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113章 酒蒸地黄,蒸得药性温

逆世雄图 第1113章 酒蒸地黄,蒸得药性温

    乱信翻过那道山梁时,地黄洼的炊烟正顺着河谷蜿蜒。洼里的地黄田像铺着层碧色绒毯,紫红色的花茎在风里摇曳,根茎被刨出时裹着褐色的外皮,断面的肉质呈黄白色,像埋在土里的姜块,却比姜多了几分绵密。

    二十口陶制蒸药甑在洼边排开,灶膛里的枣木柴燃得正旺,火星溅在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地黄洼站在第十二口甑前,褐色短褂的前襟沾着酒渍,手里的木铲翻动着地黄块,每翻动二十下就往甑里匀匀地淋一勺黄酒。琥珀色的酒液裹着地黄翻滚,在热蒸汽里炸开细小的水花,混着地黄的甘味漫成金黄色的雾:\"你尝这生地黄,\" 他拿起一块递给乱信,入口微苦,带着股寒凉,\"这股寒性得用黄酒慢慢蒸,九蒸九晒下来,才能把它的性子转温,滋阴补血的药效才够醇厚。\"

    竹筐里的地黄块堆得像座小山,刚洗净的块根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地黄洼舀起黄酒往地黄上浇,酒液顺着纹路渗进去,原本硬挺的块根渐渐变得柔软:\"每斤地黄得用四两黄酒,多一钱就腻了药性,少一分则去不掉寒性。\" 他抓起一块蒸过的地黄在指间搓,酒液在表面凝成层薄薄的亮衣,\"就像九年前那场旱灾,我守着这几口甑没走,不是傻,是知道这药关系着气血不足人的精气神。\"

    老榆树下的晾架分四层,每层都铺着粗麻布。最下层的生地黄泛着黄白,摸起来硬邦邦的;第二层三蒸三晒的地黄变成浅棕,开始变软;第三层六蒸六晒的呈深棕,质地柔韧;最上层九蒸九晒的地黄乌得发亮,断面像镜面一样光滑。穿蓝布褂的药工正用小秤称药,秤砣的刻度精确到分毫:\"蒸好的地黄,梓醇含量 0.2%,刚好够特级。\" 她往账本上画了个红圈,\"昨天那甑酒少了,降到 0.18%,地黄洼硬是让伙计们把整甑药倒回酒里重泡。\"

    \"这不是较真,是对得起良心。\" 地黄洼往甑里又放了些地黄,木铲翻动时发出咚咚的响,\"民国年间有个药贩子,用烧酒代替黄酒,结果吃坏了半村人的脾胃。\" 他指着洼边的石碑,碑上 \"酒蒸地黄\" 四个字的刻痕里还嵌着青苔,\"你看这 '' 九蒸九晒 '' 四个字,当年刻碑的老药工,为了掌握蒸制时长,把自家的钟表都搬到了甑边。\"

    梳着麻花辫的姑娘提着酒坛走来,坛口的红布被风吹得飘起来:\"爹,李大爷送来的陈年黄酒,比去年的多出三成醇厚。\" 她揭开泥封,醇厚的酒香混着地黄的药气漫开来,\"他说您为了等这坛酒,把收来的地黄晾了快一个月。\" 地黄洼接过酒坛时,指腹摩挲着坛沿的缺口 —— 那是六年前运酒时被石头碰的。

    突然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戴金戒指的汉子把麻袋往地上摔,里面的地黄块滚出来,泛着不自然的乌黑:\"洼老哥,你这九蒸九晒的卖三百,我这三蒸三晒的一百就出,凭啥药铺非要你的?\" 他抓起一块往嘴里塞,干涩的味道让他皱起眉头,\"不都是黑块块?\"

    地黄洼把木铲往甑沿一磕,火星溅到汉子的皮鞋上:\"你这速成的能滋阴补血?\" 他捏起一块汉子带来的地黄,断面的纹路还很清晰,\"去年张大妈用了你这货,吃了半月还是气血不足,最后还是靠我这九蒸九晒的地黄补起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本线装书,\"这是清代的《本草备要》,上面写着 '' 地黄酒蒸,九蒸九晒,方得良效 '',比你那随便印的说明书靠谱多了。\"

    洼边的青石板上,药碾子转得正欢,蒸好的地黄粉末混着酒香落在纸上。穿长衫的老郎中正用指尖捻药:\"九蒸九晒能让地黄的滋阴力增四倍,速成的反倒没什么药效。\" 他往药方上盖了个红印,\"就像老话说的,'' 良药苦口,炮制得法 ''。\"

    太阳落山时,药农们开始收工。地黄洼往乱信包里塞了包九蒸九晒的地黄,沉甸甸的带着酒香:\"过了那片林子就是麦冬沟,他们用朱砂拌麦冬总掌握不好比例,你把这包带去,让他们闻闻正经的酒香该是啥样。\" 姑娘往乱信兜里塞了朵地黄花,干花在掌心轻轻响:\"这花泡茶能清热,就像爹说的,药要地道,人要本分。\"

    乱信往林子里走时回头望,地黄洼正往灶膛里添柴,陶甑里的地黄在暮色里泛着柔和的光。洼边的木牌坊上,\"酒蒸地黄\" 四个字被夕阳染成暖红,与晾架上的药材融成一片。山溪里的水倒映着这一切,把酒香带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