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世雄图 > 第1275章 追思验药,证药宗祠

逆世雄图 第1275章 追思验药,证药宗祠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宗祠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先贤传》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暗红色绒布装裱的,边角用檀木镶嵌,内页印着历代药道先贤的画像与事迹:神农氏尝百草的坚毅、李时珍跋山涉水的执着、孙思邈济世救人的仁心…… 每篇传记旁都标注着 “精神内核”“后世影响”“传承启示”,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敬祖木牌”,牌面刻着 “追思敬祖” 四字,牌身因常年供奉已包浆厚重,此刻在宗祠的檀香里泛着肃穆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块清代祭祀药道先贤的青铜供器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金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 “功德箱” 投币声 —— 那是商业化祈福的交易声。两人刚推开刻着 “先贤永慕” 的朱漆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气血上涌:原本庄严肃穆的祠堂,如今挂满了 “消灾符”“发财香” 的售卖招牌,穿 “道士服” 的促销员缠着香客买 “高香套餐”,而角落里的 “先贤事迹展”(陈列先贤遗物与典籍的展柜)被改成了 “祈福登记处”,桌上堆着印着 “药神保佑” 的功德簿,旁边的 “祭祀守则” 木牌被踩在脚下,牌上的 “心诚追思,传承精神” 字样沾着香灰。

    “爷爷你看,他们把祭拜先贤变成骗钱的生意了!” 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 “先贤牌位区”,原本居中供奉的神农氏、李时珍牌位被挪到积灰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 “财神药神” 的镀金塑像,香客需交 “开光费” 才能叩拜,其中个老太太被忽悠买了九千九的 “至尊香”,却连孙思邈是谁都不知道,“这哪是追思,是亵渎啊!” 宗祠中央的 “传习堂”(讲述先贤精神、传授药道理念的场所)被换成了 “祈福表演台”,穿戏服的演员扮演 “药神显灵”,台下观众为了 “抢头彩” 挤成一团,堂前的 “先贤语录” 碑林(刻着 “大医精诚” 等名言的石碑)被涂改成 “保佑发财”,碑缝里还卡着半截没烧完的高价香。更刺眼的是横幅上的字:“烧香祈福,药神显灵 —— 香越贵福越厚,钱越多运越好”。

    黄三炮走到被冷落的先贤牌位前,伸手擦去李时珍牌位上的灰尘 —— 牌位是整块紫檀木雕刻的,正面刻着 “大明药圣李时珍之位”,背面刻着《本草纲目》的编纂历程,边角因百年供奉已磨得圆润。他从验药箱取出些先贤相关的信物: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早期刻本、一把仿制的李时珍采药锄、一块模拟的神农尝百草的 “断肠草” 标本,用红布铺在供桌上:“这叫‘精神传承’,” 他将牌位复位,“得记住先贤为药道付出的心血,学他们的仁心与执着,哪能用烧高香替代?” 说话间他已点燃三炷普通艾草香,对着牌位深深鞠躬:“你们看这香,是先贤常用的艾草,代表着朴素的敬意,那些镀金塑像哪有这真意?”

    宗祠老板宗伯穿着绣龙道袍走来,手里拿着个计算器,正核对着 “功德收入”。他踢了踢旁边的《本草纲目》复刻本:“黄师傅别捧着旧书装样子了,现在谁还听你讲历史?我这祈福生意能让祠堂热闹起来,一天的收入够你修十次牌位!”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 “香油钱” 统计,“看见没?这月收了五百万,够你买一辈子艾草!”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高价香” 的售卖台一放。老鳖似乎嫌香的化学添加剂刺鼻,猛地对着香堆喷出股清水,原本号称 “百年檀香” 的高香被泡湿后,露出里面的普通木屑,表面的金粉也跟着脱落,“这是假货!”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拍到香杆上的 “工业香精” 字样,“爷爷说真祭拜得学先贤精神,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带来的采药锄,讲述李时珍跋山涉水采药的故事,引来几个年轻人的倾听。

    新出现的老宗祠守祠人慕伯背着个藤编祭器篮走来,篮子里装着传统祭祀的器具:青铜酒爵、素色供品盘、记录祭祀礼仪的竹简,还有一本泛黄的《宗祠祭祀仪轨》。老人翻开仪轨,里面贴着民国时的祭祀照片:“这是 1935 年的秋祭,” 他指着照片上的场景,“当时的人带着自己种的药材来祭拜,讲述一年的行医心得,哪有现在这些花哨东西?” 他从篮底摸出块清代的 “药道戒尺”,“这上面刻着‘大医精诚’,是先生教训弟子用的,让他们时刻记着先贤的教诲。”

    宗伯被说急了,从后台调出 “电子祈福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 “付款金额 - 保佑等级” 对照表:“看好了!这系统能根据交钱多少,生成不同的‘先贤祝福’,比你烧艾草香灵验多了!” 他点击 “顶级祝福”,屏幕上弹出 “李时珍保佑你药到病除,财源广进” 的动画,“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祭祀和我这‘科技祈福’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先贤传》里翻出张 “追思三义”,上面用朱砂写着 “忆其行,学其德,传其道”。他拿起敬祖木牌,往李时珍牌位前一立:“这叫‘敬心’,” 他指着传记里的记载,“李时珍花了二十七年编《本草纲目》,纠正了很多前人错误,这种严谨求真的精神,机器哪懂这沉甸甸的分量?” 说话间个戴眼镜的姑娘凑过来说:“我是医学生,老师总让我们学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没想到这里变成这样。” 黄三炮递给他一本《药道先贤语录》:“来,给大家念念‘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比听那些祈福忽悠强。”

    慕伯突然往 “敬祖石”(检验祭拜诚心的奇石)上放了捆高价香,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的《药道先贤传》,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 “传承”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手指点着先贤采药的插画,“真追思的字里有敬意,假祈福的纸页只有贪心,这可不是系统能糊弄的!”

    宗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音响同时播放起 “祈福成功案例”(实为演员扮演):“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屏幕上的 “受益者” 哭着说 “烧了高价香,病就好了”,“这是‘心诚则灵’,舍不得花钱哪有回报,不服气?”

    黄三炮将 “敬祖木牌” 往传习堂的讲台上一放,木牌的青光与讲台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先贤行迹图》—— 画面里的神农氏在山野辨识百草,李时珍在灯下修订医书,孙思邈在茅屋为百姓诊病,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药道的执着。“这才是宗祠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香客说,“祭拜先贤得‘学其精神,续其事业’,不是求保佑发财,哪能靠金钱衡量诚意?”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敬祖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镀金塑像突然褪色成普通泥像,而被改成登记处的事迹展竟自己摆出先贤遗物,涂改的碑林也恢复了 “大医精诚” 的原貌。几个香客忍不住放下高价香,围过来看黄三炮讲述先贤故事,脸上露出醒悟的神色。

    慕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先贤小故事》:“来,拿着看,这里面讲先贤们的真实经历,比如孙思邈如何为了一个药方试验百次,那些搞祈福的哪懂这些精神?” 他自己先将《本草纲目》刻本放回展柜:“这叫‘归真’,让先贤的智慧回到该在的位置,比用来骗钱强。”

    宗伯见势不妙,想趁乱卷走功德箱里的钱,却被黄三炮用敬祖木牌拦住去路。“宗祠不是摇钱树,”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嘈杂的祈福声格外清晰,“祭拜先贤得‘追思其行,传承其德’,是为了延续药道精神,不是为了牟利,这是老祖宗传下的敬畏道,不是商业亵渎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宗祠最高处的 “敬祖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先贤精神,薪火相传”。随着旗帜展开,所有电子祈福设备突然黑屏,而被冷落的先贤牌位前竟自动燃起艾草香,传习堂里传来众人齐声诵读《大医精诚》的声音。黄三炮往传习堂边撒了把药种,瞬间长出片翠绿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追思”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藏经阁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典籍库’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收藏历代药道典籍的宝库,突然想起慕伯的话:“先贤的精神是药道的根,忘了根就长不成参天树,光靠烧香磕头,学不会他们的仁心与执着,守不住这份敬,药道就没了精神支柱。” 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孩子们背诵《本草纲目》名言的声音 —— 那是宗祠久违的、属于传承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