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389章 机器轰鸣,锦绣天下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389章 机器轰鸣,锦绣天下

    水力提花织机的成功,如同为张家这头正在腾飞的巨龙,点上了最关键的眼睛。

    青石村西头,那片被高墙围起来的核心工坊区,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场”。

    走进那座新建的、足有数百步长的纺织厂房。

    一股混杂着机油、水汽和丝麻气息的热浪,便会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扑面而来。

    厂房里,一排排巨大的水力纺车和水力织机,如同钢铁巨兽般,不知疲倦地日夜运转。

    这日,张大山带着石头和花儿,一同巡视那专门用来存放丝绸的新仓库。

    一进门,饶是他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眼前的景象给深深震撼了。

    只见那巨大的仓库里,一匹匹光华流转、色彩绚烂的提花锦缎,如同小山一般,从地面一直堆到了房梁。

    有如同蓝宝石般深邃的“云纹锦”。

    有如同落日熔金般灿烂的“火凤缎”。

    更有那精美绝伦、仿佛将整座花园都织入其中的“百花贡绸”。

    空气中,弥漫着高级丝料和用作防蛀的樟木的混合香气。

    花儿抚摸着这些由自己亲手设计、又由机器完美呈现出来的作品,脸上既有自豪,又充满了忧虑。

    “爹,这些丝绸,都是顶顶好的料子,用的也是最金贵的染料。”

    “这么放着,女儿心里疼得慌。”

    “这每一匹,都是咱们作坊里姐妹们的心血啊。”

    石头也在一旁,拿着账本,眉头紧锁。

    “爹,情况比花儿姐说的还严重。”

    “我粗略算了一下,按照咱们机器现在的产量,一个月生产出来的顶级锦缎,就足够整个南阳府的富贵人家卖上整整一年了。”

    “我问过赵叔了,他说他已经尽力了,可还是吃不下咱们这么大的货量。”

    “再不想办法,咱们家大半的现银,可都压在这上面了。”

    “资金一旦周转不开了,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张大山听完,脸上却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笑容。

    “这就对了。”

    “这就说明,咱们的刀,已经足够快,足够锋利了。”

    “既然南阳府这块小池塘,已经容不下咱们这条大龙。”

    “那咱们,就去那更广阔的大江大河里,去搅个天翻地覆。”

    当晚,张家再次召开了最高级别的“产业战略会议”。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解决一个幸福的烦恼。”

    张大山笑着开场。

    “咱们的碗太大了,南阳府这张小桌子,已经摆不下了。”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我的计划是,三步走。”

    “第一站,就是京城。”

    “咱们要在那儿,开一家只卖最顶级丝绸和明镜的‘青石珍宝阁’。”

    铁牛第一个提出了疑问:“爹,京城千里迢迢,路途遥远,咱们的货,能安全运到吗?”

    “这就得靠石头了。”张大山看向二儿子。

    石头立刻回答:“大哥放心,咱们的‘青石快运’如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柱子哥已经给几辆核心的马车,加上了特制的减震结构。”

    “咱们还从退伍的老兵里,请了几个最好的镖师,一路护送。”

    “别说是丝绸,就是一车鸡蛋,俺也有把握给它稳稳当当地运到京城。”

    张大山满意地点头,继续说第二步。

    “第二,咱们要发展下线,在全国铺开咱们的销路。”

    “爹,找外地的代理商,咱们怎么能信得过他们?”石头又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万一他们拿了货不给钱,或者用咱们的牌子卖假货怎么办?”

    “这就要靠咱们的‘青石商会’和……小山的助力了。”张大山成竹在胸。

    “咱们只从商会里,那些知根知底、信誉最好的大商号里挑选代理。”

    “而且,每一家代理,都必须和小山那边通过气,让他们在当地官府备过案,再签下最严苛的供货契约。”

    “契约上,不仅要约定价钱和货量,更要明确责权,一旦有违约,咱们就拿着契约去官府告他。”

    “第三,”他看向花儿,“咱们的产品,要分级。”

    花儿立刻心领神会,她拿出几块早已准备好的布样。

    “爹,女儿明白了。”

    “您看这‘百鸟朝凤’,用了十八种色丝,织工最繁,一寸一金,只能走京城贡品的路子。”

    “而这‘暗八仙’图,只用三种色丝,典雅大方,适合供给各大商行,作为他们镇店的精品。”

    “至于咱们外发的那些单色绸和精麻布,则可以走量,让寻常富户也能用上咱们的好东西。”

    她这番清晰的产品定位,让在场所有人都暗暗点头。

    “好。”张大山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女们。

    “生产,有铁牛和柱子。”

    “销售,有石头。”

    “产品,有花儿。”

    “财务,有豆子。”

    “后勤,有栓子。”

    “医护,有丫丫。”

    “外部的助力,有小山。”

    “咱们这个家,已经是一个分工明确、无懈可击的整体了。”

    “这盘大棋,咱们下得起,也必能下得赢。”

    几天后。

    一支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青石快运”车队,在村口集结完毕。

    柱子亲自检查着每一辆马车的减震结构。

    王氏和丫丫,则将一个个装满了干粮、衣物和伤药的包裹,塞到车夫和护卫们的手中。

    张大山将一个包裹,郑重地交到了即将出发的石头手中。

    “这里面,有京城的地图,有几处推荐的铺面位置,还有几位或许能帮上忙的、可以试着结交的人物名单。”

    “这些,是你三弟小山,托人快马加急送回来的。”

    他抽出其中一封信。

    “你三弟在信里说,‘京城不比府城,权贵云集,龙蛇混杂。二哥此行,万事皆需谨慎,宜多交友,慎树敌。切记,财不露白,行事需有章法。’”

    石头接过包裹,只觉得沉甸甸的。

    “爹,您放心。”

    “大哥守着生产,三哥谋划着官场,俺……就把这天下的生意,给您挣回来。”

    张大山看着眼前这个已经褪去青涩、颇具大将之风的二儿子,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去吧。”

    “让京城里那些王公贵族们,也见识见识,咱们青石村的……锦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