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109章 亲情绑架?坚守原则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109章 亲情绑架?坚守原则

    直接上门借钱的路被堵死了。

    张婆子回去后,在家里又哭又闹了好几天,指桑骂槐,不得安生。

    张老汉也是一连多日都拉着一张驴脸,抽着旱烟,一言不发。

    老宅里的气氛,比那阴冷潮湿的冬天还要压抑。

    他们想不通,也无法接受。

    那个以前任由他们搓圆捏扁、呼来喝去的大儿子,怎么就变成了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连最基本的“孝道”和“亲情”都不顾了。

    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他一家在外面过好日子,而他们守着这老宅“受苦”?

    不甘心。

    一万个不甘心。

    在刘氏又一次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挑唆下,“爹,娘,我看大哥也不是铁石心肠,许是上次说话方式不对?要不……爹您亲自去说说?您是他老子,他总不能连您的话也敢不听吧?”。

    一直沉默着的张老汉,终于掐灭了烟袋锅,缓缓站起了身。

    他决定,亲自去会一会那个“翅膀硬了”的大儿子。

    他就不信了,自己这个做老子的出面,还能压不住他?

    这一次,张老汉没有像上次那样气势汹汹。

    他特意换上了一件看起来比较整洁的外褂。

    将花白的头发也梳理了一下。

    甚至,他还让张婆子煮了两个鸡蛋,用布包好,拎在手里。

    他拄着拐杖,脚步缓慢地,朝着村西头那座让他堵心的新院子走去。

    他刻意没有让张婆子和张二狗跟着。

    他要单独和张大山谈。

    他要用一个父亲的身份,用“亲情”和“孝道”,来“感化”这个迷途知返的儿子。

    当张大山看到父亲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手里还提着两个鸡蛋出现在自家门口时。

    他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相比于张婆子的撒泼打滚和张二狗的无赖讨要。

    张老汉这种看似“低姿态”的出现,反而让他更加警惕。

    他知道,这老头子,绝非善类。

    他今天来,绝对不是真心来看望或者示好。

    这背后,一定憋着什么招数。

    “爹。您怎么来了?”

    尽管心里警惕,但表面上的礼数不能缺。

    张大山还是上前一步,打开了院门,平静地问道。

    他没有请对方进屋,只是站在门口。

    “俺……俺就不能来看看你?”

    张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着张大山,语气似乎带着几分……沧桑和无奈?

    他将手里包着鸡蛋的布包递了过来。

    “家里……也没啥好东西。这是你娘早上刚煮的鸡蛋,拿给孩子们吃吧。”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

    若是以前的张大山,看到父亲这般模样,怕是早就心软了。

    但现在的张大山,内心只有冷笑。

    演戏?

    谁不会呢。

    “不必了,爹。”

    他没有伸手去接。

    “家里的孩子虽然嘴馋,但这鸡蛋还是您和娘留着自己补身子吧。”

    “俺们这儿,粗茶淡饭,也习惯了。”

    他的话,不软不硬,直接将对方的“示好”顶了回去。

    张老汉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但很快又被那副“慈父”面孔掩盖了下去。

    他收回手,叹了口气。

    “大山啊。你……你还在怨爹娘吗?”

    他开始打感情牌了。

    “分家那天,是爹娘做得不对,太偏心老二了,委屈了你们。”

    “可……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老二他不争气,俺们不多看顾着点,能怎么办呢?”

    “你当大哥的,也该……多体谅体谅爹娘的难处。”

    他这番话,看似在认错,实则还是在为自己的偏心开脱,还在试图给张大山灌输“长兄如父”、“理应帮扶弟弟”的观念。

    张大山心中冷笑更甚。

    难处?

    你们最大的难处,不就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压榨俺们一家了吗?

    “爹,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张大山打断他,不想再听这些虚伪的辩解。

    “分家文书写得清清楚楚,咱们已经是两家人了。”

    “您老要是没别的事,就请回吧。俺还得去地里干活呢。”

    他再次表明了划清界限的态度。

    “你这孩子……”

    张老汉似乎真的有些“伤心”了,用拐杖顿了顿地。

    “分家了,难道就不是一家人了?难道就不是俺的儿子了?”

    “这血脉亲情,是那一张纸能隔断的吗?”

    “你看看你,现在日子好过了,盖了新房,买了新地(买地的事瞒不住,村里早传开了)。”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爹娘还在那破旧的老屋里挨日子?”

    “你弟弟还在为一口吃的发愁?”

    “村里人都在背后戳咱们老张家的脊梁骨,说你张大山发达了就忘了本,是个不孝子啊。”

    “你……你就真的忍心,看着爹娘晚景凄凉,看着你弟弟一家受穷?”

    “你就不怕……不怕天打雷劈吗?”

    他声情并茂,语气沉痛,试图用亲情、孝道、舆论、甚至鬼神之说,来对张大山进行全方位的“绑架”。

    不得不说,这番话,若是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任何一个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人来说,都是极具杀伤力的。

    张大山的心,也确实因为这番话,而有那么一瞬间的刺痛和动摇。

    是啊,血脉亲情,如何能轻易割断?

    孝道伦常,更是压在每个人头上的大山。

    他能顶住村长的压力,能赶走撒泼的母亲和无赖的弟弟。

    但面对眼前这个名义上的父亲,用这种看似“语重心长”的方式进行的情感勒索。

    他内心深处那点残留的、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枷锁,似乎被触动了。

    但,也仅仅是一瞬间。

    他立刻就清醒了过来。

    他想起了分家时,这对父母是如何的绝情。

    想起了过去二十年,他们是如何将自己一家当成牛马压榨。

    想起了王氏和孩子们身上那些因为饥饿和劳累而留下的伤痕。

    想起了丫丫病重时,他们的冷漠和不闻不问。

    ……

    那一幕幕,如同冷水泼头,瞬间浇灭了他心中那点不合时宜的动摇。

    孝顺?

    亲情?

    也要看对方配不配。

    对于这种只知索取、从未付出,甚至将你往死路上逼的“亲人”。

    任何的退让和心软,都是对自己的残忍,更是对身边真正爱你的妻儿的不负责任。

    他的眼神,再次变得冰冷而坚定。

    “爹。”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俺知道您想说什么。”

    “但俺也想请您老明白几件事。”

    “第一,俺们现在能稍微过好点,不是靠运气,不是靠偷抢,是靠俺们一家人,没日没夜地干出来的。”

    “是俺领着儿子们,冒着危险进山采药,是俺婆娘和闺女,熬瞎了眼睛纺线织布,才一点点攒下来的。”

    “这里面,没有半分是偷来的抢来的,更没有半分是亏欠你们老宅的。”

    “第二,分家是你们当初逼俺们的,文书是您亲手画押的。”

    “既然分了家,就是两家人。俺的首要责任,是养活俺自己的妻儿,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再受苦。”

    “至于老宅那边……”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您不是还有能干的二儿子?怎么也轮不到俺这个被赶出来的‘不孝子’来操心吧?”

    “第三,孝道不是愚孝。”

    “俺可以对您保持作为儿子的基本尊重。”

    “但若是您想利用这份‘尊重’,来绑架俺,继续压榨俺们一家,为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填窟窿。”

    “恕难从命。”

    “俺张大山的原则就是:谁对我好,我便对谁好。谁想害我们一家,我便豁出命去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这个原则,对谁都一样。包括您二老。”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直白,也极其绝情。

    彻底撕碎了张老汉试图用亲情和孝道编织的虚伪面纱。

    张老汉听完,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他指着张大山,嘴唇哆嗦着,“你……你……你这个逆子……你……”你了半天,却再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所有的“苦口婆心”,所有的“情感攻势”,在这个已经彻底硬起心肠的大儿子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可笑至极。

    他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

    这个儿子,是真的不打算再认他们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一丝丝的悔意,掠过他的心头。

    但他嘴上,依旧不肯服输。

    “好……好你个张大山。”

    “你给俺等着。”

    “俺……俺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他扔下这句狠话,猛地一顿手中的拐杖,转身,用一种比来时快了许多的、近乎踉跄的脚步,仓惶地离开了。

    看着父亲那落寞而又带着怨毒的背影。

    张大山的心里,没有半分的快意,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