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273章 守正验药,证药寰宇阁

逆世雄图 第1273章 守正验药,证药寰宇阁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寰宇阁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国际传播史》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牛皮纸与丝绸拼接的,边角镶着银线,内页贴着各国药道交流的文献影印件:唐代鉴真东渡携带的《千金方》抄本、明代利玛窦翻译的《本草纲目》节选、近代中药外销的报关单…… 每份文献旁都标注着 “交流背景”“文化影响”“原始出处”,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翻译令牌”,牌面刻着 “守正创新” 四字,牌侧因常年传递已磨得圆润,此刻在寰宇阁的檀香里泛着沉稳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页清代外销药材的包装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金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合同签署声 —— 那是专利交易的签约声。两人刚推开刻着 “寰宇同源” 的铜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气血翻涌:原本陈列着国际药道交流展品的展厅,如今被隔成 “专利拍卖区”“秘方收购处”,穿西装的外国商人举着竞价牌喊着 “这组针灸穴位图我们出价千万”,而角落里的 “翻译室”(中外药工互译典籍的书房)被改成了 “专利注册处”,桌上的双语词典被换成了《国际专利法》,旁边的 “交流守则” 木牌被踩在脚下,牌上的 “互学互鉴,尊重本源” 字样沾着油墨。

    “爷爷你看,他们把交流学问变成抢祖宗东西了!” 小家伙指着最显眼的 “药方专利墙”,上面贴着 “青蒿素提取工艺”“麻黄碱制备方法” 等专利证书,申请人却是外国公司,其中 “六味地黄丸” 的配方专利竟标注着 “源自欧洲传统医学”,“这哪是传播,是抢劫啊!” 寰宇阁中央的 “合作展柜”(陈列中外合编药书的玻璃柜)被换成了 “专利交易台”,工作人员正给一份 “中药种植技术” 专利贴上 “独家授权” 标签,台边的 “国际药道年表”(记录交流节点的石碑)被覆盖上电子屏,滚动播放着 “专利转让费到账提醒”,石碑缝隙里还卡着半张被撕碎的《本草纲目》外文版扉页。更刺眼的是电子屏上的字:“药道专利,全球垄断 —— 买断配方,独家生产,一本万利”。

    黄三炮走到被覆盖的国际药道年表前,伸手掀开电子屏 —— 下面的石碑刻着 “公元 754 年,鉴真携药书东渡日本”“1711 年,《本草纲目》传入欧洲”“1972 年,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字迹是中、英、日三种文字,碑座的青苔里还嵌着早年国际学者交流时掉落的钢笔尖。他从验药箱取出一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的外文手抄本,是 16 世纪传教士翻译的孤本, margins 上有密密麻麻的批注:“这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药典籍,” 他往翻译室的旧址上一铺,“里面明确记载青蒿‘治疟疾’,比西方早四百年,哪能说源自欧洲?” 说话间他已找来放大镜,让围观的中外学者凑近看:“你们看这页‘针灸铜人’插图,旁边用拉丁文标注‘源自中国’,那些抢注专利的哪有这铁证?”

    寰宇阁老板宇伯穿着定制西装走来,手里拿着份 “中药专利收购清单”,上面列着 “牛黄清心丸”“云南白药” 等名方,收购价低得离谱。他踢了踢旁边的中外药道交流合影:“黄师傅别太固执了,现在谁还讲历史渊源?我这专利交易能让中药走向世界,比你守着旧书强多了。”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交易金额,“看见没?这月成交三千万,够你买一辈子外文典籍!”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虚假专利证书” 的展示架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证书的塑封味刺鼻,猛地对着证书喷出股清水,塑封膜被冲开一角,露出下面的 “篡改日期” 痕迹,原本记载 “源自中国” 的原始文件被用修正液覆盖,“这是伪造的!”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清晰拍到证书背后的篡改痕迹,“爷爷说真交流得讲良心,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的外文手抄本,展示着扉页的 “中国原创” 字样,引来各国学者的议论。

    新出现的老外交官通伯背着个藤编文件箱走来,箱子里装着国际交流的凭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中医针灸” 非遗认证、中外政府签署的文化交流协议、国际学者的联名推荐信,还有一本泛黄的《跨国药道交流实录》。老人翻开实录,里面贴着 1987 年的会议照片:“这是首届国际中医药大会,” 他指着照片上的各国学者,“当时大家约定‘传统药方属于全人类,不得专利垄断’,哪能像现在这样明抢?” 他从箱底摸出份清代海关档案,“这上面记载‘1875 年,当归外销欧洲,报关单明确标注原产地中国’,铁证如山!”

    宇伯被说急了,从电脑里调出 “专利伪造系统”,屏幕上立刻生成一份 “人参种植源自美洲” 的虚假证据:“看好了!这系统能伪造古籍、篡改档案,连专家都难辨真假,比你翻旧文件高效多了!” 他点击 “生成” 键,系统竟在《本草纲目》影印件上添加 “参考欧洲草药学” 的虚假批注,“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证源和我这‘科技造假’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国际传播史》里翻出张 “溯源三证”,上面用朱砂写着 “一证古籍记载,二证实物遗存,三证民俗传承”。他拿起翻译令牌,往清代外销药材包装残片上一靠,令牌竟透出红光:“这叫‘证源’,” 他指着残片上的 “中国制造” 印章,“光绪年间的包装都印着原产地,机器哪懂这百年前的诚信?” 说话间个金发碧眼的学者凑过来说:“我研究《本草纲目》多年,很清楚这些专利都是抢注的。” 黄三炮递给他一副白手套:“来,帮着展示这份 17 世纪的翻译手稿,让更多人看清真相。”

    通伯突然往 “同源石”(检验文化归属的奇石)上放了份虚假专利,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的《药道国际传播史》,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 “本源”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指点着联合国非遗证书,“真传承的文件有公信力,假专利的纸页只有贪婪,这可不是系统能糊弄的!”

    宇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电子屏同时播放起 “专利合法论” 宣传片:“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屏幕上的 “法学专家” 正说 “谁先注册归谁,这是国际惯例”,“这是‘商业规则’,弱肉强食,不服气?”

    黄三炮将 “翻译令牌” 往合作展柜的基座上一放,令牌的青光与展柜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国际药道交流图》—— 画面里的唐代医僧在日本讲授草药知识,明代学者与传教士共同翻译医书,现代科学家合作提取青蒿素,每个人脸上都带着 “尊重本源” 的郑重。“这才是寰宇阁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中外人士说,“药道传播得‘守得住根,开得出花’,既要分享智慧,更要守住本源,哪能靠掠夺专利?”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同源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虚假专利证书突然化作纸灰,而被改成注册处的翻译室竟自己摆上双语词典,国际药道年表的电子屏也切换回真实的历史节点。几个外国商人忍不住放下竞价牌,围过来看黄三炮展示文献,脸上露出愧色。

    通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国际交流常识》:“来,拿着学,这里面讲中药如何影响世界,比如麻黄素的发现源自《神农本草经》,那些抢注专利的哪懂这些历史?” 他自己先将联合国非遗证书投影在墙上:“这叫‘以证正名’,白纸黑字,谁也抢不走。”

    宇伯见势不妙,想趁乱销毁所有原始文献,却被黄三炮用翻译令牌拦住手腕。“寰宇阁不是专利局,”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签约声格外清晰,“药道国际传播得‘尊重原创,共享成果’,不是为了垄断牟利,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共享道,不是文化掠夺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寰宇阁最高处的 “同源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种文字书写的 “医药同源,共享共生”。随着旗帜展开,所有专利交易设备突然黑屏,而被覆盖的国际药道年表竟自己亮起各历史节点的灯光。黄三炮往翻译室边撒了把各国药草种子,瞬间长出片五彩斑斓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同源”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西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非遗申报中心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申遗馆’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推动药道成为世界非遗的场馆,突然想起通伯的话:“好东西要分享,但不能被抢走;要创新,但不能丢了根,守不住这份正,药道就成了别人的嫁衣。” 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中外学者共同诵读《本草纲目》的声音 —— 那是寰宇阁久违的、属于共鸣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