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让我安静地当个炮灰! 第402章 太上道法演混沌
热门推荐:
养阴骨,嫁蛇仙
七零,救个人怎么就要结婚了
顶流从拒绝婚约开始
综漫,我的冒险之旅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重回末世我有最强豪华地堡
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人间武圣:从木匠学徒开始
都市异能赏金猎人
太一圣地的道场,坐落于云海之巅的一座孤峰之上,名为“见道崖”。
崖坪不大,仅有方圆百丈,地面是由整块的青色暖玉铺就,常年温润。崖边生着一棵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雨的古松,虬结的枝干如苍龙探海,伸入翻涌的云涛之中。一位须发皆白,身穿朴素道袍的老者,正盘坐于古松之下,双目微阖,周身气息与整片天地融为一体,若有若无。
他便是太一圣地的太上长老,玄阳真人。
苏沐云静立于玄阳真人面前,神态恭敬而专注。自从那日众师争徒的风波过后,她便开始了这种极为奢侈的“轮班制”学习。今日,轮到她来见道崖,聆听玄阳真人讲解太一圣地的不传之秘,《太一混元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玄阳真人的声音平淡而古老,不含丝毫烟火气,每一个字仿佛都蕴含着天地的至理,轻轻敲击在苏沐un的心湖之上,荡起圈圈涟漪。
他讲解的,是《太一混元经》的总纲,也是最晦涩难懂的开篇。寻常弟子,便是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参透其中一二。他本以为,以苏沐云的年纪,能听懂,能记住,便已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然而,苏沐云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当他讲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时,苏沐云忽然抬起头,清澈的眼眸中带着一丝纯粹的疑惑,轻声问道:“玄阳前辈,经中所言,‘有’与‘无’,似乎是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境界。可晚辈在修行之中,却感觉到,在‘有’与‘无’之上,似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本源的状态。”
玄阳真人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哦。你且说来听听。”
苏沐云沉吟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自己身体最直观的感受。
“晚辈的体质有些特殊,在感悟天地灵气之时,总能感觉到一种包容万物的力量。它既不是‘有’,因为它无形无相,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态。也不是‘无’,因为它又确实存在,是构成世间万法的基础。晚辈以为,这或许才是‘天地之始’的真正面貌,一种超越了有无,能够衍生万物的‘混沌’。”
她的话音落下,见道崖上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剩下云海翻腾的微风之声。
玄阳真人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震撼的神情。他定定地看着苏沐un,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太一混元经》的最高奥义,便是参悟混沌,返本归元。那是只有历代圣主在即将羽化飞升之时,才有可能窥见一丝的至高境界。而现在,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女,仅仅是听了一个开篇,便凭借自身的体质,直指本源,道出了连他都需要穷尽百年才能悟透的真理。
这是何等恐怖的天赋。这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道”的化身。
“好,好一个‘混沌’之说。”玄阳真人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炽热与欣赏,“你说的没错。有无相生,皆由混沌演化。你既有此悟性,老夫便不再拘泥于经文,今日,我与你论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场在整个通天学院历史上都堪称绝无仅有的论道,就在这见道崖上展开了。
不再是师长对弟子的传授,而是两个求道者之间,平等而深入的探讨。
玄阳真人抛出一个道法难题,苏沐云便能以她混沌道体的独特视角,给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解答。而苏沐云提出的一个修行困惑,玄阳真人也需要沉思良久,结合毕生所学,才能勉强为之解惑。
一老一少,一问一答,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抚掌大笑。道韵流转,仙音自成,崖边的古松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松针之上,竟有点点晶莹的露珠凝结,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就在两人论道渐入佳境之时,一个温润如玉的声音,伴随着一阵清风,从崖坪的入口处传来。
“晚辈楚萧然,听闻玄阳长老在此开坛论道,特来旁听,不知是否会打扰前辈与苏师妹的雅兴。”
来人正是太一圣地的道子,楚萧然。他一袭白衣,纤尘不染,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缓步走来,每一步都仿佛与天地的韵律完美契合,自然而然,不带丝毫突兀之感。
“你这小子,鼻子倒是挺灵。”玄阳真人看了他一眼,笑骂了一句,却没有拒绝,“也罢,你既来了,便在一旁听着吧。能听懂多少,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多谢前辈。”楚萧然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便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石上盘膝坐下,目光落在苏沐云身上,带着一丝纯粹的欣赏和好奇。
苏沐云对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心神便再次沉浸到了对大道的探寻之中。
楚萧然的加入,非但没有打断这场论道,反而像是一种催化剂,让气氛变得更加玄妙。他虽然很少开口,但每当苏沐云与玄阳真人的思绪陷入僵局之时,他总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个比喻,瞬间便让两人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
三人之间,仿佛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循环。玄阳真人是道的阐释者,苏沐云是道的体验者,而楚萧然,则是道的旁观者与验证者。
这一幕,若是被外人看到,定会惊掉下巴。太一圣地地位最尊崇的太上长老,与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道子,竟然在和一个初入学院的少女,进行着一场关乎大道本源的平等论道。这传出去,谁敢相信。
而此时,在通天学院的另一处,林逸轩的剑庐之中,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
林逸轩手持长剑,静立于庭院之中,剑尖斜指地面,整个人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然而,他那向来古井无波的心,此刻却泛起了丝丝涟漪,让他迟迟无法进入剑心通明的状态。
“还在为见道崖的事情烦心?”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秦亦风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手中还拿着一枚刚刚收到的传讯玉简。
林逸轩没有回头,声音清冷地问道:“又有新消息了?”
“嗯。”秦亦风点了点头,神色也有些复杂,“消息说,楚萧然也去了见道崖。他们三人,从清晨论道至今,已近黄昏,似乎还未有停下的意思。据说,崖上道韵弥漫,隐有天花乱坠之象。”
听到“楚萧然”这个名字,林逸_轩握剑的手,不自觉地紧了几分。
“楚萧然,此人城府极深。”秦亦风继续分析道,“他很聪明,知道在武力上,短时间内难以与你我,或是岳惊涛分出高下。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直指沐云内心的路。”
秦亦风的眼神锐利如鹰:“他在与沐云争夺‘道’的话语权。沐云是求道者,一个能与她在道途上同行,甚至能引领她的同伴,其分量,远比一个单纯的守护者要重得多。这一点,对你,对温天明,甚至对我,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一旁的石桌边,温天明正手捧一卷古老的道经,看得眉头紧锁。他原本温文尔雅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凝重与……一丝无力感。他擅长的是儒家经典,是符箓之术,可在这种纯粹的道法玄理上,他与楚萧然相比,确实相形见绌。
“可恶,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谈的。”不远处,岳惊涛正一拳一拳地捶打着一块坚硬的玄武岩,发出沉闷的声响,以此来发泄心中的烦躁,“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打磨几遍拳法。要是魔道妖人杀过来了,难道靠嘴皮子就能把他们说退不成?”
他的话虽然粗俗,却也道出了在场几人心中的一丝焦虑。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可在此刻,却都因为一个他们无法插足的“论道”,而产生了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
林逸轩缓缓收剑入鞘,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时,眼中的迷茫与烦躁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与锐利的剑意。
“道,亦是我的剑道。我只需,将我的剑,磨砺得比他更锋利,便足够了。”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却清楚,从今日起,他与楚萧然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实力比拼,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也更加凶险的层面。
崖坪不大,仅有方圆百丈,地面是由整块的青色暖玉铺就,常年温润。崖边生着一棵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雨的古松,虬结的枝干如苍龙探海,伸入翻涌的云涛之中。一位须发皆白,身穿朴素道袍的老者,正盘坐于古松之下,双目微阖,周身气息与整片天地融为一体,若有若无。
他便是太一圣地的太上长老,玄阳真人。
苏沐云静立于玄阳真人面前,神态恭敬而专注。自从那日众师争徒的风波过后,她便开始了这种极为奢侈的“轮班制”学习。今日,轮到她来见道崖,聆听玄阳真人讲解太一圣地的不传之秘,《太一混元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玄阳真人的声音平淡而古老,不含丝毫烟火气,每一个字仿佛都蕴含着天地的至理,轻轻敲击在苏沐un的心湖之上,荡起圈圈涟漪。
他讲解的,是《太一混元经》的总纲,也是最晦涩难懂的开篇。寻常弟子,便是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参透其中一二。他本以为,以苏沐云的年纪,能听懂,能记住,便已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然而,苏沐云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当他讲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时,苏沐云忽然抬起头,清澈的眼眸中带着一丝纯粹的疑惑,轻声问道:“玄阳前辈,经中所言,‘有’与‘无’,似乎是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境界。可晚辈在修行之中,却感觉到,在‘有’与‘无’之上,似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本源的状态。”
玄阳真人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哦。你且说来听听。”
苏沐云沉吟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自己身体最直观的感受。
“晚辈的体质有些特殊,在感悟天地灵气之时,总能感觉到一种包容万物的力量。它既不是‘有’,因为它无形无相,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态。也不是‘无’,因为它又确实存在,是构成世间万法的基础。晚辈以为,这或许才是‘天地之始’的真正面貌,一种超越了有无,能够衍生万物的‘混沌’。”
她的话音落下,见道崖上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剩下云海翻腾的微风之声。
玄阳真人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震撼的神情。他定定地看着苏沐un,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太一混元经》的最高奥义,便是参悟混沌,返本归元。那是只有历代圣主在即将羽化飞升之时,才有可能窥见一丝的至高境界。而现在,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女,仅仅是听了一个开篇,便凭借自身的体质,直指本源,道出了连他都需要穷尽百年才能悟透的真理。
这是何等恐怖的天赋。这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道”的化身。
“好,好一个‘混沌’之说。”玄阳真人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炽热与欣赏,“你说的没错。有无相生,皆由混沌演化。你既有此悟性,老夫便不再拘泥于经文,今日,我与你论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场在整个通天学院历史上都堪称绝无仅有的论道,就在这见道崖上展开了。
不再是师长对弟子的传授,而是两个求道者之间,平等而深入的探讨。
玄阳真人抛出一个道法难题,苏沐云便能以她混沌道体的独特视角,给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解答。而苏沐云提出的一个修行困惑,玄阳真人也需要沉思良久,结合毕生所学,才能勉强为之解惑。
一老一少,一问一答,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抚掌大笑。道韵流转,仙音自成,崖边的古松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松针之上,竟有点点晶莹的露珠凝结,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就在两人论道渐入佳境之时,一个温润如玉的声音,伴随着一阵清风,从崖坪的入口处传来。
“晚辈楚萧然,听闻玄阳长老在此开坛论道,特来旁听,不知是否会打扰前辈与苏师妹的雅兴。”
来人正是太一圣地的道子,楚萧然。他一袭白衣,纤尘不染,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缓步走来,每一步都仿佛与天地的韵律完美契合,自然而然,不带丝毫突兀之感。
“你这小子,鼻子倒是挺灵。”玄阳真人看了他一眼,笑骂了一句,却没有拒绝,“也罢,你既来了,便在一旁听着吧。能听懂多少,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多谢前辈。”楚萧然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便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石上盘膝坐下,目光落在苏沐云身上,带着一丝纯粹的欣赏和好奇。
苏沐云对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心神便再次沉浸到了对大道的探寻之中。
楚萧然的加入,非但没有打断这场论道,反而像是一种催化剂,让气氛变得更加玄妙。他虽然很少开口,但每当苏沐云与玄阳真人的思绪陷入僵局之时,他总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个比喻,瞬间便让两人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
三人之间,仿佛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循环。玄阳真人是道的阐释者,苏沐云是道的体验者,而楚萧然,则是道的旁观者与验证者。
这一幕,若是被外人看到,定会惊掉下巴。太一圣地地位最尊崇的太上长老,与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道子,竟然在和一个初入学院的少女,进行着一场关乎大道本源的平等论道。这传出去,谁敢相信。
而此时,在通天学院的另一处,林逸轩的剑庐之中,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
林逸轩手持长剑,静立于庭院之中,剑尖斜指地面,整个人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然而,他那向来古井无波的心,此刻却泛起了丝丝涟漪,让他迟迟无法进入剑心通明的状态。
“还在为见道崖的事情烦心?”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秦亦风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手中还拿着一枚刚刚收到的传讯玉简。
林逸轩没有回头,声音清冷地问道:“又有新消息了?”
“嗯。”秦亦风点了点头,神色也有些复杂,“消息说,楚萧然也去了见道崖。他们三人,从清晨论道至今,已近黄昏,似乎还未有停下的意思。据说,崖上道韵弥漫,隐有天花乱坠之象。”
听到“楚萧然”这个名字,林逸_轩握剑的手,不自觉地紧了几分。
“楚萧然,此人城府极深。”秦亦风继续分析道,“他很聪明,知道在武力上,短时间内难以与你我,或是岳惊涛分出高下。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直指沐云内心的路。”
秦亦风的眼神锐利如鹰:“他在与沐云争夺‘道’的话语权。沐云是求道者,一个能与她在道途上同行,甚至能引领她的同伴,其分量,远比一个单纯的守护者要重得多。这一点,对你,对温天明,甚至对我,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一旁的石桌边,温天明正手捧一卷古老的道经,看得眉头紧锁。他原本温文尔雅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凝重与……一丝无力感。他擅长的是儒家经典,是符箓之术,可在这种纯粹的道法玄理上,他与楚萧然相比,确实相形见绌。
“可恶,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谈的。”不远处,岳惊涛正一拳一拳地捶打着一块坚硬的玄武岩,发出沉闷的声响,以此来发泄心中的烦躁,“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打磨几遍拳法。要是魔道妖人杀过来了,难道靠嘴皮子就能把他们说退不成?”
他的话虽然粗俗,却也道出了在场几人心中的一丝焦虑。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可在此刻,却都因为一个他们无法插足的“论道”,而产生了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
林逸轩缓缓收剑入鞘,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时,眼中的迷茫与烦躁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与锐利的剑意。
“道,亦是我的剑道。我只需,将我的剑,磨砺得比他更锋利,便足够了。”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却清楚,从今日起,他与楚萧然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实力比拼,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也更加凶险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