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182章 退走卢氏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第182章 退走卢氏

    战局的转变发生在七盘关。

    这里的地势更为开阔,秦军分出人手,现场搭建高大的楼车,从高处对城头守军进行压制。

    司州军用床弩和火箭攻击楼车,但床弩的准头不够,很难准确击中目标,火箭又威力不够,就算射中也很难将楼车引燃,所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楼车上的秦军弓箭手对着城头无差别地放箭,守军一边要防守云梯上攀爬而上的秦军,一边要躲避上方飞来的箭矢,衔接便没那么流畅了。

    守将将预备队派上,为防守云梯的士兵们举盾,局面这才稍稍好转。

    人头攒动的城墙上变得拥挤,搬运物资的士兵大声呼喊,让大家让出道来。

    可他们的注意力不在墙下,就在天上,根本顾不上站位了。

    云梯上不时有秦军探出头,挥舞着长槊向墙后就是一阵乱刺,楼车上射出的箭矢击中盾牌发出沉闷的声响,双方受伤军士的惨叫,都让大家的精神高度紧绷。

    连日的攻城,从晨光初现到日暮西山,城头重复着一样的场景,但是参演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

    每天的战斗结束,秦军收拢城下的阵亡士卒运回后方安葬,司州军同样如此,将城墙上的士兵遗体运出关去。

    先前阵亡的军士还有战友负责收尸,等到大战终结的那一日,输掉一方的将士遗骸便大多被弃之荒野,供野兽啃食,连集中焚毁都成了奢望。

    战争的残酷便是如此,但局中人不会想这么多,杀掉对手,活下去,才是他们唯一的念想。

    七盘关的最后一战和峣柳城一样,守将在物资告罄、人员伤亡增大后,拆掉了城头的抛石机和床弩,带着剩下的士兵们撤离。

    临走之前,他们引燃了城门,留给秦军光秃秃的四壁。

    七盘关一破,中间狭小的六郎关只坚持了几天,守军便依命放弃了抵抗,弃城而逃,前往卢氏县。

    邓遐收到两个关口接连失陷的消息后,知道筝坡关也坚持不了多久,派人传信上洛城,不管荆州军到了没有,让郭敬赶紧带人撤离,愿意一起走的百姓一并带上。

    上洛城论防守,还不如山中的这几道关隘,要是被秦军围困,那就逃无可逃了。

    邓羌得知主力军即将赶到,不愿放走关内的邓遐,率军堵在关前,哪怕到了夜间,也在山头燃起火堆,监视着关内的一举一动。

    看到邓羌如此行为,邓遐稍加沉吟,决定提前撤走,保存实力。

    这个晚上,城头的火把突然一个接一个地熄灭,整个关卡变成了一片黑暗。

    高处的哨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邓羌。

    邓羌大喜,点起人马就来到关前,等着邓遐突围。

    不过关内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

    秦军等了好一阵,邓羌不耐烦了,派人推了架云梯过来,让人上城查看,

    战战巍巍的秦军士兵小心地举着盾牌,一点点地往上爬,城头依旧毫无动静。

    等他探出脑袋向城墙上张望,发现上面确实空无一人。

    跳上城头的秦军兴奋地对着邓羌挥舞着手臂,大声呼喊:“将军,他们逃了。”

    邓羌骂道:“你这个蠢货,我还能不知道他们逃了,赶紧打开城门,让我过去追。”

    到这个时候,邓羌已经猜到了邓遐的行动方向,他总不能飞走了,只能是反其道而行之,往人数更多的主力军那边突围了。

    事实正是如此,邓羌对邓遐是志在必得,可连破两关的主力军已经意得志满,哪里想到邓遐会主动出关,发起进攻。

    在邓遐一马当先,率领精锐在夜色中杀入秦军营地时,猝不及防的秦军都还是懵的,一个个慌张地爬起,找完盔甲找武器,找完武器找上级,现场一片混乱。

    邓遐带着一千多人在营地里杀了个对穿,四处纵火,不等对方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便率军扬长而去,潜入黑夜之中。

    其他守军则早已趁着夜色,化整为零,绕过秦军的营地,进入茫茫大山之中。

    等邓羌率军赶到的时候,只看到满地的狼藉和还没有熄灭的帐篷,怒道:“废物,全是废物,你们这么多人,居然被他给逃了。”

    一名秦将上前解释,还没说两句,便被暴怒的邓羌一槊捅了个对穿。

    大家噤若寒蝉,吓得不敢出声,偌大的营地里,只听见火堆噼里啪啦的燃烧声。

    邓羌喝道:“再有麻痹大意者,这便是下场,还不赶紧收拾,随我前往上洛。”

    他的愤怒可想而知,上次攻打峣柳城,最后得了片废墟,这回攻打峣关,又让邓遐给跑了。

    明明两次都打赢了,可两次都跟输了一样难受。

    不,甚至比输了更难受,至少对邓羌而言是这样。

    王凝之赶到卢氏县时,峣关撤下来的司州军也陆续赶到。

    大家看到王凝之过来了,都有些惭愧,毕竟关卡丢了,这是事实。

    邓遐是最后回来的,王凝之的到来让他长舒口气,他喜欢进攻,让他被动守城太憋屈了。

    王凝之面色如常,依旧是一副淡笑的模样,“邓将军辛苦,突围这一仗,打得漂亮。”

    邓遐摇摇头,“难受,下次遇到邓羌,一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对他来说,战略性放弃峣关没有什么,但对叫嚣的邓羌避而不战,最后还躲着邓羌逃走,实在是让他有些胸闷难平。

    王凝之笑着安慰道:“有的是机会,他这会应该气冲冲地赶去上洛了吧?”

    邓遐点头,“我在山里留了探子,后续有传话,秦军主力已经出了峣关,正在赶往上洛。”

    峣关通往武关的山道上就两个县城,偏北的是上洛,偏南的是商县。

    大军行进,需要携带粮草辎重,不可能像四散逃回的司州军这样,光着膀子漫山遍野地跑,只能选择走大道。

    所以邓羌的行动路线很容易推断,拿下峣关后,他肯定是沿着武关道继续南下。

    看着邓遐有些疲惫,王凝之让他先下去休息,稍后再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邓遐拱手答应,正准备走,突然停下问道:“郭县令到了没有,上洛的撤离情况如何?”

    王凝之笑着回复:“放心,大批百姓已经撤到了这里,我正在派人将他们送回洛阳,郭县令还没到,应该是和最后一批百姓一起。”

    对于郭敬的表现,王凝之还是很满意的。