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小巷人家:手握拼夕夕的潇洒人生 > 第205章 破墙开店和停薪留职

小巷人家:手握拼夕夕的潇洒人生 第205章 破墙开店和停薪留职

    时光匆匆而过,眨眼间,就到了1981年。

    一天,棉纺厂的工人们下班,突然间看到十几个工人正在拿着工具拆除一堵围墙。

    而主管房产科的陆兴文陆科长就站在一边监工。

    前年王建德那件事给棉纺厂管理层的影响很大,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导被摘了帽子。

    只不过陆科长因为职责范围与王建德等人的利益团体没有什么牵扯而幸免于难了。

    而作为棉纺厂的“老领导”,陆兴文据说这段时间还有望职位再往上提上一提呢。

    于是就有一个女工跑过来问道:“陆科长,这又要破墙开店啊?”

    陆科长看起来心情不错,就笑着回应道:“开春了嘛,新春新气象。”

    这女工也是指着这条至少两百米长的街道问道:“那到时候,这一片全都是店面了?咱们就全民皆商了?”

    这时候张阿妹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接茬说道:“开店好啊,买早餐理发都方便,那店铺的租金到时候还能给厂里发奖金呢!”

    见张阿妹一个轮胎厂的外人插嘴,棉纺厂里有个工人忍不住笑道:“瞧这把你给厉害的,你一个人民群众操上书记的心了?”

    “你不懂!”

    张阿妹跟这人笑着说了一句,然后赶紧跟上了见聚集的人太多便准备走人的陆科长意有所指的说道:“诶,陆科长,我二闺女准备考纺校,毕业之后就能直接进厂,我当然是希望厂里有钱,多招人多发奖金!”

    陆科长听到张阿妹的话就是心里一阵腻歪。

    现在厂子都成什么样了,还天天往里面塞人?

    今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

    棉纺厂又是苏州的国营大厂,于是被列入了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厂。

    早在前年的时候,张书记这些厂领导就用一系列管理手段提升了生产效率。

    但这改革了却又没有完全改,棉纺厂生产的布匹销售渠道和销售定额都是固定的,所以超出计划的产品只能积压在库房里。

    这也是为何王建德他们倒卖棉纺厂的货物而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前年现任的苏州市政法委员曲伟诚查获了王建德为首的利益集团,追回来了不少钱。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赃款没办法直接回流到厂子里,但棉纺厂也陆陆续续追回来了将近七万块钱的损失,靠着这笔额外收益,棉纺厂去年纸面上的效益这才好看了不少。

    但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

    比如去年棉纺厂的效益就一直没有起色,眼看着积压的产品越来越多,收益却没多少提升,张书记陆科长这些管理层也愁啊。

    然而这时候厂里还源源不断的接收返城知青和职工子弟,人员臃肿就又进一步导致了厂子效益越来越差。

    就连去年的福利和奖金都是张书记他们咬着牙硬发的。

    偏偏就这厂子里还有人私底下传言说定是厂子里又出来了贪赃的囊虫,说着向上举报,再把厂子里的那些领导抓起来审讯一遍。

    这时候张阿妹还说起她那二闺女进棉纺厂的事,陆科长能有好脸色才怪呢。

    生冷的说道:“是啊,这厂里不停的接收知青和职工子弟,这工资、奖金和住房,哪一样不需要钱的啊?”

    然而一说到住房,群众里就有苦于没房子住的工人们喊道:“对对对,那厂里有了钱,厂里什么时候再给我们修个宿舍啊?”

    陆科长眼角抽了抽,扶了扶眼镜什么都没说。

    他可不敢开这个口啊。

    他也想修宿舍,可厂里有钱吗!

    陆兴文闷头朝前走路,想要甩掉这些工人,但工人们却不依不饶的凑上来继续追问。

    一时间,陆兴文头都大了。

    ……

    而棉纺厂的窘境王强也有所耳闻。

    有一次跟林庄两家人聊天的时候,庄超英就提起过停薪留职一事,黄玲也说厂子里宣传了好一段时间,可是没什么人响应。

    跟破墙开店一样,停薪留职也是棉纺厂为了自救的手段。

    只不过跟破墙开店是为了赚取租金的情况不同,停薪留职是为了解决人员臃肿的问题。

    办理停薪留职后,你的户口和关系还在厂子,依然能住在厂子给你分配的房子里。

    也不用去上班了,但厂子也不会给你发工资,需要你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养活自己。

    但这项政策响应者廖廖,老员工们宁愿直接将自己的岗位传给孩子,让孩子们从基础做起,也不愿意抛弃一切去下海做生意。

    因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稳定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工厂虽然工资低,但有房子有医疗,将来还有保险金,谁愿意出去闯?

    甚至还有一些员工秉着“我不嫌工资少,领导也别嫌我懒”的想法换着花样怠工。

    宋莹就是这种想法的典型代表。

    按照她的话讲,现在厂子里的货都快堆成山了还卖不出去,你消极怠工也算是照顾管仓库的沈大爷了,省的人家天天开门。

    对于这种想法,早已经习惯了宋莹做事风格的黄玲等人除了苦笑摇头还能说什么呢?

    不过王强倒是对此事上了心。

    厂子效益不好,积压的库存卖不出去这种事对于王强来说却有办法解决。

    随着漫画派对的持续畅销,去年一年杂志总销量便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之巨,比老牌杂志人民文学还要高上十几万册!

    其中有一百来万册销量是内地贡献。

    剩下的四十来万册销量则是来自于港澳台。

    事情的起因是上边某位负责文化宣传的领导见漫画杂志销量如此喜人,就突然间灵机一动,想着推出海外版多赚一点外汇。

    于是在港澳地区试着发售,并最终成功靠着过硬的品质和优秀的故事剧情在港澳立下了根。

    毕竟当时才1980年,《风云》、《海虎》、《龙虎门》等经典且又让人胃疼的漫画还没诞生,大陆的这些寓教于乐的漫画在港澳的中小学生群体里还是很有市场的。

    甚至还有人做起了倒爷生意,将港澳特供版的漫画杂志卖到台湾,三地就这样在半年里给漫画杂志贡献了四十余万册的销量。

    考虑到港澳台地区如今的人口密度。

    可以说漫画派对杂志已经在三地有了相当的普及度。

    广告已经打好了,已经可以尝试卖一些周边了!

    比如各种毛绒玩具。

    尤其是《神奇宝贝》里的各种宠物小精灵,以他们的形象制作成毛绒玩具,肯定很有市场。

    质量次点的话也没关系……大不了内销!

    而制作毛绒玩具也需要用到大量布料和棉花,这些订单正好给棉纺厂以解燃眉之急。

    实在不行的话,直接将皮卡丘这些动漫角色的形象缝进布匹里当花布卖也行!

    到时候再找出版社打打广告,棉纺厂的困局也就解的差不多了。

    不过这种事交给谁办好呢?

    王强脑海里想到了一个大聪明。

    嗯,就决定是你了,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