书页已然泛黄,边角还有焦黑的痕迹,显然是从藏经阁紧急调取而来。他翻至某一页,指尖轻点一段铭文,说道:“此处记载,裂渊位于仙界地核的缝隙之中,乃是鸿蒙初开之时,天地间留下的一道裂痕,其中封存着最为原始的始气。而‘伪灵’,指的是非正统诞生的灵体,它们寄生于地脉,依靠吞噬本源来存活。”
四长老冷笑一声,道:“仅仅凭借古籍中的残文,就断言危机尚未解除?”
“并非断言。” 刘镇天目光扫视众人,“这是完整的证据链。声纹、玉佩共鸣、神识残影、古籍记载 —— 这四者都指向了同一地点、同一频率、同一本质。它既不是魔,也不是妖,而是‘伪始祖’。它寄生在地脉之中,伪装成鸿蒙本源,通过吞噬真正的始气来不断壮大自身。我们之前所斩杀的,只不过是它的一具外壳罢了。”
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大长老缓缓伸手,接过古籍。他的指尖落在 “归墟裂渊” 四字之上,指节微微颤动了一下,旋即便恢复了如常。但那一瞬间的波动,还是被刘镇天敏锐地捕捉到了眼底。
刘镇天知晓,大长老必定知道些什么。
但他并未点破,只是继续说道:“它在等待时机。等待我们放松警惕,等待灵气潮汐的到来,等待下一次的觉醒。而它的藏身之处,极有可能便是裂渊。”
“你打算怎么做?” 大长老终于开口问道。
“设立监察机制。” 刘镇天说道,“采用双轨并行的方式。其一,由鸿蒙门派出三名阵法师,协同守界使,每半日采集一次灵脉共振的频谱;其二,炼制‘脉息镜’,以树芯残余的感应力为引子,远程映射地底能量的流向。”
“脉息镜?” 二长老疑惑地问道。
“共三枚。” 刘镇天点头确认,“以玉佩中的青丝作为核心,融入世界之树残魂的气息,便可捕捉到微弱的共鸣。一旦发现异常的能量流向,便立即发出预警。”
四长老依旧心存疑虑,道:“三月的试行已经属于破例,如今你又要炼器、调人,还需进入藏经阁…… 是否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
“诸葛无为的伤势正在恶化。” 刘镇天平静地说道,“他的神识受损严重,残留的蓝纹正在侵蚀他的经脉。若不尽快查明源头,恐怕他的魂火都难以维系。因此,我申请紧急调阅‘禁地类’古籍,需要进入藏经阁第七层。”
大长老沉默了片刻,最终点头应允:“准。”
“多谢。” 刘镇天收起玉佩,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 大长老突然说道,“你那玉佩中的青丝…… 当真就是树芯残魂?”
刘镇天脚步未停,只是说道:“它认得那东西,同时也惧怕那东西。所以 ——”
他抬手,指尖轻轻抚过剑柄上已然干涸的血痕。
“它不会再有第二次逃脱的机会。”
——
藏经阁第七层,禁制极为森严。
当石门缓缓开启,一股陈年的墨香混合着灵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刘镇天迈步走进其中,身后的石门随之缓缓闭合,将外界的声响彻底隔绝。这第七层只存放 “禁地类” 古籍,所有古籍皆以灵玉封存,唯有凭借长老令印方可开启。
刘镇天取出令印,按压在中央的玉台之上。
嗡 ——
玉台瞬间亮起,三卷古籍缓缓升起。其中一卷的边缘刻有裂纹图腾,正是《地脉禁录?卷三》。
他正准备取阅,余光却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
他低头看去,脚边的水池倒映出殿内的景象。此时,他手中的脉息镜尚未激活,然而镜面却已然映出了倒影 —— 可在那倒影之中,他身后的石阶上,竟出现了一道模糊的轮廓,似人却又非人,肩宽背厚,头上还生有双角。
他猛地回头。
却发现空无一物。
再看镜面,那道影子已然消失不见。
脉息镜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镜面冰冷,毫无光泽,也不见任何影像。
他盯着镜面,指尖缓缓摩挲着镜缘。这镜尚未炼制完成,为何却能映出如此异象?是因为残魂的感应?还是…… 它已然有所察觉?
他不动声色,将镜收入袖中,转身走向玉台。
翻开《地脉禁录?卷三》,他一页页快速扫过。忽然,他的指尖停了下来。
一幅地脉图出现在眼前:在仙界地核的深处,一道巨大的裂缝贯穿南北,标注为 “归墟裂渊”。裂缝的周围,绘制着九座镇压阵法,每个阵眼皆以青玉为基础,四周铭文环绕。
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那铭文字体,竟与玉佩裂痕中青丝的纹路,有着七分相似。
他正欲仔细查看,袖中的脉息镜忽地一阵震动。
他迅速取出,只见镜面依旧黯淡无光,可镜缘却浮现出一丝极为淡弱的青光,如同雾气一般缭绕,随即又隐匿不见。
他闭上眼睛,将神识探入其中。
镜中竟传来一丝微弱的搏动 —— 同样是三息半一次,与玉佩的共鸣完全一致。
这绝非错觉。
它在回应。
他睁开双眼,目光变得沉冷。
这镜还未炼成,却已然与地底之物产生了感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东西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敏锐。它在倾听,它在窥视,它在等待时机。
他合上古籍,转身走向石门。
就在他的手触碰到门环的刹那,袖中的玉佩猛地一颤,裂痕中的青丝剧烈抖动起来,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拉扯了一下。
他的脚步顿时一顿。
低头看去,玉佩裂痕中的青丝正缓缓缩回,仿佛是…… 被什么东西,从地底深处,轻轻地拽了回去。
他缓缓握紧玉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石门打开,风灌了进来。
他踏出藏经阁,抬头望向天空。
仙界的云海依旧翻腾不息,金光洒落大地,可他却只感觉到一片彻骨的阴寒。
脉息镜在他的袖中发烫,仿佛是一块即将苏醒的烙铁。
方才,传讯的金光已然落下,殿内诸位长老也已尽数到齐,唯独静候他的踏入。
然而,刘镇天并未即刻进入殿内。他手指轻轻按压怀中的玉佩,只见那裂痕深处的青丝正有节奏地震颤着,频率稳定,每三息半一次,恰似地底深处某物沉稳的呼吸。他微微闭眼,将神识沉入体内,再次回放玉简中的声纹数据 —— 那低沉、缓慢且富有节奏的搏动,与青丝的震动完全同步。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紧密的呼应,仿佛有某种活物正隐匿其中,悄然蛰伏。
“它没死。” 刘镇天低声自语,这并非是对他人言说,而是对自身判断的确认。
随后,他抬脚,跨过了议事殿的门槛。
议事殿内,蟠龙柱环绕四周,七位长老分作两列肃然而立。大长老端坐在主位之上,银发垂落至肩,目光平静得如同古井,波澜不兴。四长老手中的玉简轻轻转动,显然,他对 “灵脉监察司” 的质疑仍未消散。二长老闭目养神,看似漠不关心,可手指关节却微微扣着扶手,透露出其内心实则并不平静。
刘镇天站在殿心位置,既未行礼,也未落座。
“我带回了三样事物。” 他开口说道,声音虽不高亢,却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一段声纹,一枚玉佩,还有一段神识残影。”
话音刚落,玉简便悬空升起,声纹随即扩散开来。那低沉的搏动在殿内回荡,仿佛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心跳声。
“三息半一次。” 刘镇天说道,“地脉自然波动的周期为五息。那么,这究竟是什么?”
殿内无人应答。
他掌心翻转,玉佩瞬间浮现,裂痕中的青丝微微颤动,与声纹的节奏竟完全一致。
“它在共鸣。” 刘镇天缓缓说道,“并非是我对它产生影响,而是它在主动回应。”
大长老睁开双眼,问道:“你从何处获取到这段声纹?”
“玉简记录于禁地撤离之前。” 刘镇天回答道,“当时地底异动尚未停止,我便命弟子进行刻录。而玉佩的震动,自那巨大身影消散之后,就从未停歇。两者的频率始终一致,一直持续到现在。”
他稍作停顿,神识一动,一道光影便在星图玉盘上投射而出 —— 这正是诸葛无为昏迷前最后的神识碎片。
画面虽有些模糊,但仍可辨认出:在地底深处,一道青色脉络蜿蜒曲折,宛如血管一般,其搏动节奏与声纹完全吻合。在脉络的尽头,隐隐浮现出一道巨大的缝隙,缝隙边缘扭曲变形,似乎是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撕裂开来。
“这是什么?” 三长老皱起眉头问道。
“归墟裂渊。” 刘镇天回应道,“《鸿蒙纪?地脉篇》的残卷中有记载 ——‘归墟裂渊,始气所藏,伪灵窃本,天地将倾’。”
说着,他抬手一挥,一卷残破的古籍便浮现出来。书页已然泛黄,边角还有焦黑的痕迹,显然是从藏经阁紧急调取而来。他翻至某一页,指尖轻点一段铭文,说道:“此处记载,裂渊位于仙界地核的缝隙之中,乃是鸿蒙初开之时,天地间留下的一道裂痕,其中封存着最为原始的始气。而‘伪灵’,指的是非正统诞生的灵体,它们寄生于地脉,依靠吞噬本源来存活。”
四长老冷笑一声,道:“仅仅凭借古籍中的残文,就断言危机尚未解除?”
“并非断言。” 刘镇天目光扫视众人,“这是完整的证据链。声纹、玉佩共鸣、神识残影、古籍记载 —— 这四者都指向了同一地点、同一频率、同一本质。它既不是魔,也不是妖,而是‘伪始祖’。它寄生在地脉之中,伪装成鸿蒙本源,通过吞噬真正的始气来不断壮大自身。我们之前所斩杀的,只不过是它的一具外壳罢了。”
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大长老缓缓伸手,接过古籍。他的指尖落在 “归墟裂渊” 四字之上,指节微微颤动了一下,旋即便恢复了如常。但那一瞬间的波动,还是被刘镇天敏锐地捕捉到了眼底。
刘镇天知晓,大长老必定知道些什么。
但他并未点破,只是继续说道:“它在等待时机。等待我们放松警惕,等待灵气潮汐的到来,等待下一次的觉醒。而它的藏身之处,极有可能便是裂渊。”
“你打算怎么做?” 大长老终于开口问道。
“设立监察机制。” 刘镇天说道,“采用双轨并行的方式。其一,由鸿蒙门派出三名阵法师,协同守界使,每半日采集一次灵脉共振的频谱;其二,炼制‘脉息镜’,以树芯残余的感应力为引子,远程映射地底能量的流向。”
“脉息镜?” 二长老疑惑地问道。
“共三枚。” 刘镇天点头确认,“以玉佩中的青丝作为核心,融入世界之树残魂的气息,便可捕捉到微弱的共鸣。一旦发现异常的能量流向,便立即发出预警。”
四长老依旧心存疑虑,道:“三月的试行已经属于破例,如今你又要炼器、调人,还需进入藏经阁…… 是否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
“诸葛无为的伤势正在恶化。” 刘镇天平静地说道,“他的神识受损严重,残留的蓝纹正在侵蚀他的经脉。若不尽快查明源头,恐怕他的魂火都难以维系。因此,我申请紧急调阅‘禁地类’古籍,需要进入藏经阁第七层。”
大长老沉默了片刻,最终点头应允:“准。”
“多谢。” 刘镇天收起玉佩,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 大长老突然说道,“你那玉佩中的青丝…… 当真就是树芯残魂?”
刘镇天脚步未停,只是说道:“它认得那东西,同时也惧怕那东西。所以 ——”
他抬手,指尖轻轻抚过剑柄上已然干涸的血痕。
“它不会再有第二次逃脱的机会。”
——
藏经阁第七层,禁制极为森严。
当石门缓缓开启,一股陈年的墨香混合着灵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刘镇天迈步走进其中,身后的石门随之缓缓闭合,将外界的声响彻底隔绝。这第七层只存放 “禁地类” 古籍,所有古籍皆以灵玉封存,唯有凭借长老令印方可开启。
刘镇天取出令印,按压在中央的玉台之上。
嗡 ——
玉台瞬间亮起,三卷古籍缓缓升起。其中一卷的边缘刻有裂纹图腾,正是《地脉禁录?卷三》。
他正准备取阅,余光却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
他低头看去,脚边的水池倒映出殿内的景象。此时,他手中的脉息镜尚未激活,然而镜面却已然映出了倒影 —— 可在那倒影之中,他身后的石阶上,竟出现了一道模糊的轮廓,似人却又非人,肩宽背厚,头上还生有双角。
他猛地回头。
却发现空无一物。
再看镜面,那道影子已然消失不见。
脉息镜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镜面冰冷,毫无光泽,也不见任何影像。
他盯着镜面,指尖缓缓摩挲着镜缘。这镜尚未炼制完成,为何却能映出如此异象?是因为残魂的感应?还是…… 它已然有所察觉?
他不动声色,将镜收入袖中,转身走向玉台。
翻开《地脉禁录?卷三》,他一页页快速扫过。忽然,他的指尖停了下来。
一幅地脉图出现在眼前:在仙界地核的深处,一道巨大的裂缝贯穿南北,标注为 “归墟裂渊”。裂缝的周围,绘制着九座镇压阵法,每个阵眼皆以青玉为基础,四周铭文环绕。
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那铭文字体,竟与玉佩裂痕中青丝的纹路,有着七分相似。
他正欲仔细查看,袖中的脉息镜忽地一阵震动。
他迅速取出,只见镜面依旧黯淡无光,可镜缘却浮现出一丝极为淡弱的青光,如同雾气一般缭绕,随即又隐匿不见。
他闭上眼睛,将神识探入其中。
镜中竟传来一丝微弱的搏动 —— 同样是三息半一次,与玉佩的共鸣完全一致。
这绝非错觉。
它在回应。
他睁开双眼,目光变得沉冷。
这镜还未炼成,却已然与地底之物产生了感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东西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敏锐。它在倾听,它在窥视,它在等待时机。
他合上古籍,转身走向石门。
就在他的手触碰到门环的刹那,袖中的玉佩猛地一颤,裂痕中的青丝剧烈抖动起来,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拉扯了一下。
他的脚步顿时一顿。
低头看去,玉佩裂痕中的青丝正缓缓缩回,仿佛是…… 被什么东西,从地底深处,轻轻地拽了回去。
他缓缓握紧玉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石门打开,风灌了进来。
他踏出藏经阁,抬头望向天空。
仙界的云海依旧翻腾不息,金光洒落大地,可他却只感觉到一片彻骨的阴寒。
脉息镜在他的袖中发烫,仿佛是一块即将苏醒的烙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