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206章 临危受命,约法三章(加更,求好评)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206章 临危受命,约法三章(加更,求好评)

    张大山应下了乡亲们的请愿,院子里的喧闹声才渐渐平息下去。

    村民们带着那份重新燃起的希望,三三两两地散去了。

    可张大山的心,却像是被那二十多双期盼的眼睛给烙上了印,沉甸甸的。

    他送走了张河和钱大爷,把院门一关,转身就进了堂屋。

    王氏和几个大的孩子都跟了进来,脸上既有几分替他高兴的喜悦,也带着压不住的担忧。

    “当家的,这担子可不轻啊。”王氏先开了口,语气里满是心疼。

    “是啊,爹。”铁牛也闷声说道,“村里这光景,想一下子缓过来,难。”

    石头也收起了平日里的跳脱,皱着眉头道:“人多嘴杂,到时候怕是不好管。”

    张大山默默地听着,在炕沿边坐下,端起王氏递过来的粗瓷碗,大口喝了几口温水。

    他知道家里人的担心不是没道理。

    青石村如今就是个烂摊子,人心也散。

    想把这么一盘散沙重新拢起来,还要带着他们走出困境,比他当初自个儿分家单干,怕是要难上十倍不止。

    “难,是难。可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乡亲们就这么熬死过去。”

    张大山放下碗,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

    他抬眼看着妻儿。

    “俺张大山是没多大本事,可老天爷既然让俺比旁人多知道那么一点点东西,那俺就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自个儿过安生日子,不管别人的死活。”

    “再说了。”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这青石村要是真垮了,家家户户都活不下去了,咱们张家又能独善其身多久?”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王氏听着丈夫这番话,知道他心里是已经打定了主意,便不再多劝。

    她只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伸手替他抚平了衣襟上的褶皱,轻声说道:“当家的,你咋说,俺就咋办。俺和孩子们,都听你的。”

    铁牛、石头、小山他们,也都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和支持。

    家人的这份理解和担当,让张大山的心里头,又踏实了不少。

    但他知道,光有决心和家人的支持还不够。

    要想真正地领着全村人干出点名堂来,他还得去请教一个人。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张大山便揣上两个巧巧媳妇特意为他烙的、加了野菜末的麦面饼子,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村东头周先生那间简陋却也清净的土屋前。

    周先生似乎早已料到他会来,院门只是虚掩着。

    “先生。”张大山在门外恭敬地喊了一声。

    “进来吧。”屋里传来周先生略带沙哑的声音。

    张大山推门而入,只见周先生正坐在一张旧书桌后,手里捧着一卷发黄的古籍,看得入神。

    “先生,大山有事请教。”张大山也不绕弯子,直接将来意和自己的顾虑,以及初步的一些想法,都一五一十地向周先生和盘托出。

    周先生静静地听着,偶尔会捻着花白的胡须,微微点头,或者轻轻蹙眉。

    等张大山说完,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大山啊,你能有这份担当,这份为乡梓之心,老夫甚感欣慰。”

    “然则,这村正之位虽空悬,你欲代行其权,却也非易事。”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信义难聚人心。”

    “你既要领头,便需先立其威,更要明其约。”

    周先生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依老夫之见,你当召集村中主事之人,或德高望重之长者,将你的打算,以及对村民的要求,都一一言明。”

    “这便是约法三章。”

    “其一,当明号令之统一。凡事需由你决断,众人拾柴火焰高,然则七嘴八舌亦能坏事。关键时刻,需有一人拍板,方能力往一处使。”

    “其二,当均劳逸之公平。既要众人出力,便需赏罚分明,不使勤者心寒,不容惰者钻营。可用工分之法,或以物易力,总需有个章程,让众人心服。”

    “其三,当重信诺之根本。你既许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便需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即便遭遇挫折,亦不可轻易失信于民。如此,方能聚拢人心,众志成城。”

    周先生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张大山那原本还有些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多谢先生指点。俺明白了。”他再次起身,向着周先生深深作揖。

    从周先生家出来,张大山的心中已然有了定计。

    他立刻让石头去把张河、钱大爷,以及昨天那些主动前来请愿的、在村里还算说得上话的十几位村民代表,都请到了自家的新院子里。

    这一次,张大山没有再像昨天那样,只是简单地应承。

    而是将他们让到堂屋,一人面前摆了一碗清冽的井水。

    然后,他便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又得了周先生指点的“约法三章”,一字一句,清晰而又郑重地,向众人宣布了出来。

    “第一条,也是最要紧的一条:从今往后,咱们青石村要想想法子找出路,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得听俺张大山的统一号令,统一安排。”

    “俺知道,大家伙儿平日里各顾各家,散漫惯了。可如今这光景,要想干成事,就不能再是一盘散沙,各行其是。”

    “俺需要的是,大家伙儿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俺说要挖沟,那就不能有人去填坑;俺说要往东,那就不能有人偏要往西。”

    “当然,俺张大山也不是那不讲理的霸道人。大家伙儿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随时当面跟俺提,咱们关起门来,敞开了商量,择善而从。”

    “但一旦这事儿定下来了,形成了章程,那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谁要是敢在背后阳奉阴违,拖后腿,使绊子,或者煽风点火,破坏咱们的大计,那就休怪俺张大山翻脸不认人,第一个不饶他。”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那些村民代表们,互相看了看,虽然觉得这张大山口气大了点,但也明白,如今这村里,也确实只有他能镇得住场面了。

    当即便有人带头应道:“大山哥说的是。如今这村里,也就只有您能领着咱们了。您咋说,俺们就咋干,绝不含糊。”

    “对。只要能让俺们有口饭吃,你让俺们干啥都成。”

    有了人带头,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张大山见状,心中微微松了口气,知道这最关键的第一步,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好。这第二条:各尽其力,公平合理。”

    “俺张大山不是神仙,变不出米粮,也变不出银钱来给大家伙儿白白享用。”

    “想要把这日子过好,就得靠咱们大家伙儿自己的双手,一锄头一锄头地去刨,一担子一担子地去挑。”

    “所以,从今往后,凡是村里组织的集体劳动,或者是将来要兴办的集体产业。各家各户,都必须按照人丁和田亩,出工出力,不得有丝毫的推诿和懈怠。”

    “壮劳力,自然要多出些力气,承担更重的活计。”

    “妇孺老弱,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拾柴、送饭、或者将来作坊里的一些轻便活计。”

    “俺丑话说在前头,这出力多少,将来享受集体带来的好处多少,都得有个明明白白的章程,都得记在账上,谁也别想光占便宜不出力,也绝不能让那些真正肯下力气的人寒了心。”

    “当然,对于那些家里确实有特殊困难,比如孤寡老人、或者遭了重病的,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村里可以酌情给予一些照顾和帮扶。但这个度,咱们得把握好。”

    “总而言之一句话——绝不养懒汉,也绝不让勤快人吃亏。这一点,大家伙儿有没有异议?”

    他这话,说得实在,也兼顾了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更是说到了每一个勤劳肯干的庄稼人的心坎里。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个说法在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没意见!大山哥说得对!就该这么办!”

    “是啊,不出力还想分好处,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那好。这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张大山的语气,变得更加恳切和郑重,“那就是——彼此信任,同舟共济。”

    “俺张大山虽然侥幸,比大家伙儿多认识几个字,也多懂一点不成器的‘歪门邪道’。但俺毕竟不是那未卜先知的神仙,也不是那算无遗策的军师。”

    “往后领着大家伙儿干事,难免会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俺希望,到时候,大家伙儿能给俺张大山,也给咱们这个刚刚才要重新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足够的信任和时间。”

    “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暂时的困难,就开始怀疑,就开始抱怨,甚至在背后听风就是雨,散布那些动摇人心的话。”

    “那样的话,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咱们好不容易才聚起来的这点心气儿,也就全完了。”

    “俺可以向大家伙儿保证,俺张大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村子,为了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俺绝不会有半分的私心,也绝不会拿大家伙儿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所以,俺也希望,大家伙儿能给俺这份信任。让俺能放开手脚,去为大家伙儿谋划一个或许还算不错的将来。”

    他说完,目光再次诚恳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村民,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这一次,堂屋里安静了许久。

    村民们都在低头沉思着。

    张大山这三条“规矩”,说白了,就是要绝对的领导权,要无条件的付出,也要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对于习惯了各自为政、也吃够了当官的苦头的庄稼人来说,要一下子完全接受,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过了好半晌,还是头发花白的钱大爷第一个抬起头,声音虽然苍老,却异常坚定:

    “大山,你说的这三条,俺老汉都应下了!”

    “这村子都烂到这个份上了,你要是再不出来领个头,那才是真没指望了!”

    “往后,只要是你张大山说的话,俺老汉第一个听,也第一个照着办!谁要是在背后嚼舌根使绊子,俺老汉第一个不饶他!”

    有了钱大爷带头,其他村民也都纷纷反应过来。

    是啊。

    事到如今,除了相信张大山,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俺们也听大山哥(叔)的!”

    “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啥规矩都认!”

    “就是,大山哥您就放手干吧,俺们都支持你!绝不拖后腿!”

    一时间,群情再次激昂起来,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承诺,在张家这小小的堂屋里回荡着。

    张大山看着眼前这群朴实而又充满了期盼的乡亲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变得更加清晰和滚烫。

    “好!”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既然大家伙儿都信得过俺张大山,也愿意遵守这三条规矩。”

    “那从今日起,咱们青石村,就拧成一股绳,奔一个好日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