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64章 水车转动,灌溉自家田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64章 水车转动,灌溉自家田

    一夜的休整,并未完全驱散父子三人身上的疲惫。

    但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再次洒满大地时。

    他们的眼中,早已没有了丝毫倦意,只剩下满满的激动和期待。

    今天,是检验他们数日辛劳成果的时刻。

    是那个凝聚了全家希望的“大家伙”,能否真正运转起来的关键之日。

    早饭都吃得有些心不在焉。

    张大山仔细检查了水车的各个连接部件,又给几个关键的木质摩擦处涂抹了一些应急的油脂(用剩下的猪油)。

    铁牛和石头则扛着锄头和铁锹,再次检查和疏通了那条从河边预定出水口一直延伸到自家田地的简易引水渠。

    一切准备就绪。

    张大山没有立刻开始。

    他让铁牛去把家里除了还在养病的丫丫和年幼的豆子之外的所有人都叫了过来。

    王氏、花儿、小山、栓子、柱子……

    他要让全家人,都亲眼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要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和汗水结合在一起,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当一家人站在河岸边,看着那架静静矗立、充满了原始机械美感的龙骨水车时。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盼。

    尤其是王氏和花儿,她们是亲眼看着那些零散的木头和铁件,如何在男人们的手中,一步步变成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的。

    她们的心,此刻也提到了嗓子眼。

    “都站远点,注意安全。”

    张大山叮嘱了一句。

    然后,他走到水车的驱动装置旁。

    那是一个用硬木制作的、连接着上轮轴的、类似曲柄摇把的装置。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了粗糙的木质摇把。

    “铁牛,石头,搭把手。”

    “哎。”

    两个儿子立刻上前,分别握住了摇把的另外两个位置。

    父子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和决心。

    “一,二,三,起。”

    张大山低喝一声,三人同时发力。

    沉重的木质链条和刮板,似乎还带着组装后的滞涩。

    最初的转动,异常艰难。

    “嘎吱……嘎吱……”

    崭新的木质轮轴和支架,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声。

    链条似乎在某个地方稍微卡顿了一下,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王氏和孩子们的心都揪紧了,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稳住。用力匀一些。”

    张大山沉声喝道,手臂上的青筋因为用力而暴起。

    “保持住这个力道,别停。”

    父子三人咬紧牙关,额头上渗出汗珠,将全身的力气都灌注到手臂上。

    他们能感觉到,那巨大的链条正在一点点地克服着自身的重量和水的阻力,开始缓慢地移动。

    一寸,两寸,一尺……

    速度越来越快,阻力似乎也越来越小。

    那最初生涩的“嘎吱”声,渐渐被一种更加流畅、更加有节奏的“哗啦啦”声所取代。

    “动了。动了。”

    石头惊喜地叫道,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随着链条的转动。

    一排排固定在上面的木制刮板,如同巨龙探出的爪牙,依次没入清澈的河水中。

    然后,在链条的带动下,它们装满了清澈的河水,开始沿着那长长的、倾斜的龙骨水槽,坚定地、一节接一节地向上攀爬。

    哗啦啦……哗啦啦……

    一种前所未有的、清脆悦耳的水声在河岸边响起。

    那是刮板将河水带起、在水槽中欢快流淌的声音。

    这声音,如同天籁,瞬间击中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那不断向上移动的水流。

    他们的心跳,仿佛也随着那水流的攀升而剧烈地加速着。

    近了。

    更近了。

    水流沿着长长的木槽,顽强地克服着地心引力,如同银色的绸带,朝着最高处的出水口奔涌而去。

    终于。

    在所有人的屏息注视下。

    当第一块满载着河水的刮板抵达顶点时。

    一股粗壮而有力的、清澈的水流,“哗”的一声,从水槽的出水口奔涌而出。

    如同蛟龙出海,气势惊人。

    水流准确无误地落入了旁边预先挖好的引水渠中。

    然后,便不再迟疑,顺着那略带坡度的渠道,开始欢快地、一路向前,朝着不远处那片干渴已久的田地奔流而去。

    “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王氏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捂着嘴,喜极而泣,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般滚落。

    “成功了。爹,咱们成功了。”

    花儿也激动得抱住了身旁的母亲,又哭又笑。

    “有水了。有水了。地里有水了。”

    栓子和柱子更是兴奋得又蹦又跳,拍着手,扯着嗓子大喊大叫,完全不在乎形象。

    就连一向沉静的小山,此刻也忍不住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无比自豪和崇拜的光芒,紧紧地盯着父亲高大的背影。

    铁牛和石头,感受着手中驱动摇把传来的、那稳定而富有节奏的力量,听着耳边哗啦啦的水声,看着那奔流不息的水流。

    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无比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这是他们亲手建造的。

    是他们用汗水和力量换来的。

    张大山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听着耳边那如同天籁般的水声和家人的欢呼声。

    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难以言喻的成就感,瞬间充斥了他的整个胸膛,几乎要炸裂开来。

    他成功了。

    依靠着脑海中的知识,依靠着全家人的努力。

    他真的将这个超越时代的灌溉机器,变成了现实。

    他没有停下手中的摇把。

    喜悦过后,更重要的是将这来之不易的河水,真正送到田地里去。

    父子三人继续用力,保持着水车的稳定运转。

    清澈的河水,如同生命的血脉,沿着新挖的水渠,一路向前。

    很快,水头就抵达了最近的一块、因为缺水而显得有些发黄的粟米地。

    干渴的、甚至有些龟裂的土地,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贪婪地吮吸着这股清泉。

    水流迅速地浸润开来,将干燥的黄土染成深褐色,发出“滋滋”的声响。

    那些原本蔫头耷脑的粟米苗,在清水的滋养下,仿佛也一下子被唤醒了,叶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水渠继续向前延伸,如同母亲温柔的手臂,将生命的甘泉,依次送往麦地、豆地,以及那片寄予厚望的水稻田。

    看着自家的五亩劣田,第一次如此痛痛快快地“喝”上水。

    看着那些禾苗在水的滋养下,重新变得精神抖擞、绿意盎然。

    张大山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希望。

    有了这架水车。

    就等于彻底解决了这片土地最大的短板。

    干旱,将不再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

    只要后续的肥力能跟上,精耕细作。

    这五亩劣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指日可待。

    就在张家人沉浸在成功的巨大喜悦中时。

    河边这不同寻常的巨大动静,以及那从未听过的哗啦啦的水声。

    自然也吸引了附近一些村民的注意。

    他们远远地停下脚步,伸长了脖子,朝着这边张望。

    当他们看到那架巨大的木头怪物,竟然真的如同传说中的巨龙一般,将河水提起,送往高处的田地时。

    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震惊、骇然、难以置信……

    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们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