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249章 遵古验药,证药古法坊

逆世雄图 第1249章 遵古验药,证药古法坊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古法坊走时,验药箱里的《炮炙大法》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牛皮纸裱糊的,纸页边缘还留着焦痕 —— 那是历代药工炮制药材时溅上的火星,内页用工笔绘制着炮制图谱:酒蒸大黄的切片纹路、蜜炙甘草的色泽变化、醋制延胡索的断面光泽…… 每幅图旁都标注着 “火候”“时长”“辅料”,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炮制铜铲”,铲面刻着 “炒炭存性” 四字,铲柄因常年翻炒药材已包浆发亮,此刻在古法坊的烟火里泛着沉实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煅烧过的龙骨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暗红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金属传送带声 —— 那是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转声。两人刚推开刻着 “修制如法” 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吸冷气:原本按古法炮制药材的工坊,如今被改成了流水线车间,机械臂正往滚筒里倒着当归,“一键炒炭” 的显示屏上跳着 “3 分钟完成”,而墙角的砂炒锅(用河砂翻炒药材的铁锅)被当成了废料桶,锅底的包浆被刮得干干净净,旁边的酒坛(浸泡药材用的陶坛)被堆成了装饰墙,坛口的泥封裂着缝,里面的米酒早挥发成了清水。

    “爷爷你看,他们把药材当石头扔!” 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 “微波炮制机”,里面的艾叶被烤得焦黑,技术员却在记录表上写着 “制炭合格”,“这哪是炮制,是烧柴火!” 古法坊中央的 “看药台”(检验炮制质量的木案)被换成了金属检测台,电脑屏幕上的光谱图跳个不停,台边的 “尝药碟”(品尝炮制后药材性味的瓷碟)里,装着的盐知母被撒上了人工甜味剂。更刺眼的是车间标语:“高效炮制,标准化生产 —— 智能控温,药效稳定,日产量吨级”。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砂炒锅前,伸手抚摸锅底的弧度 —— 那是百年间用竹帚翻炒药材磨出的凹槽,锅沿的豁口处还卡着半粒没炒透的莱菔子。他从验药箱取出把干艾叶,叶片上的绒毛清晰可见:“这是端午采的艾叶,” 他往砂锅里倒了些河砂,“得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里焦黄,期间要翻三百六十下,哪能靠微波烤?” 说话间他已生起栗炭火,手持竹帚顺时针翻炒,砂粒碰撞的 “沙沙” 声里,艾叶渐渐透出焦香,“你闻这烟火气,混着艾叶的辛温,能温经通络,那些烤焦的只剩糊味,哪有这股子药效?”

    古法坊老板坊伯穿着防烫服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手持检测仪。他踹了踹旁边的酒坛:“黄师傅别抱残守缺了,现在谁还信手感火候?我这生产线用红外测温,电脑控时,每批药材的含水量误差不超过 0.5%,比你盯着锅看强多了。” 他指了指墙上的产量表,“看见没?今天的制何首乌出了两千斤,够你守着砂锅炒半年的!”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快速煅龙骨” 的冷却池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药水刺鼻,猛地对着池里喷出股清水,原本 “雪白合格” 的龙骨竟浮出层灰黑色的杂质,水面漂着层油膜。“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这些都是假炮制品!爷爷说真炮制得凭手艺,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炒好的艾叶炭,掰开后内里果然是焦黄的,引来几个老药工的点头。

    新出现的老药工炮伯背着个藤编工具箱走来,箱子里装着炒药的竹帚、煅药的坩埚、切药的铡刀,还有块祖传的 “试火石”(检验火力的滑石)。老人看见微波机就摇头:“当年我师父教我炮制,第一桩事是练翻锅,他说‘炒药如炼丹,差一分火候,谬以千里’。” 他从箱底摸出本油布包着的《修事指南》,翻到 “甘草” 那页,“这里写着‘蜜炙甘草,要蜜水拌匀,慢火炒至不粘手’,哪有机器喷糖霜的道理?”

    坊伯被说急了,从控制室调出 “智能炮制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 “当归酒炙程序”:“看好了!这系统存了八百种炮制法,输入药材名就能自动执行,连辅料比例都精确到克,比你凭经验加酒强多了!” 他点击 “启动” 键,机械臂立刻开始往当归上喷淋酒精,“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炒的和我这‘科技炮制品’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炮炙大法》里翻出张 “炮制火候歌”,上面用朱砂写着 “酒蒸大黄要黑透,姜炙厚朴须香柔,盐炒杜仲断丝连”。他往陶坛里倒了些绍兴黄酒,将当归放进去浸泡:“这叫‘酒浸’,” 他用手指按压当归,“得泡至酒吸尽,中间要翻四次,让酒气透进每根须根,你那机器喷的酒精哪能比?” 说话间个戴老花镜的老药工凑过来说:“俺爹炒当归,总说‘酒是药引子,得让药材喝透了’,哪能像洒水似的?” 黄三炮递给他把竹铲:“来,帮着翻砂,这手艺得手把手教。”

    炮伯突然往 “辨药石”(检验炮制质量的奇石)上放了块机器炒的炭,石头立刻渗出黑水;再放上黄三炮炒的艾叶炭,石面竟透出温润的红光,还隐隐浮出 “存性”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指甲刮了刮炭块,“真炭药外黑里褐,断面有光泽,假的里外全焦,一碰就碎,这可不是检测仪能糊弄的!”

    坊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机器的转速同时加快:“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传送带将一批 “快速制何首乌” 送出来,个个乌黑发亮,“这是‘纳米技术’,让有效成分快速析出,检测报告比你古法的漂亮十倍,不服气?”

    黄三炮将 “炮制铜铲” 往看药台的石座上一插,铜铲的金光与木案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炮制古法图》—— 画面里的老药工在砂锅前翻药,额头上的汗珠滴进锅里;学徒在酒坛前搅拌,每舀一勺酒都要闻闻醇度;掌柜的在看药台前尝药,眉头因苦涩皱成个疙瘩。“这才是古法坊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工人说,“炮制讲的是‘制药如待人’,该蒸的不能煮,该炒的不能烤,哪能让机器说了算?”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辨药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机器炮制的药材突然崩解成粉末,而黄三炮炒的艾叶炭却愈发坚硬,连开裂的酒坛都自己渗出了米酒。几个技术员忍不住停下机械臂,围过来看黄三炮演示砂炒,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

    炮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家用炮制浅说》:“来,拿着学,这里面教怎么在家炒麦芽、泡枸杞,比如炒麦芽得用小火,听到‘噼啪’响就停,那些大火快炒的哪有消食劲儿?” 他自己先抓起把莱菔子,往砂锅里撒了一把,“听这声儿,脆生生的才叫合格,闷声的就是没炒透。”

    坊伯见势不妙,想趁乱按急停键毁掉所有古法工具,却被黄三炮用铜铲拦住手腕。“古法坊不是流水线,”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机械噪音格外清晰,“酒浸要‘气香味厚’,醋炙要‘酸敛入肝’,炭炒要‘存性止血’,这是老祖宗用命试出来的规矩,不是智能程序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古法坊最高处的 “修制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炮制得法,药乃有功”。随着旗帜展开,所有机械臂同时停转,而被当成废料桶的砂炒锅竟自己燃起了炭火。黄三炮往看药台边撒了把炮制用的河砂,砂粒落地后竟排出 “如法” 二字,泛着金属般的光泽。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西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市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集散市’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热闹的方向,突然想起炮伯的话:“药材炮制差一分,到病人肚里就差十分,这活儿偷不得懒,省不得事。” 他扛起竹帚,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砂粒翻炒的 “沙沙” 声 —— 那是古法坊久违的、属于匠心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