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448章 誓不低头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第448章 誓不低头

    袁绍在朦胧中缓缓睁开双眼,帐内昏黄的烛火,犹如一把利刃,在他的视网膜上灼烧出刺痛的光斑。

    他下意识地想要抬手遮挡,却发现手臂沉重得如同灌了铅一般,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颤。

    “主公!您总算醒了!”侍从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

    袁绍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襟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艰难地支起身子,喉间干涩得如同火烧,连一丝声音都发不出来。

    直到侍从捧来一盏清水,他才意识到,自己正用指甲死死掐进掌心,那里已然渗出了血痕。

    袁绍摆了摆手,沙哑着嗓子说道:“速去传令,孤要升帐议事!”

    ……

    中军大帐内,文武百官垂首而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凝重的氛围。

    袁绍高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却无人敢与他对视。

    帐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死寂,仿佛连烛火都畏惧得不敢跳动。

    忽然,袁绍瞳孔一缩,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他不由得轻声问身边的侍从:“荀友若呢?孤升帐议事怎么不见他?”

    侍从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道:“荀先生……几日前便称奉主公之命外出公干,至今未归。”

    袁绍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自脊背窜上后脑。

    他何时命荀谌外出?这分明是矫命!

    难道他……

    “好一个荀文若……”袁绍低笑一声,笑容里满是苦涩,“到头来,连你也弃我而去了?”

    袁绍心中一阵悲凉,颍川荀家,乃是他极力拉拢的世家大族。

    而荀谌,在他还是渤海太守之时,便献计谋取冀州,让他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这片最富饶的大州。

    之后,荀谌更是不遗余力地为他出谋划策,东奔西走,为稳定冀州作出了巨大贡献。

    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弃他而去呢?

    哼!到头来,荀谌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的小人而已。

    一见自己落难,就迫不及待地和自己划清界限了吗?

    想到这里,袁绍心中充满了愤懑。

    日后,若是孤发达了,定要让你荀家好看!

    直到现在,袁绍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直将过失归咎于他人。

    “公则,”袁绍忽然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河北可有消息传来?”

    郭图浑身一颤,连忙出列,躬身说道:“启禀主公,朝廷水军封锁黄河,书信断绝。驻守白马的张合、高览两将……不敌刘昆大军,已撤了回来。”

    驻守白马南岸渡口的张合、高览两将,率领的两万大军,被长安朝廷大军击败。

    张合、高览不愧是河北“四庭柱”中的两位良将,在遭遇强敌攻击时,虽寡不敌众,但一番苦战后,仍不得已撤退。

    然而,他们两将指挥得当,进退有法,依然保存了大部分兵力,顺利地与袁绍主力汇合了。

    “刘昆贼军现在何处?”袁绍紧锁眉头,沉声问道。

    “距濮阳城外不过十里立下了营寨,”郭图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随着郭图的述说,袁绍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一颗心也越来越沉入了谷底。

    河北估计是已经没了!自己已经成了孤军。

    不知道困守黎阳的大儿子袁谭和南皮的二儿子袁熙如何了,是不是早已城破身死?还是在继续顽强地抵御朝廷大军的围攻?

    他越发地懊悔了起来,自己为何没有听那田犟驴的话!为何没有听沮授那番泣血的劝阻!

    袁绍有心想将大牢里的田丰、沮授放出来,问问他们如今有什么办法,能渡过眼前难关。

    可他的骄傲心又作祟了,堂堂四世三公的大公子,竟然要低声下气地去求两名阶下囚?

    哼!这让孤的脸面往哪搁啊!

    袁绍的手指猛地攥紧扶手,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都到了这个时候,袁绍还是不愿意拉下面子。

    逢纪眼珠一转,出列道:“主公,我军尚有十万精兵,不如撤往鄄城,再与孔融联合,共抗刘昆!”

    “啪!”袁绍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放肆!孤四世三公,岂能向孔融那腐儒低头!”

    逢纪被吓得后退半步,悻悻退下。

    陈琳越众而出,拱手道:“主公,属下愿亲赴敌营,说服刘昆退兵!”

    袁绍心中一动,却仍拉不下脸面。

    郭图见状,立刻附和:“孔璋此计甚妙!主公不妨一试。”

    辛毗却冷冷道:“主公,刘昆此番大举用兵,从幽州、并州、辽州调兵遣将,所图甚大!此刻敌众我寡,要是他提出些难为主公的条件,那……”

    话未说完,帐内已是一片死寂。

    他虽然没有完全说出来,但要表达的意思却显而易见!

    这种局势下,想要占尽优势的刘昆退兵?何其艰难啊!

    颜良怒目圆睁,猛然出列,朝袁绍一拱手,大声道:“主公!良愿率军死战!岂能因畏惧刘昆而束手就擒?”

    文丑霍然起身,附和道:“末将愿随颜将军一同出战!”

    张合和高览对视一眼,也拱手道:“我等虽败退而回,但仍有战心!请主公下令,末将愿为先锋!”

    袁绍望着这些仍然忠心耿耿的将领,心中五味杂陈。

    他忽然想起荀谌曾经说过的话:“主公麾下鞠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可为锋利之刃。”

    鞠义当初用八百先登死士在界桥一战大破公孙瓒麾下着名的“白马义从”,更是打得数万大军望风而逃。

    只可惜,此人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竟然对他出言不逊。

    加上鞠义之前就有叛主之举,为了不重蹈覆辙,袁绍便设计将之除去。

    颜良文丑自长安参加“大汉第一届文武大会”回来之后,被人告知与刘昆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于是,袁绍就再没有相信过他们俩了,领军的时候还不忘用辛毗、辛评两兄弟节制。

    一旦发现颜良文丑有异动,就会被辛毗、辛评两兄弟拿下。

    导致颜良文丑在攻打昌邑城的时候,被辛氏兄弟掣肘,根本无法发挥出全部战力。

    但以今天看来,无论是郭图还是逢纪,甚至辛毗等文臣,都倾向于与刘昆言和。

    而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等军中将领则存了誓死一战的心,愿意为了他的大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自己……是否已经错过了一切?

    帐外,风声呜咽,仿佛在为袁氏的颓势哀鸣。

    袁绍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那四世三公的汝阳袁氏的骄傲仍在,他不会屈服于任何人的。

    “传令,”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整军备战,明日与刘昆决一死战!”

    颜良、文丑、张合等军中将领轰然应诺,眼中燃起炽烈的战意。

    而帐内的文臣们,则纷纷低头,不敢直视主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