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379章 劣绅伏法,良田归民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379章 劣绅伏法,良田归民

    黄四海及其党羽的倒台,如同在清溪县这片久旱的土地上,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

    整个县城的风气,为之一清。

    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对那位年纪轻轻、却手腕强硬的张县丞,更是敬佩有加。

    县衙的府库,也因为抄没了黄家等一众劣绅的家产,追缴回了被侵吞的钱粮,而变得空前充实。

    知县黄大人也正为此事,感到颇为棘手。

    “小山啊,你来看看。”

    他指着桌案上那堆积如山的、从黄家抄来的田契地契。

    “这黄家和其党羽名下,竟有良田近三千亩。”

    “这可是一块天大的肥肉啊。”

    “消息传出去,府城里不知多少人要来打招呼,想从咱们手里分一杯羹。”

    “此事若是处置不当,怕是又要生出新的风波。”

    张小山看着那些地契,眼神却异常平静。

    “大人,下官以为,此地断不可卖。”

    “哦?为何?”黄大人问道。

    “大人请想,”小山恭敬地说道,“这些田地,本就是黄四海等人,用各种下作手段,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而来。”

    “其上的每一寸土,都浸透着我县佃户和贫民的血汗。”

    “若我们今日再将其卖给其他乡绅,不过是换了一批人,来继续盘剥百姓。”

    “那我们与那黄四海,又有何异?”

    “这好不容易才聚拢起来的民心,怕是又要凉了。”

    黄大人闻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小山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个让黄大人都感到震惊的大胆方案。

    “下官斗胆,请大人将这些官田,全数收归县衙。”

    “然后,重新丈量,按户丁,以极低的、十年不变的租子,分租给本县所有无地、少地的百姓。”

    “让他们,耕者有其田,安居乐业。”

    “什么?还地于民?”

    黄大人被这个想法惊得站了起来。

    这……这可不是兴修水利,这是在从根本上,改变一县的田亩格局啊。

    “小山,你可知,此举……无异于与全天下的士绅为敌啊。”

    “大人,”小山的眼神,清澈而又坚定,“下官只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为民解难。”

    “只要能让清溪县的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是与天下士绅为敌,下官……亦无所畏惧。”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份为民请命的赤诚之心,黄大人沉默了。

    良久,他长叹一声,重新坐下。

    “也罢。”

    “本官这顶乌纱帽,就再陪你赌上一回。”

    “就依你所言。”

    一场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在清溪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县衙的告示,再次贴满了大街小巷。

    当百姓们得知,官府要将没收来的田地,重新分租给他们时。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当他们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整个清溪县都沸腾了。

    无数无地、少地的农民,拖家带口,涌向县衙,眼中含着激动的泪水,报名登记。

    小山亲自坐镇,指挥着衙役和书吏们。

    他让刘书吏带着几名新招的、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组成“均田队”。

    一村一村地核实户籍,登记人口,评定劳力。

    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疑虑,生怕又是官府的什么新花招。

    可当他们看到,刘书吏等人用的,是张相公家里那种公平无比的“格点记分法”。

    家里几口人,有几个劳力,能分到多少地,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家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转而变成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和期盼。

    授田大会,最终定在县城最大的广场上举行。

    那一天,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小山和黄大人,亲自站在高台之上。

    黄大人先是清了清嗓子,对着台下成千上万的百姓,朗声说道。

    “本县承蒙圣恩,得张县丞襄助,铲除黄四海一干奸佞。”

    “今日,本官便与张县丞一道,将这些从奸佞手中夺回的民脂民膏,重新还于我县百姓。”

    “望尔等此后,勤于耕种,安分守己,共建我清溪县之朗朗乾坤。”

    说罢,他便示意,大会开始。

    “下一位,王家村,李老栓。”

    一个衣衫褴褛、皮肤黝黑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上台。

    他给黄家当了一辈子的佃户,做梦都想有块自己的地。

    小山亲手将一份写着他名字、盖着县衙大印的、十亩良田的租契,交到了他的手中。

    那契约,用的正是张家自产的、坚韧洁白的“青石纸”。

    上面的条款,清晰明了,租额低得让他不敢相信。

    “老人家,这是您的地,按时交租,它就一直是您的。”

    老汉拿着那份薄薄的、却又重如千斤的契约,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突然,他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青天大老爷啊。”

    “俺……俺给您磕头了。”

    “下一位,周家庄,孙氏。”

    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寡妇,满脸忐忑地走上台。

    她丈夫早死,差点就被黄大户的人赶出家门。

    小山将一份五亩地的契约递给她。

    “以后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

    那妇人接过契约,泪如雨下,对着小山磕了三个响头。

    这一幕幕,不断地在台上演。

    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青天大老爷”,汇聚在一起,响彻了整个清溪县的上空。

    等到地契分发完毕。

    小山再次开口,声音传遍了整个广场。

    “各位乡亲,分到地只是第一步。”

    “从明天起,官府还会在城外的官田上,开辟‘试验田’。”

    “免费教大家伙儿,用新式的犁,用新的堆肥法,种出更多的粮食来。”

    “咱们不仅要耕者有其田。”

    “还要让这田,在咱们自己手里,变成能养活一家老小的金疙瘩。”

    他的话,再次引爆了人群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