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339章 血锈的轨道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第339章 血锈的轨道

    刚果的雨季,并非简单的天降甘霖,它更像一头被激怒的、嗜血的巨兽,挣脱了所有束缚,将这片广袤而原始的土地彻底撕碎,化为一片混沌泥泞的炼狱。天空不再是天空,而是翻滚着铅灰色、铁青色、甚至近乎墨黑的铅云,厚重得仿佛随时会倾覆下来,将世间万物彻底压垮。粘稠的雨水,带着刚果盆地特有的红土那令人作呕的腥气,不再是轻盈的丝线,而是化作了无数条鞭子,从那令人窒息的天幕中疯狂地、无情地抽打在光秃秃的树干上、扭曲的藤蔓上、以及那片被强行撕开的、原本郁郁葱葱如今却伤痕累累的丛林边缘。

    雨点砸在林野那顶破旧的工装帽帽檐上,不是滴落,而是汇聚成一道道浑浊的水帘,顺着帽檐、脸颊、脖颈,一路向下,浸透了他身上那件同样破旧、早已看不出原色的工装。水珠混合着汗水,以及那无处不在的红土,在他脸上划出几道泥色的沟壑,模糊了他的视线,也仿佛模糊了他对未来的清晰判断。

    他脚下,是望不到头的泥泞工地。这片土地,在旱季或许还能勉强称为土地”,但在雨季,它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永无止境的泥沼。脚下的地面,软得像发酵过度的面团,每走一步,工靴都会深深地陷入其中,拔出来时,会带起一大坨粘稠、散发着腥锈味的红泥。这片被强行撕开的丛林边缘,原本是科卢韦齐以东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如今却被雨水和泥浆彻底吞噬。华国援建团队寄予厚望的铁路线,就在这片泥泞中艰难地向前蠕动,像一条受伤的巨蟒,每一寸前进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和痛苦。

    林野站在临时搭建的、用劣质油布勉强遮挡风雨的了望台上。这个了望台,不过是几根粗壮的原木随意绑扎而成,上面铺着几块腐朽的木板,边缘用更差的油布胡乱地遮盖着。此刻,油布早已经无法起到任何遮挡作用,雨水从缝隙中不断渗入,滴落在林野的肩膀和后背上,冰凉冰凉的。木台在雨水的浸泡和风的吹拂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每一次轻微的晃动,都让林野的心跟着揪紧一下。

    他握着栏杆,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湿透的工装传到他的掌心,带来一丝短暂的清醒。他望着脚下的泥泞工地,望着那些在泥浆中挣扎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疲惫,是首当其冲的感觉。这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连续数月的雨季,几乎将所有的工程进度都吞噬了。他们像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敌人作战,而这个敌人,就是这片土地本身,就是这该死的雨季。

    这些工人,大部分是当地招募的,也有一些是来自华国的技术骨干和劳工。他们穿着统一的、但早已洗得发白的工装,在泥浆中挥舞着铁锹、钢钎,或者操作着简陋的机械。巨大的挖掘机在泥沼中咆哮、挣扎,那厚重的履带每一次转动,都卷起大片的泥浆,但前进的速度却缓慢得令人绝望。更诡异的是,履带上似乎不仅仅是泥土,还夹杂着一些……难以名状的、细小的、闪着冷光的数字?它们像是被泥浆包裹着,又像是直接刻印在了金属表面,在雨水的冲刷下,若隐若现,仿佛某种不祥的符咒。

    林野的视线被这诡异的景象吸引,他眯起眼睛,试图看清楚那些数字。然而,雨水和泥浆模糊了一切,他只能隐约看到一些排列组合,似乎毫无规律。他摇了摇头,大概是自己看花眼了,在这种环境下,精神紧张,出现幻觉也不奇怪。

    “林工!林工!” 一个浑身裹满泥浆、几乎看不清面目的人影踉跄着冲上摇摇晃晃的木梯,几乎是一头栽倒在了望台上。是技术员小王,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小伙子,平时还算机灵,此刻却像被抽走了魂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他喘着粗气,手指颤抖着指向下方,“又……又塌方了!三号区,刚铺好的路基,又被冲垮了!”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塌方,在这个雨季,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塌方,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不仅仅是材料和时间的浪费,更是对工程进度和团队士气的沉重打击。他一把抓住小王的肩膀,用力摇晃了一下:“具体情况?损失多大?有没有人员伤亡?”

    小王被摇得脑袋发晕,好不容易稳住身形,断断续续地汇报:“……刚浇灌的混凝土基础,还没完全凝固,就被泥浆冲走了大半……至少……至少五十米路基……又得重新来过……人员……暂时没发现伤亡,但……但有两个工人被泥浆困住了,正在……正在想办法……”

    “妈的!”林野低声咒骂了一句,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无奈。他推开油布,露出半个身子,对着下方大声喊道:“张队长!张队长在哪儿?三号区!快组织救援!注意安全!”

    他的声音在雨幕中显得有些微弱,但下方还是有人回应了。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过来,是华国工地的队长张大山。张大山今年四十多岁,脸上刻满了风霜,但眼神依旧锐利。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泥浆,冲着了望台喊道:“林工,塌方情况怎么样?严重吗?”

    “基础被冲垮了,五十多米路基白费!还有两个人被困!”林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赶紧救人!安全第一!”

    “收到!”张大山应了一声,转身又钻进了雨幕中,指挥着救援工作。

    林野看着下方混乱的场面,心中一阵烦躁。他转过身,背对着工地,靠在冰冷的栏杆上,深深吸了一口气。雨气带着土腥味,呛得他有些难受。他需要冷静一下,需要理清思路。这场雨季,就像一个无形的敌人,不断地消耗着他们的精力,瓦解着他们的意志。他们带来的先进设备,在这里很多时候都成了摆设;他们精心计算的数据,在这里往往变得毫无意义。这片土地,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顽强地抵抗着一切改变。

    他走到了望台的另一侧,那里堆放着一些图纸和测量工具。他拿起一本厚厚的工程日志,里面记录着每天的工程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各种数据。他的手指在日志上快速翻动,寻找着关于三号区地质情况的历史记录。雨声太大,他只能集中全部精神,辨认那些被雨水洇湿、字迹有些模糊的记录。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椅页上。那页记录着大约一个月前,在三号区附近发生的一次小型塌方。当时他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刚刚铺设的轨道出现了沉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重新开挖,加固地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负责该区域的技术员在日志上潦草地写下了一句备注:“红土诅咒?承载力骤降1435,魔咒再现?”

    林野的心猛地一跳。红土诅咒?承载力骤降1435?这是什么意思?他记得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像附骨之蛆,出现在工程事故报告里,出现在进度滞后表里,如今,又像幽灵般缠绕在这片吞噬一切的红土地上。1435……这个数字他太熟悉了,那是标准轨距的毫米数,是华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铁路的轨距标准。难道……难道是地基的承载力,真的和轨距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听起来荒谬绝伦,但为什么这个数字会反复出现在各种问题中?

    他拿起铅笔,用力地在本子上写下了这个数字,又重重地画上了一个问号。红土诅咒?难道真的是这片土地在作祟?他想起那些出现在挖掘机履带上的、闪着冷光的数字,难道那也是1435?还是别的什么数字?这太诡异了,超出了他所有的工程经验。

    “林工,您看这个!” 小王不知何时又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湿漉漉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指着一个表格,“这是最新的土工试验数据,三号区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还有……还有这个,三号区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值,又下降了!比昨天又降了两个百分点!照这个速度下去,我们根本没法按计划铺设轨道!”

    林野接过笔记本,仔细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土工试验的数据显示,三号区的红土在雨水的浸泡下,其物理性质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密度降低,含水量飙升,最关键的是,地基承载力——也就是土壤能够承受的压力——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下降。这意味着,他们之前设计的路基基础,很可能已经不再适用,需要进一步加深、加宽,或者采用更复杂的加固措施。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工程成本,并拖慢进度。

    “通知实验室,重新取样分析!”林野的声音有些沙哑,“同时,联系设计组,看看是否需要调整三号区的路基设计方案。告诉他们,我们必须找到原因,不能让这该死的‘红土诅咒’继续作祟!”

    “是,林工!”小王应了一声,赶紧去执行命令。

    林野站在了望台上,看着下方依旧在泥泞中挣扎的工人们,看着那些在雨中闪烁的、微弱但坚定的灯光,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困难远不止这些。资金的压力、当地复杂的政治环境、以及华国总部那边日益增长的期待,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他这个总工程师,是这个项目的灵魂人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不能倒下,不能被这片恶劣的环境打垮。

    他再次望向那片被泥浆吞噬的丛林边缘,那里,华国铁路的蓝图正在艰难地展开。这条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钢铁之路,它承载着华国与刚果两国人民的友谊,承载着无数人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希望。为了这条铁路,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无数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远渡重洋,来到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永远也看不到铁路竣工的那一天,就像那些牺牲在工地上的前辈一样。

    “走!”林野的声音穿透雨幕,低沉而决绝。他一把抓起靠在了望台柱子上的道尺,那黄铜尺身已沾满红泥,尺身刻度磨损得厉害,尖端却依旧锐利。这把道尺,是他从华国带来的,跟随他经历了无数个工程项目,是他测量、计算、与大地对话的工具。此刻,它像一位沉默的战友,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苦难,也见证着华国人的坚韧。

    他大步走下摇晃的木梯,沉重的工靴噗嗤”一声深深陷入红泥之中,泥浆瞬间没过了脚踝,冰冷刺骨,带着大地深处的腥锈味。他深吸一口气,稳住身形,继续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泥浆像是有生命一般,拼命地想要将他吞噬。但他没有停下,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三号区,那个刚刚发生塌方的地方。

    雨还在下,风还在吹,但林野的脚步却越来越坚定。他知道,在这片血锈般的土地上,只有不停地向前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让这条承载着希望的铁路,最终穿越雨林,抵达远方。他的身影,在模糊的雨幕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高大,像一座不屈的丰碑,矗立在血锈的轨道旁。

    他迎着风雨,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他的身后,是泥泞和困境;他的前方,是未知和挑战。但他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那是华国工程师的骄傲,那是建设者的信念,那是无论多么艰难,也要让钢铁巨龙在这片土地上腾飞的决心。

    这条血锈的轨道,注定不会平凡。而林野,以及他身后的华国团队,也注定要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雨,还在下,但天,似乎已经微微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