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镇天神祖 > 第1369章

镇天神祖 第1369章

    当木匣闭合之际,其底纹所泛起的 “归” 字金光犹未完全消散,刘镇天已然将其推至案角。旋即,他起身迈向讲道台,步伐相较于前几日更为稳健。北境阵眼的晶核裂纹已成功替换,试炼阵运行恢复正常,灵泉池中的黑气亦再未浮现。外部祸患暂时得以平息,然而人心却仿若断脉,亟待另寻方法予以接续。

    他于讲道台前站定,身后便是刚刚启用的灵械坊。青铜导引仪静静矗立其中,其表面符文与金属导管相互交错,恰似两种不同世界的骨骼拼接而成。

    “自今日起,举办文会。” 他开口说道,声音虽不高亢,却清晰地传遍全场,“不称‘大会’,亦不订立‘盟约’,就叫做‘万界文会’—— 地星、大炎、仙界,三地的修士,聚在一起谈一谈、看一看、学一学。”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

    一名老修士自人群中走出,他的灰袍轻轻拂动:“宗主,战后局势尚未稳定,伤者也未痊愈,此时大力兴办文事,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刘镇天并未回应,只是抬手召出一面灵光镜。镜中依次浮现出灵泉池清流潺潺、药苗破土而出、弟子们有序轮修的画面,最后定格在英灵碑前一队少年默默伫立的身影。

    “外部祸患尚在可控范围。” 他说道,“而内部忧患却存于人心。四万三千人倒下,并非单纯依靠闭关就能弥补。人族想要存续,首先得让人心复苏。”

    老修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回到人群之中。

    刘镇天转而看向诸葛无为:“此事交由你来负责,设立‘文化司’,拟定三界的邀请函,并在三日内发出。”

    诸葛无为拱手领命,提笔在纸上书写。墨迹刚刚晕染开来,笔尖却忽地一滑,拉出一道长长的痕迹。他并未察觉,只是继续书写,待写完收笔时,那道墨痕竟与纸纹自然勾连,形成一个 “归” 字的轮廓,边缘还微微泛着金色光晕。

    他皱起眉头,想要将纸撕掉,刘镇天却伸手阻拦:“留着吧。有些事物,是无法躲避的。”

    ——

    灵械坊内,灯火通宵未灭。

    地星弟子专注地调试神经导引仪,大炎工匠精心雕琢符阵基板,仙界阵法师则仔细校准灵力回路。三方各自秉持一套方法,争论得不可开交。

    “你们这铁制的壳子,连灵识都无法通过,又怎能承载大道?” 一名大炎符师指着导引仪,满脸不屑地冷笑。

    “那你们的符纸,能够精准刺激百会穴吗?” 地星青年反问道,“昨夜王冲正是依靠这台仪器突破境界,你难道没看到?”

    “机巧之类的东西,终究不是正道!”

    刘镇天走进之时,恰好听到这句话。

    他并未言语,只是招手唤来一名灵脉受损的年轻修士,让其坐入导引仪中,接通九转归元丹的灵能导管。蓝色光芒亮起,三息之后,那名修士体内传来经脉舒展的轻微声响,脸色也由灰暗转为润泽。

    “恢复了三成。” 刘镇天收回手,“你来试试?若是无效,我当场就将它砸毁。”

    符师嘴唇动了动,却没有上前。

    人群散开,展览筹备工作继续进行。一名地星少年悄悄将废弃的晶核与符纸拼接在一起,接入情绪感应阵列。经过片刻调试,阵盘上浮现出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图谱 —— 愤怒、犹豫、期待,各种情绪一一清晰呈现。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阵盘悄悄藏进袖中。

    ——

    三日后,仙界东门开启。

    第一位使者来自大炎大陆,身着青衫,束发而立,手中持有古卷。他踏入山门之时,目光扫过灵械坊外陈列的机械臂,冷哼一声,抬手撕下墙上张贴的导引仪结构图,纸片随风飘落。

    “如此粗陋的机巧之物,也敢称作‘道’?”

    刘镇天站在台阶上,看着那张被撕碎的图纸,只平静地说道:“重新张贴。”

    弟子立刻取来新纸,再次张贴上去。

    刘镇天又吩咐道:“把机械臂取来。”

    青铜臂架缓缓升起,末端接上符笔,蘸上墨汁,悬于空白符板之上。众人只见它微微颤动,随后便流畅地划动起来,一笔一划,竟将那被撕毁的符阵完整地复刻出来,线条精准得如同刀刻一般,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一刻钟。

    大炎使者的脸色变得铁青。

    “你们以古法绘制符阵,需耗费半日时间。” 刘镇天说道,“而它只需一刻。差距的关键并非在于手,而是对道的理解。”

    使者没有回应,转身走进讲道台。临行之时,他的袖口微微一动,一枚玉佩滑落,坠入廊角的石缝之中。

    李利珍跟在队伍末尾,低头看到玉佩,弯腰将其拾起。玉佩背面刻着细密的古纹,中央有一点,形状类似 “归墟” 二字的残迹。她紧紧握住玉佩,没有声张。

    ——

    文会的第三日,刘镇天设立 “混编试炼阵”。

    三地的青年修士被随机组队,每组三人,任务是进入模拟废墟,定位并救出十名 “伤员”。阵中的灵力处于紊乱状态,符阵失效,机械信号也大幅衰减,单靠一界的方法,可谓寸步难行。

    第一组上场:地星弟子启动掌心探测仪,迅速锁定伤员位置;大炎弟子以血符稳住 “灵脉断裂者” 的生机;仙界弟子则布下短时聚灵阵,为救援提供支撑。

    三人紧密配合,仅用两刻钟便完成了任务,全场一片哗然。

    “原来并非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有人低声说道,“而是能否相互融合协作。”

    试炼阵的核心处,一块深红晶石悄然震动。其表面一道极细的裂纹逐渐蔓延开来,与北境阵眼那枚晶核的裂痕极为相似。晶石内部,一缕黑丝缓缓蠕动,随着多源灵力的共振微微膨胀。

    然而,无人察觉到这一异常。

    ——

    夜。

    文化司的书房内,烛火微微摇曳。

    诸葛无为正在整理今日文会的记录,忽然感觉指尖一烫。他低头看去,只见方才那张带有 “归” 字墨痕的邀请函,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微微发亮。光芒并不刺眼,但纸面的纹路却如同活物一般缓缓流动。

    他抬起笔想要记录下来,笔尖悬在半空,却一时不知该写些什么。

    门外脚步声渐近,刘镇天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枚刚刚送来的回执。

    “地星那边,父亲已经批准了第一批技术共享名单。” 他将玉简放在桌上,“母亲也来信了,说‘若梅’二字,曾在老家祠堂的族谱残页上见过。”

    诸葛无为抬起头:“族谱?”

    “只是残页,只剩下半行字。” 刘镇天盯着那枚从大炎使者袖中掉落的玉佩,李利珍已经将其送来,“一个‘若’字,一个‘梅’字,中间断开了。但位置…… 恰好能够嵌在‘归’字下方。”

    烛火忽然跳动了一下。

    玉佩上的古纹泛起微光,与邀请函上的 “归” 字遥相呼应,仿佛两段断裂的密语,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缓缓拼接起来。

    诸葛无为缓缓放下笔:“宗主,这次文会…… 是不是早就应该举办了?”

    刘镇天没有回答。他拿起玉佩,指尖轻轻抚过那 “归墟” 的残纹,忽然说道:“李利珍今早说,她梦到的地方,风是红色的,沙是黑色的,天上没有星辰,只有一道裂口。”

    “然后呢?”

    “她说,裂口下面,有一座石门,门上刻着两个字。” 刘镇天停顿了一下,“一个‘归’,一个‘墟’。”

    书房陷入一片沉默。

    窗外,灵械坊的导引仪仍在持续运转,蓝色光芒有规律地闪烁着。一名值夜弟子走过试炼阵,顺手轻轻拍了拍核心晶石的外壳。

    啪。

    一声轻响。

    晶石表面的裂纹,突然又加深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