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098章 远志甘制,浸晒方得药性平

逆世雄图 第1098章 远志甘制,浸晒方得药性平

    乱信穿过那道山坳,远志沟的景象便在眼前铺展开来。沟谷里的远志丛冒出紫色的小花,细长的根茎在泥土里盘绕,像无数条小蛇藏在草丛下。沟底的平地上,十八口陶缸顺着溪流排开,缸里飘着甘草水的清甜与远志的辛涩,水汽漫过刻着 “远志炮制” 的木牌坊。溪边的竹席上晾着远志筒,浅棕色的筒状药材沾着阳光的温度,风过时,带着甘香的药味便顺着沟谷飘散开去。

    穿蓝布短打的远志沟正站在第十口缸前,手里的木耙翻动着甘草水浸后的远志,每翻五下就往缸里匀匀地添一勺甘草水。他脚边的竹筐里堆着刚抽芯的远志,浅棕色的筒状药材透着韧性:“这生远志带着股辛辣劲儿,直接入药能让人恶心反胃。得用甘草水浸透了,上笼蒸一炷香,再铺开晒一天,三浸三蒸下来,辛辣气去了,化痰安神的药效才能平和。” 木耙碰着陶缸发出咚咚的闷响,“每斤远志得用二两甘草熬水,浸得药材发软,捏着能弯曲不折才算到位,少一勺都不成。”

    沟边的老槐树下支着三层竹架,每层都铺着粗麻布。下层的远志还带着浅黄,摸起来硬挺挺的;中层的变成深棕,药材开始发软;上层三制的远志棕得发亮,捏着能感觉到质地柔韧。远志沟用木耙敲了敲缸沿:“你看这检测仪,” 他朝架旁的仪器扬下巴,屏幕上 “2.5%” 的数字闪着光,“远志皂苷元含量刚够特级,多浸一轮就降到 2.3% 以下,那化痰的劲儿就差远了。” 他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捆远志,“这是选过四回的,比普通的多出两成有效成分,制出来才够力道。”

    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提着木桶走来,桶里装着写好的木牌。她踮脚把 “三浸三蒸?已历十二时” 的牌子挂在上层架旁,牌上的甘草图案用绿笔描得鲜亮:“沟爷爷,孙药师让我问,这缸浸够三炷香了没?” 远志沟抬头看了看日晷,铜针的影子刚好落在 “申时” 刻度:“再等一刻,让甘水往芯里渗渗。” 他掀开缸盖,一股混着甘香的水汽涌出来,里面的远志胀得胖乎乎的,“你闻这味儿,带点清甜才对,要是还有辛辣气,就是甘草水没浸够数。”

    沟口的石壁上嵌着块清代石碑,“远志炮制律” 几个字被风雨磨得有些模糊,但 “甘浸需透,蒸制需匀,晒得干爽,方得平和” 的刻痕依然清晰。某网红举着摄像机凑近,镜头里能看清碑侧刻着的小图,画着药工抽远志芯的场景。远志沟用烟杆敲着石碑:“这碑上记着陶弘景的故事,他见徒弟没抽远志芯就入药,当场把药倒回缸里,说‘远志不去芯,如箭在弦,伤人脾胃’。” 他指着碑上的小字,“那会儿就有规矩,三浸三蒸缺一不可,少一步就得把整批药作废。”

    突然有个戴金戒指的汉子踩着鹅卵石路过来,手里的麻袋往地上一摔,发出哗啦的声响。“沟老哥,你这三制的卖一百五,我这直接晒干的只要六十,凭啥药铺都要你的货?” 冯老板叉着腰,金戒指在阳光下晃眼,“三天顶你九天,不都是棕色的根儿?” 远志沟把木耙往缸里一插,水花顺着耙柄溅出来:“你那是生晒的,咬开里面的芯发黄,带着股子冲味,” 他抓起一把冯老板麻袋里的远志,“去年你把这生晒的当制远志卖,李奶奶吃了恶心呕吐,忘了?”

    沟边的青石桌上摊着本旧药书,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字记着 “光绪三十一年,三制远志皂苷元含量二钱五厘”。穿白大褂的药师正用试管往溶液里加试剂,液体慢慢变成橙黄色:“三制远志的镇咳活性是生晒的三倍,你这生晒的连一倍都不到。” 她把检测报告往冯老板面前一推,“这可不是瞎说,实验室的数据在这儿摆着呢。”

    午饭时,山坳里的刘婆婆提着食盒来了,里面的 “远志糕” 冒着热气,米粉里掺的远志粉像细沙。“尝尝今年新做的,” 她往乱信手里塞了块,“三浸三蒸的远志磨的粉,甜丝丝的带点甘香。” 远志沟咬了口糕,碎屑沾在胡子上:“当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甘草制远志‘性较平和,能入肺以化痰,入肾以安神’,可不是瞎说的。” 他指着沟边的竹席,“那是晒第三回的,得等太阳落山前收,潮气重了容易发霉,药效就跑了。”

    午后的辨伪赛在老槐树下摆开,小胖抓着两把远志左看右看,抓起根生晒的往嘴里一放,立马咧着嘴吐出来:“这咋又苦又辣?” 远志沟的孙子笑得直拍手:“傻样,三制的放嘴里嚼,先是有点苦,慢慢就回甜了,还带着甘香呢。” 远志沟捏起根三制的远志递给小胖:“记着,好远志得三样:一看颜色深棕,二捏着有韧性,三嚼着先苦后甜。” 他从石桌抽屉里拿出个小秤,“就像这秤,差一丝都不算数,炮制药材就得这么较真。”

    乌云突然从沟顶压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竹席上噼啪响。药农们慌忙往远志上盖油布,枣红马从马棚里跑出来,直奔沟边的竹架 —— 那上面晾着刚制好的三制远志。它用身子挡住被风吹起的油布,任凭雨水打湿鬃毛。赵社长拽着缰绳笑:“这马通灵性,知道这是咱沟里的宝贝。” 远志沟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它前两年受了惊吓,就是喂了掺三制远志的草料才安稳,这药材的性子平和,动物都能觉出来。”

    离村时,远志沟往乱信包里塞了捆用棉纸包着的三制远志,轻飘飘的却带着干爽的质感:“这玩意儿得装在竹篓里,挂在通风的地方,潮了就容易发霉。” 他往沟外指,远处的平原上隐约能看见成片的白芍,“过了那片平原就是白芍田,他们用酒炒白芍,跟咱这远志的道理一样,都得按规矩来,半点马虎不得。” 小姑娘往乱信兜里塞了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远志花:“这花泡茶喝,能安神,闻着就像咱沟里的味儿。”

    乱信顺着山路往沟外走,回头看见远志沟正蹲在缸前添柴,木耙在夕阳里划出柔和的弧线。风穿过沟谷,竹席上的远志轻轻晃动,带着甘香的药味混着雨声往沟外飘,像在哼一首古老的歌谣。山溪里的水洼上,倒映着沟口的木牌坊,“远志炮制” 四个字在水波里轻轻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