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第490章 招降曹豹
翌日清晨,彭城郡守府内。
刘昆端坐主位,神情从容淡定,眉宇间透着大胜之后的喜悦。
大堂两侧,贾诩、荀攸、郭嘉等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众人低声议论着昨日那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
昨夜一战,三万徐州军贸然突袭大营,却一头撞进汉军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这一战,徐州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阵亡约一万三千人,其余尽数被俘,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丹阳兵。
这支以悍勇着称的精锐部队,素来以命相搏、临阵不退,最终几乎被屠戮殆尽。
汉军虽大获全胜,却也付出了六七千将士伤亡惨重代价。
若非华雄率一千铁浮屠及时出现,以排山倒海之势碾压残敌,将最后四千余丹阳兵尽数歼灭,汉军的损失恐怕还要更为惨重。
正议论间,许褚大步迈入厅内,身后押着两名五花大绑的俘虏。
这两人衣甲残破,神情颓然。
许褚抱拳朗声道:\"启禀大将军,徐州军大将曹豹、李珪带到!\"
刘昆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两名俘虏。
只见其中一人身材魁梧,虽面色憔悴却掩不住昔日威势。
另一人则身形瘦削,面带惊惶,眼神闪烁不定。
刘昆唇角微扬,含笑问道:\"哪位是曹将军?\"
曹豹闻言抬眼望去,只见主位之上那位青年将军剑眉星目,面如冠玉。
虽笑容温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不敢直视。
\"莫非此人便是大将军刘昆?\"曹豹心中一震,\"果然年少英武,气度非凡!\"
环顾四周,他暗自思忖,\"除他之外,谁还能这般安然端坐于主位?\"
曹豹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武人的傲骨犹存。
他直视刘昆,语气平静却不无讥讽地说道:\"这,便是大将军待客之道吗?\"
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皆是一愣。
荀攸眉头微皱,郭嘉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刘昆朗声大笑,心中已然明了。
曹豹此语表面责问,实则试探。
看来,这个徐州头号大将也不是那种死忠、愚忠之人嘛!
罗贯中在演义当中,把曹豹描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的草包。
但昨晚一战,就连勇猛如典韦和许褚都对曹豹这位徐州头号战将赞不绝口。
\"仲康!\"刘昆哈哈一笑,转向许褚道:\"怎么可以如此无礼对待曹将军?还不快快松绑!\"
许褚挠了挠头:这俘虏不都是这样绑着的吗?
不过他跟随刘昆日久,早就摸透了刘昆的脾气,知道这是向曹豹示好!
他当即憨厚一笑:\"曹将军,失礼了!\"
说罢,他亲自上前,将曹豹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曹豹活动着被捆得发麻的手臂,略一抱拳道:\"多谢。\"
一旁的李珪有些着急,凭啥给老曹解绑了,而不给自己也给解开了?
他几次欲言又止,终究拉不下脸开口求情。
刘昆眼角余光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禁轻笑一声:\"仲康,也给这位将军松绑吧。\"
\"诺!\"许褚应声上前,三两下便为李珪解开了束缚。
李珪如蒙大赦,连忙跪地叩首道:\"末将李珪,叩谢大将军不杀之恩!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昆笑意盈盈,扶须问道:\"哦?李将军愿为朝廷效力?\"
\"自然!自然!\"李珪连连磕头,额头都泛起红印,\"末将早慕大将军英名,恨不能早投麾下。今日得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
刘昆哈哈大笑,挥手道:\"来人,赐座!\"
\"谢大将军!\"李珪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在下首落座。
刘昆这才转头看向曹豹,赞道:\"曹将军,本侯久闻你骁勇善战,统兵有方。昨夜一战,你所率丹阳精兵悍不畏死,冲锋陷阵,其战力之强,令本侯亦为之动容,实乃当世少有之精锐啊!\"
曹豹闻言,脸上不自觉浮起一丝骄傲。
但一想到近万丹阳精兵损失殆尽,神情不由得黯然了起来。
近万丹阳子弟随他征战多年,如今却尽数埋骨彭城。
郭嘉轻摇羽扇,淡淡道:\"曹将军可是为昨夜之事耿耿于怀?\"
他顿了顿,清朗说道:\"我汉军战力天下无双,更是以有心算无心设下十面埋伏。纵使丹阳兵再骁勇,亦难逃覆灭之局。”
“匈奴、鲜卑、羌胡何等剽悍?乌桓骑兵横扫幽州,公孙瓒、公孙度割据北疆,威震一方,可如今呢?尽皆匍匐于朝廷铁蹄之下。”
“袁本初四世三公,拥兵数十万,号称天下最强,一遇我大汉雄师便土崩瓦解。将军以为,丹阳兵之勇,可胜过彼辈?\"
郭嘉的话字字如刀,句句如锤,重重敲在曹豹心上。
他身躯微颤,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
刘昆赞赏地看了郭嘉一眼,这小子果然深谙人性。
毫不留情地撕碎了曹豹那原本的骄傲之心,将他打击得信心全无。
向融虽然被高览胁迫投降,但其能力还不足以配合汉军驾驭徐州军。
此人于徐州军中素有威望,若能归顺,对安抚旧部、稳定徐州大有裨益。
\"曹将军,\"刘昆语气诚挚,\"当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正需将军这等良将效力。何不弃暗投明,共襄盛举?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岂不胜于困守徐州一隅?\"
曹豹闻言浑身一震,猛然抬头,目光复杂地望向刘昆。
李珪那般跪地乞降的做派,他素来鄙夷。
他虽无为陶谦殉死之心,却也不愿背负\"叛主求荣\"之名。
可若不降,前路何在?更何况妻儿尚在剡县!
陶谦虽败逃,但若他归降,陶氏岂能容其家眷?
忠、义、情在心中激烈交锋,如刀割肺腑,难以抉择。
堂中一时寂静,刘昆面色微沉,眼中寒光一闪。
他已给足台阶,曹豹竟仍犹豫不决,莫非真的不识抬举?
就在此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贾诩缓缓睁开双眼。
\"曹将军可是忧心剡县家人?\"贾诩目光深邃,语气平和却直指要害。
此言一出,曹豹如遭雷击,猛地看向贾诩。
虽未见过此人,但他早闻刘昆麾下有谋士贾诩,字文和,老谋深算,人称\"毒士\"。
看其年岁、气度,必是此人无疑!
他嘴唇微动,终未出声,只是缓缓闭上双眼。
贾诩不紧不慢地继续道:\"将军大可宽心。开阳已入我军之手,剡县门户洞开,再无屏障。彭城一战,徐州精锐尽丧。”
“陶谦仓皇南逃,必不敢回剡县,十有八九已奔往下邳。将军家人虽在剡县,然陶谦大势已去,何足为虑?\"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我主大将军求贤若渴,今日如此高看将军,已是莫大恩遇。将军若仍执迷不悟,岂非自误前程?\"
曹豹终于长叹一声,双膝跪地,声音沙哑:\"豹本庸碌之人,今承蒙大将军不以败军之将见弃,反以国士待之,岂敢不识抬举?豹愿归顺,誓死效忠!\"
刘昆大喜,离座而下亲自上前扶起曹豹,朗声大笑:\"曹将军弃暗投明,实乃朝廷之幸,万民之福!从今往后,你我君臣同心,共定天下!\"
刘昆端坐主位,神情从容淡定,眉宇间透着大胜之后的喜悦。
大堂两侧,贾诩、荀攸、郭嘉等文臣武将分列两旁,众人低声议论着昨日那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
昨夜一战,三万徐州军贸然突袭大营,却一头撞进汉军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这一战,徐州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阵亡约一万三千人,其余尽数被俘,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丹阳兵。
这支以悍勇着称的精锐部队,素来以命相搏、临阵不退,最终几乎被屠戮殆尽。
汉军虽大获全胜,却也付出了六七千将士伤亡惨重代价。
若非华雄率一千铁浮屠及时出现,以排山倒海之势碾压残敌,将最后四千余丹阳兵尽数歼灭,汉军的损失恐怕还要更为惨重。
正议论间,许褚大步迈入厅内,身后押着两名五花大绑的俘虏。
这两人衣甲残破,神情颓然。
许褚抱拳朗声道:\"启禀大将军,徐州军大将曹豹、李珪带到!\"
刘昆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两名俘虏。
只见其中一人身材魁梧,虽面色憔悴却掩不住昔日威势。
另一人则身形瘦削,面带惊惶,眼神闪烁不定。
刘昆唇角微扬,含笑问道:\"哪位是曹将军?\"
曹豹闻言抬眼望去,只见主位之上那位青年将军剑眉星目,面如冠玉。
虽笑容温和,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不敢直视。
\"莫非此人便是大将军刘昆?\"曹豹心中一震,\"果然年少英武,气度非凡!\"
环顾四周,他暗自思忖,\"除他之外,谁还能这般安然端坐于主位?\"
曹豹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武人的傲骨犹存。
他直视刘昆,语气平静却不无讥讽地说道:\"这,便是大将军待客之道吗?\"
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皆是一愣。
荀攸眉头微皱,郭嘉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刘昆朗声大笑,心中已然明了。
曹豹此语表面责问,实则试探。
看来,这个徐州头号大将也不是那种死忠、愚忠之人嘛!
罗贯中在演义当中,把曹豹描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的草包。
但昨晚一战,就连勇猛如典韦和许褚都对曹豹这位徐州头号战将赞不绝口。
\"仲康!\"刘昆哈哈一笑,转向许褚道:\"怎么可以如此无礼对待曹将军?还不快快松绑!\"
许褚挠了挠头:这俘虏不都是这样绑着的吗?
不过他跟随刘昆日久,早就摸透了刘昆的脾气,知道这是向曹豹示好!
他当即憨厚一笑:\"曹将军,失礼了!\"
说罢,他亲自上前,将曹豹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曹豹活动着被捆得发麻的手臂,略一抱拳道:\"多谢。\"
一旁的李珪有些着急,凭啥给老曹解绑了,而不给自己也给解开了?
他几次欲言又止,终究拉不下脸开口求情。
刘昆眼角余光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不禁轻笑一声:\"仲康,也给这位将军松绑吧。\"
\"诺!\"许褚应声上前,三两下便为李珪解开了束缚。
李珪如蒙大赦,连忙跪地叩首道:\"末将李珪,叩谢大将军不杀之恩!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昆笑意盈盈,扶须问道:\"哦?李将军愿为朝廷效力?\"
\"自然!自然!\"李珪连连磕头,额头都泛起红印,\"末将早慕大将军英名,恨不能早投麾下。今日得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
刘昆哈哈大笑,挥手道:\"来人,赐座!\"
\"谢大将军!\"李珪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在下首落座。
刘昆这才转头看向曹豹,赞道:\"曹将军,本侯久闻你骁勇善战,统兵有方。昨夜一战,你所率丹阳精兵悍不畏死,冲锋陷阵,其战力之强,令本侯亦为之动容,实乃当世少有之精锐啊!\"
曹豹闻言,脸上不自觉浮起一丝骄傲。
但一想到近万丹阳精兵损失殆尽,神情不由得黯然了起来。
近万丹阳子弟随他征战多年,如今却尽数埋骨彭城。
郭嘉轻摇羽扇,淡淡道:\"曹将军可是为昨夜之事耿耿于怀?\"
他顿了顿,清朗说道:\"我汉军战力天下无双,更是以有心算无心设下十面埋伏。纵使丹阳兵再骁勇,亦难逃覆灭之局。”
“匈奴、鲜卑、羌胡何等剽悍?乌桓骑兵横扫幽州,公孙瓒、公孙度割据北疆,威震一方,可如今呢?尽皆匍匐于朝廷铁蹄之下。”
“袁本初四世三公,拥兵数十万,号称天下最强,一遇我大汉雄师便土崩瓦解。将军以为,丹阳兵之勇,可胜过彼辈?\"
郭嘉的话字字如刀,句句如锤,重重敲在曹豹心上。
他身躯微颤,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
刘昆赞赏地看了郭嘉一眼,这小子果然深谙人性。
毫不留情地撕碎了曹豹那原本的骄傲之心,将他打击得信心全无。
向融虽然被高览胁迫投降,但其能力还不足以配合汉军驾驭徐州军。
此人于徐州军中素有威望,若能归顺,对安抚旧部、稳定徐州大有裨益。
\"曹将军,\"刘昆语气诚挚,\"当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正需将军这等良将效力。何不弃暗投明,共襄盛举?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岂不胜于困守徐州一隅?\"
曹豹闻言浑身一震,猛然抬头,目光复杂地望向刘昆。
李珪那般跪地乞降的做派,他素来鄙夷。
他虽无为陶谦殉死之心,却也不愿背负\"叛主求荣\"之名。
可若不降,前路何在?更何况妻儿尚在剡县!
陶谦虽败逃,但若他归降,陶氏岂能容其家眷?
忠、义、情在心中激烈交锋,如刀割肺腑,难以抉择。
堂中一时寂静,刘昆面色微沉,眼中寒光一闪。
他已给足台阶,曹豹竟仍犹豫不决,莫非真的不识抬举?
就在此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贾诩缓缓睁开双眼。
\"曹将军可是忧心剡县家人?\"贾诩目光深邃,语气平和却直指要害。
此言一出,曹豹如遭雷击,猛地看向贾诩。
虽未见过此人,但他早闻刘昆麾下有谋士贾诩,字文和,老谋深算,人称\"毒士\"。
看其年岁、气度,必是此人无疑!
他嘴唇微动,终未出声,只是缓缓闭上双眼。
贾诩不紧不慢地继续道:\"将军大可宽心。开阳已入我军之手,剡县门户洞开,再无屏障。彭城一战,徐州精锐尽丧。”
“陶谦仓皇南逃,必不敢回剡县,十有八九已奔往下邳。将军家人虽在剡县,然陶谦大势已去,何足为虑?\"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我主大将军求贤若渴,今日如此高看将军,已是莫大恩遇。将军若仍执迷不悟,岂非自误前程?\"
曹豹终于长叹一声,双膝跪地,声音沙哑:\"豹本庸碌之人,今承蒙大将军不以败军之将见弃,反以国士待之,岂敢不识抬举?豹愿归顺,誓死效忠!\"
刘昆大喜,离座而下亲自上前扶起曹豹,朗声大笑:\"曹将军弃暗投明,实乃朝廷之幸,万民之福!从今往后,你我君臣同心,共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